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泽谕吉是日本近代杰出的启蒙思想家,毕生从事著述和教育活动,对西方启蒙思想在日本的传播和日本社会的转型起过巨大的推动作用,著名的庆应义塾 (现为庆应大学)就是他创办的。福泽谕吉曾和西周等人组织 明六社 ,针对现实问题,展开评论,被誉为 日本伏尔泰 。本书是福泽谕吉根据回忆的事实加以叙述,宛如一场谈话,非常生动有趣。
从河南小郭庄的淘气少年到普林斯顿大学终身教授,再到致力于培养科技人才的教育工作者,施一公在自我成长之路上从未停下脚步。 2008年,正处于事业上升期的施一公放弃普林斯顿大学终身教职,全职回母校清华大学发展生命学科,在海内外引起大关注。2018年,他辞去清华大学副校长职务,全力创办西湖大学。 他在56年的人生历程中,总是做出让大多数人难以理解的抉择。是什么促使他一次次突破自我?如何发挥理想的力量? 实现人生理想的路径又是什么?相信读者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 这是一本关于成长、求学、教育、家庭、友谊、理想之书,既写给自己,也写给教育科研工作者,更是写给青年学子,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步履不停,共同前行。
本书为著名英语教育家、北京大学资深教授李赋宁的口述自传。李赋宁教授的人生经历很有代表性,可以说是近现代英语教育史的一个缩影。 他的小学和中学曾在北平、天津、陕西三地求学,大学先后就读于南开大学、清华大学、长沙临时大学和西南联大。毕业后攻读清华研究生,之后被聘为西南联大外文系讲师。1946年,赴美国耶鲁大学留学。1950年回到清华大学教学。1952年院系调整后,到北京大学工作,任北大副教务长。 在英语教育面临转型的当下,以这本自传切入,回顾我国百年英语教育的历史,镜鉴过往,方能烛照未来。
本书由多年从事中国古典文学教学与研究的河北大学教授、顾随第六女顾之京用两年时间创作父亲小传。全书以父亲一生的经历为线索,分 求学之路 执教齐鲁津沽 登上大学讲坛 困居沦陷的北平 寄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 抗战胜利后与古都黎明前 生活在新中国(上) 生活在新中国(下) 八章讲述了国学大师顾随不同时期的学习、生活、教学与文学创作情况,同时也展现出顾随在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方面所做出的独特贡献。本书中很多细节从未面世,由其女儿悠悠道来,笔之所至,情为所动。这幅大师的肖像图亲切感人,使为学之顾随、为师之顾随、为文之顾随、爱国之顾随的形象更加丰满和圆润。本书为读者立体呈现了大师顾随之风采,为顾随研究者提供了更为详实的、更为丰富的研究材料。
精神引领、典型引路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也是哈尔滨工业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近年来,哈工大广大师生员工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形成了英雄辈出、先进涌流的良好局面,延续了“马祖光像很多人,很多人像马祖光”的哈工大现象。本书收录了近年来哈工大校园里涌现出的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他们为梦想执着追求的精神,是哈工大精神的体现,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实现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党校、团校辅助读物,也可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辅导材料。
本书是厦门大学百年校庆系列丛书之一。汪德耀是厦门大学历史上第四任校长,是我国著名的细胞生物学家、教育家。他长期从事细胞生物学的教学和科学研究,为我国细胞生物学的开拓作出了贡献。他于1931年获法国巴黎大学博士学位;1941年1943年首创福建省研究院,任院长兼动植物研究所研究员;1943年至2000年在厦门大学任教授。本书以大量翔实的资料,刻画了汪德耀校长的求学经历、学术研究以及科学治校等人生轨迹与事迹。
《杨明轩年谱》由延安民盟研究室张国全著,从学术的角度去厘清历史、臧否人物,内容扎实,资料详实。 杨明轩是伟大的爱国者、 的教育家和民主运动的活动家、忠诚的 战士。杨明轩虽然是户县人,但他的一生和陕北结下了不解之缘。杨明轩虽然是陕西人,但他的一生和中国的命运息息相关。辛亥革命,他参加了持 队,并率先剪掉了辫子。出国风起,他首渡日本。五四运动,他是主将之一,曾两次陷入囹圄。教育救国,他应李子洲的邀请,来到绥德师范学校,后来又担任了国民革命军驻陕总司令部教育厅长,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并主持了陕西共进社的工作。西安事变,他从酝酿,爆发,直到 被迫出走欧洲考察,参与了事变的全过程,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延安时期,他在杜斌丞英勇就义之后,敢于承担,恢复了民盟西北总支部,并且担任了陕甘宁边区政
平凡的人生-朱泰祺回忆与思考 朱泰祺老师自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