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日本著名音乐大师坂本龙一*自传。从坂本龙一幼时接触音乐与作曲,一直讲述至他近年的音乐思想。 幼时的坂本龙一,因幼儿园作业所作的一曲《小兔之歌》,使他*次强烈地体会到音乐带来的强烈冲击。小学时,他随波逐流的学起了钢琴与作曲,*终成了朋友中*坚持下来的人。中学时,他是一名彻头彻尾的 愤青 ,罢课抗议、游行示威。期间,他曾一度拒绝学习音乐。但却正是这次 拒绝 带来的空虚,使坂本龙一察觉到 自己原来是如此喜爱音乐啊 。他从来没有想过,将音乐当成自己人生的使命,但音乐伴随了他的一生。参与YMO乐队,取得国际性成功;凭借《末代皇帝》的配乐,他获得电影配乐领域*荣誉的奥斯卡金像奖 在本书中,坂本龙一不断回望自己的成长与音乐创作,以期看清现在的自我。书中还穿插着他不同时期的照片30余幅,展现了这位音乐大师
作为华语乐坛具有影响力的乐队,Beyond的作品流传甚广。《乐与怒:Beyond传》以另一种形式,恰与Beyond的音乐形成互文。 作者收集、整理、研究了大量文献,采访了十余位Beyond历史的参与者和见证人,发掘出大量鲜为人知的故事,全面、系统、客观地展现了Beyond从创队到当红直至解散的曲折历史,尤其挖掘了黄家驹的成长史、创作史与思想质地。书中还首次梳理了家驹的感情史,以及乐队成员在世纪之交分别的诸多原因。 作为Beyond的shou部全传,作者以其专业的精神和诗性的笔触书写了一部Beyond真正意义上的 乐与怒 史,是广大歌迷和相关研究者深入了解Beyond的佳作。
这是布雷特 安德森的私人回忆,也是传奇英伦乐队山羊皮的完整历程。 摇滚乐队总是容易走上同一条老路,重复相似的故事。布雷特 安德森在这本他曾说过不会写的书里呈现了风格迥异的叙事。从20世纪90年代横空出世,到2003年宣告解散,安德森在书中历陈了山羊皮乐队生涯的重要时刻,并以坦诚的态度评述了乐队的成与败。对于音乐产业与流行文化,他也做出了极富洞见的评论。 在乐队生活之外,安德森也回望了自己曾经支离破碎的生活,他潜入内心深处,向我们展现了真诚、犀利而敏感的自我。
坂本龙一是谁,而 我 又是谁? 本书集合了,音乐艺术家坂本龙一和天才编辑后藤繁雄从1996年到2006年10年间不间断的采访、对话,让读者全程目击坂本龙一的内心变化起伏。 话题内容涉从童年时代的音乐启蒙、成名的创作、海湾战争与 911 、世纪末、疾病、不断探索音乐类型的边界、诗歌与文学、人类与自然 《skmt:坂本龙一是谁?》强烈地反应出了 这个时代 ,它不是对时事事件进行表面的反应,而是对时代深处流淌着的东西有感而发,很多时候分不清两者的对话谁是提问谁在回答,坂本也始终保持着不被定形的状态,是音乐家、是思考家、是环保斗士、是病人 与时代紧密关联、不断思考又轻盈游走其间,比谁都更激进地敲响时代的警钟(自我中心地!)但又不断继续着未知的音乐旅程。 这是一本满载着新世纪底层的流动、预兆、和预感的书。
从莫扎特 像油在流 的神奇连音,到贝多芬海 洋般汹涌澎湃;从克拉拉 舒曼 铅笔素描般清晰 的触键,到鲁宾斯坦火山般浓艳的演奏 《不朽的 钢琴家》一书栩栩如生地刻画了有史以来伟大的钢 琴家群像。荣获普利茨奖的评论家兼作家哈罗德 勋 伯格生动地介绍了每一位艺术家的表演风格,甚至他 们令人捉摸不透的癖好。作者搜遍每一片材料,将其 一一罗列,并加以分析阐释。哈罗德 C.勋伯格充满 智慧、幽默风趣的文风令《不朽的钢琴家》超越了音 乐的范畴,即使是对音乐一窍不通的人也会忍不住一 看到底。
