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说: 四十年来,中国大事,几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系。 从中可以看出李鸿章对近代社会的影响。 本书记述李鸿章的一生:早年落拓,后镇压太平天国,创办洋务运动使其声望达到顶点,但甲午战争撞碎其强国梦,*后只能周旋于列强的外交舞台直至死去。梁启超解读了李鸿章在晚清内外交困的大变局下,对军事、洋务、外交以及政治等方面进行的改革。 作者把李鸿章与曾国藩、张之洞、诸葛亮、俾斯麦等人进行比较,认为李鸿章怀着忍辱负重、死而后已之心为清政府 修修补补 ,但他缺少长远的政治眼光,不懂得现代民主政治的特点和国民的地位,终未能扭转王朝颓势,在国际竞争中处处落下风。 总之他的失败也就是晚清政府的失败,是晚清政府不了解世界大势的必然结局。
《李鸿章传》 又 名《中国四十年来大事记》, 梁启超称: 四十年来中国大事,几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系。 了解李鸿章,可窥中国近代史四十年风云变幻。 李鸿章早年多舛,后拜在曾国藩门下、组建淮军、镇压太平天国,直至署理两江总督,创办洋务运动,声望达到顶点;再到甲午战争失败,无奈周旋于列强的外交舞台;晚年建设海军、悲壮故去。一生沉浮,与大清国命运紧密相连。 梁启超对李鸿章在军事、洋务、外交以及政治等方面的成就进行了全新的梳理与解读。还 将 李鸿章 与诸葛亮、王安石、曾国藩、左宗棠、俾斯麦、伊藤博文等古今中外历史人物进行比较,得出 不学无术,不敢破格,是其所短也;不避劳苦,不畏谤言,是其所长也 的结论。 如何评价这位饱受争议的重臣, 梁启超 给了答案: 李 鸿章必为数千年中国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
冯国璋(1859—1919),毕业于北洋武备学堂。受袁世凯赏识,参与小站练兵。与段祺瑞、王士珍并称“北洋三杰”。民国后,出任江苏都督。袁世凯帝制自为失败, 黎元洪继任大总统,冯为国璋副总统。后黎元洪与段祺瑞府院之争起,引发张勋复辟,黎元洪辞职,冯国璋进京以副总统代理大总统,通电讨伐张勋。张勋战败后,冯国璋依法将大总统职权还予黎元洪。后因政见向左,与段祺瑞分道扬镳,北洋军阀走向分裂。本书作者广搜资料,并实地考察京津及河间等地,采集了大量的口述、回忆资料。通过客观分析,给读者呈现了一个真实、全面的冯国璋形象。
本书是华侨抗日女英雄李林的少年成长传记,从李林坎坷的出生经历讲起,至其20岁时母亲病故,她带着母亲留下的遗产,义无反顾地在上海创办晏阳初式平民夜校为止。作者广泛搜集各种相关资料,遍访李林的后世亲友,以真实细腻的笔触还原了少年李林辗转曲折的生活经历及日益受到熏陶的思想成长过程,将其从小不屈于生活磨练、勇于奉献的精神品质与人格光辉呈现给青少年。书中配有大量珍贵的史料图片,文图结合,真实刻画了少年李林的坚强、勇敢和爱国的形象,对当今的青少年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
讲述刘少奇奔赴安源、领导五卅运动、开创白区工作,参与创建、建设共和国的生动故事,展现其心中始终装着人民,终生为人民谋利益的高尚胸襟和伟大情怀。
2013年12月6日(南非时间5日),被尊为“南非国父”的曼德拉溘然长逝,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他因反抗种族隔离制度名扬天下,也因深入骨髓的平等理念受人爱戴。他既是闪耀着光辉人性的“圣人”,也是睿智幽默的普通人。他曾在历史的各个重要关头留下发人深省的名言。这些都是留给世界宝贵的精神遗产。《风雨中抱紧自由》一书选取了精心甄选并解读95则曼德拉精彩、有力量的语录,全面展示一个伟大而真实的曼德拉。 一句话推荐(网络名称):迄今为止全、*的曼德拉语录精彩展示与解读 95条宝贵的精神遗产向曼德拉的95岁生命致敬
......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在戎马倥偬、公务繁忙之余,写给家人子弟的书信,记录了曾国藩道光二十年至同治十年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反映了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及其治政、治学、治家的思想,是研究曾国藩本人及这一时期的重要材料,亦是人们修身养性、敦伦处世的絶佳读物。本书所选编的曾国藩家书,篇幅短小精练,富含哲理,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为人处世,如谈立志、谈交友;二是居家养生,提倡清心寡欲;三是读书作文,如言作文最忌平遝等。
青少年走近领袖人物 丛书包括《马克思的故事》、《恩格斯的故事》、《列宁的故事》、《毛泽东的故事》(待出版)、《周恩来的故事》(待出版)、《刘少奇的故事》、《朱德的故事》、《邓小平的故事》、《陈云的故事》共9册,选取领袖人物成长经历和革命生涯的感人故事,以小见大地向广大青少年介绍了他们的坚定信仰、高超智慧、深邃思想、乐观精神、伟岸人格和心系人民的伟人情怀。
......
跨越3个世纪的宋美龄,在历史的风云际会中光芒四射,瑕瑜互见。非仅凭恃其出众的才华和超卓的智能,更重要的是“妻以夫贵”的幸运。蒋宋的结合是二十世纪中外历历史记录突出的一场政治婚姻,权力与财势的结盟。她有
黄日葵(1899 1930),号宗阳,生于广西桂平,北京大学英文系毕业并留校任教。五四运动的先锋骨干,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广西籍位中共党员,广西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行者,广西共产主义运动的 启明星 。 本书以翔实的资料、简洁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了黄日葵追求进步、投身革命、为红色信仰奋斗终身的人生轨迹,刻画了他敢为人先、对党忠诚、担当尽责、追求真理、不畏牺牲的光辉形象,体现了黄日葵的斗争精神、高尚品格与对革命事业志竭忠贞的初心使命。
本书作者生于延安,在*、杨尚昆、胡耀邦、薄一波、廖鲁言、金城等老一辈革命家关爱下成长,并师从赵朴初、沈雁冰、胡华等教育家。作者虽然已逾古稀,经历了中国社会的多场巨大变革,但依然保持着乐观与豁达的心态。她用细腻的笔墨,记录下生活中与领袖、前辈相处的点滴,感人肺腑,读来令人感慨万千。同时,书中还披露了大量具有史料价值的图片。生动鲜活、富有细节的文字和图片为读者了解老一辈革命者的思想精神、生活状态打开了一扇窗户。
本书是对曾任台湾新同盟会会长许历农的评传。作者从许历农早年从军参加抗战写起,到赴台的军旅生涯,再到任"退服会主委",选取典型的事例对这些经历以点带面地加以介绍,让我们对许历农早年的工作经历与思想变化有了大致的了解。特别是后来写到的许历农认识并揭示李登辉的"台独"倾向、退出国民党后加入新党、创立新同盟会,成立民主团结联盟、率团访问大陆以及晚年生活等的描述,让我们从许历农这位活跃于两岸交流中的著名人物经历中看到了大时代的风云际会,本书对许历农的评传对两岸关系演进中的历史空白处有不可或缺的弥补作用,本书的出版也具有了极高的史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