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群星闪耀时》是 传记之王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代表作,包括14个影响人类文明的历史瞬间特写,涵盖地理大发现类(3篇),战争与自由类( 5篇)、文学艺术作品的创作类( 5篇),新技术的发明类( 1篇)。 这些历史事件源自真人真事,影响绵延至今。 翻开本书,如同观看茨威格本人在历史现场直播,带您目睹14个历史人物在关键时刻的重大抉择,从而更好地理解世界。 《逃往永生》:一个逃亡的殖民者,如何成为发现太平洋的个欧洲人?(见本书P001) 《征服拜占庭帝国》:拜占庭帝国千年文明,如何一夜灭亡?(见本书第P049) 《亨德尔的复活》:音乐家亨德尔身患偏瘫,如何创作圣歌《弥赛亚》?(见本书第P101) 《一夜天才》:法军上尉李尔,如何短短几小时成功创作法国国歌的《马赛曲》?(见本书P135) 《滑铁卢的世界时刻》: 战神 拿
这是一部探究 失败者 面对人生苦难时如何抉择的人生之书。 杜甫、李贺、温庭筠、姜夔、王冕、唐寅、吴承恩、徐渭、张岱、金圣叹、顾炎武、蒲松龄、吴敬梓,这十三位科举落榜者,当时俱是落魄失意人。但他们不朽的人格和作品,却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迹。他们多舛的人生经历、不凡的精神气度与人生格局,很值得言说。 作者以深邃通达的笔致体察和还原 失败者 的世界,以深厚的人文积淀剖析中国书生的生命基因,展现他们生活的时代和中国科举的取士逻辑,呈现出一条走向清晰的中国文人命运脉络。对生活在 内卷 时代的我们,提供了一种极具高度和个性的参照。
本书试图抛开固有的观念、习见的标签,从王安石的全部作品入手,考察同时代人与他的交游,展现出颇具特色的熙宁变法改制图景,凸显出一个抖落掉污染、误解和扭曲的政治改革家形象,使王安石以其本来的风度和丰采,再现于读者。
历史对于张居正的评判是多面的,称赞张居正的多说他力挽狂澜,扶大厦之将倾;批评张居正的多指责其骄奢浮华、钳制言路。 张居正 大有助于社稷者 ,作者评价 张居正当之无愧地是一代伟人 ,也是毫无疑义的。然而,张居正又是弱小的。他的崛起、秉政以及*后的覆灭,全都系于 万历皇帝 一人之上。 张居正有心补天,但万历皇帝绝不肯奉天而行。他和万历皇帝君臣之间,潜存着带根本性质的相互排斥和敌对。 在当时皇权至高无上的体制下,他与腐朽皇权的冲突导致其终将受皇权摧毁是必然的。张居正当然是一个政治强人,但在皇权和深远的传统政治面前,则又处于弱势。 张居正失败了,但是他的失败是可以理解的: 在16世纪的中国,要面对气息奄奄、百年腐败已毒入骨髓的明皇朝输血补养。要重新健全其统治机能,全面恢复社会的生机,是极不容易的
这部完成于1936年的著作,其核心内容是祈求人的理性和对人的宽容。作者把历史事件当做镜子,特别清楚地揭示了他自己的那个时代的各种危机和邪恶。卡斯特里奥挺身而出反对日内瓦宗教改革家加尔文的暴政,其态度之坚决,在他的所有同代人中无人能与比肩。加尔文是指控西班牙医学家及神学家米盖尔 塞尔维特为渎神者并*终将其火刑处死的主谋,塞尔维特被处死后,神学上的和政治上的专制与要求宽容之间的斗争似乎已告结束,但是卡斯特里奥却要竭尽全力将良知对抗暴力的斗争进行到底。 三联书店1986年曾出版根据英译本转译的《异端的权利》。本书则是译者根据德国菲舍尔出版社德语原著翻译,对书中的人名、地名和历史事件作了必要的注释,并编写了详尽的 本书大事年表 。
《人活起伏:欧阳修》是作者在《百家讲坛》与全国人民分享过的内容,经过了专家的审定,获得了大众的喜欢。 宝藏语文老师何楚涵用当代年轻人的思维,活泼通俗的语言去解读欧阳修求学、仕途、交友、婚姻等经历,让我们近距离看到立体鲜活的一代文宗欧阳修。其人正直清廉,其风清正典雅。 按照时间脉络和人物的成长历程,以北宋近百年的历史为线索,讲述了欧阳修幼年失怙,心怀文学梦想,追随韩愈先生遗志,实行文体改革的过程。在政治上参与变法,多次惨遭贬谪,仍不改初心。在遭遇诽谤打压时,积极从困顿的境遇中拯救自己。从他跌宕起伏的人生中,可以看到丰富的历史事件和文人诗词。欧阳修、晏殊、梅尧臣、王安石等人物的交往,则展现了文化精英的命运交织和人生纠葛。围绕欧阳修生成的社会关系,清晰生动地呈现了北宋文人圈的艺术
