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说: 四十年来,中国大事,几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系。 从中可以看出李鸿章对近代社会的影响。 本书记述李鸿章的一生:早年落拓,后镇压太平天国,创办洋务运动使其声望达到顶点,但甲午战争撞碎其强国梦,*后只能周旋于列强的外交舞台直至死去。梁启超解读了李鸿章在晚清内外交困的大变局下,对军事、洋务、外交以及政治等方面进行的改革。 作者把李鸿章与曾国藩、张之洞、诸葛亮、俾斯麦等人进行比较,认为李鸿章怀着忍辱负重、死而后已之心为清政府 修修补补 ,但他缺少长远的政治眼光,不懂得现代民主政治的特点和国民的地位,终未能扭转王朝颓势,在国际竞争中处处落下风。 总之他的失败也就是晚清政府的失败,是晚清政府不了解世界大势的必然结局。
《李鸿章传》 又 名《中国四十年来大事记》, 梁启超称: 四十年来中国大事,几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系。 了解李鸿章,可窥中国近代史四十年风云变幻。 李鸿章早年多舛,后拜在曾国藩门下、组建淮军、镇压太平天国,直至署理两江总督,创办洋务运动,声望达到顶点;再到甲午战争失败,无奈周旋于列强的外交舞台;晚年建设海军、悲壮故去。一生沉浮,与大清国命运紧密相连。 梁启超对李鸿章在军事、洋务、外交以及政治等方面的成就进行了全新的梳理与解读。还 将 李鸿章 与诸葛亮、王安石、曾国藩、左宗棠、俾斯麦、伊藤博文等古今中外历史人物进行比较,得出 不学无术,不敢破格,是其所短也;不避劳苦,不畏谤言,是其所长也 的结论。 如何评价这位饱受争议的重臣, 梁启超 给了答案: 李 鸿章必为数千年中国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
《宋教仁传》是著名历史学家吴相湘先生有关*史研究的本著作,初版于1964年。宋教仁是同盟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又是民初国民党的创始人,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宋教仁传》以翔实的史料对宋教仁的历史活动做了充分的考察,澄清了以往的误传和错误,提出了许多开创性的结论,可以说是海内外有关宋教仁研究的奠基之作。吴相湘的某些判断与结论(诸如北京兵变的内情),已经为后来的史料所验证,这也证实了他观察的细密和运用史料的能力。 《宋教仁传》出版后,一直广受好评,至今仍然是研究宋教仁与民国史的书。
本书记述了张作霖的一生。出身贫寒,却青云直上。从绿林草莽到受抚招安,再至军阀升迁,虽然身为北洋政府末代元首,却建立出不逊于建国开基的英雄霸业。 (新老版本随机发货)
章太炎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传奇人物。他既是辛亥革命的元老,又是一位承前启后的国学大师。他的经历,无论作为英雄豪杰,还是作为文学家学术家,都极其丰赡而有魅力。作者成功地勾勒出大师的形象轮廓,对他的意义也有精彩的论述。
本书以真实史料为依据,用较为凝重的笔触描绘了徐世昌从九年翰林到小站练兵,再到总督东北、出任袁总统的国务卿,一直到当上民国总统,后直至卸任后的生活起居及志趣。本书为我们展现了徐世昌风云起伏的传奇人生,更让我们看到了中国近代社会变迁的缩影。(新老版本随机发货)
1924年,陈诚跟随邓演达进入黄埔军校当教官,是为他一生的新起点。随后,操场得遇蒋介石,成为陈诚日后依靠蒋介石、追随蒋介石的发端。革命军“东征”时,陈诚当炮兵连长,率部攻克淡水城,初露锋芒。接着,棉湖大捷使他声名远播,由此青云直上…… 作为一名军人,陈诚战功卓著,立功沙场;作为政坛人物,他勤勉努力,恪尽职守;作为蒋介石的嫡系,他忠于蒋氏,至死追随。在名人如云、战将如雨的黄埔人里,他凭借什么能脱颖而出,深受蒋介石器重一生,生前信任有加,死后哀荣备至呢? 本书在尊重历史事实、还原历史真相的原则下,客观、真实地解读陈诚其人其事,其功其过,力图让读者看到一个比较真实的黄埔名将陈诚的一生。
本书记述了作为北洋三杰之一段祺瑞的一生。段祺瑞为皖系首领,因帮助袁世凯练兵而得到提拔,纵横政坛十五年。作为北洋主要成员,段祺瑞在武力征伐以及民国初年内政外交方面,均有所作为。作为军阀,一直被认为是反面人物,但却一生清正耿直。作者以翔实的史料为基础,对段祺瑞的人性、人格进行了深刻的挖掘,段祺瑞一生起起伏伏,既有卧薪尝胆的艰难时刻,也有身居高位的不可一世。作者抓住了段祺瑞的一个特征 生气时鼻子会变歪,以此种细节为读者呈现出一个血肉丰满的历史人物。 (新老版本随机发货)
