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是一种信仰;发明,是一种生活方式。 今天,我们熟知爱迪生,我们熟知达 芬奇,我们又有谁知道他 一位几乎被世界遗忘的科学巨匠,一位能与达 芬奇齐名的天才 特斯拉 天赋异禀的科学巨匠尼古拉 特斯拉一生成就非凡,为人类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他却深藏功与名:曾十一次被授予诺贝尔奖,九次让贤,二次拒领。直至今日,他的一系列发明仍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类历史的进程,改变着人们对当下世界的认知。 《特斯拉自传》是尼古拉 特斯拉一部亲笔撰写的自传,在书中,他亲述了其1000多项伟大发明的过程与心路,客观而深刻地展示了自己传奇的一生,并揭开了爱迪生将其视为较大劲敌背后的真相。 《特斯拉自传》以其少年生活为开头,又以其对世界和平的期望而收尾,体现了一位发明家、科学家的历史责任感:他的一切
1999年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对当年研制 两弹一星 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学家予以表彰,并授予 两弹一星 功勋奖章。本书生动讲述了这23位元勋寻梦、追梦和圆梦的成长经历,尤其彰显了他们在研制 两弹一星 过程中的卓越贡献。本书既是青海两弹一星干部学院参训学员的教辅读本,也是广大读者深入了解和传承弘扬 两弹一星 精神的通俗读物。
20世纪*伟大的航空航天科学家,美国*枚 国家科学勋章 的获得者,开创了数学和基础科学在航空航天和其他技术领域的应用,被誉为 航空航天时代的科学奇才 。冯卡门一生桃李满天下,他是著名科学家、 中国火箭之父 钱学森先生的导师,而著名科学家钱伟长、郭永怀、林家翘等也都是冯卡门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亲传弟子。本书是冯卡门的传记,主要由他本人口述,并由《华盛顿晚邮报》科学新闻记者李埃德森执笔编撰完成。本书共44章,生动描绘了冯卡门自童年至去世的精彩传奇的一生。
1886年1月29日,德国工程师卡尔 本茨获得了世界上第一辆 燃气发动机驱动的车辆 专利权,这一天被视为汽车的 生日 ,本茨也被后世尊称为 汽车之父 。人类由此开始摆脱畜力、机械牵引力和轨道的束缚,进入自由移动的新时代。如今,汽车已成为现代交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经济、文化和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书是卡尔 本茨于耄耋之年亲笔撰写的自传,德文版出版于1925年;既是他对自己人生旅程的精彩回顾,也是一部跌宕起伏的现代汽车发展史。在本书中,本茨娓娓叙述了自己的童年时光、求学经历、兴趣爱好、职业生涯,以及在发明、改造汽车和创立 奔驰 品牌过程中的种种趣闻和感人事迹。作为现代汽车工业的先驱,他还对汽车的传播历史和文化影响进行了记录和评论。 热爱发明之心终生不渝。 卡尔 本茨作为发明家的一生是对勇气、坚毅和创
太沙基(Karl Terzaghi, 1883 1963)是现代土力学的创始人, 土力学之父 ,他的杰出不单在于奠定了土力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基础,更在于他这个人,他对工程、理论、实践的态度,以及他传奇的经历。 本书作者理查德 古德曼经过五年的研究,阅读和翻译了 82 卷太沙基的日记,采访了太沙基的亲朋好友,并阅读了15000封信件、大量的文章、出版物以及报告之后,创作了这部关于太沙基的传记。从太沙基留下的文件与信件中,作者见微知著,如同抽丝剥茧一般,去探索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师的人生观。
20世纪60年代,随着我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的 上马 、九〇九基地批准建设,来自全国各地数以千计的科技人员和数百名大学毕业生纷纷汇集到四川乐山青衣江(平羌江)畔,怀揣科技报国梦想,唱响一曲青春激昂的奋斗者之歌。 本书以九〇九基地十位科学家的自述或小传,反映新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建设的艰苦卓绝的历程。他们经过努力求学走进高校,又以优异成绩投身科研一线。在三线基地,他们吃住在工地,不分昼夜学习、研究,凭借对家国的一腔热血、对科学的钻研精神,他们破解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的故事,是自强自立、求真务实、创新协同、拼搏奉献的 〇九精神 的生动体现;他们的人生,也是为新中国科技事业奋斗终生的万千科学家的缩影。
《核动力道路上的垦荒牛:彭士禄传》通过实物采集、口述访谈、录音录像等方法,把反映老科学家学术成长历程的关键事件、重要节点、师承关系等各方面的资料保存下来,为深入研究科技人才成长规律,宣传科技人物提供手资料和原始素材。
