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代 评剧皇后 ,连周总理都说 三天不喝茶,不能不看新凤霞 ; 她,又是一位前卫女子,这辈子干的*前卫的事当属追求 戏剧神童 吴祖光, 霞光恋 至今为人们津津乐道; 她,终其一生都在与黑暗和庸俗的旧世界决裂,又用炙热的感情歌颂新生活 她就是新凤霞,在她去世十九年后,这部辗转于中国台湾、美国的手稿,终于重新展示在我们面前,这既是一代评剧皇后的传奇自述,又是一部三四十年代的老照片。
......
......
......
“梅兰芳艺术人生文丛”为我社与梅兰芳纪念馆合作项目。说到梅兰芳辉煌而极具传奇性的一生,北京这座城市是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的。他出生于此、学艺于此、初次登台于此、成名于此、登上艺术于此,及至其人生的落幕也于此。梅兰芳在北京的居所及其变迁,一方面连缀了他在这座古都中的人生轨迹,另一方面也涵融了他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本书主要聚焦于梅兰芳在北京地区的故居,通过对这些故居的变迁及其背后故事的梳理描述,探寻并还原生活在另一个文化空间中的梅兰芳。
蔡瑶铣(1943-2005),昆剧旦角名家。1954年考入上海华东戏曲研究院昆曲演员训练班(上海戏曲学校“昆大班”),1961年毕业任上海青年京昆剧团演员。1965年从上海戏曲学校调到上海京剧院京剧现代戏《海港》剧组。1978年调上海昆剧团任演员。1979年调到北京任北方昆曲剧院演员。1988年获第五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月下花神言极丽:蔡瑶铣传》共分八章,此书将蔡瑶铣的人生放到了一个大的历史背景中去描写,如一位当代昆曲发展史的“解说员”,人们可随着她的亲身经历和娓娓地“解说”,从南至北,从上海到北京,了解建国后昆曲发展情况。书中对蔡瑶铣的代表剧目,如《牡丹亭》、《西厢记》、《窦娥冤》、《琵琶记》、《女弹》等有详尽介绍和赏析。
“梅兰芳艺术人生文丛”为我社与梅兰芳纪念馆合作项目。说到梅兰芳辉煌而极具传奇性的一生,北京这座城市是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的。他出生于此、学艺于此、初次登台于此、成名于此、登上艺术于此,及至其人生的落幕也于此。梅兰芳在北京的居所及其变迁,一方面连缀了他在这座古都中的人生轨迹,另一方面也涵融了他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本书主要聚焦于梅兰芳在北京地区的故居,通过对这些故居的变迁及其背后故事的梳理描述,探寻并还原生活在另一个文化空间中的梅兰芳。
《自创一派:杨宝森》记叙了须生之一,杨派艺术的创始人杨宝森的艺术道路和心路历程。《自创一派:杨宝森》由许锦文著。《自创一派:杨宝森》是“中国京昆艺术家传记丛书”中的一本。《自创一派:杨宝森》关键词:杨宝森(1909~1958)、传记。《自创一派:杨宝森》由上海商务联西印刷有限公司印刷。《自创一派:杨宝森》开本720×10001/16。《自创一派:杨宝森》为2016年4月版。
......
本书以李万春先生录制的30盘录音磁带为基础,适当地加以丰富,把李先生自幼学艺到临终前传艺的一生艺术活动,按回忆录的形式,写成30个回目。为了使读者看来亲切,以人称的写法,使读者能从中对李先生的治艺精神和艺术成就有个概括了解,戏曲艺术研究者能从中得到一些艺术上的收益。
童芷苓,一个从京剧中寻找自我、以艺术为生活的女人。 从天津剧坛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到享誉梨园的“坤伶皇座”,再到十年炼狱、浴火重生,一代名伶的璀璨人生始终伴随着令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坤伶皇座:童芷苓》系作者朱继彭在多次访谈和广泛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历时多年锤炼而成的一部呕心之作,童芷苓精彩而曲折的人生、精湛而多变的艺术、豁达而不服输的性格在书中充分展现。严谨而不乏生动的文笔使本书璨然可读,富于思考的时代追问使人难抑慨叹……
商鞅、伍子胥、吕不韦、李斯、孟昶、和珅……他们都曾是命运的宠儿,搅动时代风云,书写中国历史,堪称所处时代闪耀的明星;他们又都是命运的弃儿,在步入人生的后,却或是含冤,或是含恨,或是含耻,或是含辱,郁郁而终。 他们的非常态死亡,与他们生平的辉煌业绩,与他们的人生境遇,与他们奉守的人生哲学等等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联系?他们的死,除了给历史留下一声声深沉的叹息之外,还有些什么呢?在本书中,作者重点选取这些历史名角的悲剧片段,浓墨重彩,娓娓道来,用学者的严谨钩沉历史,揭示出名角不为人知的一面,又用细腻流畅的文笔,给我们描画出熟悉名人的陌生面孔。
《听歌想影话梨园(马连良长子马崇仁八十年亲历)》是著名京剧艺术家马崇仁先生的一本“谈往录 ”。从艺近八十年,他总是用“不够”二字形容自己;而谈起父亲马连良的艺术成就,他却发自内心地兴奋,如数家珍一般。本书披露了艺人的艰辛成长历程,揭秘名家幕后的真实生活。《听歌想影话梨园(马连良长子马崇仁八十年亲历)》继《我的祖父马连良》后,马龙再推力作,钩沉马连良、侯喜瑞、李万春、叶盛兰等京剧大师的如烟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