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娜·阿伦特,站在舆论风口浪尖的政治思想家。她批判极权主义,反观现代社会,思考反犹主义。她关于“平庸的恶”的概念引发长达半个世纪的争论。时至 ,人们对阿伦特的误解要多于真知。 本书汇集了阿伦特本人认为尤其重要的数次电视访谈、她写给雅斯贝尔斯夫妇的书信节选等。这些文本真实呈现了阿伦特的人生与思想图景。我们在此听到一位女性的真诚谈话与有力自辩,关于爱、 与惶惑,关于疾病、车祸与衰老,关于政治与自由,关于20世纪历史中的暴行与恐怖。在这里,阿伦特是可以直面恶意与抨击、坦然谈论死亡的智者。今时 ,她的声音穿越时空,引起我们每一个人的共鸣。
《忏悔录》是卢梭在晚年写成的自传体小说。全书分为上下两卷,通过卢梭自己的坎坷 生反映社会对人的残害和压迫。它是卢梭晚年处于悲惨地时的悲愤自省、呕 沥血之作,记载了卢梭从出生到1766年被迫离开 皮埃 岛,共五十多年的生活经历。卢梭通过举世无双的自我忏悔,把他与众不同的人生经历和思想情感都展 世人眼前,并引导读者去认识、去思考关于人和社会的深层次问题。
内容简介 《视差之见》是齐泽克最重要的理论作品,斯拉沃热?齐泽克把它视为自己的代表作,在这部著作中,他把自己原本分散的哲学见解整合起来,使之鼬为一体,提出了一套独特的存有论。 何谓视差?视差本是天文学概念,指从保持一定距离的两个点观察同一个目标时所产生的方向差异。在齐泽克看来,审视同一个客体时,视差是由两个互不兼容的视角构成的,这两个视角之间存在着不可化约的非对称性。以视差为起点,齐泽克透过黑格尔和拉康解读哲学、科学和政治理论,借助辩证思维和精神分析范畴分析当代文化,重新激活马克思主义对全球资本主义的批判。
以上ISBN信息均为平台自动生成,部分商品参数可能存在些许误差,商品准确参数详情可咨询客服。本店为新华书店总部直营店铺,所售图书均为正版,请放心购买! 基本信息 书 名 德国古典哲学研究译丛 康德的遗产与哥白尼式革命:费希特、柯恩、海德格尔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 者 (法)朱尔·维耶曼著 出版时间 20201001 I S B N 9787300286709 定价 88 开 本 16开 185*260 装 帧 平装 版 次 1 字 数 319 (千字) 页 数
书号:9787208186194 书名:如何思考全球数字资本主义? 定价:78 注:预售品种请单独下单,与预售品种一起拍的品种默认和预售品种一起发货!
本书从马克思主义和现代精神分析结合的视野出发,以现代精神分析理论的基本概念为基础,并结合索恩一雷特尔有关《资本论》中商品交换理论的研究,分上下两篇对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理论进行了多维度的探讨和分析。上篇主要围绕现代精神分析理论的基本概念及其逻辑展开,包括拉康的镜像认同、他者、对象a、主体和实体等概念,以及齐泽克有关意识形态和犬儒主义等问题的分析,试图提供一个精神分析理论的基本视野和概念逻辑;下篇主要围绕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理论展开具体分析,追溯了康德—黑格尔—卢卡奇—马克思—索恩一雷特尔有关商品拜物教中所包含的物、物化、交换抽象、思维抽象、拜物教逻辑以及其中所蕴含的哲学辩证法等概念和意义。
本书对21世纪哲学的建制以及哲学所面临的严峻的社会政治环境进行了深刻反思,对21世纪哲学的合法性与未来命运进行了系统思考,对在“苏格拉底也不能得到终身教职”的当今时代“如何做哲学”这一问题进行了元哲学层面的回答,对哲学成果的评价标准、哲学的建制如何影响哲学的内容等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本书提出了具有启发性的“田野哲学”(Field Philosophy)理念,主张哲学家应该走出书斋,走向社会并参与现实问题的解决,以增强哲学对现实世界的影响。
本书从英国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学者乔纳森·休斯的生态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出发,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生态性维护与生产力的生态化发展为研究重心,通过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深入挖掘、梳理,回击了认为历史唯物主义缺失生态关怀的言论,维护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生态性层面。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产力的生态化发展走向,揭示了生产力生态化发展不仅是解决生态问题的必然选择,更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可能性前提。
本书是布伦塔诺的教职资格论文,也是其一生所著四部有关亚里士多德哲学思想的专论之一。该书上篇提纲挈领地对由来已久的有关亚氏《论灵魂》中“主动理智”学说的研究进行了批判性考察。下篇则以对《论灵魂》及亚氏其它相关思想独到而充分的解读为基础,提出了一种有关“主动理智”学说的精微、自洽而不失传承的创发性诠释。该书至少有三个目标:对亚氏《论灵魂》文本的一种解注:针对某些神秘化的误释而对亚氏思想的捍卫;以亚氏作为一位可信赖的顾问而对人类思想活动本身所进行的探究。该书也可被视为布伦塔诺最富盛名的代表作《从经验立场出发的心理学》的秘密发源地。
