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当选第一任总理,任职二十六年多。 在这二十六年多的时间里,周恩来总理国务,主管内政外交,为建设一个崭新的中国呕心沥血,他的思想和实践为我们今天继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本部书稿的两位作者均来自原中央文献研究室,长期从事周恩来等领袖人物研究。他们在原文献研究室工作的三十余年中,曾经参加了由金冲及主编的《周恩来传》和力平等主编的《周恩来年谱》的写作,积累了相当丰富的资料。由于工作性质所致,他们还有机会采访两三百位曾经在周恩来领导下工作的老同志、周恩来身边的工作人员和亲属。这些经历为他们写好本部专著奠定了重要基础。 本书以丰富详实的史料,客观而深情的笔触,还原出一位鞠躬尽瘁、一心为民的 人民总理 形象。通过本书,读者既
作者近四十年心血力作 马勇、汪朝光联袂推荐 *生动、*客观表现蒋介石的一生:青年革命,抗战有功,民主有误,建国不力,台湾反思 蒋介石的一生,为什么盖棺不能定论? 如果没有蒋介石,现代中国将何去何从? 历史不能假设,历史研究永远是一个不断接近真实的过程。本书作者研究、关注蒋介石近四十年,从4万字,到40万字,再到如今近80万字的巨著,以其宽广的学术视野和扎实的学术功底,大量引用蒋介石日记,选择、甄别第二历史档案馆及台湾公布的档案,再现蒋介石早年从事证券交易活动、访问苏联、组织抗战、治理台湾等历史细节。作者从近代国家独立、民族统一、社会发展的角度出发,抛开意识形态,对不同时期的蒋介石重新认识、重新评判,不仅仅从《蒋介石日记》看他的内心世界,还结合他一生的主要事迹,深入分析,为读者还原
本书是日本战后著名中国学家竹内实研究毛泽东主要成果的选译与汇总。 竹内实的《毛泽东的诗词与人生》一书是国外学者研究毛泽东诗词的唯一系统论著,其结合历史实际对毛泽东诗词的理解与阐释别开生面。 竹内实写有多种毛泽东传记,本书所选《毛泽东》一文简洁明快、雅俗共赏。本书选译竹内实研究毛泽东著作与思想的代表性论文,其中既有正面论述和评价,也有对毛泽东错误的质疑与批评。历史证明作者的见解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
胡宗南是民国史上、国民党内一位重要而又复杂的政治军事人物,是蒋介石手下一位*重要的军事将领,是蒋介石的爱将与黄埔系的首领人物。其一生,曲折复杂,丰富多彩,从少年求学,到投军黄埔、东征、北伐、内战、 剿共 、抗日,身经百战,赢得蒋介石的宠信,成为坐镇西安、统帅数十万大军的 西北王 。然而曾几何时,当他在1947年3月率军攻占中共首府延安、走上他人生的 * 时,也是他走向败落的开始:从陕北败退关中,又从汉中败退西南, 西北王 成了 西南王 ,*后在川西全军覆没,只身逃至台湾,遭弹劾,受冷落,又挣扎着爬起来,改名换姓守大陈,看海听涛防澎湖,直至1962年2月病故于台北。胡宗南的一生可以说是民国史的缩影!
郑闯琦先生编著的《蒋介石全纪录》(上下卷)有别于坊间野史式的传记小说,公正、客观、形象、完整地评述了蒋介石的一生,350幅珍贵的历史图片再现了这个历史关头的风云人物。其中大部分照片为首次披露。
该书从蒋介石退台写起,直至病逝。真实记录了他在台湾政治、经济、军事、教育、外交上采取的一系列施政方案。尤其是对失败做了痛彻的反省。蒋介石在台湾改造国民党,清除异己,依美求存不得后迎来外交危机,后只能偏安自保。在政治上坚决打压 台独 。晚年病魔缠身,遗恨台岛。 翔实生动地记录了宋美龄的后半生心路历程。宋美龄一直以特殊的身份活跃于政治舞台,在台前幕后做了大量的工作。她的一举一动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引起世界的关注。同时还有蒋介石、宋美龄夫妇的家庭生活、工作、娱乐的实情,其晚辈目前各自的境遇等。 宋美龄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特殊的 政治人物 。有关她的方方面面,无论是政治行为,还是私人交往,甚至长寿、养生,仍然是海峡两岸许多人关注和津津乐道的话题。 该书从蒋经国上海 打虎 开始,直至去台湾主政之后,
《曾山传》(修订本)生动地记述了曾山同志在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等各个重大历史时期主要的革命活动和工作情况,展现了曾山同志一心为党,艰苦奋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革命事业所做的卓越的革命业绩,凸显了曾山同志大公无私的高贵品质和崇高的革命精神。作者依据中央档案馆和省、地、县档案馆保存的数千件有关曾山的档案资料和当时的报刊资料,广泛参考了老同志的回忆录和访问记录,采用史料丰富而可靠,是一部真实的历史传记,更是一部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历史著作。
