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马克 布洛赫齐肩的中世纪史学大家 米歇尔 福柯向他致敬 《国王的两个身体》作者康托洛维茨 ***完整传记 忠实还原20世纪一颗杰出的头脑、一个伟大的灵魂 阅读他的一生,我们不仅会了解这个人,而且将缩短与人性的距离。 本书围绕康托洛维茨,以他的代表性作品《腓特烈二世皇帝》和《国王的两个身体》为节点,交织他那个时代的大事件,以及他所交往的德国海德堡、英国牛津和美国伯克利的知识面孔,讲述了这位伟大的中世纪史学家多彩而戏剧性的一生:他摆脱了思想的桎梏,成为世界ji的大师,在行动和思想上投身时代,以及发表他zui受赞誉的惊世之作 《国王的两个身体》。 作者勒纳耗费二十余年,致力于为传主提供一幅全面的画像,不仅深入康托洛维茨的思想,还对他的亲情、友情和爱情予以了准确而细致的刻画,不仅使读
《葛维汉在华西》是关于美国人类学家、考古学家、博物学家葛维汉(David Crockett Graham,1884 1961)的自传性作品,由葛维汉在晚年根据所写日记、文章等创作而成。全书以简洁的语言、真挚的情感,记录了葛维汉出身贫困家庭,历经贫苦童年、艰辛求学的过程,以及他从1911年到1948年在中国的生活、工作,较为完整地反映了葛维汉从童年、青年到壮年的人生经历,以及在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研究、参与三星堆考古发掘等方面取得的学术成就。值得关注的是,葛维汉在中国三十多年的经历,较为客观地反映了中国、尤其是中国西南地区从辛亥革命到1948年的历史,为了解这段历史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自80年代起,沈公的名字就在出版圈如雷贯耳,他主持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策划 新知文库 现代学术文库 丛书,在知识界、思想界引起极大反响。他任主编的《读书》杂志,被青年读者视为精神启蒙,影响了好几代读书人。 1931年9月26日生于上海。1949年至1951年初,在上海民治新闻专科学院采访系肄业。1951年3月考入人民出版社(北京),任校对员、秘书、编辑等。1986年1月任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总经理,出版《宽容》《情爱论》《异端的权利》《随想录》《蔡志忠漫画》《金庸全集》《爱默生集》等影响大时代知识面貌与格局的人文图书,十年后退休。 1980年3月起兼管《读书》杂志编务,任副主编、主编,迄1995年12月。 1997年起,主持自己的 工作室 ,与辽宁教育出版社合作,出版 书趣文丛 新世纪万有文库 两套大型丛书及《欧洲风化史》等上百种
《钏影楼回忆录》系我国著名报人、小说家包天笑的回忆录。 包天笑幼年家道中落,就读于表姊丈朱静澜处和二姑夫尤巽甫处。可谓之凡人,但他却不流俗,非凡超群。转徙逃难的痛苦使他倍加用功,博览群书,靠自学掌握了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为了维持生计,他17岁即开门授徒,走上了自食其力的道路。1894年,考取了秀才。1900年与友人合资在家乡开办了东来书庄,并自任经理,尔后又集资发行《励学译编》;1901年,他创办了《苏州白话报》,内容以政论、新闻为主。文字深入浅出,简明扼要,深受欢迎。1908年,他加入江苏教育学会。 25岁时,包天笑经人推荐去江苏候补道员蒯光典家任家庭教师,次年,受蒯光典的委托在沪筹备金粟斋译书处,先后在启秀编辑局、广智编译所、珠树园译书处任职。1906年,他31岁时正式移居上海,开始主编和编辑了
这是一本传记,是一本音乐简史,也是一本文学作品。作者将三条戏剧化的主旋律巧妙地编织在一起:18世纪的巴赫和他遗失组曲手稿的历,1纪末的卡萨尔斯和他发现组曲的始末;21世纪的西布林醉心于组曲并不断寻求的过程。为了创作本书,作者前往巴塞罗那,又来到比利时,采访了许多大提琴家,调查了档案资料,参加了相关会议,甚至亲自拿起大提琴……这一切都是为了揭开围绕大提琴组曲长达三个世纪之久的神秘面纱。
《北京大院记忆》43篇回忆文章的作者,均为在大院生活过的“大院人”,他们朴实的文字,反映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这些文章不仅仅是私人回忆和对青春的感怀,也是对1949年后新北京城市文化的一次梳理与记录。本书中的文章曾经在《北京晚报》陆续刊载,见报后,编者接到了众多寻找大院发小儿的电话,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从小生活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内,大院子弟之间的友谊也因此深厚而持久。
本书为“学记”系列之一,是著名宋史学者程应镠生平学术、传记和亲友回忆文章的结集。程应镠(1916—1994),江西省新建县大塘乡人,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史和宋史。主要著作有《南北朝史话》《范仲淹新传》《司马光新传》等。书中还附有程应镠先生的生平自述、治学杂语与部分诗词作品。通过对程应镠先生的学问、论著的评论,以及对其生平治学、生活经历的叙述,亲切展现了程应镠先生的治学和人格风采,也为后学树立了治学榜样。
本书系缪元朗为其父缪钺先生所作的编年事辑,为第一部较为完整系统记述缪钺先生平生学行事迹之著作。书中详尽蒐集各种与缪钺先生有关的资料,对缪先生的生平行迹、学术论著和所作传统诗词进行编年考订,对其社会活动
本书以口述实录的形式记录了劳模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以大量的生动鲜活的故事,形象地表述了劳模的精神实质和社会意义。作者以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观为指导思想,阐述了劳动创造人本身和人类社会,人正是在日益多样化的劳动中发展自己,实现自身的价值。
《综合英语提高教程:批判性阅读1(学生用书)》中“通用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所需的高端教材,以满足高端学生进一步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需要。《综合英语提高教程:批判性阅读1(学生用书)》引导学生开展批判性阅读,拓宽语言和文化视野,培养思辨能力。《综合英语提高教程:批判性阅读1(学生用书)》着力培养学生英语思维习惯和人文情怀,扩展国际视野,提升跨文化交际意识。《综合英语提高教程:批判性阅读1(学生用书)》为开设学术英语和职业英语方向课程的高校度身打造,满足具有拔尖创新潜质的高水平学生使用。
本书是一部回忆录,分为两部分。*部分回忆了作者父辈在革命热情感染下,投身抗日,为民族解放事业浴血奋战的光荣事迹,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建设边疆、奋战油田的先进事迹;第二部分讲述了和平年代中,作者同辈、小辈对父辈的敬仰,以及生活对他们的磨砺。体现了作者的家国情怀和大家庭的优良家风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