相比1812-1816年出版的《逻辑学》(即本社的黑格尔著作集第5、6卷),学界把此本《逻辑学》称作“小逻辑”。 从内容上看,“小逻辑”的核心部分仍然是存在论(第84-111节)、本质论(第112-159节)、概念论(第160-244节)这三篇,但它并非仅仅是“大逻辑”的凝缩版,而是另外增加了《哲学科学百科全书》的三版序言(1817、1827、1830)、全书导论(第1-18节)、以及“逻辑学的先行规定”(即著名的“思想对待客观性的三种态度”,第19-83节)等全新的重要内容,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发挥着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导论的作用。 从形式上看,“小逻辑”采用了纲要概述的方式,为读者勾理解浩繁复杂的“大逻辑”勾勒了一条简明线索;至于这种纲要式概述的缺陷,则是通过黑格尔本人的解释和听课学生的笔记附释而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克服。因此总的说来,
这本传记的作者是伽达默尔最亲密的学生,他也一直是解释学领域重要且具影响力的学者之一。因此,该书可以说是目下权威且全面的一本关于伽达默尔生平和成就的传记。作者一方面通过采访伽达默尔本人及其同时代人,以及查阅伽达默尔的私人信件和档案,勾勒出伽达默尔作为学者的生命历程和他的思想发展,并将它们放置在他那个时代的背景中——伽达默尔处于20世纪黑暗且复杂的历史事件中心,源于他选择1930年代留在家乡德国;另一方面阐述了伽达默尔的代表作《真理与方法》的源起与影响,并对伽达默尔在纳粹德国时期的态度和行动做出了解释,勾画了一位保持公正的学者的肖像,这位学者试图在面临巨大威胁的情况下保护德国的文化与传统。
本书以生命为主线,对20世纪法国哲学史的两位重要人物的思想,进行了系统而深入地梳理和考察。第一部分主要研究柏格森的生命哲学,柏格森继承和发展了19世纪下半叶法国哲学中的精神论传统和实证主义传统,持续不断地通过与当时的心理学、生理学、生物学展开对话,有力地批判了笛卡尔以来西方生命哲学的机械论倾向。柏格森通过绵延、记忆、生命冲力、变易等概念,重新建立起一种关于生命、精神的形而上学,从而构成20世纪上半叶最具原创力和影响力的哲学思潮之一。第二部分,主要研究康吉莱姆的思想,作为20世纪战后法国哲学的一位隐蔽的大师,其思想对福柯、西蒙东等人影响甚大。康吉莱姆和柏格森一样,持续不断地与诸种生命科学进行对话,并且在尼采、柏格森等人的生命哲学的基础上,加以扩展和深化。康吉莱姆最重要的贡献之一,
内容简介 人人*,考试必考的国学经典《论语》,担心读不懂?因为你不知道,原来它还可以这么读! 如果把《论语》看成是“孔子的朋友圈”呢?看,孔子在朋友圈晒出了他的“萌萌哒”照片,引来了一大群弟子点赞! 这是一本超级好玩的书,通过生动有趣的“朋友圈+群聊+手绘漫画”形式趣讲《论语》,刷个朋友圈的功夫,让你沉浸式体验孔子与其弟子们的日常互动,卖萌、吐槽、互怼一个都不能少!神回复、内容解读、知识延伸,想到想不到的,这里全都有!帮你成功避开内卷,轻松秒懂《论语》。 高效的学习模式、非凡的交友智慧、高情商说话技巧,理解“子曰”背后的深意与价值,收获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魅力与启示。此书专治你“力不从心”的阅读难题,尤其对于学生、国学爱好者群体很友好。
本书旨在梳理康德批判哲学时期的信念论题。与自然形而上学和道德形而上学的二分法,以及“真善美”的三分法不同,本书视康德批判哲学为理论哲学、实践哲学与信念哲学的有机统一。其中在理论哲学的部分,重点分析信念与知识、意见、认知的根本差异,以及康德由信念之维对至上的存在者的证成问题;在实践哲学部分,侧重考查康德之道德、信仰与既有的非理性主义思想之间的内在关联;而在信念哲学部分,借助对恩典、奇迹等概念的考辨,揭示康德之于传统信仰的基本主张和立场。通过上述思想的阐释,康德批判哲学时期的信念学说在一定意义上得到了重构。
英国人类学家里奇(Leach)称《阶序人》是印度卡斯特研究史上的空前巨构,而美国人类学家坦比亚(Tambiah)则称本书融汇综合了前人对印度研究的成果。路易 杜蒙著的这本《阶序人(卡斯特体系及其衍生现象)》提出的 阶序 理念,一方面揭示了印度这个古老文明的基本理念,一方面则暗指西方近代 平等 理念的局限。本书因此超越了印度研究的领域,而对各种比较文化研究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这是国际 数学家、《微积分的力量》作者史蒂夫 斯托加茨献给高中数学老师的深情力作。对他们师生来说,微积分不仅仅是数学的 个分支,当人生的 切都在变化时,微积分是他们不变的、共同的热爱。乔夫里老师从职业生涯的 盛时期走向 休,参加激流皮划艇比赛时,失去了 个儿子,而学生斯托加茨从高中数学天才成长为常春藤盟校教授,父母突然去世,并陷入注定失败的婚姻......幸运的是,他们躲进了微积分的避风港。直到有 天,他们发现了比微积分问题更深奥且重要的东西...... 会讲微积分的数学家史蒂夫 斯托加茨,深情讲述与他的高中数学老师之间的非凡友谊,在他充满诗意和哲理的讲述中,读者会惊叹微积分 然如此智慧温暖,它 然能给我们带来如此深刻的人生哲思。
书号:9787301339282 书名:宋型文化视野中的苏辙研究 定价:70 注:预售品种请单独下单,与预售品种一起拍的品种默认和预售品种一起发货!
