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集1999年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以来各类报刊公开报道过的一线人员的事迹,忠实记录一代代航天人接续奋斗的深深足迹。岁月铭刻着奋斗的艰辛,历史映射出精神的光芒。透过一个个先进模范攻坚克难的真实故事,我们不仅可以看到航天科工积极投身改革创新的火热实践,还能感受到一线人员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更能体会那股 不服输、敢创新,顾大局、讲协同,重实干、比贡献 的精神禀赋。
李小文院士是众所周之学术成果丰厚、平易近人的平民院士,也是科学网上的著名博主。他的突然离世,不仅引起了海内外关注他的众多同事、弟子、朋友以及普通网友、博友的震惊、惋惜。大家纷纷发文悼念,特别是在他热衷、充满感情的科学网上,短短几天,悼念的文章已超过200篇,真情表达了博友们对他的怀念和悼念之情。本书收集了从博友们发在科学网上的悼念、回忆文章中精选了85篇收入本博主集。文体包括散文和诗歌。
本书为“老沈阳书系”之三,是一部以沈阳的历史文化为主题的历史散文书。通过沈阳历 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那些对全国有影响对事件对回顾,深入探索隐藏在背后的沈阳的文化密码,揭示沈阳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内在逻辑,从历史中探索现代沈阳人精神的渊源和发展脉络。 本书分为10章,约25万字,从新乐遗址,说到辽金时代的沈阳城,再到清代盛京城,特别是晚清沈阳在立宪运动中的活动,以及民国时期和九一八事变,等等。 本书的特点在于,不是写一部完整的沈阳城市史,而是截取一些重要的历史片断,也突出这些历史事件中的各种人物的故事。另一个特点是突出讲述历史的现场感,使读者感受到那些看似久远的历史故事,就发生在我们等身边,对于 的生活也还有程度不同的影响。 本书以散文等写作方式,文笔清晰,夹叙夹议,在历史与现
本书为“老沈阳书系”之三,是一部以沈阳的历史文化为主题的历史散文书。通过沈阳历 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那些对全国有影响对事件对回顾,深入探索隐藏在背后的沈阳的文化密码,揭示沈阳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内在逻辑,从历史中探索现代沈阳人精神的渊源和发展脉络。 本书分为10章,约25万字,从新乐遗址,说到辽金时代的沈阳城,再到清代盛京城,特别是晚清沈阳在立宪运动中的活动,以及民国时期和九一八事变,等等。 本书的特点在于,不是写一部完整的沈阳城市史,而是截取一些重要的历史片断,也突出这些历史事件中的各种人物的故事。另一个特点是突出讲述历史的现场感,使读者感受到那些看似久远的历史故事,就发生在我们等身边,对于 的生活也还有程度不同的影响。 本书以散文等写作方式,文笔清晰,夹叙夹议,在历史与现
本书收录了许寿裳先生所撰写的《亡友鲁迅印象记》和《我所认识的鲁迅》这两部回忆录,时间跨度长,内容翔实,范围广博,感情真挚,文笔醇厚,是鲁迅研究者和爱好者的 入门书。许寿裳于日本留学期间与鲁迅相识,并结为终身挚友,1937年与周作人共同编撰《鲁迅年谱》。他撰写的关于鲁迅的一系列文章,为读者了解鲁迅提供了可靠的参考资料。其作品时间跨度长,内容翔实,范围广博,感情深挚,文笔淳厚,在鲁迅同时代人的同类型著作中首屈一指,是鲁迅研究者和爱好者的入门书,而他对鲁迅寂寞心境的剖析也 深刻。
本书收录了许寿裳先生所撰写的《亡友鲁迅印象记》和《我所认识的鲁迅》这两部回忆录,时间跨度长,内容翔实,范围广博,感情真挚,文笔醇厚,是鲁迅研究者和爱好者的 入门书。许寿裳于日本留学期间与鲁迅相识,并结为终身挚友,1937年与周作人共同编撰《鲁迅年谱》。他撰写的关于鲁迅的一系列文章,为读者了解鲁迅提供了可靠的参考资料。其作品时间跨度长,内容翔实,范围广博,感情深挚,文笔淳厚,在鲁迅同时代人的同类型著作中首屈一指,是鲁迅研究者和爱好者的入门书,而他对鲁迅寂寞心境的剖析也 深刻。
本书收录了许寿裳先生所撰写的《亡友鲁迅印象记》和《我所认识的鲁迅》这两部回忆录,时间跨度长,内容翔实,范围广博,感情真挚,文笔醇厚,是鲁迅研究者和爱好者的 入门书。许寿裳于日本留学期间与鲁迅相识,并结为终身挚友,1937年与周作人共同编撰《鲁迅年谱》。他撰写的关于鲁迅的一系列文章,为读者了解鲁迅提供了可靠的参考资料。其作品时间跨度长,内容翔实,范围广博,感情深挚,文笔淳厚,在鲁迅同时代人的同类型著作中首屈一指,是鲁迅研究者和爱好者的入门书,而他对鲁迅寂寞心境的剖析也 深刻。