为纪念习仲勋同志诞辰100周年,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撰的《习仲勋画册》日前在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画册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全面反映习仲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以及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建立的丰功伟绩,及其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风范。画册图片精美,编辑精当,共收入图片594幅,许多照片为次公开发表,图文并茂地再现了习仲勋同志13岁即投身革命,到成长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精彩人生,及其天天奋斗、天天快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同时表现了他与党内外人士的深情厚谊及其温馨感人的家庭生活。画册广收精选,精心编排。编辑组历时两年,到习仲勋战斗、工作和生活的全国各地的党史、档案、文博部门广泛搜集资料,反复甄别遴选,认真学习习仲勋的革命业绩和精神风范,带着感情投入这项任务。
杨度,一位中国近代史上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曾师从王闿运研习 帝王之学 ,也曾东渡日本研究君主立宪政体;他曾是意气风发的热血青年,参与公车上书,;他是袁世凯的高级智囊,被视为 帝制余孽 ;他帮助孙中山,拯救李大钊,晚年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曲折坎坷、诡奇多舛的人生是志在救国,上下求索的中国近代知识分子阶层的生动写照,也从侧面勾勒了近代中国夹缝中求生、艰难崛起的背影。 唐浩明以史为鉴,以人书史,围绕杨度复杂的人生轨迹和思想脉络,编织穿插王闿运、梁启超、蔡锷、孙中山、严复等众多时代人物的言行踪迹,再现了在20世纪风云变幻格局下的中国救国之路。与《曾国藩》一样,《杨度》一书历史真实,人物形象生动饱满,展现出了作者深厚的史学功底与出色的小说技法。
曾国藩是中国传统精英后的辉煌,中国近代化的开创与实践者,中国传统文化理想的化身。唐浩明所写《曾国藩》以史料为框架,以野史、年谱、诗文作品为辅助,通过文学想象的手段,塑造了一个形神兼备的曾国藩。曾国藩治军行政的方针、用兵制胜的谋略,独特的人生观、处世哲学,文化修养和人格品味都在本书中得以展现。
张宝忠同志从上世纪50代初到小平同志身边担任卫士,1961年开始做警卫工作,直至小平同志逝世,整整40年。在这期间,他把小平同志既当作伟大的领袖,也当作自己的长辈,对小平同志怀有深厚感情,认真履行职责、勤勤恳恳、一丝不苟,几十年如一日地为保障首长的安全起到了他人无法替代的作用。张宝忠同志出身穷苦,来到我们这支革命队伍后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启迪。他十分珍惜在小平同志身边工作和服务的机会,在工作中不断地积累经验、总结规律,从必然王国奋力迈向自由王国。他在书中通过一个个故事、一幕幕场景,再现了自己在小平同志影响和教育下健康成长的历程,也通过一件件具体的事物记述了小平同志作为老一辈革命家所展现出的崇高风范和作为一名普通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不懈追求。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是中国近代史上值得充分和深入研究的伟大人物之一。《孙中山图文全传》以孙中山的思想和生平活动为主线,吸收*的史料和研究成果,反映了孙中山这位历史巨人毕生主要言行的方方面面,对读者了解并学习其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有帮助。同时,考虑到孙中山一生所留下的珍贵影像图录、题词遗墨和各种文物都是重要的历史载体,本书编排了631幅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图片、照片、题词遗墨等,与正文相互对照,以求严谨而不失生动地反映孙中山的活动和社会交往,真实而形象,增强了本书的可读性,成为了图文兼备的一部全传。
《宋美龄全纪录(上下)(精)》采用了图文并茂的形式,再现经历了三个世纪的美丽女人——宋美龄如何成为“*”,又如何在中外外交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才华和魅力,其丰富多彩而又曲折起伏的一生得到了全方位的描述与展示,史料性与可读性兼备。
陈云同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为新中国的建立和稳定、改革开放都作出了重大贡献。为更好地深入研究陈云同志生平和思想。本书从当代中国研究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于2010年至2013年举办的第四届至第七届“陈云与当代中国”学术研讨会入选论文中精选95篇,内容包括对陈云在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等领域中的重要实践活动与思想的研究。
