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娜 阿伦特,站在舆论风口浪尖的政治思想家。她批判极权主义,反观现代社会,思考反犹主义。她关于 平庸的恶 的概念引发长达半个世纪的争论。时至今日,人们对阿伦特的误解要多于真知。 本书汇集了阿伦特本人认为尤其重要的数次电视访谈、她写给雅斯贝尔斯夫妇的书信节选等。这些文本真实呈现了阿伦特的人生与思想图景。我们在此听到一位女性的真诚谈话与有力自辩,关于爱、激情与惶惑,关于疾病、车祸与衰老,关于政治与自由,关于20世纪历史中的暴行与恐怖。在这里,阿伦特是可以直面恶意与抨击、坦然谈论死亡的智者。今时今日,她的声音穿越时空,引起我们每一个人的共鸣。
国内wei一毕达哥拉斯传记全译本。 没有毕达哥拉斯,就没有后来的西方文明 了解西方文明源头、古希腊文化的bi读书 本书为关于西方哲学与几何学的奠基人毕达哥拉斯的权威传记。本书从毕达哥拉斯的出生开始记叙,详述了其青年时期和在全希腊闻名的过程,尤其是他师从阿那克西曼德和泰勒斯,以及在埃及从事长达20年的教学工作,之后,作者还记叙了毕达哥拉斯的晚年生活,并且翔实地勾勒出了他的思想精髓,并为其创办的名闻遐迩的学术共同体留下了独特的记叙。本书还包括了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其他相关著述,为读者了解其思想提供了更多的资料。 本书作者杨布里科斯与毕达哥拉斯年代相去不远,故可以获得大量一手资料和口述史料,所以本书是了解和研究毕达哥拉斯无法绕开的经典,是研究西方思想内核和背景,洞悉西方哲学与科学起源的读物。
为了实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 这是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利留给世人的印象,他甚至被称为 恶的教诲师 。但历史上的马基雅维利,真实面目到底如何?《尼科洛的微笑》这本经典传记挑战了成见,用翔实的材料为我们还原出更复杂,也更真实的马基雅维利。我们可以看到,爱祖国胜过爱灵魂的他,却在命运的拨弄下,不断地上演一出出人生悲喜剧 作者认为,马基雅维利留给后世的财富,不限于他的政治学说,更在于他的人生智慧:如何以微笑来平衡生命中的轻与重。只有完整阅读他的一生,我们才能理解这位意大利哲人的狡黠与深刻。
弗里德里希 冯 哈耶克和路德维希 维特根斯坦是远房表亲,两人同样来自奥地利,同样在英国生活并开启他们的学术之路。维特根斯坦比哈耶克年长十岁,以其古怪和天才著称。1951年维特根斯坦去世不久,哈耶克就开始为他写传记。由于维特根斯坦家族成员的反对,这部传记终没能完成和出版。但哈耶克的这个文本依然获得了它的 地下 读者群,后来的维特根斯坦传记作者也广泛使用了这份隐秘的文本。 时过境迁,这部沉寂多年 秘传 终于可以公开呈现于公众面前。哈耶克以研究者的严谨,搜集了当时力所能及的书信、日记等手资料,不动声色地构建起了维特根斯坦的肖像,传达出一种独一无二的人格和思想魅力。本书尽可能接近原貌地完整呈现了哈耶克的传记文本,同时收入编者克里斯蒂安 艾尔巴赫所写的详尽导读和学者艾伦 贾尼克的评论文字,为研究哈耶克
她们都为一种强烈的愿望所驱动,这个愿望就是要了解一个怒气冲冲的人世间,要和这个世间和解,无论如何都要爱这个世间,爱命运,爱世界。 1933年,希特勒攫取了德国的全部权力,书籍被投进烈火。1943年,华沙犹太人居住区的起义被镇压,人被投进烈火。1933 1943年,这十来年,就是贝托尔特 布莱希特在一首诗中所说的 黑暗时代 。在这个时代,诺言受到嘲弄,条约遭到践踏,法西斯主义与种族观念合流,政治形势极度混乱。 本书选取评述了三位女性 埃迪特 施泰因、汉娜 阿伦特和西蒙娜 韦伊,她们都是犹太人,也都是哲学家,都敢于批判她们的老师(胡塞尔、海德格尔和阿兰),并想超越他们。她们的著作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发生的悲剧性事件有密切的联系;她们自身也被卷入时代的漩涡,或流亡,或殒命。透过书写她们的生命经验、思想历程,