该书作者蒋蓝是一个有着丰富创作经验并取得相当文学成就的作家。他热爱苏东坡,熟读东坡作品,且颇有心得,为《苏海鲸波:苏东坡传》的写作打下良好基础。作者长期收集苏东坡的相关资料,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积累了较为深刻的学术认知和思想认知,并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前人对苏东坡有研究,也比较全面地掌握了当代苏东坡研究的状况和学术水平,在作品中一种独特的类似词条解读的方式,夹叙夹议,对苏东坡人生经历进行细致入微的勾勒和梳理,显现出自己对苏东坡深刻到位的理解。作品文字优雅脱俗,叙述张弛有度,体现出作者有较高的文学描写能力和艺术表现力,值得读者一读。
本书以文化学的宏观视野对苏轼与友人交游做个案研究,由 小细节 透视 大结构 。对象以苏轼前辈、同辈友人为主,可以看到前辈对苏轼思想、政治、文学、学术诸方面的深刻影响,同辈友人与其彼此因为政治立场、人生操守、文学情趣等方面因素的积极作用,交往关系日益密切。北宋时期的一些重大政治与文化事件,如 濮议 之争、熙宁变法、元祐党争、西园雅集等,对他们的交往及情感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些交往过程,为苏轼一生重要面向的再现,更集中呈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可谓是北宋政治与文化的集中体现。
元祐元年(1086),苏轼与黄庭坚在汴京首次会面,虽然此前却早已书信往来多年。二人与随后来到京师的秦观、陈师道、晁补之、张耒、李廌交游酬唱、谈诗论文,形成元祐文坛蔚为繁盛的局面。作为这一集团的领袖,苏轼虽然早在熙宁年间已经开始陆续与晁、张等人相识相交,但元丰二年(1079)的贬谪黄州,不仅对于苏轼个人来说是人生的巨大转折点,对于苏门文人集团的形成也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在苏轼最为失意的时候,在过去的友朋对他纷纷避之唯恐不及之时,六君子或不断致简问候,或亲至黄州探望,从此奠定了终生不渝的师友之情。政治的打击使他们客观上有了更多探讨文学的机会,苏门文人集团正是在黄州时期初具雏形,而此后得以不断发展成熟。尽管六君子与苏轼是以文相交,但正如黄州在他们的交往中所具有的独特意义一样,苏门文人集团蕴
本书以贯穿秦汉之际的军事天才韩信的传奇一生为引,再现秦崩、楚亡、汉兴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全过程,讲述了大秦帝国走向崩溃的过程以及刘邦、项羽等群雄崛起的历程。 本书同时也是记录历史名将韩信一生传奇经历的著作。关于这位少壮有为的军事天才的历史记载似乎不够丰富,其谋略思想的刻画更是阙如。本书结合资料史实,以合理有据的想象,细致刻画了韩信的一生,立体呈现韩信的傲气和悲剧性格,补全了历史的空白,带领大家深入、细致、全面地研究和认识这位传奇人物、兵仙神帅。 韩信的真实经历,贯穿着秦汉之际的诸多历史之谜,犹如秦汉之际的历史大事记, 恢弘博大、可歌可泣。
《傅斯年:中国近代历史与政治中的个体生命(精装)》书正文共有六部分 *章,《傅斯年的早年生活》,介绍傅斯年的成长历程,包括在北京大学的学习,及其与新潮社、五四运动的关系,这些为他日后学术思想的发展、人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第二章,《新历史学派的形成》,介绍傅斯年在伦敦和柏林的学习,实证主义、自然科学、心理分析及比较语言学都对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回国后,傅斯年建立了史语所,集中了一批中国学术的精英,如陈寅恪、赵元任、李济等,展开学术研究工作,史语所成为傅斯年们的舞台? 第三章,《走向中国文明多元起源论:对中国古代史的研究》,作者向人们展示了上个世纪史学家们对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探讨,傅斯年打破了中国古代历史研究的单一体系,形成新的多元文明起源论,代表著作是《夷夏东西说
