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本书之前,爱迪生的女儿马德琳曾经抱怨: 我至今没有看到一部令人满意的完整刻画父亲的传记。人们总是过分强调他做过什么事, 却很少有人知道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这本书由普利策奖、美国国家图书奖获奖传记作家埃德蒙 莫里斯基于托马斯 爱迪生国家历史公园中保存的约500万页原始文件,历经长达7年的阅读研究创作而成。他还得到爱迪生被托管的家庭文件访问特权,包括爱迪生曾外孙所藏的家族档案,甚至还有多年来被尘封的爱迪生给第二位妻子的情书。这本书首次详细讲述了爱迪生84年的人生和成就,首次摒弃了认为爱迪生和尼古拉 特斯拉之间存在敌意的阴谋论,并提出了他们互相欣赏的依据。全书既描绘出爱迪生的经典形象,也展现了他较少为人所知的其他面孔。他不仅是专注、勤奋的天才发明家,也是宠爱妻子的丈夫、严厉的父亲、无情的
《钱三强往来书信集注》收录与钱三强有关信件近300封,绝大多数为首次出版,信函往来对象包括小居里夫妇、鲍威尔、李约瑟、梅贻琦、郭沫若、胡适、林家翘、杨振宁、李政道等诸多科学、文化界名人,不少信函见证了中国科技的发展,颇具史料价值。 钱三强(1913-1992)原名钱秉穹,生于浙江绍兴,先后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是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创始人、"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他一生阅历丰富,交往甚广,亲历过许多科学、政治、社会的重要事件,有的还身处一些关键性的历史节点。 钱三强祖父钱振常为清同治进士,曾在绍兴龙山书院教导蔡元培,父亲钱玄同则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锋和健将。 本书编者葛能全曾长期担任钱三强的秘书,业余进行科技史和科技人物研究,与老一辈科学家多有交往,彼
朱伯芳院士是水工结构和固体力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一生从事水电设计、建设、科研工作,参与设计了我国*批三座混凝土坝--佛子岭、梅山、响洪甸拱坝,为我国掌握现代高坝设计技术做出了重要贡献,并有重要创新。朱院士在世界上创立了四个新学科:混凝土坝温度应力理论体系,拱坝优化,混凝土坝仿真分析,混凝土坝数值监控,都已在实际工程中广泛应用。根据国家发表的统计资料,朱院士是中国水利水电方面科技成果*多的一位专家。他在我国水电界有着重要影响。本书为朱院士的传记,通过走访和调研,收集了大量资料,用平实的手法和笔触,总结朱院士的一生。
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丛书 是根据国务院批复,中国科协牵头,联合相关部门共同组织实施,集中展现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老科学家的学术脉络和人生经历的人物传记丛书,有助于进一步梳理和丰富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历史,厘清我国科技界学术传承脉络和学术传统,总结探索我国科技发展规律和科技人才成长规律,为更好地制定科技政策和人才政策、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参考依据。本书为"采集工程丛书"中的一部。 胡思得为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曾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长。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亲历了从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到最后一次核试验的全程,领导了核武器科研集体在禁核试后的转型,是国内核军备控制科学技术领域的开拓者之一。本书紧密围绕胡思得院士个人成长与学术成
无
李敏华院士世杰的固体力学家,我国塑性力学的开拓者。1945年和1948年分别获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硕士和博士学位;1949~1951年在美国国家航空咨询委员会路易斯飞行推进实验室任研究科学家1952~1954年在美国布鲁克林理工学院任研究教援1954年回到祖国;1955年进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力学研究室;1956年转入新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力求研究所。她毕生从事塑性力学和应力分析研究,为中国塑性力学和扭转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针对航空事业需求转入疲劳研究后,李敏华得出了应变协调在低周疲劳中起主要作用、超载可增加疲劳寿命以及超载滑移带发展有阻碍作用的结论。
1903年的一个冬日,在北卡罗来纳州偏远的外滩群岛上,来自俄亥俄州的名不见经传的兄弟俩,威尔伯 莱特和奥维尔 莱特改变了历史。随着*架比空气重的动力飞行器试飞成功,飞行的时代由此开始了。 当兄弟俩一起工作的时候,似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问题。哥哥威尔伯毫无疑问是个天才,而弟弟奥维尔在机械方面的创造天赋更是世间少有。没有什么能阻止他们完成 使命 ,不管是失败,还是嘲笑,甚至是他们每次驾驶自己的飞行器起飞时,都很有可能就此丧命的残酷现实。 在这本扣人心弦的书中,历史学者戴维 麦卡洛利用莱特家族大量的文献材料,包括个人日记、笔记本和1 000多封私人书信,从人性的角度讲述了一个意义深远的追梦故事,并向读者展现了一个科技不断发展的日新月异的时代。
