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南生,我国固体火箭技术的开创者和奠基者之一,为中国航天固体动力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四院组织力量编撰出版《杨南生传》,伏萍著的此书回顾和总结了杨南生先生对固体动力事业和航天事业作出的重要贡献和取得的科学成就,回顾和总结他个人的成长规律,记录和传承他的科学思想和创新方法。他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凝聚形成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不断激励着航天后辈,继续传承和发扬航天精神,奋力创新、继往开来、砥砺前行。
杨南生,我国固体火箭技术的开创者和奠基者之一,为中国航天固体动力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四院组织力量编撰出版《杨南生传》,伏萍著的此书回顾和总结了杨南生先生对固体动力事业和航天事业作出的重要贡献和取得的科学成就,回顾和总结他个人的成长规律,记录和传承他的科学思想和创新方法。他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凝聚形成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不断激励着航天后辈,继续传承和发扬航天精神,奋力创新、继往开来、砥砺前行。
《挑灯看剑集—— 贺郝柏林院士八十华诞》是为庆祝郝柏林院士八十华诞而编的一《挑灯看剑集—— 贺郝柏林院士八十华诞》。集分两篇:上篇“怀旧祝寿篇”收录郝柏林的同学、好友、同事、学生的文章13 篇,文章的作者们作为郝柏林各个历史时期活动的见证者,回忆了与郝柏林共同经历的往事,为他祝寿;下篇“沙场征战篇”收录郝柏林夫妇近年13 篇自述和郝柏林的21 篇代表性科学论文,编成从“少年时代”直到“转向生命科学”的13 节文字,展现了郝柏林从1951 年到2014 年近64 年的人生奋斗轨迹和战斗历程。为形象地重现历史,在文字内容之前,选登了郝柏林伉俪提供的60 幅照片。书末附有三个附录,以便读者了解郝柏林的全部科学成就和家世。
林家翘先生学贯中西、著作颇丰,被公认为当代国际应用数学泰斗、世界天体物理学家。他提出的流动稳定性和湍流理论曾解决了困扰科学界多年的“海森堡猜测”问题。林家翘先生也致力于推动中国科学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于晚年返回母校清华大学,主持创立“周培源应用数学研究中心”,为新一代科研人员提供了平台、指明了方向。《林家翘传(应用数学大师)》系统梳理了林家翘先生在求学与科研各个阶段的经历,全方位展现了这位学术大师的人生轨迹。全书约10万字,分14章。 《林家翘传(应用数学大师)》由孙卫涛、刘俊丽编著。
《挑灯看剑集——贺郝柏林院士八十华诞》是为庆祝郝柏林院士八十华诞而编的一《挑灯看剑集——贺郝柏林院士八十华诞》。集分两篇:上篇“怀旧祝寿篇”收录郝柏林的同学、好友、同事、学生的文章13篇,文章的作者们作为郝柏林各个历史时期活动的见证者,回忆了与郝柏林共同经历的往事,为他祝寿;下篇“沙场征战篇”收录郝柏林夫妇近年13篇自述和郝柏林的21篇代表性科学论文,编成从“少年时代”直到“转向生命科学”的13节文字,展现了郝柏林从1951年到2014年近64年的人生奋斗轨迹和战斗历程。为形象地重现历史,在文字内容之前,选登了郝柏林伉俪提供的60幅照片。书末附有三个附录,以便读者了解郝柏林的全部科学成就和家世。
林家翘先生学贯中西、著作颇丰,被公认为当代国际应用数学泰斗、世界天体物理学家。他提出的流动稳定性和湍流理论曾解决了困扰科学界多年的“海森堡猜测”问题。林家翘先生也致力于推动中国科学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于晚年返回母校清华大学,主持创立“周培源应用数学研究中心”,为新一代科研人员提供了平台、指明了方向。《林家翘传(应用数学大师)》系统梳理了林家翘先生在求学与科研各个阶段的经历,全方位展现了这位学术大师的人生轨迹。全书约10万字,分14章。《林家翘传(应用数学大师)》由孙卫涛、刘俊丽编著。