1945年1月。 远处沉重的炮火声在墙壁之间回响。步枪子弹打碎了墙上的灰泥,打破了窗户,钻进屋子里。曾经不可一世的德国士兵正在拼命逃离华沙 这座他们已经占领了五年的城市。 时间回溯到三个月之前,曾经的钢琴家、现在的废墟逃难者什皮尔曼头发蓬乱,缺少光泽,胡须一绺一绺的,上面满是污垢。他皮肤蹭满了灰,额头上满是结痂。尽管如此,他还是努力在脑海中回忆他曾经演奏过的所有作品。什皮尔曼幸运地发现了几份罐装食品,却没有注意到一位高大的德国军官从旁边的厨房走了进来: 您在这里找什么? 万幸的是,什皮尔曼遇到的是维尔姆 霍森费尔德。什皮尔曼只是这个德国人救下的六十多个波兰人之一。就像霍森费尔德自己说的: 我尽力拯救每一个可以救下的人。 一个德国军官如何摆脱纳粹的宣传去救助 敌人 ?个人道德选择与历史洪流之
本书在李清照传记研究和书写方面具有鲜明特色和创新性贡献。作者通过李清照作品来寻觅、分析其生活场景和思想、情感轨迹,从多重视角、多个维度来展现李清照的精神世界。写作态度严谨,视野比较开阔,通过对李清照文学创作方面、生活时代、周边的人和事来叙写传主丰富多彩、曲折多艰的人生经历和文学成就。同时,也呈现出传主所处时代的社会形态、政治风云、文化风貌、文士精神样态,使整部作品呈现出立体化的特点。
辛弃疾(稼轩)不仅是学识博洽、才气磅礴的南宋词坛巨擘,也是具备多方面才智的英雄豪杰人物,文才武略兼而有之。他早年投身抗金起义,归宋后力主恢复,为国家生民贡献出全部的智计韬略;他仕宦所及,以兴利除弊为己任,有干才,有作为。然其虽有经世之才志,却多遭诽谤摈斥而不得大用,壮志难酬,赍志以殁。近千年来,他的果毅之资、刚大之气,他英伟磊落的强烈爱国主义情操,以词作篇什传达的慷慨沉挚理念与盘旋激荡之意境,曾经激励过世世代代的中国人。 辛弃疾,这样一位在宋代政治史和文学史上均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人物,历来不乏论述。然能采征多方面史料,加以辨析考证,从而撰成系统全面之研究性传记者,则首推邓广铭先生之《辛弃疾传》。英雄虽逝,然其一生之事迹精神,却藉此传记,传于后世而不朽。 辛弃疾(稼
一部《红楼梦》,集中国古典小说大成,奠定了曹雪芹在中国文化里不可取代的地位。曹雪芹一生跌宕的命运,凄凉的晚景,泣血著红楼而未能完成的遗憾,如此种种都让人感慨嗟叹。而曹雪芹自身的经历,对时代的见证,也让读者不停猜想,将他与 红楼梦中人 相对照,相索引。 红学泰斗 周汝昌先生以极其饱满的激情,以对清代史学的熟稔,以对《红楼梦》了若指掌的取用,以考证辨析的大胆猜想与小心求证,写得这样一部在曹雪芹研究与红楼梦研究都不可或缺的传记。作品视野远阔,文字典雅,情怀悲悯,足可一读再读。
他是北宋词坛的天才诗人,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磅人物。有人说,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苏东坡 。他一生看淡风雨,我行我素,无论遭遇穷困潦倒,还是羁旅漂泊,他都能把别人眼中的平凡与琐碎,活成自己的泰然与潇洒。这本词传再现了苏东坡的一生,让我们在时运无常之中,看淡世事沧桑,保持内心安然无恙。
本书是一部人物传记合集。中国古代士人中有一个独特的社会阶层:他们同样是饱学之士,却不屑于寻章摘句,吟诗弄文;他们热衷与成就一番安邦治国大业,却必须择良木而栖,寻良主而仕。他们就是谋士。本书所立传的历代大谋士42人,大都活跃于社会动荡、王朝更替的历史时期,在风云激荡的社会大舞台上,做过翻天覆地的大事业。在封建时代,成者王侯败者贼。成,往往成于谋划,败,也往往败于谋划。由此也可以看出谋略文化的一大特点:经世致用。谋略不同于知识,在竞争激烈的时代,谋略比知识更重要。本书展现给读者的,除了历史谋士们的事功之外,主要是他们的人格特点,归纳起来主要是:大智慧而不是小聪明,多谋善断而不是善谋无断,灵活多变而不是僵化教条,图大义而不是贪小利。