本书通过生动的文字、感人的图片,真实记述了钟扬从一个天资聪颖的少年,成长为著名生物学家、教育家的科学人生,再现了他为科学和教育事业献身的感人事迹,弘扬了科学与人文精神,并首次全文披露了突发脑溢血的钟扬于 2015 年5月6日,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 ICU 病房致中共中央和习近平主席的信,为广大党员、干部更好地学习钟扬教授的先进事迹,为即将在全党开展的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主题教育活动提供了重要参考。
中国摩托车年鉴2022版 是由《摩托车》杂志与中国摩托车商会共同编写的摩托车车型介绍图书。本书收录了百余款目前在中国市场热销的娱乐型摩托车,并附有详细的参数说明。本书旨在展示中国摩托车市场快速发展的时尚化潮流趋势,帮助摩托车爱好者了解各排量级别娱乐型摩托车产品的前沿信息。此外,本书还可以为摩托车爱好者对比摩托车产品配置,选购正规渠道售卖的车型,以及关注中国摩托车行业发展动态提供有益的帮助。 中国摩托车年鉴2022版 可供摩托车爱好者阅读、参考、收藏。
《计量技术机构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的编写符合JJF1069-2012《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规范》、ISO/IEC17025:2017《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及JJF1033-2016《计量标准考核规范》的相关管理规定,不仅从原理上对计量技术机构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进行了全面的介绍,还讲述了如何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对实验室进行全面的质量、业务、财务、客户关系管理。 《计量技术机构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是计量行业各类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人员,计量、质量、特种设备等技术机构及相关实验室技术、管理人员的书,也是各类认证、认可、许可审核员以及高等院校管理信息专业师生的参考书。对提高全国计量技术机构整体质量管理水平和业务收入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列车运行图编制理论与方法》在对列车运行图组成要素进行基本阐述的基础上,对列车运行图结构参数、铁路通过能力计算、列车开行方案及列车运行图编制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提出了列车运行图基本结构单元的概念,并借以研究列车运行图结构理论和列车晚点传播理论、引入列车运行图缓冲时间的概念,给出了实用的计算方法;提出列车运行图平均很小列车间隔时间的概念,给出了实用的计算方法;针对我国铁路以铁路局为单元的行车组织体系特点,立足于铁路网状结构研究,率先将单线铁路、复线铁路和铁路枢纽作为整体,实现复杂列车运行组织模式条件下编制网状线路列车运行图的重大突破;提出对高速铁路和既有单、双线铁路通过能力计算理论和方法;提出了基于网络的、实用的高速铁路旅客列车开行方案和中间站停车方案的分析计算方法,对列
《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林宗虎自传》林宗虎院士,是我国有突出成就的热能工程专家,在热能、核电、石化等工程的重要理论,气液两相流与传热学科领域取得多方面开创性成果,解决了多项国际难题,为推动我国热能工程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本书中,林宗虎院士用朴素的语言,真实生动地回顾了他成长、求学、立业一路走来的科研工作经历,分享了他不断取得科研创新成果的心路历程。阅读本书,对从事和关注我国热能工程的科研技术人员具有深刻的借鉴与启迪意义。
王永志是我国著名的航天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俄罗斯宇航科学院外籍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任总设计师,现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高级顾问。2003年获国家科学技术奖,2005年被中央军委授予“载人航天功勋科学家”荣誉称号,2010年获小行星命名。 本书写作特色鲜明,涉及内容丰富。既是一本科学家的传记,又是一本科普作品。书中以大量手航天史料和航天科技知识为铺垫,在突出反映王永志科学精神、创新思路、人生哲理和高尚情操的同时,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新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壮观历程,是我国航天科技从“两弹一星”起步到载人航天步入世界航天大国的缩影与写照。 本书对于关心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航天从业者以及广大军事爱好者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无
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丛书 是根据国务院批复,中国科协牵头,联合相关部门共同组织实施,集中展现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老科学家的学术脉络和人生经历的人物传记丛书,有助于进一步梳理和丰富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历史,厘清我国科技界学术传承脉络和学术传统,总结探索我国科技发展规律和科技人才成长规律,为更好地制定科技政策和人才政策、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参考依据。本书为采集工程丛书中的一部。本书主要讲述了我国海岸海洋地貌与沉积学家王颖院士的生平传记,通过全面收集反映王颖院士家庭背景、求学历程、师承关系等与学术成长经历有关的资料,展现了王颖院士在南京大学和北京大学求学时的学习和生活经历,体现了王颖院士在学术和政治上的影响力,丰富了王颖院士的个人形象,具有很
