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自从《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这位有着闪电形伤疤的男孩出现以来,“哈利·波特”系列影片已成为全球广受人们喜爱且成功的电影之一。八部影片的艺术家和电影制作人使得“魔法成为现实”,本书就是对他们杰出视觉作品的官方收录,也是魔法世界与平面视觉艺术的激烈碰撞,不仅汇集了1000多幅从小说到电影原型的艺术作品、众多艺术家及电影制作者的视觉作品,还涵盖众多从未公开过的场景建构图、概念草图、故事分镜及蓝图等,依序呈现了“哈利·波特”系列从小说跃上大银幕的过程。 凭借书中这些世所罕见、未曾发表的图片——霍格沃茨城堡、对角巷、受人喜爱的巫师们以及包含魔法学院图书馆图书、魔药标签、韦斯莱商店等在内数不胜数的平面艺术,读者将走进“哈利·波特”的魔法世
这是一份献给*麻瓜的礼物,是一本涵盖了全部《哈利 波特》系列电影幕后故事的典藏全书。本书打开了霍格沃茨和哈利 波特魔法世界的大门,向我们展示了 《哈利 波特》系列电影银幕背后的所有秘密、制作技术和把 J.K.罗琳的小说搬上银幕的艺术手法等。书中共分三大部分,*部分系统介绍了所有八部巨制背后庞大 的演员阵容和富有创造力的团队,以及从未披露过的精美剧照、图片、概念图、设计图,还有诸多幕后花絮故事等。*部分则是按人物的服饰、布景的设计、生物 *技术和道具制作等四个方面,介绍了《哈利 波特》系列电影的艺术价值。第三部分则揭开了神秘的 金色场记板 的面纱,并介绍了华纳兄弟伦敦制片厂、环球 影城及《神奇动物在哪里》系列电影的情况。 本书是对《哈利 波特》系列电影的纪录,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适合*的麻
本书以观众为核心,讲述了如何对观众的意识与潜意识进行制码、编码操作,建立有效的观影动力与观影反应,从而对观众的观影过程实施高度具体而精密的操控,像做钟表一样做电影。本书除了给出一套剧本创作的方案外,还给了所有电影从业者一套剧本诊断修改、电影审核立项的标准与依据,同时也为电影大数据分析提供了信息采集点,为编剧人工智能化提供了可靠的底层逻辑。本书是电影编剧创作的指导书,更是所有电影从业人员进行创作、生产、制作、发行的通识读本,是给所有电影人的创作密码书。
《一个微电影的诞生:微电影制作规范教程(新1版)》本来是为上海戏剧学院电影摄影教学而编写的。当今时代数字技术迅速普及,电影工具高度自动化,各个专业相互融合,技巧集成教学越来越重要。在担任学生毕业创作指导教师的过程中,作者觉得急需一本实用的制作技法通用教科书,通过梳理和扩充,几经修改起名《一个微电影的诞生》。《一个微电影的诞生:微电影制作规范教程(新1版)》采用通俗写法,使用了大量图片说明,对喜欢电影制作的人来说,即使没有受过专门学科方面的知识,阅读起来也便于理解。对于从事电影创作,包括动漫和广告片制作的人员,以及影视艺术教育家来说,作者确信你们可以有效地利用《一个微电影的诞生:微电影制作规范教程(新1版)》。因为《一个微电影的诞生:微电影制作规范教程(新1版)》是作者在职业电影制
《精灵王座》电影从制作到上映花了近两年的时间,每一位艺术家都投入了200%的努力、时间和情感在其中。这中间也有不乏大量喜爱《精灵王座》的艺术家参与整个制作过程,并提出他们个人对设计的独到见解。大家分工合作,设计好所有的角色、安排好每一部场景并且让整个故事充满戏剧性、情节连贯、逻辑清晰。正是通过每一阶段的通力合作,才能凝聚出宏大场景的每一部分,最终带来银幕上所呈现的种种精彩画面。 上海米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所著的这本《精灵王座》(电影同名官方艺术鉴赏)将用细腻的笔触为你揭示那些未曾曝光的电影幕后,并告诉你:一个朝气蓬勃的少年形象,是如何从策划立意,到跃然纸上,再到最终的丰满成型;一幅浪漫唯美的场景,是如何从简单勾线,到三维制作,再到添加特效后让人流连忘返;一组幽静奇幻的镜头,是如何
