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伟大的航空航天科学家,美国di一枚“国家科学勋章”的获得者,开创了数学和基础科学在航空航天和其他技术领域的应用,被誉为“航空航天时代的科学奇才”。冯卡门一生桃李满天下,他是科学家、“中国火箭之父”钱学森先生的导师,而科学家钱伟长、郭永怀、林家翘等也都是冯卡门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亲传弟子。本书是冯卡门的传记,主要由他本人口述,并由《华盛顿晚邮报》科学新闻记者李埃德森执笔编撰完成。本书共44章,生动描绘了冯卡门自童年至去世的精彩传奇的一生。
爱迪生被誉为“世界发明大王”,是人类历 的发明家,直流电的发明为现代科技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发明的电灯、电话、留声机、电影摄影机、对世界有极大影响。他一生有2000多项发明,1000多项专利。爱迪生8岁上学,仅仅读了三个月的书,就被老师斥为“低能儿”而撵出校门。母亲引导他对读书的兴趣和自己动手的能力,他除了有一颗好奇的心,就是他有超乎常人的艰苦工作的精力和毅力。当有人称爱迪生是个“天才”时,他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再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由朱淑君编著的《爱迪生传》中叙述了他的成长经历和怎样成为一个 发明家的。
杨新英著的《彭士禄传》向读者展示了一位懂得感恩、敢于拍板的真性情科学家――彭士禄。他是英烈彭湃之子,童年生活悲凄多舛:穿百家衣,吃百家饭,姓百家姓长大,当过“小孤儿”“小囚犯”“小乞丐”“小游击战士”。这使他内心永远深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他说,他对人民永远感激,他就是工作一辈子、几辈子也还不完这个恩情。由于他在试验工作中敢于拍板,只要有七成把握就拍板,大家都称呼他“彭拍板”。这种感恩之情、果敢之性、专业之才,成就了他一辈子的两件事:造核潜艇和建核电站。
为适应风电迅速发展的形势需要,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满足风电场运行、维护、检修技术人员需求,特组织编写该检修维护培训教材。主要内容包括:风电检修管理、检修基本技能及工器具、变浆系统维护、叶片的维护与检修等。
王铁、韩文成主编的《炼油化工专业危害因素辨 识与风险防控(石油石化安全知识培训教程)》是《石 油石化安全知识培训教程》中的一本,主要包括炼油 化工相关的安全理念与风险防控要求、风险防控方法 与工作程序、基础安全知识、工艺设备安全、危险作 业管理、事件事故与应急管理、典型事故案例等内容 。书后配套练习题。 本书可供炼油化工相关的操作人员和安全管理人 员学习阅读。
京张铁路是中国自行投资、设计和施工建成的首条铁路,承载着辛酸与光荣,已走过近110年。 《那一条天路:詹天佑与京张铁路的故事》以介绍京张铁路的各个站点为主线,串联起沿途的自然风光、丰富物产、历史传说和人文风貌,见证了中国人自主创新的艰辛历程,道出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意义。 2022年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由北京市与张家口市联合举办。由此,京张铁路必将吸引众多的观光者,《那一条天路:詹天佑与京张铁路的故事》即是献给海内外所有读者的一份礼物。
徐寿波院士是我国综合能源工程科学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也是技术经济学的主要创始人,他还为中国的物流科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本传记以徐寿波院士的家庭背景、教育情况和学术成长经历为主线,勾勒出他在这几门学科开创和发展中做出的工作。本传记不但是描述科学家个人的成长,也间接描述了综合能源学和技术经济学的发展情况。同时,传记弘扬了老一辈的科学家为了国家科学的发展、进步不懈努力的开拓精神。