《岳飞传》为作者宋代人物研究之力作,也是综括研究两宋之际政治军事的重要史著。此书初版于1945年抗战胜利之日,后经两度大幅增订修改,再版于1983年。书中准确地勾画出岳飞生活的时代轮廓,真切地描述了岳飞的事功、形象和丰采、思想和情操,并且对于这一彪炳史册的历史人物作出了公允评价。凡此种种,皆反映出作者的 考索之功 与 独断之学 ,得到学界 以非凡之史才,写一流之史书 (周一良语)的高度称誉。
用英语撰写的研究玻利瓦尔的重要传记作品之一。传主西蒙 玻利瓦尔是拉丁美洲独立战争时期的风云人物。他首先是一个富有雄才伟略的革命者,因为他先后将六个拉美国家从西班牙的殖民统治中解放出来,被拉丁美洲人民尊奉为 解放者 ;他还是一个知识分子,他所倡导的民族解放原则对拉美国家的独立斗争和独立后的政治制度建构影响深远;他更是一个广受认可的卓越政治家,委内瑞拉、大哥伦比亚、玻利维亚和秘鲁政府都曾在他的领导下投身拉丁美洲独立革命时期的风云际会。 约翰 林奇的这部传记作品,把玻利瓦尔置于 他所亲历社会的社会、经济、知识和政治之中 ,以几个世纪以来积累的 无与伦比的出版文献、大量二手著作与许多专题研究 为基础,融入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为读者呈现了一个 研究无可挑剔、记述无比忠实 文笔相当出色
读李白的诗使人感觉着:当他醉了的时候,是他清醒的时候;当他没有醉的时候,是他糊涂的时候。 杜甫是有雄心壮志的人,他总想一鸣惊人,一举而鹏程九万里。但这种希望,他一辈子也没有达到。 而每当李杜被同时提及,人们似乎都会发出这样的喟叹:李白从未老过,而杜甫却从未年轻过。
蔡京是中国历史上罕见而奇特的人物,曾在北宋晚期四任宰相,长达18年有余,是一位对北宋晚期政治经济艺术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重臣,但因 靖康之难 饱受责难与唾骂,明代宰相张居正更是在其著《帝鉴图说》中,将蔡京斥为 六贼 之首。蔡京同时也是一位中国艺术史上公认的书法大家,启功先生在论书绝句中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其书法成就 蹑晋踪唐傲宋贤 。如何评价蔡京在北宋晚期继王安石后推行的 蔡京新政 ,也是一道有待深入研究的学术难题。 长期以来,蔡京以 奸臣 这一标签化、脸谱化的形象,存在于各种历史读物中。本著作者博览史书,钩沉探幽,披沙拣金,充分吸收史学界的研究成果,将蔡京置于复杂而阔大的历史风云变幻语境中,以力透纸背的犀利思考、具象有趣的叙事笔墨,力图客观精微呈现北宋晚期皇权更迭、朋党之争的复杂的政治生态,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出生于仕宦之家,祖父杜审言是著名的大诗人。杜甫在人格境界和诗歌造诣两方面都达到了超凡入圣的程度,被誉为 诗圣 。杜诗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体现了忧国忧民的思想,被誉为 诗史 。现存杜诗1400余首,有《杜工部集》。 本书通过对大量史料的梳理和对杜甫诗歌的研究,再现了杜甫坎坷流离的一生。从中不难看出,杜甫倔傲的性格造成其仕途的不顺,加之当时战乱,民不聊生,使其长期处于颠沛状态,这或许也是成就杜甫伟大诗名的重要因素之一。本书不仅是一部全面记录杜甫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的通俗传记,而且作者还在充分吸收学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杜甫生平中的不少问题提出了独到见解,因此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文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