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在数百种《毛泽东传》中与施拉姆同名著作齐名的学术专著。虽然作者采取了通常以叙述为主的传记笔法,但在史料甄别、背景分析和观点评价等方面,都经过深思熟虑和精雕细琢,是西方《毛泽东传》中的经典之作。该书不仅体现出作者对于历史事件高度的敏感性,而且也渗透着政治学视角的理论穿透力,对于人物的情景分析更使历史出神入化,引导读者体味“故事”背后的时代困惑和制度机制,把毛泽东丰富的情感与的挑战性的理论创造联为一体,从而全方位地展现了中国革命的壮观图景.
选取10个左宗棠不为人知的侧面:选择、交友、用人、家风等,全面复盘其人生路径及命运抉择,展现一代名臣的光与影,揭秘左宗棠从问题少年到晚清战神的逆袭之路。
暂无内容简介。。。。。。
本书以大量历史资料为依据,论述民国上层人物谭延闿的一生。谭延闿的水晶球人生,是在民国这一特殊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的,民国是一个天下大乱、群雄纷争的时代,北京政权像走马灯似的交替不停,南方各省也不断地变换新主。在这样一个特殊的社会氛围中,谭延闿游走官场,长期屹立不倒,何其不易。清末大变革年代,他是立宪派谘议局长;军阀混战年代,他夹缝求存,三度督湘;辛亥革命时期追随孙中山倾心革命;蒋介石叛变后,他摇身一变成为国民党政府主席、独裁者的帮凶。谭延闿也是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他的书法、枪法、骑术都是名震一时,他交游四海,人脉关系广,为人宽容大度,因而树敌少,在政坛能够获得大多数人的支持,这一切都铸造了他政坛不倒翁的传奇人生。谭延闿的人生经历,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值得回味的人生启示。本书后几章叙
《砥柱中流周恩来(1966-1976)》是 周恩来生平系列 的第三本,由中央文献研究室杨明伟、陈扬勇两位周恩来研究专家主编。全书以历史的眼光,综合大量研究成果,真实记录了在1966年至1976年这个共和国极为特殊的岁月里,周恩来忍辱负重、苦撑危局,殚精竭虑保护干部,千方百计维持经济运转,果断处置林彪事件;在病魔缠身的晚年岁月,周恩来同江青一伙较量,把邓小平重新推上前台等等这些历史的内情或迷局,生动再现了一代伟人的真情与风采,还原了一个动乱岁月里堪称中流砥柱的周恩来形象。全书图文并茂,形象生动。
陈乔年(1902 1928年),陈独秀次子。担任过中共北方区委组织部长、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湖北省委书记、江苏省委常委兼主席团成员等职务。在1927年召开的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1928年被捕后牺牲,牺牲前他慷慨陈词: 让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 本书分为 安庆世家 年少气高 追寻真理 远渡重洋 思想飞跃 投身革命 少年归来 初露锋芒 转折关头 坚守信仰 美芳华 以身殉国 六章及陈乔年大事年表,记述了陈乔年短暂而光辉的革命一生,展现出这位革命先烈在当时的险恶环境下斗志昂扬、百折不挠,以及面对敌人时的大义凛然、威武不屈的精神,以此启迪后人。
这是一部完整翔实地以陈独秀(1879—1942)五次被捕为主线创作的陈独秀传记。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没有哪一位历史人物(无论是政治的或者文化的)像陈独秀的人生这样富有传奇,一生遭数十次通缉并五次被捕入狱却又大难不死,而他的每一次被捕都成为轰动全国的爆炸性新闻,随即发起的营救运动也一次又一次成为时代的焦点和媒体的热点。更不可思议的是,在声援营救他的人潮中,既有国内也有国外,既有党内也有党外,既有党政领袖也有社会名流,既有同志同人也有对手敌人,既有显贵达人也有平民学生,洋洋大观,堪称历史奇闻,而其中不怕杀不怕死的历史细节和“行无愧怍心常坦、身处艰难气若虹”的品格,已成为历史的美谈。 五次被捕,都发生在陈独秀一生中为重要的几个时期。如果说,1913年的次被捕展现了陈独秀在辛亥革命前后英勇献身的
本书选取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的西安事变作为切入点,清晰叙述了事件发生、发展及解决过程,并综合已有的研究史料和成果,论述了宋美龄在此次事件和平解决,以及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所起的作用,也以较为独特的视角勾勒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政治社会的图景。对于研究西安事变及前后相关历史,具有较高学术价值。 全书包括 夫唱妇随 的宋美龄、惊闻蒋介石被 劫持 、力争和平解决事变、 牵线 宁陕、亲赴西安、介入西安事变之善后、蒋宋二人笔下的西安事变等七章。
全书约30万字,共77节,以时序和专题的形式,评述了左氏的一生事迹。从参考书目看,作者所使用的资料是较全面的,甚至比后来的著作所用资料为多。书中的品评不无可资借镜之处,如第十六节:“以数百万太平军,几拥有全浙之势力,而在宗棠指挥下,以不满三年之时间,摧陷而廓清之……检讨当日宗棠军事之成功,不能不谓有得乎两种助力。一为民众之响应。……二为敌人之款附。……于以见太平军至此地步,已外不为人民所悦服,内不为袍泽所诚信,其势早成强弩之末。”总之,可作为学界进一步研究的基石。
伟大的思想家,伟大的史学家,伟大的教育家,伟大的文学家,一代宗师梁启超的传记。从少年时期的天资聪颖、青年时期的广州求学到他北上北平的从政之路、戊戌变法后的流亡时期投笔从戎、学术研究的重大贡献甚至儿女情长等等方面都做了详细的叙写。
