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致谢 序 第一部分 1889-1919 第一章 自我毁灭的试验场 第二章 曼彻斯特 第三章 罗素的爱徒 第四章 罗素的导师 第五章 挪威 第六章 火线之后 第七章 在前线 第二部分 1919-1928 第八章 印不出的真理 第九章 “一个纯农村的岗位” 第十章 走出荒野 第三部分 1929-1941 第十一章 第二次到来 第十二章 “证实主义阶段” 第十三章 迷雾散去 第十四章 一个新的开始 第十五章 弗朗西斯 第十六章 语言游戏:《蓝皮书和棕皮书》 第十七章 “投身行伍” 第十八章 忏悔 第十九章 奥地利终结 第二十章 不情愿的教授 第四部分 1941-1951 第二十一章 战时工作 第二十二章 斯旺西 第二十三章 这个时代的黑暗 第二十四章 一种面相的转变 第二十五章 爱尔兰 第二十六章 无所归属之民 第二十七章 故事终
《历史哲学》一书汇辑著名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在柏林大学的多次演讲记录,由其高足爱德华德·干斯教授整理而成。自问世以来,学术界公认为进入和研究黑格尔哲学系统的入门书籍。 黑格尔将世界历史分为希腊、罗马、基督教、现代四个时期,分别对应精神发展的四个时期。 他认为不存在一个构成了历史的简单的连续的传统,而是我们在历史中看到一系列的文明,每一个文明都有自己独特的根基,然而每一个文明都能把它之前的文明据为己有,比如波斯帝国、古希腊文明、罗马文明、基督教文明等等。它能够容纳的人类意识发展的层面,是之前的文明无法容纳的,这就是文明的发展。 是黑格尔第一个提出了“世界历史”的概念。但黑格尔并不是要写历史,而是要写历史的哲学。尽管他甚至被人指责为“历史实证主义”,但他决不是要实证
瑞·蒙克所著的《维特根斯坦传(天才之为责任插图本)(精)》完整的讲述了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生平事迹、思想和学术成就。《维特根斯坦传(天才之为责任插图本)(精)》真实展现了这位伟大思想家性格变化、形成的过程,及其深刻的灵魂生活,不仅使读者了解其人,还有助于读者理解他深邃的哲学思想。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意识。考察个人意识发展的历程,相当于精神哲学中的主观精神。“意识”是个人意识发展的最初阶段,它又分为感性确定性、知觉和知性三个小阶段。二是自我意识。《精神现象学》中意识向绝对知识的全部发展都建立在自我意识“异化”为对象和“扬弃”对象,即扬弃“异化”的辩证运动上。从“自我意识”直到“理性”,个人意识的发展明显地重演人类意识的发展阶段,出现了一系列社会意识形态。三是理性、精神、宗教和绝对知识。考察社会历史的发展阶段和与之紧密相连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考察对无限本身的认识,相当于绝对精神。在这个阶段,意识回顾已经走过的阶段。扬弃它们,使之成为自己的构成环节,经过艺术、宗教而在哲学中达到绝对知识。
【目录】 第一部 一八一三年至一八三四年 小叉子 ........... 6 扭 曲 ........... 11 袜子索伦 ........... 14 两个婚礼和一场火灾 ........... 19 一本正经大学生 ........... 22 母 校 ........... 24 受气包 ........... 26 一八三五年 死者沉默的声音 ........... 35 一八三五年夏天,在吉勒莱 ........... 37 “……找到那我愿为之生为之死的思想” ........... 42 一八三六年 “翻着跟头进入言论出版自由的西伯利亚荒原” ........... 46 盘算倾斜角度——在海氏魔法圈里 ........... 51 浮士德式的大学生 ........... 57 保尔·马丁·穆勒 ........... 63 “道德本性手稿”——装腔作势与自欺 ........... 65 幕后排练