本馆出版名人传记渊源有自上世纪初林纾所译传记可谓木铎启路,民国期间又编纂而成 英文世界名人传记 丛书,其后接续翻译出版传记数十种。及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汇涓成流,结集出版 世界名人传记丛书 ,广为传布。 此次重新规划出版,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续写经典、重开新篇。丛书原多偏重学术思想领域,新版系统规划、分门别类,力求在新时代条件下赋予作品新价值、新理念、新精神。丛书分为政治军事、思想文化、文学艺术、科学发明以及除上述领域之外的综合类,共计五大类,以不同的封面颜色加以区分。 丛书所选人物均为各时代、各国家、各民族的名流巨擘,他们的业绩和思想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甚至塑造了世界格局和人类文明。所选传记或运笔于人物生平事迹,或着墨于智识求索,均为内容翔实、见识独到之作。读者于其
《铁路隧道软弱围岩台阶法快速施工管理手册》共分为九章,包括总则、管理原则和施工组织、工法管理、工序管理、生产要素管理、辅助生产设施和管理、绩效考核与激励引导、建设管理、工程案例。《铁路隧道软弱围岩台阶法快速施工管理手册》全面覆盖了工法、工序、资源配置、后勤保障、激励引导、管理措施等各个现场管理环节,同时按照辅助导坑、单线隧道、双线隧道等典型隧道断面选取了施工案例进行详细说明。
王希季,白族,空间技术专家和航天学家,云南大理人。1921年7月26日出生于云南昆明。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机械工程系。1949年12月毕业于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研究生院,获科学硕士学位。1950年回国后,相继在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任副教授、教授。195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调入空间技术研制开发部门。曾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前身相继为中国科学院一OO一设计院、上海机电设计院、第七机械工业部第八设计院)总工程师、所长。1979年以来,历任第七机械工业部第五研究院(即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科技委主任、技术顾问,相继兼任航天工业部总工程师、航空航天工业部科技委顾问、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科技委顾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顾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顾问,
王守觉(1925-),江苏省苏州市人,半导体器件与电子学家、信息科学家,中国半导体器件与微电子技术的奠基人之一,半导体人工神经网络和多维空间仿生信息学的开拓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他从事科研工作60余年来,为我国半导体电子学、人工智能及信息科学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本传记以时间为脉络,将传主的生平分十章记叙,即家世与家风、曲折求学路、初展创新才华、服务国防科技、开拓集成电路领域、研制多元逻辑电路、人工神经网络研究、创建多维空间仿生信息学、研究生培养与学会工作、科学合作。*至第五章的内容,基于已有的传记和报道,同时使用了同济大学档案馆、上海档案馆、中科院档案馆的的档案资料,以及大量访谈资料,这部分生动地反映了传主求学和科研工作前期的学术成长经历和研究特点。第六、七、八章,首次详细梳理了传主近
本书精选《人民日报》要闻版 讲述 弘扬科学家精神 栏目文章35篇,如《张同杰:所系所念皆星河》《张伟平:孜孜探寻数学之美》《李栋:看清细胞更深处》《彭慧胜:让显示器件像衣服一样 穿 在身上》《任长忠:破译裸燕麦基因密码》《鲜学福:将有限的时间用于无尽的科研事业》《沙国河:尖端技术是一点一滴钻研出来的》等,院士研究方向涉及农业、能源、医学、生命科学、数学、物理学等领域,内容叙述采用 小传 讲述 手记 模式。通过讲述科学家群体心怀家国、求实创新、默默奉献的动人故事,广大青年读者尤其是科研工作者可从中获得诸多深刻的人生启示,为理想奋斗、热爱祖国、献身科技事业。
《新建城际铁路标准化施工手册:路基工程》共包括常见的地基处理、路堤施工、路堑、过渡段、沉降观测、支挡结构、边坡防护、路基相关工程及设施、环水保及文明施工等9部分,另有8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施工工艺、施工流程、资源配置、质量控制及检验、安全及环保要求等几项进行了细化,并具体针对西北地区特有的湿陷性黄土等地基的加固方法进行了细化,做到针对性强、图文并茂,使基层管理人员及作业层上手快、落实快,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编*的《伊(CAUP 的女教授们)》汇集了至2016年底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任职的来自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不同专业背景的14位女教授们在学术道路上的心路历程和取得的主要学术成果,以及课堂之外丰富的生活和精神世界。她们通过女性**的视角诠释了现代女性对待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对待家庭负责任的态度以及为寻求二者平衡而付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