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向科学进军”到“建设创新型国家”,从“创新驱动发展”到“建设科技强国”,党领导我国科技事业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自主创新、自立自强之路。一代代科技工作者不畏艰难,敢为人先,勇攀高峰,“上天、人地、下海”,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大国重器……一项项“国内首个”打破国外封锁、夯实自主创新之基,一个个“国际首次”突破科技前沿、彰显中国创新贡献。如今,这些成果有的仍在开枝散叶,有的早巳尘封于世,但那些攻坚克难、追求卓越的创新故事,那些矢志不渝、科技报国的科学家们,以及他们在我国科技自立自强之路上留下的闪光足迹,必将永远镌刻在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
林家翘先生学贯中西、著作颇丰,被公认为当代国际应用数学泰斗、世界天体物理学家。他提出的流动稳定性和湍流理论曾解决了困扰科学界多年的“海森堡猜测”问题。林家翘先生也致力于推动中国科学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于晚年返回母校清华大学,主持创立“周培源应用数学研究中心”,为新一代科研人员提供了平台、指明了方向。《林家翘传(应用数学大师)》系统梳理了林家翘先生在求学与科研各个阶段的经历,全方位展现了这位学术大师的人生轨迹。全书约10万字,分14章。 《林家翘传(应用数学大师)》由孙卫涛、刘俊丽编著。
《挑灯看剑集—— 贺郝柏林院士八十华诞》是为庆祝郝柏林院士八十华诞而编的一《挑灯看剑集—— 贺郝柏林院士八十华诞》。集分两篇:上篇“怀旧祝寿篇”收录郝柏林的同学、好友、同事、学生的文章13 篇,文章的作者们作为郝柏林各个历史时期活动的见证者,回忆了与郝柏林共同经历的往事,为他祝寿;下篇“沙场征战篇”收录郝柏林夫妇近年13 篇自述和郝柏林的21 篇代表性科学论文,编成从“少年时代”直到“转向生命科学”的13 节文字,展现了郝柏林从1951 年到2014 年近64 年的人生奋斗轨迹和战斗历程。为形象地重现历史,在文字内容之前,选登了郝柏林伉俪提供的60 幅照片。书末附有三个附录,以便读者了解郝柏林的全部科学成就和家世。
在《我生命里的光》这本自传里,中村修二分享了他的传奇经历:他出生于日本一个小渔村的普通家庭。25岁毕业于日本一所三流大学,就职于穷乡僻壤的小企业。45岁“裸辞”,从日本“技术民工”变为美国大学教授和科研领军人物。50岁因专利诉讼案获得8.4亿日元补偿,成为被载入史册的全球经典案例。60岁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拥有亿万资产,研究成果改变了21世纪,造福了全世界。
杨南生,我国固体火箭技术的开创者和奠基者之一,为中国航天固体动力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四院组织力量编撰出版《杨南生传》,伏萍著的此书回顾和总结了杨南生先生对固体动力事业和航天事业作出的重要贡献和取得的科学成就,回顾和总结他个人的成长规律,记录和传承他的科学思想和创新方法。他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凝聚形成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不断激励着航天后辈,继续传承和发扬航天精神,奋力创新、继往开来、砥砺前行。
从16世纪下半叶开始的350年,是近代物理学从诞生到发展成为科学中流砥柱的阶段。本书以简洁的传记形式,讲述这段时期中最的50位物理学巨匠。这些巨匠对物理学的发展功不可没,在思想、授业等诸多方面都是杰出的人物。本书重点着墨于这些巨匠的人生故事,而有意淡化描写他们的学术细节。书中的故事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当读者一篇篇读下去时,自然就能描绘出物理学发展的大致图景。书中省略了很多科学和数学的细节,所以读者不必有任何看不懂的顾虑。相信每一位喜爱物理学的朋友都会在探寻这门学科发展史的同时,获得轻松愉悦的阅读体验。
林家翘先生学贯中西、著作颇丰,被公认为当代国际应用数学泰斗、世界著名天体物理学家。他提出的流动稳定性和湍流理论曾解决了困扰科学界多年的“海森堡猜测”问题。林家翘先生也致力于推动中国科学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于晚年返回母校清华大学,主持创立“周培源应用数学研究中心”,为新一代科研人员提供了平台、指明了方向。《林家翘传(应用数学大师)》系统梳理了林家翘先生在求学与科研各个阶段的经历,全方位展现了这位学术大师的人生轨迹。全书约10万字,分14章。 《林家翘传(应用数学大师)》由孙卫涛、刘俊丽编著。
《挑灯看剑集——贺郝柏林院士八十华诞》是为庆祝郝柏林院士八十华诞而编的一《挑灯看剑集——贺郝柏林院士八十华诞》。集分两篇:上篇“怀旧祝寿篇”收录郝柏林的同学、好友、同事、学生的文章13篇,文章的作者们作为郝柏林各个历史时期活动的见证者,回忆了与郝柏林共同经历的往事,为他祝寿;下篇“沙场征战篇”收录郝柏林夫妇近年13篇自述和郝柏林的21篇代表性科学论文,编成从“少年时代”直到“转向生命科学”的13节文字,展现了郝柏林从1951年到2014年近64年的人生奋斗轨迹和战斗历程。为形象地重现历史,在文字内容之前,选登了郝柏林伉俪提供的60幅照片。书末附有三个附录,以便读者了解郝柏林的全部科学成就和家世。
由于朱载堉被李约瑟博士称为“中国一位的数学与音乐理论家”,他作为科学家的进步性得到了高度肯定。这样一种身份定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局限了研究者的观察和研究角度,致使朱载堉诸多恢复乐教的工作只被简单视为他科学理论的实际应用,或者朱载堉作为“百科全书式”人物知识广博的表现,而其真实的目的却被遮蔽了。甚至他对于儒家传统经典的坚守也被看成是他为了包装其科学创新而采取的策略,或顶多是对传统的一种妥协。然而,《朱载堉与儒家乐教:礼乐余响》笔者刘芊认为,朱载堉恢复乐教的努力是真实的,而且是其一生不懈追求的主要目标。只有从儒家乐教的角度来认识朱载堉的行为主张,才能对其包括律学研究在内的全部活动有一个一致性的认识,也才能理解其求新求实与维护传统之间的张力。
林家翘先生学贯中西、著作颇丰,被公认为当代国际应用数学泰斗、世界天体物理学家。他提出的流动稳定性和湍流理论曾解决了困扰科学界多年的“海森堡猜测”问题。林家翘先生也致力于推动中国科学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于晚年返回母校清华大学,主持创立“周培源应用数学研究中心”,为新一代科研人员提供了平台、指明了方向。《林家翘传(应用数学大师)》系统梳理了林家翘先生在求学与科研各个阶段的经历,全方位展现了这位学术大师的人生轨迹。全书约10万字,分14章。《林家翘传(应用数学大师)》由孙卫涛、刘俊丽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