由于朱载堉被李约瑟博士称为“中国一位的数学与音乐理论家”,他作为科学家的进步性得到了高度肯定。这样一种身份定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局限了研究者的观察和研究角度,致使朱载堉诸多恢复乐教的工作只被简单视为他科学理论的实际应用,或者朱载堉作为“百科全书式”人物知识广博的表现,而其真实的目的却被遮蔽了。甚至他对于儒家传统经典的坚守也被看成是他为了包装其科学创新而采取的策略,或顶多是对传统的一种妥协。然而,《朱载堉与儒家乐教:礼乐余响》笔者刘芊认为,朱载堉恢复乐教的努力是真实的,而且是其一生不懈追求的主要目标。只有从儒家乐教的角度来认识朱载堉的行为主张,才能对其包括律学研究在内的全部活动有一个一致性的认识,也才能理解其求新求实与维护传统之间的张力。
吴有训(1897—1977),闻名世界的物理学家,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的《回忆吴有训》一书中收录茅以升、任之恭、钱临照、王淦昌、钱伟长、钱三强、王大珩、陈省身、葛庭燧、杨振宁等外名科学家的怀念文章及吴有训先生关于科学、教育方面的演说和论文等。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先生诚挚、坦荡、献身科学、献身祖国的高尚品德。
《挑灯看剑集——贺郝柏林院士八十华诞》是为庆祝郝柏林院士八十华诞而编的一《挑灯看剑集——贺郝柏林院士八十华诞》。集分两篇:上篇“怀旧祝寿篇”收录郝柏林的同学、好友、同事、学生的文章13篇,文章的作者们作为郝柏林各个历史时期活动的见证者,回忆了与郝柏林共同经历的往事,为他祝寿;下篇“沙场征战篇”收录郝柏林夫妇近年13篇自述和郝柏林的21篇代表性科学论文,编成从“少年时代”直到“转向生命科学”的13节文字,展现了郝柏林从1951年到2014年近64年的人生奋斗轨迹和战斗历程。为形象地重现历史,在文字内容之前,选登了郝柏林伉俪提供的60幅照片。书末附有三个附录,以便读者了解郝柏林的全部科学成就和家世。
林家翘先生学贯中西、著作颇丰,被公认为当代国际应用数学泰斗、世界天体物理学家。他提出的流动稳定性和湍流理论曾解决了困扰科学界多年的“海森堡猜测”问题。林家翘先生也致力于推动中国科学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于晚年返回母校清华大学,主持创立“周培源应用数学研究中心”,为新一代科研人员提供了平台、指明了方向。《林家翘传(应用数学大师)》系统梳理了林家翘先生在求学与科研各个阶段的经历,全方位展现了这位学术大师的人生轨迹。全书约10万字,分14章。《林家翘传(应用数学大师)》由孙卫涛、刘俊丽编著。
林家翘先生学贯中西、著作颇丰,被公认为当代国际应用数学泰斗、世界著名天体物理学家。他提出的流动稳定性和湍流理论曾解决了困扰科学界多年的“海森堡猜测”问题。林家翘先生也致力于推动中国科学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于晚年返回母校清华大学,主持创立“周培源应用数学研究中心”,为新一代科研人员提供了平台、指明了方向。《林家翘传(应用数学大师)》系统梳理了林家翘先生在求学与科研各个阶段的经历,全方位展现了这位学术大师的人生轨迹。全书约10万字,分14章。 《林家翘传(应用数学大师)》由孙卫涛、刘俊丽编著。
何泽慧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先后任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长。 何先生1914年出生于苏州,2011年以97岁高龄在北京逝世。她的一生是爱国奉献的一生,为核科学在中国生根奋斗的一生。 1936年,她于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即赴德国留学,1940年在柏林高等工业学院获弹道学专业工学博士学位。她本想以此对抗战作出贡献,但当时由于二战开始,已回国无门,只得留在德国。先在西门子公司弱电流实验室工作,后随核物理大师波特作核物理研究。她以敏锐的观察力,用磁云室首先观察到正负电子的弹性碰撞这一稀有现象。l945年在英国召开的宇宙线会议上,此工作被国际权威刊物Nature在会议报道中誉为“科学珍闻”。1946年春,她到法国与其清华同班同学钱三强结为伉俪,一起在居里实验室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