我在书中撰写的是贝多芬的生平和他三十二部钢琴奏鸣曲的故事。我一直是贝多芬作品的诠释者,在我的演奏生涯中,曾在世界各地演奏了60次贝多芬的全套三十二部钢琴奏鸣曲。书中对贝多芬每部钢琴奏鸣曲的描述并不是为了进行科学分析,而是从诠释者的角度,把每部奏鸣曲看作贝多芬人生路上的节点,从而演绎这些伟大的作品。 鲁道夫 布赫宾德 极富传奇色彩的钢琴大师鲁道夫 布赫宾德,尤以贝多芬的演绎较为著名,代表作是被誉为钢琴录音典范的贝多芬三十二部奏鸣曲。他不仅是贝多芬作品的演绎者,也是贝多芬的研究者,在这本音乐札记中,布赫宾德通过贝多芬的书信、同时代的相关记载和报道,以及*重要的 乐谱手稿的研究,梳理贝多芬的人生经历和音乐生涯,可谓是 大师阐释大师 的典范性作品。
本书是关牧村撰写的个人自传。她在本书中详细地回顾了自己走过的艺术人生道路,讲述了自己从一个文艺青年,成长为人民群众喜爱的著名歌唱家的奋斗历程。 本书不仅是关牧村个人的成长记录,也是中国音乐史发展的一个缩影。在关牧村成长中有哪些鲜为人知的经历和感人的故事,她的艺术人生对喜欢歌唱的人有哪些启迪?看了《我和我的歌》,读者一定会从中找到答案。 通过本书,人们可以看到关牧村对歌唱艺术永无止境的追求,更能感受到她面对挫折和困境表现出的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精神,体会到她对人民群众、对恩师和同事的感恩和热爱。
1805年4月,贝多芬亲自指挥的《英雄交响曲》在维也纳首次公演,一举震惊了古典音乐界。这首革命性的作品不同于任何以往的作品,以清醒的理智与爆发的情绪,奏响了英雄主义与人类手足之情的赞歌,开启了古典音乐史上的浪漫主义时代。 在本书中,英国传记作者詹姆斯 汉密尔顿-帕特森将为我们重构这一西方文化史上的伟大时刻,从天才音乐家的坎坷人生讲起,结合作品创作前后的历史背景,回溯这部伟大作品创作的初衷、过程和影响,并解答那个无数人曾问过无数遍的问题 它到底和拿破仑有什么关系?
16岁作曲,20岁成名,22岁火遍全球,瑞典DJ、音乐制作人艾维奇如同夜空中的烟花一般在乐坛绽放。他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创作者,是2010年代EDM(电子舞曲)热潮席卷全世界的象征。 但是,艾维奇背后的真实人物 蒂姆 贝里林是一个内向而脆弱的年轻人。他站在EDM发展的巅峰之上,以疯狂的工作节奏疾速前进,这导致他多次紧急住院治疗,不得不在2016年夏天取消了大量的巡演安排。然而不到两年后,他还是离开了这个世界。 这是一个令传记作者和编辑落泪的真实故事。书中讲述了艾维奇从一名音乐天才少年,到成为舞台上耀眼的DJ王者,直至28岁巨星陨落的人生历程,描绘了在艾维奇的明星光环和他创作的激动人心的歌曲背后,那个鲜为人知又多面的年轻人蒂姆 贝里林。作者通过大量一手资料,以贴近第一视角的叙述,坦率且诚实地展现了艾维奇对自我、生
《瓦格纳口述自传》是由理查德˙瓦格纳口述,其妻子科西玛˙瓦格纳记录整理的一本名人回忆录。书稿从其出生的1813年一直到步入事业1864年,完整展现了瓦格纳50余年的动荡生活。瓦格纳一生归结起来只有两件事:音乐和女人。他是仅有的在生前即达到辉煌的音乐家,拥有大批的粉丝。另外,与他在音乐方面的天赋相比,瓦格纳在为人处世却常常被人诟病,此书中还涉及他与许多著名人物如贝多芬、李斯特等人的交往。从某种意义上说,瓦格纳成长史也是一段欧洲音乐的发展史。