《法哲学原理》是黑格尔在1818年任柏林大学教授时写的,于1821年正式出版,系统地反映了黑格尔的法律观、道德观、伦理观和国家观,也是人们研究黑格尔晚年政治思想的重要依据之一。本书从哲学的角度解析法,用辩证的思维探悉法、道德与伦理之间的奥秘,从而迈向自由的意志。 黑格尔的法哲学属于其哲学体系中的精神哲学部分。在黑格尔看来,无论是自然哲学还是精神哲学,都是对逻辑学的补充与应用。法哲学作为精神哲学中的客观精神同样也是对逻辑学的补充与应用。黑格尔认为,法是自由意志的体现,真正的自由是受客观的、具有普遍性的法的限制的自由。所以,自由在法中才能实现。他把这种法的发展分为抽象法、道德、伦理三个环节,这三个环节构成了《法哲学原理》一书的主要内容。
内容简介 本书是阿尔都塞写于1976年的重要哲学遗稿,可以看作是《论再生产》的哲学续篇。在这部遗稿中,阿尔都塞以得到他本人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为基础,批判性总结了此前关于哲学的思考,全面完整地阐释了自己的哲学观,阐明了哲学的性质和功能,并系统说明了为什么马克思在哲学中带来的革命,不在于创立一种新哲学,而在于开启一种新的哲学实践。阿尔都塞在书中还尤其根据自己的哲学观,对哲学的体系性及作为西方传统哲学核心问题的认识论和存在论作出历史性考察,并借助伊壁鸠鲁、斯宾诺莎等伟大唯物主义哲学家的思考和“没有主体的过程”这个唯物主义范畴,解构了人们围绕认识论和存在论提出来的一系列假问题,把它们揭露为一场彻头彻尾的理论欺骗。本书及其姊妹篇《写给非哲
哲学、精神分析与解放,马尔库塞文集的第五卷向现代读者呈现的是旨在实现人类解放与社会变革的、对哲学、精神分析和批判社会理论的独特综合。在这些学科领域内,马尔库塞批判性地将从海德格尔与现象学到黑格尔、马克思、杜威以及弗洛伊德的一系列异质性的思潮结合了起来,创立了无与伦比的哲学视角和分析,而这一视角和分析对马尔库塞社会理论及其对新左派政治干预等前几卷主题上的有力支撑却经常被忽视。 第五卷收集了大量意义重大、鲜为人知、来自法兰克福马尔库塞档案馆的文本,这些文本十分重要,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少有人知,其中有对实证主义和观念论的批判、杜威的实用主义、以及德国的哲学传统,有20世纪30、40年代力图在唯物主义地基上重建哲学的哲学论稿,有马尔库塞将弗洛伊德、哲学与批判社会理论结合起来的独特尝试
第一卷包含了一些极具吸引力的、完成于上世纪40年代的材料。期间,马尔库塞参加过社会研究所的工作,此后还效力过美国政府。本卷首先是几篇关于现代技术、国家社会主义和社会变革理论的文章,它们是马尔库塞在参与社会研究所期间完成的。接着是马尔库塞供职于美国政府期间或之前完成的对德国法西斯主义的讨论。然后是几篇未曾发表的、却已预示马尔库塞后期观点的、战后40年代的文章。此外,这一卷还包括与霍克海默、海德格尔的多封往来书信,这些信件很有历史理论价值,并且能够解释在这一塑造20世纪后半段轮廓的重要历史时期中马尔库塞的生活及思想。 第一卷能够使我们清楚认识到马尔库塞思想与当代热点问题的持续关联。第一卷发表的文本既向我们展示了其极富洞察的技术批判,还展示了其对现代技术不断产生社会、文化新形式这种
自律观念(autonomy)是康德实践哲学乃至整个哲学体系的基石。基于此观念确立普遍性的道德法则,进而保证每个人的尊严与平等自由,是康德终其一生的价值理想与追求。 本书通过解读康德实践哲学文本,基于规范性视角对自律观念的思想主旨和证成方式进行融贯论阐释,呈现出其中所蕴含的独特道德人格理想、目的论价值旨趣以及公共性和共同体向度,并尽可能回应学界的对康德实践哲学中一些误解和诘难,为实践哲学中的康德式进路提供一种辩护。
内容简介 罗素是20世纪最著名的思想家之一,他不仅在哲学和逻辑学方面有划时代的贡献,其思想对公共领域也有深远影响 瑞?蒙克|的罗素传--孤独的精神(1872-1921)(精)是迄今为止*秀最好读的罗素传记,讲述其18721902的成长学习及研究历程 作者介绍 瑞?蒙克,(Ray Monk),英国哲学家,南安普顿大学教授,研究领域包括数学哲学和分析哲学的历史,长期致力于哲学家传记的写作,著有《维特根斯坦传:天才之为责任》、《罗素传》、《奥本海默传》等。