汉娜·阿伦特,站在舆论风口浪尖的政治思想家。她批判极权主义,反观现代社会,思考反犹主义。她关于“平庸的恶”的概念引发长达半个世纪的争论。时至 ,人们对阿伦特的误解要多于真知。 本书汇集了阿伦特本人认为尤其重要的数次电视访谈、她写给雅斯贝尔斯夫妇的书信节选等。这些文本真实呈现了阿伦特的人生与思想图景。我们在此听到一位女性的真诚谈话与有力自辩,关于爱、 与惶惑,关于疾病、车祸与衰老,关于政治与自由,关于20世纪历史中的暴行与恐怖。在这里,阿伦特是可以直面恶意与抨击、坦然谈论死亡的智者。今时 ,她的声音穿越时空,引起我们每一个人的共鸣。
本书是英国著名哲学家伯特兰罗素的长篇回忆录,一共三卷。 第二卷从1914年起至1944年止,记叙了罗素这段时间的生活,其中介绍了他在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和平主义立场、第二次婚姻、对苏联的态度、在中国的经历和与中国各界的交往,以及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滞留美国讲学时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
作者在汲取中外王学研究的基础,,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举重若轻地将阳明心学的三大命题 心即理 、 知行合一 以及 致良知 的形成、发展贯穿其中,使心学思想的脉络有迹可循。其间穿插将王阳明几起几落的人生历程娓娓道来,力图全景式地展现阳明先生荡气回肠的一生。
《马基雅维利传》是关于西方政治思想不可不提的人物马基雅维利的传记。马基雅维利是文艺复兴运动中政治思想领域的杰出代表,也是赋予政治学独立地位的首要人物。他的代表作《君主论》一针见血地剖析政治斗争技巧,《李维史论》提出划时代的古典共和主义理念。然而,他又是恶与不择手段的代名词、 无节操的阴谋家 ,所著作品遭到数百年的封禁。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国土分裂,群雄并起,马基雅维利于其中艰难求生,为实现政治理想,先后委身数位君主,政绩平平,著述作品也不被重视,甚至被长期封禁。《马基雅维利传》力图展现近代政治学开山鼻祖的生活环境和多舛命途,揭示 邪恶圣经 少为人知的书写动机,勾画一位思想巨人痴狂于梦想、不屈于命运的立体形象。
《无惭尺布裹头归?生平》中收录了徐复观先生对故乡、至亲及人生历程回忆的文章,以及他人生后几年的日记,反映了他对于知识、对于人格追求探索的一生。书末并附徐复观先生年表和著作系年表,可帮助读者对徐复观其人其作有更加清晰的把握。
《无惭尺布裹头归交往集》集中收录了徐复观先生对朋友、师长等回忆和追念的文章,以及他与友人、弟子的若干往来书信,不仅从侧面反映了他的人生历程,反映出他对于知识、对于人格的追求和探索,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人生、对于社会、对于时代的感悟。
书号:9787208186194 书名:如何思考全球数字资本主义? 定价:78 注:预售品种请单独下单,与预售品种一起拍的品种默认和预售品种一起发货!