李志杰、房立民著的《中国电机之父钟兆琳传》以丰富的文字和照片资料,以饱含深情的笔调,记述了钟兆琳先生从出生、少年求学、入读交通大学、海外留学,到归国任教、协助民族工业企业研制中国靠前台电机、拒绝与汪伪政权合作、参加进步民主运动、护校迎接解放,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积极投身新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率先以实际行动拥护交大西迁,以及 时期遭受迫害、晚年仍孜孜不倦培养青年教师和学生的一生历程,勾勒出钟兆琳先生为追求国家富强和民族进步,献身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大写人生形象,彰显出钟兆琳先生胸怀祖国和人民,不计个人得失,不畏艰难困苦的可贵品质。本书对有志于攀登科学技术高峰、有志于从事高等教育事业的青年学子,尤其具有学习价值和激励作用,对普通读者了解相关人物
本书为“贵州省交通建设系列科技专著”中的一本。垒书总结了贵州省内已经过实践检验的路面材料和路面技术,并对省外实施的路面新材料和新技术进行了系统性的阐述,旨在为贵州省公路建设提供新思路和新方向。本书主要内容涵盖公路建设与养护两个阶段,涉及路面材料与性能、施工工艺、检测技术、养护技术四个方面,可为贵州省资源集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功能型及耐久性路面的建设和实施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实现贵州省公路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并促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创建和贵州省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本书可做为贵州省内公路建设领域相关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一线施工人员等的参考用书。
文伏波的一生分为三个时期,受教育时期(到长 江委汉口总部工作之前)、活跃在水利建设一线时期 (1950年9月 1982年底)和退居二线时期(1983 )。 王红、王学*的《治水殆与禹同功(文伏波传)》 将 家庭 和 教育 分别列为**章和第二章,此 乃文伏波人生的**个时期;文伏波是新中国的一部 鲜活的长江治理开发史,活跃在水利建设一线时期, 主要参与了四大工程的设计和施工 荆江分洪工程 、杜家台分洪工程、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和葛洲坝水 利枢纽工程,为此,该传记将这四大工程分别作为第 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尽可能还原他学术 成长的主线和原貌;自1983年至今,文伏波尽管离开 了水利建设一线,但仍坚持为长江的治理开发发挥着 余热,*杰出的贡献是主持编制了长江流域规划 (1990年修订),为此,该传记将 主持编制长江流域 规划(1990年修订) 专列为第
本套丛书为珠海市高级技工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项目成果”,本书为机械技术基础课程的一体化学材。
陈清如院士是著名的矿物加工工程专家,6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煤炭分选理论和工程实践的研究与开发,对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是中国矿物加工工程学科领域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在业界被誉为“于法选煤之父”。 2012年9月,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安排,中国矿业大学组建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如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小组,开始了以陈清如学术成长历程为中心和主线,进行包括口述资料、图像资料、实物资料等的全方位的采集、整理和研究工作。采集小组成员有骆振福、周晓林、薛毅、贾玲、王海锋、李真。《一心向学(陈清如传)》就是在全面系统掌握相关资料基础上的研究成果之一。
江欢成,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中国勘察设计大师、工程结构专家,先后在上海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英国和香港ARUP公司、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上海江欢成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工作,长期从事建筑结构设计。 本书记述了江欢成院士的主要业绩:上海东方明珠塔的设计总负责人,该塔以其完美的造型、独特的结构,赢得国内外高度赞誉,成为上海市公认的城市标志;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塔设计总负责人,在和世界一流建筑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上海金茂大厦业主的设计顾问组组长;作为主要设计者,*次将30米直径天线卫星地面站成功地设计在软土地基上,获*次全国科学大会奖;长期致力于创新和优化设计,并在全国各地宣讲,得到业界普遍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