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贻琦是清华大学校史上任期最长(1931 1948)的校长,为学校的建设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蒋梦麟称赞梅贻琦为负重前行的骆驼。梅贻琦也自比为于惊涛骇浪之中驾驶清华这艘大船的船长。 本书考察了梅贻琦在清华大学校务管理、教育教学、学科建设、国际交流、抗日救亡等方面所做的重要工作以及蕴含在其中的优良品格和办学风格。不同于一般人物传记,本书基于大量档案,呈现诸多工作细节,很大程度上还原了梅贻琦工作的具体思考和推进过程;同时档案与回忆等各类材料相互参证,将人物活动置于特定的时空之中,澄清了一些长期流传的不虞之誉与求全之毁,使梅贻琦形象更饱满鲜活、接近真实。
谭延闿(1880 1930) 字祖庵,是近现代史上重要的政治人物,晚清进士、翰林,辛亥革命元勋,民国后三次出任湖南督军、省长兼湘军总司令,追随孙中山先生开展北伐大业,是孙中山先生主要助手和继承者之一,任大元帅府大本营秘书长、建国军北伐总司令等,南京国民政府主席、首任行政院院长。 谭延闿也是近百余年来书法成就较高者。 本书以 长编 形式编撰年谱,涉及时间和史实更细,史料征引空间也更大,具有资料性和学术性互补互佐的鲜明特色。 全书以细致的时序线索征引相关资料,铺叙生平史事。 全书以《谭延闿日记》为核心史料,并以同时代人相关文献及报刊、档案史料为补充,通过详尽记述、谨严考辨,较为准确、客观、系统、全面地反映了谭延闿一生的生活道路、政治倾向、思想演变历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率先垂范尊师重教。北京师范大学 学为人师、行为示范 的校训,浓缩着北师大悠久的办学传统和文化遗产。北京师范大学作为中国高等师范教育之先驱,自1902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创建至今,已走过120年的历程。2022年正值北京师范大学建校120周年,值此校庆之际,由顾明远先生牵头,组织编写《北师大的先生们》一书。本书承前启后,遴选了新中国成立之后长期在北师大任教的35位大先生,早出生于1903年,晚至1938年,大多是20世纪初期至二三十年代的人物。书稿主要内容为所入选大师们的弟子或同事所撰写的文章,所撰写内容主要为这些大师们严谨治学、教书育人的事迹。北师大的大师灿若星河,我们只取一瓢,本次选录的大先生大多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对北师大学科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希望本书能够体现北师大人独
这本书包含了五篇演讲稿,编排上比较完整,篇是《读经教育的基本原理》,第2篇是《读经教育的全程规划》,第3篇是数理读经,第4篇讲英文读经,第5篇讲成人读经。书名用第二篇演讲稿的名字“读经教育的全程规划”。作者从胎教讲起,那意思就是,早期接受(婴儿与小童)是储存灌输涵养型的,要避免理解型的,不要要求他懂,避免以大人的接受过程进行儿童教育。这就是读经教育的基本原理。在幼儿、少儿期,反复阅读一个东西,就打下深深的烙印,那么反复阅读什么呢?作者认为应该读经典,即“经”,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精华。在此原理指导下,还讨论了数理读经、英文读经、成人读经,可谓作了全盘规划。
《马相伯画传》描绘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风云人物之一,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先生的一生。马相伯先生不仅见证了中国从鸦片战争开始的百年动荡,而且致力于救亡图存。他一生立学,欲振兴中华,在世间留下了追求至善的言行楷模。
《马相伯画传》描绘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风云人物之一,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先生的一生。马相伯先生不仅见证了中国从鸦片战争开始的百年动荡,而且致力于救亡图存。他一生立学,欲振兴中华,在世间留下了追求至善的言行楷模。
蔡元培先生是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民主进步人士,国民党中央执委、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院长。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北伐时期,国民政府奠都南京后,他主持教育行政委员会、筹设中华民国大学院及中央研究院,主导教育及学术体制改革。1928年至1940年专任中央研究院院长,贯彻对学术研究的主张。蔡元培数度赴德国和法国留学、考察,研究哲学、文学、美学、心理学和文化史,为他致力于改革封建教育奠定思想理论基础。1940年在香港病逝。唐振常先生所著《蔡元培传》于1985年在我社出版,后于1999年重版,赢得了较好的学界反应和读者反响,成为蔡元培研究领域的重要学术成果,也可资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教育、政治等研究参考借鉴。本次收入人物传记系列丛书,重新制作出版,
《蔡元培自述 实庵自传》包括蔡元培先生的自述四篇:《我所受旧教育的梗概》、《我的读书经验》、《我在北京大学的经历》、《我在教育界的经验》,另有黄世晖等所撰蔡先生传略六篇。从中可以领略蔡先生行谊的梗概,《实庵自传》,《自传》之前有陶希圣的《记独秀》。
《二十世纪名人自述系列:梅贻琦自述》分早期之发展计划、抗战时期之清华、复员前后之清华、见解与主张四编,内容包括:清华发展计划、清华学校的教育方针、就职演说、大学的意义及学校之方针、教授的责任等。
马克思·范梅南是国际现象学教育学大师,他在国际教育学界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对基础教育界尤其是中小学教师影响很大。中国翻译引进过他的很多著作,深受中小学教师喜爱,其专著《教学机智》在持续长销,达数十万册,
蔡元培先生是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民主进步人士,国民党中央执委、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院长。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北伐时期,国民政府奠都南京后,他主持教育行政委员会、筹设中华民国大学院及中央研究院,主导教育及学术体制改革。1928年至1940年专任中央研究院院长,贯彻对学术研究的主张。蔡元培数度赴德国和法国留学、考察,研究哲学、文学、美学、心理学和文化史,为他致力于改革封建教育奠定思想理论基础。1940年在香港病逝。唐振常先生所著《蔡元培传》于1985年在我社出版,后于1999年重版,赢得了较好的学界反应和读者反响,成为蔡元培研究领域的重要学术成果,也可资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教育、政治等研究参考借鉴。本次收入人物传记系列丛书,重新制作出版,
首创《速成识字法》让他一炮而红,周总理钦点他“向文化开战”,摘掉扣在亿万国人头上的文盲帽子,鲜花、掌声一起涌来。风云陡变,政治斗争中他被划成右派,冕宁改造7年。之后回到家乡,继续遭受迫害打击。但他始终不曾放弃。菜庵、地窖、集市、流动缝纫机旁、自家小院、田间地头……克服重重困难,他不断完善教育理念,实践教学方法。 在他手中,75小时,可使初学儿童算术运算能力达到初中水平,识字量超过高中毕业生;75小时,可使现行的小学学制缩短3年,全国为此每年节约学习成本3000多亿元人民币。 他就是被刘少奇称为“中国第二仓颉,第二大文人”的祁建华,他的故事质朴温暖,足以触碰我们心底最柔软的角落
《二十世纪名人自述系列:梅贻琦自述》分早期之发展计划、抗战时期之清华、复员前后之清华、见解与主张四编,内容包括:清华发展计划、清华学校的教育方针、就职演说、大学的意义及学校之方针、教授的责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