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布哈尼法(700~767),学者、法学家。教逊尼派哈乃斐教法学派创始人,居于四大教法学家之首。他的学说灵活、宽容、公正,受到人们的爱戴,系位且是影响力的法学家。本书作者通过细腻的文笔讲述了艾布哈尼法的出身、求学和走上讲坛的过程,以及他的政治生涯。
《佛境:影响藏传佛教的奇僧》解释了人类的起源,了解了佛教在西藏的产生、磨难和发展的过程;阐释了哪些重要的人物在藏传佛教中起着重大的影响、那些的高僧大德在其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等问题。《佛境:影响藏传佛教的奇僧》由周炜编著。
《佛境:影响藏传佛教的奇僧》解释了人类的起源,了解了佛教在西藏的产生、磨难和发展的过程;阐释了哪些重要的人物在藏传佛教中起着重大的影响、那些的高僧大德在其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等问题。《佛境:影响藏传佛教的奇僧》由周炜编著。
《道教时日忌探源》由廖宇著
《丝路高僧传》从汉到宋一千多年问约900余名往来丝绸之路的佛教人物中选取28位高僧,并根据其往来丝路的空间走向将其分为西域东来、印度东来和汉地西行等三种不同的类型。通过历史资料的考索与现有成果的借鉴,对这28位丝路高僧的行历、业绩、思想及其历史地位等做了全面、系统、深入的阐释,并将丝绸之路上的南亚、中亚、东南亚各个古国的地理、交通、文化以及政治交往与经贸往来等相关元素贯穿其中,全方位展示了佛教与丝绸之路密不可分的历史图景,再现了丝路高僧求法弘教的伟业、为法忘躯的气概和清净慈悲的情怀。
台约尔(Samuel Dyer, 1804—1843),马礼逊的学生,中地会创办人戴德生的岳父。《》“启示录12:11”有言:“弟兄胜过它,是因羔羊的血,和自己所见证的道,他们虽至于死,也不爱惜性命。”台约尔为这句话所震撼,1827年与妻子谭玛莉(Maria Tarn Dyer, 1803—1846)去到南洋,向华侨传教,至1843年去世。二十年间取得重大成就:以西方正统的造活字方法,造出汉字性字范;以简易浅白之中文重译《》;由于他对《》原文的深入研究,也因他在传教上直接的经验,他的意见为伦敦会所采纳,而有“委办译本翻译委员会”之组成与委办译本出版。本书对台约尔一生的事迹做了翔实记录和研究。
卜弥格(Michel Boym,1612~1659)传。原籍匈牙利,17世纪来中国传教。沙不烈、伯希和撰的《明末奉使罗马教廷会士卜弥格传(冯承钧译著集)》包括十弥格的传记三编,介绍其一生的经历与遗著。《明末奉使罗马教廷会士卜弥格传(冯承钧译著集)》前有译者序及撰者“概说十七世纪之中国及会”一文。书后附伯希和撰《卜弥格传补正》。
本书于2000年由中国藏学出版社出版,今修订再版。本书为20世纪藏族目前的佛门奇僧更敦群培大师(1903-1951)的传记,共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传奇坎坷的人生经历”,清晰勾勒了其游学印度、尼泊尔等地,以及颠沛流离、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生遭遇;中篇“精湛闪光的学术创见”,深刻论述了其上承传统藏学、下启现代藏学,开一代新风的治学方法及研究成果;下篇“离经叛道的人文思想”,辩证分析了其充满智慧的启蒙思想和离经叛道的言行。本书资料相当充实,论证比较严密,是目前更敦群培研究中资料很丰富、论述很全面系统的学术专著,对于研究20世纪藏族史以及藏族学术文化和思想史,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十八世纪的英格兰,国力衰微,政治、经济腐败,信仰、道德都处在极大的黑暗之中。然而从十八世纪中期开始,英格兰开始崛起,怀特菲尔德、卫斯理、罗曼、罗兰斯、格里姆肖、贝里齐、维恩、托普雷迪、赫维、沃克、弗莱彻等人发起的信仰复兴运动震撼了整个国家,带来一场信仰和道德上的完全的革命,从而改变了整个民族的历史进程,使英格兰在十九世跃成为“日不落帝国”。本书所记载的就是这十一位巨人的生平。
本书于2000年由中国藏学出版社出版,今修订再版。本书为20世纪藏族目前的佛门奇僧更敦群培大师(1903-1951)的传记,共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传奇坎坷的人生经历”,清晰勾勒了其游学印度、尼泊尔等地,以及颠沛流离、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生遭遇;中篇“精湛闪光的学术创见”,深刻论述了其上承传统藏学、下启现代藏学,开一代新风的治学方法及研究成果;下篇“离经叛道的人文思想”,辩证分析了其充满智慧的启蒙思想和离经叛道的言行。本书资料相当充实,论证比较严密,是目前更敦群培研究中资料很丰富、论述很全面系统的学术专著,对于研究20世纪藏族史以及藏族学术文化和思想史,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书以鸟瞰式的笔调,介绍被誉为“权WEI”的安萨里的生平事迹、时代背景、学术活动及改革思想。除了正面论述这位“DI一个千年维新家”的主要思想和贡献,兼及对一些不实之词、学术误区乃至思想偏见的正本清源,从而还这位思想家、还学术文化应有的公道与客观。本书文风清新,简洁明快,对我国读者了解文化中一些重要概念、安萨里时代的思想和文化特点、安萨里的时代角色等,因而消除误解,构建和谐,不无现实意义。
中华民族是一个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典型文化族群,具有一体多元的特征。汉字的通用和国学经典的认同、和谐共荣的思想和务实进取的特性,已经成为中国人的集体共识。源远流长的历史向世人展示了中华文化深厚的包容力、统合力和凝聚力。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5月4日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这就是中华文化跨越时空的生命力和永恒的精神价值之所在。
《教皇往事(波吉亚家族)》(作者克里斯托弗·希伯特)是著名历史学家希伯特着力描写在中世纪末期与文艺复兴时期名闻遐迩的“波吉亚家族”的力作。《教皇往事(波吉亚家族)》中着力描写该家族中通过选举成为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的“阿方索·德·波吉亚”及其两个著名的私生子女“瓦伦迪诺公爵凯撒·波吉亚”和“卢克雷西亚·波吉亚”这3位人物的生平以及他们在政治、军事、经济上的敌人。
米拉日巴是藏传佛教噶举派的第二代祖师,宋代佛学家、苦行僧。 《米拉日巴尊者全传:开显解脱与智之道》记述了米拉日巴一生艰苦卓绝的修行、弘法世间、利济众生及涅槃的事迹。 “其弘化行迹惊天地泣鬼神,千古传颂至今,乃学佛者之真正楷模。”(一诚大和尚语)
有些文字值得珍藏,有些情怀值得一再回味。《中外微型小说》正是精选中外百余年来广为流传,读者喜爱的名家微型小说结集而成。无论是对生命的哲思、对幸福的追问,对自由的向往,对心灵的探幽,还是对那些人那些事的缅怀,都像一颗颗珍珠镶嵌在文学史上,让我们读懂人生,读懂世界。本书收录了多位中外作家的经典的微型小说,有陪伴我们成长的马克吐温、老舍、沈从文,也有撞击我们心灵的莫言、川端康成、席慕蓉、毕淑敏、冯唐,还有爱伦坡、柯南道尔、希区柯克的悬疑世界……或主题新颖,或意蕴动人,或构思精巧,或文字颇有余味,均为传世名作,滋养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