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遵循谱主钱三强“还我原来面貌”的冀望为宗旨,以翔实、可信和多视角的材料,纪录他的毕生历程,特别是作为一位原子核实验物理学家开始成长直到取得成就的沧桑岁月。本年谱分为谱前、正谱和谱后,展现了钱三强完整的人生轨迹,他出生于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世家,启蒙于“五四”新文化教育,执着追求科学强国的原子梦。由于处在特殊的年代,面临特殊的内外环境,担当起特殊角色,以及本人的鲜明个性,加以所触及事众面广、头绪纷繁等这些因素,钱三强的一生,真可谓丰富多彩,可歌可泣。本年谱记录下的,是那个年代的一个钱三强,是钱三强所经历的那样一个年代。
众所周知,钱学森是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然而同时,钱学森还是一位思想家,是系统工程中国学派的创始人。钱学森的一生先后经历了20年美国学术奠基、近28年中国航天实践、晚年近30年学术研究,他在哲学、科学、技术、工程各个层面均取得了巨大成就。钱学森的一生生动诠释了他本人的一句话:要敢于说别人没说过的话、走别人没走过的路、干别人没有干成的事。本书由钱学森智库撰写,由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和本社联合组成编委会。全书分为四个部分: 从拂晓到黎明:新的思想之光 时代的呼唤:创建系统学 系统观念下的科学预见 从此岸到彼岸:新世界的猜想 ,内容丰富,资料全面,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比较全面地阐述了钱学森的系统论思想,特别是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理论的缘起、发展、成熟、创新,试图拨开
《挑灯看剑集——贺郝柏林院士八十华诞》是为庆祝郝柏林院士八十华诞而编的一《挑灯看剑集——贺郝柏林院士八十华诞》。集分两篇:上篇“怀旧祝寿篇”收录郝柏林的同学、好友、同事、学生的文章13篇,文章的作者们作为郝柏林各个历史时期活动的见证者,回忆了与郝柏林共同经历的往事,为他祝寿;下篇“沙场征战篇”收录郝柏林夫妇近年13篇自述和郝柏林的21篇代表性科学论文,编成从“少年时代”直到“转向生命科学”的13节文字,展现了郝柏林从1951年到2014年近64年的人生奋斗轨迹和战斗历程。为形象地重现历史,在文字内容之前,选登了郝柏林伉俪提供的60幅照片。书末附有三个附录,以便读者了解郝柏林的全部科学成就和家世。
林家翘先生学贯中西、著作颇丰,被公认为当代国际应用数学泰斗、世界天体物理学家。他提出的流动稳定性和湍流理论曾解决了困扰科学界多年的“海森堡猜测”问题。林家翘先生也致力于推动中国科学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于晚年返回母校清华大学,主持创立“周培源应用数学研究中心”,为新一代科研人员提供了平台、指明了方向。《林家翘传(应用数学大师)》系统梳理了林家翘先生在求学与科研各个阶段的经历,全方位展现了这位学术大师的人生轨迹。全书约10万字,分14章。《林家翘传(应用数学大师)》由孙卫涛、刘俊丽编著。
由于朱载堉被李约瑟博士称为“中国一位的数学与音乐理论家”,他作为科学家的进步性得到了高度肯定。这样一种身份定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局限了研究者的观察和研究角度,致使朱载堉诸多恢复乐教的工作只被简单视为他科学理论的实际应用,或者朱载堉作为“百科全书式”人物知识广博的表现,而其真实的目的却被遮蔽了。甚至他对于儒家传统经典的坚守也被看成是他为了包装其科学创新而采取的策略,或顶多是对传统的一种妥协。然而,《朱载堉与儒家乐教:礼乐余响》笔者刘芊认为,朱载堉恢复乐教的努力是真实的,而且是其一生不懈追求的主要目标。只有从儒家乐教的角度来认识朱载堉的行为主张,才能对其包括律学研究在内的全部活动有一个一致性的认识,也才能理解其求新求实与维护传统之间的张力。