《宗教哲学讲演录》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思想内容。宗教哲学的对象就是在宗教表象背后运动发展的精神和概念。这种精神和概念经历了一个从纯粹的思想状态或概念向实存的转化,并扬弃有限的实存形式而达到绝对精神的过程。黑格尔把宗教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特定的宗教,一类是绝对的宗教。在特定的宗教中又包括自然宗教(直接宗教、意识在自身中的分裂、向自由的宗教过渡中的自然宗教)和精神个体性的宗教(犹太教、希腊宗教、罗马宗教)。绝对的宗教(基督教)是完善的宗教,是精神自为存在的宗教,是自身在其中已变得客观的宗教,即基督教。在此宗教中,普遍的与个别的精神、无限的与有限的精神不可分割;它们的绝对同一即是该宗教及其内容。黑格尔宗教哲学的核心思想就是要通过概念自身的辩证运动来论证理性和宗教、知识与信仰的同一
《宗教哲学讲演录》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思想内容。宗教哲学的对象就是在宗教表象背后运动发展的精神和概念。这种精神和概念经历了一个从纯粹的思想状态或概念向实存的转化,并扬弃有限的实存形式而达到绝对精神的过程。黑格尔把宗教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特定的宗教,一类是绝对的宗教。在特定的宗教中又包括自然宗教(直接宗教、意识在自身中的分裂、向自由的宗教过渡中的自然宗教)和精神个体性的宗教(犹太教、希腊宗教、罗马宗教)。绝对的宗教(基督教)是完善的宗教,是精神自为存在的宗教,是自身在其中已变得客观的宗教,即基督教。在此宗教中,普遍的与个别的精神、无限的与有限的精神不可分割;它们的绝对同一即是该宗教及其内容。黑格尔宗教哲学的核心思想就是要通过概念自身的辩证运动来论证理性和宗教、知识与信仰的同一
儿童的人格教育》 在《儿童的人格教育》一书中,阿尔弗雷德 阿德勒认为,一个人的人格结构形成于童年期,要解决一个人的人格心理问题必须从他的童年着手。因此帮助儿童形成健全的人格是教育儿童的首要和核心问题。阿德勒反复强调要用正确的方法培养儿童自信、勇敢、独立、坚强的品质和积极与他人、与集体合作的能力。 《爱弥儿(上下册)》 《爱弥儿》一书写于1757年,1762年首次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出版。此书出版时,轰动了整个法国和西欧一些资产阶级国家,影响巨大。在《爱弥儿》中,卢梭通过爱弥儿及其家庭教师的故事,来说明如何教育出一个理想的公民,同时阐述他的自然教育思想。卢梭主张对儿童进行适应自然发展过程的 自然教育 ,听任人的身心自由发展,提出了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这部书不仅
暂无内容简介。。。。。。
自20世纪以来,尼采在哲学、美学、艺术乃至文化等各个领域都有巨大的影响,很少有哲学家像弗里德里希?尼采那样得到广泛阅读或被广泛误解。丹托的经典尼采研究出版前,许多人认为尼采是一位才华横溢,但有些古怪的思想家。然而,丹托向读者呈现了截然不同的尼采,他认为尼采提供了一种系统而连贯的哲学,而且,很多当代哲学的重要问题都源于尼采。丹托的清晰而富有洞察力的评论为作为哲学家的尼采正了名,且进一步阐明了尼采著作的微妙之处,以及他对科学、语言和逻辑哲学的巨大贡献。
本书是罗伯特·S. 哈特曼于1963年撰写的自传,叙述了他探索并创立价值科学的历程。全书内容分为三章:第一章讲述了他童年、少年及成年的经历;第二章重点描述了他关于“什么是善?”这个问题的学术探索;第三章介绍了价值科学在自我发展领域的应用。 作为对亚伯拉罕·马斯洛产生过重要影响的思想家,罗伯特·S. 哈特曼曾被誉为“人文社科领域的伽利略”。伽利略把自然科学从自然哲学中解放出来,由此引发了自然科学革命。而罗伯特·S. 哈特曼的价值科学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地位,正如数学在自然科学领域的地位一样,可以引发新的人文社会科学革命。 罗伯特·S. 哈特曼在本书中阐明了认识自己、选择自己、创造自己、奉献自己的“四己原则”,并指明了六条发展路径。相信每一位有志于发展自我的个体,都能从以下“大哉四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