《孙中山评传(套装上下册)》是一部比较完整、全面、深入和科学的传记。尽管目前国内外已经出版过为数不少的孙中山传记,但是,迄今仍然缺乏一部堪与孙中山毕生的光辉思想和实践相称的学术评传专著。《孙中山评传(套装上下册)》的撰述包含了多年从事孙中山研究的专家学者。他们原有的成果颇为丰硕,包括专著10余种和论文近200篇。在这样的基础上,他们充分利用了新的资料和研究成果,对孙中山的伟大业绩作了实事求是的解读:指出了他既是民主革命先行者,又是近代化的前驱;确认他的思想和实践既有重大历史意义,又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因为,他的民主主义理念涵有普世价值,当然必须赋予时代精神和结合民族、国家的特点。
何澄(1880~1946),字亚农,自号 两渡村人 ,别号 真山 ,灵石县两渡村人。幼年入私塾。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在其兄长资助下,自费赴日本振武学堂学习,两年后被选为批公费留学生,转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接受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发动留学生剪除头上的辫子以示革命。光绪三十一年(1905)同盟会在日本成立后,由谷之慎介绍,成为山西早的同盟会会员之一。第二年,奉命回国进行革命宣传,在山西大学堂发表演说,鼓动宣传革命,影响很大。回到日本后,被同盟会选为由军事骨干组成的 铁血丈夫团 ,山西还有阎锡山、温寿泉等被入选。宣统元年(1909),毕业后回国,被清政府分配到保定军官学校任教官,在学员中继续宣传革命。后赴上海任职。宣统三年(1911),在上海响应武昌起义,任起义沪军的二十三师参谋长。民国建立后,追随孙中山,并
作为一个在乱世中崛起的枭雄,蒋介石凭借的是他的胆识与权术。在一个封建制度被打破,民主制度逐渐萌发的年代里,蒋介石只一味地认为以一部《论语》可以治天下,而缺乏相应的现代知识和外交能力,虽然他的弱点和短处,可由宋美龄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然而“从此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的凄凉依然伴随他终老台湾。 蒋介石是从专制走向民主政治的过渡性人物,他本应义无反顾地推进这一历史过程,不幸的是,他人为地中断了这一历史过程。他自诩为孙中山事业的继承人、却背叛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逆潮流而行,坚持独裁统治,在中国现代政治文明史上留下黑暗的一页。 郑闯琦编著的《蒋介石全纪录(上下)(精)》有别于坊间野史式的传记小说,公正、客观、形象、完整地评述了蒋介石的一生,350幅珍贵的历史图片再现了这个历史关头的风云人物!
《文武民国》这套书如实再现了民国初期那段瞬息万变的历史。 坐镇中央的北洋领袖,割据四方的各省督军,武夫当权,你争我夺,纷乱不已。 由落魄秀才到直系统帅,不爱财、不畏死、不卖国,一代猛士吴佩孚。 腐恶势力顽强,政治道德破产,民国成立前后时局动荡不堪,由六君子遭际,窥探民国一隅。 审时度势,指点国防抗战,纸上亦能谈兵,国士无双,蒋百里当之无愧。
《陈独秀南京狱中资料汇编》一书达百万字之钜,是目前国内为详尽记录和反映陈独秀自1932年10月15日至1937年8月23日在上海被捕、各方营救、庭审、判决上诉、改判、入狱到释放及南京狱中生活等方面的资料汇编,集民国档案文献、报刊书籍、往来书信、本人著述于一炉,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与史料价值。此书又是一部研究创新之作,两千余条注释均反映了编者的匠心与成果。其中一是认真考证了一批陈独秀及当时名家来往书信的年月;二是发掘出了新资料如《中国论坛》、《密勒氏评论报》等五六种外文报及百余种国内报刊、大量书信及相关资料;三是编者在书中撰写的“导读”、“跋”和“陈独秀狱中大事记”等结合*的史料,展现了陈独秀研究的新的成果。这些不仅便于读者了解文献的相关背景,而且是一部学术性很强的史料书,对深入研究陈独秀生平和
本书精选了*的老师、同学、战友、身边工作人员、亲属以及外国领导人、驻华大使等273人的回忆,全面、客观、翔实地记录了*的一生。 本书对各个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都有详细深刻的记录,从历史背景、内中原委、事实真相,以及当事人的亲身感受等方面作了客观生动的写照,细节回忆,寓意深远。 本卷为第1卷,由周恩来、李立三、蔡和森、陈潭秋、萧三、毛宇居、杨昌济、李维汉、罗章龙等人讲述1893 1927年*求学、参军、创办新民学会、在 五四 激流中、参与建党、领导工人运动、在国民党中任职、研究农民运动、经历大革命失败等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