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于是之夫人李曼宜亲自撰写的回忆录。 于是之是中国著名表演艺术家,曾饰演《茶馆》中的王利发,《龙须沟》中的程疯子,《关汉卿》中的王和卿、《洋麻将》中的魏勒等,以及电影《青春之歌》中的余永泽等。 作者在书稿中以个人角度详细记录了1949年与于是之相识相爱,在天安门广场共同迎接新中国的诞生,在剧院一同演戏,与钱学森、蒋英夫妇的交往,与 话剧皇帝 石挥亲戚关系的梳理等,穿插有周恩来等中央领导来剧院看戏并对特殊剧目进行指示,以及当年著名的谢晋导演邀请于是之出演《赤壁》中的曹操却意外遭遇计划流产等等 这是一部条理清晰、内容丰厚的书稿,亦可从这段珍贵的记忆中窥见新中国话剧事业在特殊历史时期走过的艰难曲折道路。
本书是一部人物传记,记述了豫剧五大名旦之一崔兰田的艺术人生,从她出生在山东曹县写起,5岁逃荒到郑州,11岁入太乙班学戏,成为豫剧 十八兰 的佼佼者,唱响洛阳;17岁初登西安舞台,一炮打响;直至25岁率团落户安阳,1956年在河南省首届戏曲观摩会演中主演《秦得莲》《三上轿》而大放异彩,豫剧崔派艺术逐渐形成。本书同时记录了崔派艺术创立过程中所经历的艰辛探索,以及取得的艺术成就;新时代崔派艺术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本书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豫剧近百年的发展历史。 本书稿研究扎实、考据真实、内容详实,接地气、有温度、有高度,配有珍贵图片50多幅,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豫剧史料价值。
一个与时代偕行的武生世家写真,一部鲜活的京剧百年传承史。京剧武生泰斗盖叫天嫡孙张善麟自传作品,以梨园世家子弟亲历者的独特视角,记述祖父盖叫天、父亲张翼鹏和作为盖派杰出传人的自己,三代京剧武生一脉相承,开宗立派、创新发展、传承弘扬盖派武生绝技的人生经历和艺术传奇。谈戏说艺,讲述京剧盖派经典剧目的表演创新和绝技创造;菊坛留芳,展现盖派艺术代代相继、生生不息的传承精神。古稀之年回望,笔端精气神具足,流光溢彩、饱含深情。
安托南 阿尔托是20世纪法国神秘又独特的一位思想家,以其 残酷戏剧 理论著称,被誉为 西方当代戏剧的精神领袖 围绕欧洲剧场上空的幽灵 ,对20世纪后半叶的剧场起了决定性的影响。他是法国革命传统的完美化身,终其一生都在挑战资产阶级的统治,反叛特权与权威。 美国学者大卫 A. 谢弗以客观而克制的笔触追溯了阿尔托激荡、残酷、孤独且痛苦的一生。在本书中,谢弗叙述了阿尔托在马赛抑郁而孤僻并早早接受神经衰弱治疗的童年,回顾了他与超现实主义团体的过从甚密和迅速决裂,梳理了阿尔托在巴黎崭露头角后《新法兰西评论》、伽利玛出版社、安德烈 马松等重要阵地和人物对他的高度认可。作者还向读者展示了阿尔托在电影和戏剧领域的创作和角色扮演,重点再现了他在墨西哥和爱尔兰的文化寻根之旅并试图用古老的异域魔法救治欧洲现代病的努力
京剧艺术大师张君秋先生(1920 1997)是继梅尚程荀 四大名旦 之后,京剧旦角艺术发展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物。2020年正值张君秋诞辰一百周年,其女张学玲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并查阅了大量资料,历时五年有余,完成了本书的写作。张君秋人生经历曲折丰富,其人生历程既体现时代变迁,又彰显着鲜明的个性。其中的波澜壮阔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他从一个贫苦之家的孩子成长为独树一派的巨匠,他勤奋学习、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和无私奉献的一生,是京剧史上的辉煌篇章,对今天的读者仍富有启迪意义。书中提供了大量真实生动的细节和京剧发展史资料。
尤金 奥尼尔(Eugene O'Neill,1888 1953),美国著名剧作家,被视为美国戏剧的奠基人,一生四次获得普利策戏剧奖,并于193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本书作者罗伯特 M.道林是康涅狄格中央州立大学英语系教授,也是美国学界公认的奥尼尔研究专家。全书史料详实,叙述生动,完整再现了奥尼尔这位美国戏剧史上的灵魂人物精彩辉煌的艺术创作生涯及其坎坷曲折的现实人生。
