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多角度、深层次地记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 钱学森带领中国航天人闯出独立自主发展道路的人生经历与心路历程。作者用准确、生动的笔触,描述了钱学森负笈美国从事空气动力学研究和导弹、火箭工程实践,冲破阻力回归祖国,引领中国航天技术创新发展,为 两弹一星 横空出世作出杰出贡献的故事,真实地还原了钱学森一生中最为辉煌的流金岁月。 本书作者采访了一百多位与钱学森有直接接触的各级领导和专家,调阅了一百多万字的文献资料,在书中披露了许多尘封已久的档案和弥足珍贵的图片。这是一本史料详实、内容丰富、感人至深的钱学森传记,将指引新时代的人们继续在科学的道路上革故鼎新、开创未来。
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以纪传文体记述中国,20世纪在各学术专业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数千位华人科学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专家学者,展示他们的求学经历、学术成就、治学方略和价值观念,彰显他们为促进中国和世界科技发展、经济和社会进步所做出的贡献。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的实践与思考》探讨的虽然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阶段的思路与实践,但从根本上而言,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建设,是支撑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的基础。规划、设计、建设必须以“运营就是用户”的理念,打破固有思维模式,改变“设计一条线,建设一条线,新线补旧线”的弊端,从网络化的角度,从运营的需求出发,做好“一次性规划,分线路实施”。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网来说,勾勒好城市的交通走廊,明确好不同线路的功能定位,预留足长期发展的空间,才能为网络化的优质表现提供条件。
本书围绕张锦秋院士的成长经历,从院士生活的日常开始,在迹寻其与时代共振的命运及其在时代变迁中不懈努力的历程,较为真实地还原了张锦秋院士从一个普通的文字爱好者成长为一代建筑大师,从一个普通的文化自觉者成长为一个担当建筑文化弘扬者的建筑文化大家的过程,在波澜壮阔的时代背景中,完整呈现了一代宗师的韧性与情操。
《桥梁防撞理论和防撞装置设计》分析了世界40年来“船撞桥”事故的概况,综述了世界各国工程力学学者和工程界,利用多个有关学科积累的知识和方法,研究这个边界学科的成就。叙述了我国20年前提出的防撞设施追求的目标,并指出我国现在推广的桥梁柔性防船撞装置,可以达到保护桥的同时也保护船和环境——实现了“三不坏”的目标。书中记录了世界首次用实船撞向柔性防撞装置保护下的桥墩,船头被拨开,船回到航线上去的全过程。《桥梁防撞理论和防撞装置设计》中还列举了多个柔性防撞装置设计的实例,并介绍以通用程序进行数值计算的方法。书内还附有中文的桥梁防船撞文献200则,供学者、工程师和师生们研究、设计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