当制作与观看电影的几乎所有真实与虚拟的方面都被数字技术所替代的时候,甚至连“看电影”的概念也正在迅速变成一种过时现象。随着作为媒体的电影胶片的几近消失,以及参与争夺观众的新媒体出现,电影——以及电影研究——将会如何?在探讨这个问题的这本书中,D.N.罗德维克思考了胶片电影的命运以及它在21世纪电影制作与观看的美学与文化中的角色。在这里,罗德维克提出和考察了与其他以时间为基础的媒体以及当代视觉文化研究有关的,对于电影消亡的三种不同批评反应。他认为,电影在虚拟艺术的系谱中占有一个特殊地位:当胶片电影消失的时候,电影继续存在——至少是在1915年以来好莱坞创造的叙事形式中。罗德维克还发现,大多数所谓“新媒体”是根据电影的隐喻塑造出来的。他的这本书有助于我们认识到,数字技术是如何像其之前的电视和
电影作为现代工业、文化和社会娱乐形式,它的发展也离不开商业运作和商业经营。特别是在1896-1949年间面临内忧外困、传统与现代文化交织、碰撞的中国,中国电影业在此时的发展面临着西方电影和市场竞争的挑战,尤其离不开有效的商业开发。此时,电影广告作为中国电影商业发展和文化传播的重要推手,深度参与了中国电影的商业发展和文化传播,在商业、文化的时代际会与碰撞交融中,自身也形成了独特的电影广告文化。为更宏观地梳理、分析1896年至1949年中国电影广告发展和文化形态,《华语电影研究文丛:中国早期电影广告文化史研究》选择对较宏观层面上的电影广告进行研究,即所有与影片、影事、影业、影人等相关的中国电影广告文化总体作为《华语电影研究文丛:中国早期电影广告文化史研究》审视和研究的对象。本研究将综合采用比较研究、
本书是一本解密82版《西游记》拍摄幕后的画册,抢先发售披露拍摄靠前手资料:剧照、工作照、试装照、书信、场记单、分镜头本、美工和服务设计图,囊括试集、前25集和续集的珍贵图片。通过此书,读者可了解这部经典大戏拍摄的时代背景、创作理念和拍摄经过,了解剧组经历的酸甜苦辣、克服的困难、幕后默默奉献的工作者、播出后的巨大反响、30多年来培养的“西游记迷”、人们对杨导演的怀念,等等,领会杨洁导演等创作者的匠心和奉献精神。后附有拍摄大事记和演职人员表。画册的图片多抢先发售公布,显示出强烈的定制性、资料性、很好不错性和珍贵性,所以档案性很强。画册也并非一般画册,它以图串文,以文辅图,展现拍摄始末的清晰逻辑,使画册既美观又不失内涵。
本书是作者从事电影动作设计二十年以来的经验总结,也是迄今为止该领域从业者的一本专业技术论著。全书从《绣春刀》《绣春刀Ⅱ:修罗战场》的创作实践出发,揭秘武打动作设计的理念和方法,用电影的技术指标分析整个动作电影制作的流程和依据,如动作设计与镜头拍摄、后期剪辑、音效制作的关系,并深入探索武戏对人物性格的塑造、武戏中的戏剧性冲突、武戏与文戏的结合、动作背后的武学源流,为读者讲述毫无保留、真实质朴的心得体会。n 书中还介绍了动作领域的行业生态,回溯了华语动作影人“西行”闯荡好莱坞、欧洲的幕后故事,以及作者与吕克贝松、杰森斯坦森等海外影人的合作经历。
《新中国电影美学史(1949-2009)》共分为六章,主要内容包括: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中国电影美学雏形兼涉对新、旧中国电影审美的比较分析(1949-1958);风云激荡的新中国电影美学走向(1959-1966)等。
从1977年电影《新的希望》以帝国歼星舰开场的惊人镜头,到《幽灵的威胁》里的飞梭车赛,再到《西斯的复仇》中火山星球穆斯塔法上的史诗决斗,现代电影制作中有许多颇具标志性意义的画面出自“星球大战”系列。类似的例子实际上还能举出数百个,而“工业光魔”(ILM)制作模型的巫师们每一次都居功至伟。这个充满惊心动魄的华丽幻象的宇宙能够呈现在大银幕上,离不开他们的付出。在《星球大战:塑造银河系》一书中,“工业光魔”的创始成员之一洛恩·彼得森将带领读者踏上一场历时三十余年的惊奇之旅,讲述从未出版过的故事,解释经典场景如何创造,深受喜爱的模型如何制作——他们使用的零部件和材料往往出人意料。在创造这个熟悉却又奇异的遥远银河系时,颜料桶、汽车模型零件和胡桃壳都扮演了重要角色,高科技激光器和计算机图形也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