年谱是深入、全面了解作家的基础,这自然是指资料详尽的年谱。目前即便是对欧阳予倩的戏剧研究也谈不上全面和深入,比如欧阳予倩在戏曲方面创作和演出过哪些剧目?演出状况怎样?在当时的影响如何?民国初,欧阳予倩的话剧演出又是怎样的?以上的问题的确有些不易回答。这种状况主要是因为《欧阳予倩全集》和年表的不完善,而研究者的视野往往被 全集 所框定,《欧阳予倩年谱(1889-1962)》力求以史料辑录的方法,补充全集和年表,在 求全责备 的年谱编撰中接近欧阳予倩。 本年谱的资料显示,欧阳予倩的贡献不仅仅是在戏剧方面,在小说、诗歌、散文、电影等方面,欧阳予倩都有涉足,并有不可忽视的作品。这样的一位杰出人士,以往也有一些学者关注,并编撰了欧阳予倩年表。 前辈学者欧阳敬如和董锡玖、欧阳山尊、苏关鑫等分别
没有人比威廉·戈德曼 了解好莱坞是怎么一回事了,本书是他对编剧生涯的一次回顾与分享、对电影行业的一次观察与总结。全书分为“真实篇”和“冒险篇”:他带领我们走进各大片厂的权力金字塔内部,走进奥利弗、纽曼、霍夫曼等伟大演员的工作现场,将八卦轶事、明星秘闻、权钱内幕、运作模式一一道来,毫不避讳又辛辣幽默;他梳理个人创作之路,“诚实交代”身为职业编剧的挣扎与收获,亲自“拉片”复盘对自己代表作的成败体会,并手把手地教你从零开始改编小说。对每一个想写剧本、做编剧的人而言,这位“20世纪 的讲故事的人”留下的行业 ,值得一读再读。
《父亲梅兰芳(上下)》是梅兰芳之子梅绍武对父亲一生事迹的回忆整理,记述了梅兰芳赴日、美、苏等国访问演出时的盛况以及他与众多 、 文艺界人士交往的事迹,充分展现了梅兰芳卓尔不凡的艺术水平和高尚的艺德,以及对促进京剧的 交流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书中还记述了梅兰芳与众多 文艺界人士的交往,如梅兰芳和高尔基、日本戏剧之父坪内逍遥等知名人士的会晤等;还记述了梅兰芳与国内众多文化名人如胡适、丰子恺等人的往来,提供了大量珍贵的史料和照片。
本书是将地方戏柳琴戏发扬光大之的卓越表演艺术家张金兰的评传。全书共分六章,叙述了传主张金兰学艺,初出茅庐,加入地方班社流动演出,又以首演《铡美案》一剧而红,继页编排“上书本连台戏”,并结识柳琴戏小生邵瑞武成就志同道合的美满姻缘,从此更是一发不可收,融汇南北唱腔形成“张氏风格”,之后投身到家乡剧团的怀抱,取得骄人成绩。本书围绕着传主张金兰的表演艺术,做了大量的描述、记录、总结和研究工作。
本书是将地方戏柳琴戏发扬光大之的卓越表演艺术家张金兰的评传。全书共分六章,叙述了传主张金兰学艺,初出茅庐,加入地方班社流动演出,又以首演《铡美案》一剧而红,继页编排“上书本连台戏”,并结识柳琴戏小生邵瑞武成就志同道合的美满姻缘,从此更是一发不可收,融汇南北唱腔形成“张氏风格”,之后投身到家乡剧团的怀抱,取得骄人成绩。本书围绕着传主张金兰的表演艺术,做了大量的描述、记录、总结和研究工作。
《柳琴戏苑长青树:张金兰评传》是将地方戏柳琴戏发扬光大之的表演艺术家张金兰的评传。《柳琴戏苑长青树:张金兰评传》共分七章,叙述了传主张金兰学艺,初出茅庐,加入地方班社流动演出,又以首演《铡美案》一剧而红,继页编排 上书本连台戏 ,并结识柳琴戏小生邵瑞武成就志同道合的美满姻缘,从此更是一发不可收,融汇南北唱腔形成 张氏风格 ,之后投身到家乡剧团的怀抱,取得骄人成绩。《柳琴戏苑长青树:张金兰评传》围绕着传主张金兰的表演艺术,做了大量的描述、记录、总结和研究工作。
本书是将地方戏柳琴戏发扬光大之的卓越表演艺术家张金兰的评传。全书共分六章,叙述了传主张金兰学艺,初出茅庐,加入地方班社流动演出,又以首演《铡美案》一剧而红,继页编排“上书本连台戏”,并结识柳琴戏小生邵瑞武成就志同道合的美满姻缘,从此更是一发不可收,融汇南北唱腔形成“张氏风格”,之后投身到家乡剧团的怀抱,取得骄人成绩。本书围绕着传主张金兰的表演艺术,做了大量的描述、记录、总结和研究工作。
本书由程砚秋先生之子、程派艺术研究专家程永江先生撰写,以儿子的视角,回忆了程砚秋先生的生平,并对戏曲界、文化界与程先生有关的社会人士进行了追忆,立体地展现了程砚秋先生的爱国情操和伟大人格;本书为程家后人亲笔撰写的权威版本,作者还采访了多位程家旧交、展示了多件家藏的珍贵文献,对研究程砚秋生平与程派艺术发展史,有相当重要的价值。 本书从程家祖辈人讲起,首先简述了程砚秋先生的成长环境、家庭背景,其后,以作者回忆儿时经历方式讲述了程砚秋先生学艺成名、社会交往的经历,尤其在北平沦陷时期先生表现的精神情操、解放后先生的爱国热情以及对戏剧发展的全心投入等人生关键经历,都有具体的描述。本书既按时间顺序勾勒了程砚秋先生的全部人生状况,又重点突出了人物命运中关键性的转折点,同时对学界研
......
......
......
......
书稿为 京剧大师梅兰芳 系列丛书之一种。 自民国以来,有关京剧大师梅兰芳之家世、梅兰芳代表作《天女散花》剧本作者、徐悲鸿缘何绘制《天女散花图》、梅兰芳与鲁迅是否有恩怨等史实一直是难解之谜。作者通过长期调查考证,终于揭开谜底,推翻了诸多不实成说,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梅兰芳。本书所征引史料与所配图片,许多系新中国成立后首次面世,具有较高的史料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