彭湃(1896年10月22日 1929年8月30日),乳名天泉,原名彭汉育,广东省海丰县城郊桥东社人(今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海城镇),曾用过王子安、孟安等化名。出身于一个工商地主家庭。1921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初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10月,在广东海陆丰地区(今汕尾市)领导武装起义后,建立了海丰、陆丰县苏维埃政府(这是中国个农村苏维埃政权)。1929年8月30日在上海龙华英勇就义,时年仅33岁。全书以史料和馆藏档案资料为基础,讲述了彭湃烈士的成长经历和革命历程,弘扬了革命先烈为了国家的进步和民族的发展抛头颅洒热血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全书文笔流畅,通俗易懂,图文并茂,颇有可读性。
《开国总理周恩来(1949-1965)》是 周恩来生平系列 的第二本,由中央文献研究室杨明伟、陈扬勇两位周恩来研究专家主编。全书以历史的眼光,综合大量研究成果,真实记录了周恩来在担任共和国总理时期殚精竭虑,为四化建设和共和国复兴呕心沥血,勤奋工作的历史。全书图文并茂,形象生动。
《恽代英》以丰富的史料、珍贵文献资料为引,采用严谨细腻、生动翔实的笔触,客观完整地还原了中国共产主义先驱者恽代英短暂而传奇的一生。恽代英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也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创始人之一。他既是党内著名的理论家、教育家和青年运动的领袖,又是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作出杰出贡献的100位英雄模范人物之一。全书客观地反映了恽代英对中国共产党理论、人民军队创建与发展以及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设计的历史性卓越贡献,激励青少年朋友铭记革命先烈,弘扬革命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不断开拓前进。
杨殷(1892年8月-1929年8月30日),男,汉族,名典乐、夔礼,字孟揆,化名吕云峰。广东省香山县人(今广东省中山市南朗镇翠亨村人)。是省港大罢工的重要领导者之一和1927年广州起义的组织发动者之一,1929年8月30日,被蒋介石下令枪决。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 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 之一。全书以史料和馆藏档案资料为基础,讲述了杨殷烈士的成长经历和革命历程,弘扬了革命先烈为了国家的进步和民族的发展抛头颅洒热血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全书文笔流畅,通俗易懂,图文并茂,颇有可读性。
《朱德的非常之路》不仅通过历史事件反映了朱德的人生历程与生平事迹,还生动地展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壮丽多姿的画卷。朱德参加革命70年来,经受过许多磨难和险境,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这位被*称为 意志坚如钢,度量大如海 的总司令,不仅是叱咤风云的一代战将,同时也给人民留下了敦厚朴实的永恒形象。他的一生是充满魅力与传奇的光辉一生,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辉一生。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前夕,我们要重温红色经典,共忆历史年轮,像以朱总司令为代表的革命老前辈那样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章太炎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传奇人物。他既是辛亥革命的元老,又是一位承前启后的国学大师。他的经历,无论作为英雄豪杰,还是作为文学家学术家,都极其丰赡而有魅力。作者成功地勾勒出大师的形象轮廓,对他的意义也有精彩的论述。
这是一部从亲属角度近距离观察、记叙世纪伟人周恩来的文献性著作。 作为20世纪有着重大国际影响的巨人,周恩来是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一颗璀璨巨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面不朽旗帜 。 周恩来 这个光荣的名字、不朽的名字,永远深深铭刻在中国人民及世界人民的心中。 本书作者为周总理的侄儿,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位高级将领,他从亲历者的视角,生动真实地记叙了周恩来一些鲜为人知的人生侧面和工作情景。用许多感人至深的细节,印证并丰富了众口传颂的周恩来精神。这种心底无私、天下为公的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中国共产党人优秀品德的集中写照。 本书以大量史实和生动事例记述了周恩来少年时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追求救国救民真理,作为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之一,带领中国人民战胜无数艰难险阻,历经几十年革命斗争,使中
他举人出身,却是清末激烈的革命者,因之与汪精卫成为至交。 他是孙中山先生的忠实追随者,受孙先生赏识。先生曾说:“胡汉民先生为人,兄弟知之最深,昔与同谋革命事业己七八年,其学问道德均所深信,不独广东难得其人,即他省亦所罕见也。” 他是国民党的理论专家,对三民主义有独到的理解。然而曲高和寡,他认为大多数国民党员并不懂三民主义,更不能实行三民主义。 他是坚定的“反共”分子,视共产主义为“洪水猛兽”。又不能容忍蒋介石的专断独裁,一度被软禁。 他崖岸高峻,喜欢批评,普通人觉得难以接近;但他的无私、克己,即便政敌也无法质疑。 胡汉民其人何如?众说纷纭,我们要从他自己的文字读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