......
......
成仿吾(1897—1984),出生在湖南省新化县知方团(今琅瑭乡)澧溪村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忠诚的 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无产阶级教育家和社会科学家、文学家、翻译家。 青年时期留学日本,弃工从文。1921年7月与郭沫若、郁达夫等人在日本东京建立了 的革命文学团体创造社。1928年在法国巴黎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旅欧支部机关刊物《赤光》杂志主编。1931年回国,任中共鄂豫皖 长。 1934年到达瑞金,随中共中央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是长征路上的大学教授。在从事革命工作的同时,主要从事教育工作,先后领导和创建了陕北公学、华北联合大学、华北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担任中国人民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山东大学的主要领导,为党的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曾先后五次翻译《共产党宣言》,晚年撰写的《长
......
从8岁到16岁,*先后在韶山一带的南岸、关公桥、桥头湾、钟家湾、井湾里、乌龟井、东茅塘等多处私塾读书。在私塾里*接受的是旧式教育。他对枯燥难懂的经书、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都不感兴趣。但是,在这里他打下了*初的文化基础,培养了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浓厚兴趣,也接触到了一些新的思想。多位塾师对他后来的成长与发展都或多或少地产生过影响,也留下许多发人深省的故事。
任弼时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早期领导人之一,是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有着 人民的骆驼 之称。他出生在偏僻乡村,自幼勤奋自学,博览群书,并富有绘画、音乐才能。他在艰辛生活中磨练了坚韧的意志,培养了吃苦耐劳、勇敢坚强的性格,陶冶了沉静稳重的性情。上中学时受到毛泽东、何叔衡、萧三的影响,为追求真理,获取人生真谛,不顾病痛,历尽艰险,奔赴苏联莫斯科学习。他靠着一天200克黑面包,忍受着各种恶劣的条件,努力学习,把马克思主义的真经带回了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