《普罗科菲耶夫》一书中引用了大量史料,还原了普罗科菲耶夫的生活经历、音乐创作及时代背景,尤其是书中收录了大量珍贵的历史图片,全方位展示了普罗科菲耶夫的音乐作品及传奇一生。 普罗科菲耶夫的作品和苏联历史有着密切的联系。他在苏维埃政权建立不久后便远赴美国,开启了十余年旅居海外的创作生涯,后又在斯大林政权的时期从巴黎回到莫斯科,在苏联政府的委托和干预下创作音乐作品。巧合的是,他与斯大林同一天逝世。 普罗科菲耶夫是苏联著名作曲家,终其一生创作了百余部音乐作品。他的音乐体裁广泛,风格独树一帜,在20世纪音乐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聂耳,云南歌童,一路奋斗一路歌。他振奋人心的《义勇军进行曲》,穿越悠久的历史,给予每一个中华儿女深厚的力量,激励我们在广袤的国土上继续书写13亿多中国人民伟大奋斗的历史新篇章。本书将沿着聂耳的人生足迹,重点讲述聂耳的音乐人生和国歌的诞生历程,共分为幼年失怙的聂耳、省立师范学校时代、红色足音的家乡情怀、上海音乐界的 黑天使 、清华演奏《国际歌》重回上海涉足电影、《义勇军进行曲》的诞生、生命中后的90天、风起云涌的抗日救亡歌咏运动、在世界传唱的《义勇军进行曲》。以与聂耳相关的详实的史料为基础,从中挖掘出写作素材,在写作中重叙事,少议论,不抒情,以真实为生命线,尤其重视历史概念的准确性。
以时间为 分水岭 聂耳在上海的五年,可以分成两个 时光片断 : 1930年7月到1932年8月,这是聂耳在上海的初两年,也是他经历了失业、再就业的两年。经历了生活和工作的变化,他感受到了社会的动荡不安。 1932年11月到1935年5月,这是聂耳在上海的后三年。这时的他,音乐创作日趋成熟,尤其是1933、1934两年,是他音乐创作的 丰收年 。 1935年,当淮海路上一幢三层小楼夜半响起《义勇军进行曲》的声,聂耳在上海写下了他音乐创作生涯中的 生命绝唱 。这首《义勇军进行曲》,划破夜空,唱响了中华民众血色黎明的 前奏曲 。
坂本龙一是谁,而“我”又是谁? 本书集合了音乐艺术家坂本龙一和天才编辑后藤繁雄从1996年到2006年10年间不间断的采访、对话,让读者全程目击坂本龙一的内心变化起伏。 话题内容涉及童年时代的音乐启蒙、成名的创作、海湾战争与“911”、世纪末、疾病、不断探索音乐类型的边界、诗歌与文学、人类与自然……《skmt:坂本龙一是谁》强烈地反映出了“这个时代”,它不是对时事事件进行表面的反映,而是对时代深处流淌着的东西有感而发,很多时候分不清两者的对话谁在提问谁在回答,坂本也始终保持着不被定形的状态,是音乐家、是思考家、是环保斗士、是病人…… 与时代紧密关联、不断思考又轻盈游走其间,比谁都更激进地敲响时代的警钟(自我中心地!)但又不断继续着未知的音乐旅程。 这是一本满载着新世纪底层的流动、预兆、和预感的书。
鲍勃 迪伦被认为是20世纪美国重要、有影响力的民谣、摇滚歌手,并被视为20世纪60年代美国民权运动的代言人。他直接影响了一大批同时代和后来的音乐人。他真正赋予了摇滚乐以灵魂。本书作者从另一个角度剖析鲍勃 迪伦的真实生活和内心,让你重新认识一个 全新 的鲍勃 迪伦。
爱与挣扎的自我袒露之书,二十世纪美国乐坛与激荡岁月见证史, 歌唱自由的民谣女王,坐在六十年代的鲜花荆棘之上。 琼·贝兹以真挚坦诚的笔触回望自己的传奇人生,一个桀骜不驯的天才少女如何慢慢成为美国民谣的关键人物,进而又成长为以歌声和行动对抗不公和暴力的和平使者。 从童年和青春期的成长故事,到作为横空出世的民谣少女,面对一夜成名的悸动与挣扎。再到与迪伦的相知相爱、与马丁·路德·金并肩同行。她穿越了六〇年代的风云悸动,在数种错综复杂的价值观交战中,努力保持着自我和理想主义的并肩成长。她穿越过战地与鲜花,为争取正义与和平积极行动,曾冒着生命危险在空袭中访问越南。 这是一部关于成长,关于爱与勇气,关于六〇年代的青春,也关于自我挣扎和坚定信仰的回望之书。她写道,“这人世间的
以上ISBN信息均为平台自动生成,部分商品参数可能存在些许误差,商品准确参数详情可咨询客服。本店为新华书店总部直营店铺,所售图书均为正版,请放心购买! 基本信息 书 名 我的手风琴很简单:简谱版 出版社 北京日报出版社有限公司 作 者 乐海著 出版时间 20190901 I S B N 9787547734476 定价 58 开 本 16开 185*260 装 帧 平装 版 次 1 字 数 400 (千字) 页 数 262 读者范围 大众