孙传芳的人生极具传奇色彩:幼年寄人篱下,历尽世间艰苦;中年投军,鼎盛时威震东南;晚年看破红尘,一心向佛。他,聪颖过人,文韬武略;他,好战成性,视战争为消遣。孙传芳的一生,正所谓: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新老版本随机发货)
少时读书不成,卖布蚀本,又不愿继承父业,人称 曹三傻子 。愤而从戎,结 袁 而上,方成直系首领。成为北方霸主后,曹锟广敛钱财,家资无数,权力欲极盛,总想弄个总统干干。曹锟重金 贿选 ,留下千古骂名。本书正是以 贿选 为核心,记述了曹锟 贿选 前后的起起伏伏。 (新老版本随机发货)
吴佩孚,亮相《时代》杂志封面的个中国人。1898年投淮军,后颇得曹锟器重。曾镇压蔡锷领导的云南护国军,讨伐张勋复辟。不纳妾、不留洋、不入租借,绝不与日本人同流合污。 (新老版本随机发货)
他,身为策反清朝海军的功臣、辛亥革命的先驱、反袁护法的功臣、*的缔造者之一,居功至伟,却深藏功与名;处事谨慎、与世无争,却力挫袁世凯、巧治汪精卫;坚持抗日,不遗余力,“领导抗战,功在国家”;寄情山水、梅妻鹤子,生平有“三好”:“好佛、好古玩、好客”,却连任国府主席;克勤克俭,将一生积蓄设立“林森奖学金”、捐资办学。 他,为官处世,谦虚低调、朴素清正,奉行“不再娶、不治私产、不杀生而素食”的“三不”原则,讲究“无为而治”。在主席任上,还曾得到另一个“三不”的雅号,即“不争权揽利、不作威作福、不结党营私”。 这就是一代平民元首林森,历史应该将他铭记。
冯国璋(1859—1919),毕业于北洋武备学堂。受袁世凯赏识,参与小站练兵。与段祺瑞、王士珍并称“北洋三杰”。民国后,出任江苏都督。袁世凯帝制自为失败, 黎元洪继任大总统,冯为国璋副总统。后黎元洪与段祺瑞府院之争起,引发张勋复辟,黎元洪辞职,冯国璋进京以副总统代理大总统,通电讨伐张勋。张勋战败后,冯国璋依法将大总统职权还予黎元洪。后因政见向左,与段祺瑞分道扬镳,北洋军阀走向分裂。本书作者广搜资料,并实地考察京津及河间等地,采集了大量的口述、回忆资料。通过客观分析,给读者呈现了一个真实、全面的冯国璋形象。
徐忱著的《袁世凯全传》首次公开袁世凯12年朝鲜岁月,详实记录袁世凯35年政治生涯,从落第书生到内阁总理,袁世凯怎样成功?由民国总统到洪宪皇帝,袁世凯为何失败?少年为国,中年为权,晚年为己,袁世凯一生全纪录。
孙中山是民主革命先行者,为了人民,为了国家,可以抛弃一切个人恩怨,可以撇开任何意识形态的分野。他爱书本,因为知识可以给人以智慧;他爱革命,因为革命可以给人民以幸福;他爱女人,因为女人是无私的母爱的代名词。作为国父,孙中山从铁与血的教训中才认识到革命党与革命军的重要性:有了革命党,才能造就革命军;有了革命军,才能缔造革命政权。 有了以黄埔师生为骨架的革命军,从1925年起,东征北伐,国民党只用三年时间就荡平了自民元以来十几年的军阀割据与混战,定都南京,统一了中国,而日本人认为,中国抗日战争之所以后能取得胜利,就是中国有20万黄埔军官。
有人夸他是 济世安邦 的能人,有人骂他是窃国的 独夫民贼 。他游刃于各军阀、名臣之间,以北洋之师掀起血雨腥风,大推改革之旗,却又囿于极权高位,剑走偏锋强行复辟,终究落得个千古骂名。他就是中国近代赫赫有名的北洋鼻祖袁世凯。本书真实地再现了袁世凯在大变革时代中的奋斗、迷茫、斗争直至灭亡。 (新老版本随机发货)
讲述刘少奇奔赴安源、领导五卅运动、开创白区工作,参与创建、建设共和国的生动故事,展现其心中始终装着人民,终生为人民谋利益的高尚胸襟和伟大情怀。
《曾国藩与太平天国》是国内首次原版引进的由西方学者撰写的曾国藩传记。 太平天国(1851年1864年),中国历史上农民革命的*,前后奋战14年,纵横8省,威震18省,*终在清政府和外国侵略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面对横扫大清的太平天国运动,曾国藩白手起家创建湘军,于重重危难中摸索出治军之策、战阵之法,以其韬略智慧历时11年终获胜利。 本书采用近200种亲历者资料,采用大量的真实资料,透彻地分析了曾国藩的政治和学术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深入地总结了曾国藩的用兵方略,真实地呈现了晚清政府的分化和主要特征,着眼晚清民政、军事的颓败大局,生动讲述了曾国藩出将入相的非凡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