《一本书读懂雨果》,讲述了雨果的生平和他所处的年代。他的观念随着从帝国到共和的几经起落而彷徨,确定了其共和主义立场。雨果在诗歌、戏剧、小说、文艺理论和政论各个方面均有非凡的建树且成果丰硕。
本书收录了许寿裳先生所撰写的《亡友鲁迅印象记》和《我所认识的鲁迅》这两部回忆录,时间跨度长,内容翔实,范围广博,感情真挚,文笔醇厚,是鲁迅研究者和爱好者的 入门书。许寿裳于日本留学期间与鲁迅相识,并结为终身挚友,1937年与周作人共同编撰《鲁迅年谱》。他撰写的关于鲁迅的一系列文章,为读者了解鲁迅提供了可靠的参考资料。其作品时间跨度长,内容翔实,范围广博,感情深挚,文笔淳厚,在鲁迅同时代人的同类型著作中首屈一指,是鲁迅研究者和爱好者的入门书,而他对鲁迅寂寞心境的剖析也 深刻。
本书为“老沈阳书系”之三,是一部以沈阳的历史文化为主题的历史散文书。通过沈阳历 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那些对全国有影响对事件对回顾,深入探索隐藏在背后的沈阳的文化密码,揭示沈阳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内在逻辑,从历史中探索现代沈阳人精神的渊源和发展脉络。 本书分为10章,约25万字,从新乐遗址,说到辽金时代的沈阳城,再到清代盛京城,特别是晚清沈阳在立宪运动中的活动,以及民国时期和九一八事变,等等。 本书的特点在于,不是写一部完整的沈阳城市史,而是截取一些重要的历史片断,也突出这些历史事件中的各种人物的故事。另一个特点是突出讲述历史的现场感,使读者感受到那些看似久远的历史故事,就发生在我们等身边,对于 的生活也还有程度不同的影响。 本书以散文等写作方式,文笔清晰,夹叙夹议,在历史与现
本书收录了许寿裳先生所撰写的《亡友鲁迅印象记》和《我所认识的鲁迅》这两部回忆录,时间跨度长,内容翔实,范围广博,感情真挚,文笔醇厚,是鲁迅研究者和爱好者的 入门书。许寿裳于日本留学期间与鲁迅相识,并结为终身挚友,1937年与周作人共同编撰《鲁迅年谱》。他撰写的关于鲁迅的一系列文章,为读者了解鲁迅提供了可靠的参考资料。其作品时间跨度长,内容翔实,范围广博,感情深挚,文笔淳厚,在鲁迅同时代人的同类型著作中首屈一指,是鲁迅研究者和爱好者的入门书,而他对鲁迅寂寞心境的剖析也 深刻。
本书收录了许寿裳先生所撰写的《亡友鲁迅印象记》和《我所认识的鲁迅》这两部回忆录,时间跨度长,内容翔实,范围广博,感情真挚,文笔醇厚,是鲁迅研究者和爱好者的 入门书。许寿裳于日本留学期间与鲁迅相识,并结为终身挚友,1937年与周作人共同编撰《鲁迅年谱》。他撰写的关于鲁迅的一系列文章,为读者了解鲁迅提供了可靠的参考资料。其作品时间跨度长,内容翔实,范围广博,感情深挚,文笔淳厚,在鲁迅同时代人的同类型著作中首屈一指,是鲁迅研究者和爱好者的入门书,而他对鲁迅寂寞心境的剖析也 深刻。
本书以陈一得一生的时间轨迹为主线,展现其在气象、天文、地震以及地方志编纂、考古、科普、铁路、抗战、保护滇池、博物馆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所做出的杰出贡献,诠释其为爱国而献身科学的境界和 一得精神 ,为研究云南气象近代发展史、研究陈一得先生提供素材,为爱国主义教育、气象科普教育提供读物。
《云卷云舒(黄士松传)》(著者:陈云峰,主编:王春法、张藜)记录黄士松的生平事迹。20世纪50年代黄士松先生即开始对人气环流有关问题开展研究。在国际上性地提出在自转地球上,除海陆分布与地形作用外,太阳有效辐射强度梯度的纬向不均匀分布及其时问变化,是决定大气环流季节变化和中期循环变化的最基本因子的论说。以后他人的研究都表明黄土松先生的研究成果具有科学的前瞻性。 通观黄士松的学术研究历程,可以看到两个高蜂期,一个是在40-45岁期间,一个是在65-70岁期间。日后令他名声大振的关于副热带高压的系列研究就从1962年开始。1985年至1989年,他围绕低纬环流系统发表了7篇系列学术论文。在副热带高压、季风、低纬环流系统研究上又有新的发现,这些发现引起国际同行的极大兴趣。1990年,他把目光由热带转向极地,研究极冰的变化与气候
李小文院士是众所周之学术成果丰厚、平易近人的平民院士,也是科学网上的有名博主。他的突然离世,不仅引起了海内外关注他的众多同事、弟子、朋友以及普通网友、博友的震惊、惋惜。大家纷纷发文悼念,特别是在他热衷、充满感情的科学网上,短短几天,悼念的文章已超过200篇,真情表达了博友们对他的怀念和悼念之情。武夷山主编的《大家博友(纪念李小文院士博文集)》收集了从博友们发在科学网上的悼念、回忆文章中精选了85篇收入本博主集。文体包括散文和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