瑞·蒙克所著的《维特根斯坦传(天才之为责任插图本)(精)》完整的讲述了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生平事迹、思想和学术成就。《维特根斯坦传(天才之为责任插图本)(精)》真实展现了这位伟大思想家性格变化、形成的过程,及其深刻的灵魂生活,不仅使读者了解其人,还有助于读者理解他深邃的哲学思想。
内容简介 本书以海德格尔的“是论”为核心,对其思想加以重构。作者认为,直到海德格尔,才在西方思想史上第一次明确对什么是物之“所是”、物何以能“是”,以及如何“是”其“所是”(即本质之真与真之本质)等提出质问。海德格尔的这些质问使其对“是”的研究指向“是”的条件性、具体性、可变性和可能性,从而在根基上挑战了西方传统的形而上学,不仅为克服当代西方的思想危机指出了某种出路,而且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人类思想的基本方向。
《唯物史观与中国现代学术体系构建研究》以唯物史观在中国的传播、发展进程为经,以学人运用唯物史观从事学术研究、构建中国自主的学术体系为纬,阐明唯物史观在构建中国现代学术话语体系与研究范式上的巨大作用,揭示唯物史观的旺盛生命力和中国自主学术体系形成的方法与途径,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传统学术现代化提供一种理论与方法的视野支撑。
在几十年历史演变过程中,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经历了三期发展,即从古典理性主义到感性浪漫主义再到理性现实主义的过程;从激进乐观主义到激进悲观主义再到保守乐观主义的过程;从欣赏、信奉到怀疑、批判再到超越、重建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从文化主体哲学到语言交往哲学再到政治道德哲学的过程。简言之,从批判理论到后批判理论的过程。 本书在系统解读法兰克福学派德文原著基础上,对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三期发展进行批判性反思,并具体分析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三期发展的成就与缺陷,揭示法兰克福学派从批判理论到后批判理论转向的发展趋势。作为一部系统地宏观反思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学术专著,将凝结着作者二十多年来对法兰克福学派的思考,这不仅会推动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研究的深化,而且会对当代德国马克思主
《司马光传》是我省三晋百位历史人物传记之一。司马光,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他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司马光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司马光传》以他的政治生涯为线索,展开人物评说。
《张世英回忆录》是哲学家张世英教授的回 忆录。《张世英回忆录》分三个部分。部分成长 历程,主要讲述了他的成长、求学过程,讲述了他幼 时的家庭教育,在西南联大读书期间由经济系转变到 哲学系的经历,回忆了和西南联大的老师们交往求学 的往事,还有走出象牙之塔之后“误入歧途”的30年 ,以后近些年来在学术上的成就等等。第二部分生活 情趣,是张先生对自己生活中的一些兴趣爱好、旅游 经历小片段的回忆。第三部分社会交往,讲述了他和 熊十力、周扬、宗白华等等朋友之间的交往,通过一 些曾经的对话,交往的小片段,给读者体现了这些大 师们生动的一面。通过张先生的文字,他的经历可以 对他的人生态度、学术精神有所了解;同时这本书也 是20世纪20年代以后中国近百年历史的一个侧面展现 ,而在这段历史中出现过的一些大师,如闻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