本书是特瑞尔 卡弗教授为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而著的、于2018年出版的具有 论文集 性质的专著。以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本为基础,通过对作为全球资本主义*尖锐的批评家 卡尔 马克思的重要思想的深刻阐释,作者把马克思的生活经历和我们当代的政治活动生动地结合起来,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政治马克思的完整形象,让我们对马克思的主要政治思想有了一个系统而清晰的把握。作者认为,马克思作为我们 同时代 的政治活动家,仍在处理一些与我们的生活休戚相关的政治问题。本书也是围绕着我们今天在思考全球政治问题时所使用的和马克思所使用的一些相同概念组织起来的。 本书主要包括六个章节的内容:在*章,作者向我们阐释了我们是如何得出 马克思永远存在 这一结论的,并向我们阐述了马克思是如何成为 马克思 的;在第二章至第六章,作者以 阶级斗争与
福柯是一名 戴面具 的哲学家。他早年求学巴黎,学习心理学、哲学。之后,工作、讲学于瑞典、波兰、德国、突尼斯、巴西、日本、美国。1950年代后期,福柯成为一个崭露头角的年轻知识分子,与戴高乐派交好。1960年代中期,他成为结构主义化身,将自己定位为法国思想时尚界的新星。1968年五月风暴之后,他又成为一名左派和社会活动家。 然而,就在同一时期,他 悄悄地 获得了法兰西学院这个法国学术至高荣誉殿堂的讲席。1984年,因感染艾滋病去世。 本书以简洁、清晰可读的叙述,有条不紊地追溯了米歇尔?福柯的生命足迹,揭开了围绕这位辉煌哲学家的许多神话和谣言,促使我们认真思考福柯的每一部著作及其观点,并重新构建了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今天的法国的文化、政治和思想生活。
相比1812-1816年出版的《逻辑学》(即本社的黑格尔著作集第5、6卷),学界把此本《逻辑学》称作“小逻辑”。 从内容上看,“小逻辑”的核心部分仍然是存在论(第84-111节)、本质论(第112-159节)、概念论(第160-244节)这三篇,但它并非仅仅是“大逻辑”的凝缩版,而是另外增加了《哲学科学百科全书》的三版序言(1817、1827、1830)、全书导论(第1-18节)、以及“逻辑学的先行规定”(即著名的“思想对待客观性的三种态度”,第19-83节)等全新的重要内容,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发挥着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导论的作用。 从形式上看,“小逻辑”采用了纲要概述的方式,为读者勾理解浩繁复杂的“大逻辑”勾勒了一条简明线索;至于这种纲要式概述的缺陷,则是通过黑格尔本人的解释和听课学生的笔记附释而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克服。因此总的说来,
这本传记的作者是伽达默尔最亲密的学生,他也一直是解释学领域重要且具影响力的学者之一。因此,该书可以说是目下权威且全面的一本关于伽达默尔生平和成就的传记。作者一方面通过采访伽达默尔本人及其同时代人,以及查阅伽达默尔的私人信件和档案,勾勒出伽达默尔作为学者的生命历程和他的思想发展,并将它们放置在他那个时代的背景中——伽达默尔处于20世纪黑暗且复杂的历史事件中心,源于他选择1930年代留在家乡德国;另一方面阐述了伽达默尔的代表作《真理与方法》的源起与影响,并对伽达默尔在纳粹德国时期的态度和行动做出了解释,勾画了一位保持公正的学者的肖像,这位学者试图在面临巨大威胁的情况下保护德国的文化与传统。
《宗教哲学讲演录》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思想内容。宗教哲学的对象就是在宗教表象背后运动发展的精神和概念。这种精神和概念经历了一个从纯粹的思想状态或概念向实存的转化,并扬弃有限的实存形式而达到绝对精神的过程。黑格尔把宗教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特定的宗教,一类是绝对的宗教。在特定的宗教中又包括自然宗教(直接宗教、意识在自身中的分裂、向自由的宗教过渡中的自然宗教)和精神个体性的宗教(犹太教、希腊宗教、罗马宗教)。绝对的宗教(基督教)是完善的宗教,是精神自为存在的宗教,是自身在其中已变得客观的宗教,即基督教。在此宗教中,普遍的与个别的精神、无限的与有限的精神不可分割;它们的绝对同一即是该宗教及其内容。黑格尔宗教哲学的核心思想就是要通过概念自身的辩证运动来论证理性和宗教、知识与信仰的同一
《宗教哲学讲演录》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思想内容。宗教哲学的对象就是在宗教表象背后运动发展的精神和概念。这种精神和概念经历了一个从纯粹的思想状态或概念向实存的转化,并扬弃有限的实存形式而达到绝对精神的过程。黑格尔把宗教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特定的宗教,一类是绝对的宗教。在特定的宗教中又包括自然宗教(直接宗教、意识在自身中的分裂、向自由的宗教过渡中的自然宗教)和精神个体性的宗教(犹太教、希腊宗教、罗马宗教)。绝对的宗教(基督教)是完善的宗教,是精神自为存在的宗教,是自身在其中已变得客观的宗教,即基督教。在此宗教中,普遍的与个别的精神、无限的与有限的精神不可分割;它们的绝对同一即是该宗教及其内容。黑格尔宗教哲学的核心思想就是要通过概念自身的辩证运动来论证理性和宗教、知识与信仰的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