李远哲(Yuan TsehLee),1986年以分子水平化学反应动力学的研究与赫施巴赫(Dudley R. Hechbach)及约翰·波兰伊(John C.Polanyi)共获诺贝尔化学奖,是位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台湾人。目前为“中央研究院”、美国人文与科学学院、美国国家科学院,以及德国哥廷根科学院等之院士。于1994年1月15日,放弃美国国籍,回到台湾。《李远哲》由朱丹、孟繁玲编著,是“华人十大科学家”系列丛书之一。《李远哲》记述了李远哲的成长之路,他的童年时代,他的求学历程,他的梦想,他的探索与实践,他的勇敢为人类带来了认知世界的曙光。 《十大华人科学家丛书 杨振宁传》 《十大华人科学家丛书 李政道传》 《十大华人科学家丛书 吴健雄传》 《十大华人科学家丛书 丁肇中传》 《十大华人科学家丛书 李远哲传》 《十大华人科学家丛书 钱学森传》
《良镛求索》回顾了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良镛院士的教育人生、学术人生、实践人生、写作人生、审美人生。《良镛求索》作者创建了中国人居环境科学,建立了以人居环境建设为核心的空间规划设计方法和实践模式。运用这一理论,他成功开展了从区域、城市到建筑、园林等多尺度多类型的规划设计研究与实践,先后获得世界人居奖、国际建筑师协会屈米奖,亚洲建筑师协会金奖,陈嘉庚科学奖以及美、法,俄等国授予的多个荣誉称号。
丁肇中,美籍华裔物理学家。祖籍中国山东省日照市,1936年1月27日生于美国密歇根州,中学时代是在中国台湾度过的。156年,丁肇中入美国密歇根大学学习,1960年获硕士学位,1962年获博士学位。1963-1964年在欧洲核研究中心工作,1964-1967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工作。1967年起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任教,1977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因发现了J粒子而荣获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丁肇中是备受瞩目的华人科学大师,受到全世界华人的敬重。在所有诺贝尔奖得主中,他是位在颁奖典礼上用中文发表演说的人华裔科学家。过去,人们对丁肇中的了解大多于诺贝尔奖得主这一方面。事实上,作为一代科学大师,他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有着独特的思想和个性。冯蓓佳、冯成奇编著的《丁肇中》以生动的笔触,翔实地在现了丁肇中传奇的成长经历和勇于创新的人生风采
艾奇逊曾是美国对外政策权势集团的关键人物,他和这个集团的其他成员一起缔造了美利坚%26nbsp;“帝国”大厦的地基。《艾奇逊:美利坚“帝国大厦”的初代建筑师》主要关注艾奇逊作为战略家的一面,依靠美
《本质安全实践》紧紧围绕本质安全30条,全面、的总结和提炼了国家电网公司在本质安全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涵盖了公司各领域,体现了安全管理的性,既有理论阐述,又有实践经验,深入浅出。全书共分十四章,章描述了安全生产理论发展,概括了公司安全管理发展历程和管理实践,论述了公司本质安全内涵和框架,统领全书。第二章至第十一章,分别从安全组织保障、队伍能力建设、电网设备设施、人身安全防护、隐患排查治理、安全管控、网络安全管控、全面质量管理、安全科技支撑、应急能力建设十个方面总结和描述了本质安全具体实践。第十二章介绍了安全监督考核评价体系,实现本质安全过程管控和目标管理,促进安全责任落实。第十三章阐述了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安全文化建设实践。第十四章介绍通过全面、地对企业进行本质安力评估,实现
《邓稼先:温文尔雅的坚守(珍藏版)》以时间为脉络,以事件发展为核心,将邓稼先堪称传奇的一生一一铺展开,以期让读者了解一个立体、真实的邓稼先。他本可以在实验室里,做他心爱的理论物理学研究,但面对组织重托,他没有丝毫犹豫,一脚踏入危机丛生的雷区;身为领导,本可以避开不属于自己的风险,他却一次次深入现场,与核辐射的拥抱超过任何人;他本可以定期体检、住院治疗,但他将更多的时间,全部投入到艰苦的事业当中。他就是邓稼先,被誉为中国的“两弹”元勋,他是“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