作为华语乐坛 影响力的乐队,Beyond的作品流传甚广。《乐与怒:Beyond传》以另一种形式,恰与Beyond的音乐形成互文。作者收集、整理、研究了大量文献,采访了十余位Beyond历史的参与者和见证人,发掘出大量鲜为人知的故事,全面、系统、客观地展现了Beyond从创队到当红直至解散的曲折历史,尤其挖掘了黄家驹的成长史、创作史与思想质地。书中还 梳理了家驹的感情史,以及乐队成员在世纪之交分别的诸多原因。作为Beyond的全传,作者以其专业的精神和诗性的笔触书写了一部Beyond真正意义上的“乐与怒”史,是广大歌迷和相关研究者深入了解Beyond的 之书。
作为华语乐坛 影响力的乐队,Beyond的作品流传甚广。《乐与怒:Beyond传》以另一种形式,恰与Beyond的音乐形成互文。作者收集、整理、研究了大量文献,采访了十余位Beyond历史的参与者和见证人,发掘出大量鲜为人知的故事,全面、系统、客观地展现了Beyond从创队到当红直至解散的曲折历史,尤其挖掘了黄家驹的成长史、创作史与思想质地。书中还 梳理了家驹的感情史,以及乐队成员在世纪之交分别的诸多原因。作为Beyond的全传,作者以其专业的精神和诗性的笔触书写了一部Beyond真正意义上的“乐与怒”史,是广大歌迷和相关研究者深入了解Beyond的 之书。
作为华语乐坛 影响力的乐队,Beyond的作品流传甚广。《乐与怒:Beyond传》以另一种形式,恰与Beyond的音乐形成互文。作者收集、整理、研究了大量文献,采访了十余位Beyond历史的参与者和见证人,发掘出大量鲜为人知的故事,全面、系统、客观地展现了Beyond从创队到当红直至解散的曲折历史,尤其挖掘了黄家驹的成长史、创作史与思想质地。书中还 梳理了家驹的感情史,以及乐队成员在世纪之交分别的诸多原因。作为Beyond的全传,作者以其专业的精神和诗性的笔触书写了一部Beyond真正意义上的“乐与怒”史,是广大歌迷和相关研究者深入了解Beyond的 之书。
1805年4月,贝多芬亲自指挥的《英雄交响曲》在维也纳 公演,一举震惊了古典音乐界。这首革命性的作品不同于任何以往的作品,以清醒的理智与爆发的情绪,奏响了英雄主义与人类手足之情的赞歌,开启了古典音乐 的浪漫主义时代。 在本书中,英国传记作者詹姆斯·汉密尔顿-帕特森将为我们重构这一西方文化 的伟大时刻,从天才音乐家的坎坷人生讲起,结合作品创作前后的历史背景,回溯这部伟大作品创作的初衷、过程和影响,并解答那个无数人曾问过无数遍的问题——它到底和拿破仑有什么关系?
......
本书比较系统地梳理了全球音乐产业发展的概况,从唱片业、演出行业、*权与集体管理组织、音乐教育和音乐人才培养等角度对多个国家的音乐产业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并对音乐产业发展建设提出了建议,能帮助读者从整体上了解和掌握全球音乐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对全球音乐产业发展进行梳理与研究,在某种程度上是将各个国家的音乐产业进行横向联系,相互借鉴,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对我国的音乐发展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为今后我国音乐产业发展环境和其他国家的音乐产业的良性发展提供参考。 本书适合音乐产业从业人员阅读,也可以作为音乐相关专业的教材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