《挑灯看剑集——贺郝柏林院士八十华诞》是为庆祝郝柏林院士八十华诞而编的一《挑灯看剑集——贺郝柏林院士八十华诞》。集分两篇:上篇“怀旧祝寿篇”收录郝柏林的同学、好友、同事、学生的文章13篇,文章的作者们作为郝柏林各个历史时期活动的见证者,回忆了与郝柏林共同经历的往事,为他祝寿;下篇“沙场征战篇”收录郝柏林夫妇近年13篇自述和郝柏林的21篇代表性科学论文,编成从“少年时代”直到“转向生命科学”的13节文字,展现了郝柏林从1951年到2014年近64年的人生奋斗轨迹和战斗历程。为形象地重现历史,在文字内容之前,选登了郝柏林伉俪提供的60幅照片。书末附有三个附录,以便读者了解郝柏林的全部科学成就和家世。
林家翘先生学贯中西、著作颇丰,被公认为当代国际应用数学泰斗、世界天体物理学家。他提出的流动稳定性和湍流理论曾解决了困扰科学界多年的“海森堡猜测”问题。林家翘先生也致力于推动中国科学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于晚年返回母校清华大学,主持创立“周培源应用数学研究中心”,为新一代科研人员提供了平台、指明了方向。《林家翘传(应用数学大师)》系统梳理了林家翘先生在求学与科研各个阶段的经历,全方位展现了这位学术大师的人生轨迹。全书约10万字,分14章。《林家翘传(应用数学大师)》由孙卫涛、刘俊丽编著。
由于朱载堉被李约瑟博士称为“中国一位的数学与音乐理论家”,他作为科学家的进步性得到了高度肯定。这样一种身份定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局限了研究者的观察和研究角度,致使朱载堉诸多恢复乐教的工作只被简单视为他科学理论的实际应用,或者朱载堉作为“百科全书式”人物知识广博的表现,而其真实的目的却被遮蔽了。甚至他对于儒家传统经典的坚守也被看成是他为了包装其科学创新而采取的策略,或顶多是对传统的一种妥协。然而,《朱载堉与儒家乐教:礼乐余响》笔者刘芊认为,朱载堉恢复乐教的努力是真实的,而且是其一生不懈追求的主要目标。只有从儒家乐教的角度来认识朱载堉的行为主张,才能对其包括律学研究在内的全部活动有一个一致性的认识,也才能理解其求新求实与维护传统之间的张力。
物理学家杨振宁书写的自传,对近代物理发展的历史;同时,心头不如意事也坦白得布开,明晰有条理的简介,以清楚简练的词句描述了他的一生。
林家翘先生学贯中西、著作颇丰,被公认为当代国际应用数学泰斗、世界天体物理学家。他提出的流动稳定性和湍流理论曾解决了困扰科学界多年的“海森堡猜测”问题。林家翘先生也致力于推动中国科学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于晚年返回母校清华大学,主持创立“周培源应用数学研究中心”,为新一代科研人员提供了平台、指明了方向。《林家翘传(应用数学大师)》系统梳理了林家翘先生在求学与科研各个阶段的经历,全方位展现了这位学术大师的人生轨迹。全书约10万字,分14章。《林家翘传(应用数学大师)》由孙卫涛、刘俊丽编著。
《爱因斯坦全集》是有史以来科学史文献方面具雄心的出版事业之一,已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授权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此书的中文版。全集包括从爱因斯坦档案馆中选出的14000余件文件以及许多新发现的文件。全集出齐将超过25卷。包括爱因斯坦已发表的全部物理学和社会政治问题的著作,还有他的笔记,未发表的科学手稿以及他与20世纪 科学家诸如洛伦兹、薛定谔、居里夫人、普朗克以及其他领域的杰出人物:弗洛伊德,罗素,萧伯纳,罗斯福等人的通信。全集不仅能够增进我们对爱因斯坦的科学与生活的认识,而且也为理解现代科学,政治和文化的互动提供了新的综合性的手段。 第十一卷为索引卷,本卷整理了前10卷中所有的论文、年表、参考文献,并一一作了索引,便于读者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