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谈艺录:魔笛天籁驻人心·陆春龄》记载我国笛子表演艺术家,一代笛王陆春龄的生平。陆春龄从艺至今近85年,怎样从一个普通的工人成长为一个人民的音乐家,其中的故事说不尽亦写不完。陆春龄在江南丝竹的基础上,兼收并蓄,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演奏技巧与风格,为中国笛乐南派之杰出代表。陆春龄热忱与教学,培养了外众多的笛子演奏家。他改编整理的乐谱近百首,不少都是笛乐经典曲目。《海上谈艺录:魔笛天籁驻人心·陆春龄》浓缩了陆春龄为笛乐奉献的一生。
大师艺术教育经典系列丛书,汇集了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一流的美术教育大家的艺术人生经历、艺术教育实践、艺术观念形成以及艺术创作成果等,并汇编了专家学者对其作品和艺术教育的评论和访谈。图文并茂,资料珍贵、丰富,体现了美术教育大家的艺术历程和风貌,对于上海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上美 足迹:顾炳鑫》为著名艺术教育家、国画家顾炳鑫先生的专集,阐述了顾炳鑫的生平事迹和他的作品以及绘画评论。
《我负丹青:吴冠中自传(修订版)》分三部分书写:部分叙生命之流,记述自己思想感情的成长、发展、转变与衰退。第二部分是“局部放大图”,讲述有关生活、文艺观,其中不少文章都是当年针对现实而发,并引起过强烈反响和争议。第三部分是年表。此外,书中他还描绘了林风眠、潘玉良、潘天寿、徐悲鸿、卫天霖、江丰、梁思成、林徽因等人的历史影像。全书以他爱憎分明的性情、直言不讳的真诚、富有激情的文笔,详述了一位艺术家的人生旅程、无尽的凡人心事。
《当代中国器乐创作研究(套装上下册)》分为上、下两卷,上卷为作品评介汇编。下卷为历史与思想研究。编者历经近6年的时间对当代中国器乐作品进行收集资料、分类研究并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全面收集当代中国作曲家创作的器乐代表作进行全面和细致的梳理、分析与研究;对当代关于器乐创作问题的争鸣进行全面而细致的分析研究;比以往更全面地采集了作曲家思想,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当代中国器乐创作研究(套装上下册)》为我国出版大规模研究当代中国器乐创作研究的著作,出版意义重大。
傅明伟,现代文史学家苏渊雷先生学生,曾出版《走近国学大师——苏渊雷评传》《不忘初心 让作品说话——王宏喜评传》等。本书介绍山水画家苏春生的艺术创作成就和艺术教育理念。苏春生曾任华东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系主任、教授。自幼受其父文史学家苏渊雷影响,立志绘画艺术。1964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师从中国画大师潘天寿、陆俨少、方增先等。擅长山水画,取法传统,别出新意,笔墨精湛,画风典雅,尤擅为黄山传神。长期从事艺术教育事业,著有《黄山写生要法》《中国水墨山水画教程》等,桃李满天下。
这是一个既献给伟大音乐家,也献给一颗伟大心灵的故事。 贝多芬的一生难称幸福。世人向往的爱情和圆满家庭与他无缘,病痛与磨难始终徘徊不散,健康的体魄也变成奢求,他要借助纸条才能与他人交流。但他从未丧失对生活的热情,始终渴望成为一个善良、高贵,并为人类献身的人。 他历经磨难,*终成就辉煌。 扬·斯瓦福德在这本厚达870页的书中倾注了大量心血。像我们一样,他被贝多芬吸引,先是被音乐,然后是被这个人本身吸引。是什么造就了《月光》,是什么造就了《悲怆》,是什么让人们看到贝多芬的名字,脑海中便响起一阵阵旋律,不论是是细腻优美的,还是振聋发聩的。这本书想要做的,就是在旋律之中还原贝多芬的真实形象。这个形象也许厌世、粗鲁、多疑,却有血有肉,令那些音乐作品更加立体,更有韵味。
受难圣徒般的传奇音乐家。电影蒙太奇秀的人生场景。无论你是不是爵士乐迷,无论你有没有听过那些歌,《然而,很美 爵士乐之书》都会让你想去听一听——或再听一听。而当你听过之后,你会想再看看那些句子,你的心会变得柔软而敏感,像只可怜的小动物。有时你会微笑,有时你会莫名地想哭,有时你会突然想起很久以前的某件事、某个人……
《大爱交响——曹鹏传》是著名音乐家、指挥家曹鹏的个人传记。全书分为五部分,按时间线索叙述了曹鹏从江南少年长成音乐大家的故事。全书完整地展现了音乐家曹鹏的人生经历,更从其经历出发,梳理出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也蕴含了近代以来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轨迹。
伟人的力量在于改变了人类的命运,推动了历史的前进。周愿同编撰《莫扎特》一书的目的是希冀青少年读者追寻历史足迹,传承伟人精神,点亮梦想之光。 1756年1月27日,在奥地利的萨尔斯堡,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出生,他是欧洲最的古典主义音乐作曲家之一。《莫扎特》一书从日常生活曲折有趣、多姿多彩、富有启发性的小故事中传达莫扎特不同的特质及取得成功、成就的道理,把传主不平凡的一生经历,全面、立体、多彩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于愉快轻松阅读中吸取养分,得到启示。而优美的文字对青少年的提升写作能力有一定熏染。
《一去二三里》作者拍摄的电影剧照,在叙述情节构图技巧,图画的完整性上堪称完美。在拍摄现场相对局限的条件下,捕捉人物的精神世界难度很大,影集中把王铁成、谢添等人所饰演的人物在表演情感过程中精彩典型化的瞬间,定格在胶片之上,真是抓住了干载难逢的机遇,这无疑是决定于以云的独立感受态度与精湛的技巧,超出了一般性的剧照概念,而是进入了再创造的过程。 作者摄影艺术成就的基础是绘画,20世纪50年代在中央美院附中时他的艺术才华已显露,聪颖、敏感,活跃的想象力创造力是很突出的。毕业后决心走人社会磨炼,到山西不久创作出的木版画《种子迷》《出院》,连环画《刘胡兰》,成为在全国颇有影响的山西省代表性画作。其画风细腻,生活气息浓郁,形象饱满,一看便知是从艰苦的生活中创造出来的作品。这段生活对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