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烈娅·武尔夫著的这本《创造自然(精)》介绍了,18世纪的人类以“进步”为关键词,不断投身改造自然的热潮,可也逐渐失去了对自然的敬畏。在这一时期众多探究“如何理解自然”的科学家中,有一位浮士德式的人物:他的内心簸荡着不息的求知冲动,不仅渴望周游世界,更试图洞悉整个宇宙。深受启蒙思想影响的他,坚信客观实验之必要,但也重视个人的主观感受。他将科学与想象结合在一起,以“生命之网”的整体视角重新审视自然。他,就是亚历山大·冯·洪堡。 亚历山大·冯·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1769-1859),曾被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盛赞为“大洪水后真正的人物”。他深入委内瑞拉的茂密雨林,穿越漫长的安第斯山脉,攀登当时认可优选的火山——钦博拉索山;他曾与同伴惊险地逃脱鳄鱼之口,目睹野马与电鳗的残酷搏斗,在重重树影间
本书以采集到的真实资料为基础,按照时间顺序和学术发展脉络的交叉路线,从赵梓森少年时期的求学开始,详细地叙述他此后的学习、教学以及科研经历,着重对那些体现他学术创新、工作精神和人生态度的事件做了细致、深入的描述和分析,旨在为读者还原一个真实而又不平凡的科学家形象。在传记结构安排上,我们选取关键节点,着重突出4个影响他学术成长和科研成就的个性与重要事件的结合部分:①不达兴趣不罢休——为了选择喜欢的专业两次退学三次高考;②醉心于科研和实践——不管外面喧嚣,自己在家悄悄搞发明和制作;③看准目标就坚忍执着——认同光纤通信理论和前景后,就顽强甚至于偏执地说服各级领导支持,创造研制光纤通信的条件;④不等不靠艰苦创业——争取条件但不完全依赖,根据实际情况自己创造条件,用最原始设备研制出中国第
杨振宁教授著名的成就在物理学方面,由于他在研究工作中运用了大量的数学知识,对数学的发展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杨教授漫长而卓有成效的学术生涯中,他见证了物理学和数学领域的许多重要事件,与历史上很多伟大的科学家都有过共事或交流。本书记录了2016年至2019年间作者对杨杨振宁教授进行的八次访谈,通过杨教授的独特视角,生动再现了20世纪重大的科学事件,阐述了数学和物理学的发展及相互影响,并展示了科学家的学术工作、日常生活、个人性格以及科学家相互之间的合作与竞争等,其中不乏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汽车电气设备与维修(第3版)/汽车修理工能力进阶系列丛书》在编写过程中聘请了多位企业专家和技术骨干进行岗位需求的分析和知识点的凝练,由多年处在教学实践一线“双师型”教师编写。注重学生的职业生涯中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突显机电维修工等岗位的技能要求。 《汽车电气设备与维修(第3版)/汽车修理工能力进阶系列丛书》在编写过程中。进一步梳理了从初级工到高级工的技能要求,由浅入深,根据相关岗位的职业能力需要设计教材学习内容,使学员除具备维修现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具备考取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能力。 教材内容设计注意职业实践活动特点。以经验性(怎么做)和策略性(怎么做更好)知识、技能为主,情境设计与实施过程中以学生亲历完成工作过程为原则,编写过程中依据特定的工作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