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5日,一则来自瑞典的消息,让身处国庆假期的中国人,平添一个欢乐的理由—— 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以及另外两名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 85岁的屠呦呦获奖,同时打破了多个记录——中国科学家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奖项、中医药成果获得的*奖项、以及中国女性*次捧得诺贝尔奖。这是中国科学界、中国医药卫生界的荣誉,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光荣,更是全体中国女性的骄傲,值得每一个中国人为之自豪,理应得到*热烈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 为了便于广大读者深入了解屠呦呦的精彩一生及其为国家做出的贡献,我们邀请中国中医科学院组织编写了该书。该书语言通俗易
本书简笔勾勒了1901年至1950年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的群像。他们当中有种族主义者、怪人 和机会主义者,也有英雄、天才和无私的捐助者。同时也包含41项药物与疗法的诞生:白喉疗法、疟疾研究、血管缝合术,血清、盘尼西林、青霉素、维生素的发现 这些医学研究成果深刻改变了20世纪历史进程,串联起了半个世纪的战争、疫病和匮乏。作者打破了白衣天使们寻找奇迹疗法的刻板印象,真实描绘了众多医学工作者的个人生活,揭示了医学进步背后错综复杂的人类现实。 本书不仅是了解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的绝佳传记作品,更是一部有趣有料、兼具科普性和启发性的医学小史,集医学史、人物传记、科普于一体,内容丰富,故事精彩,既引人入胜又发人深省。
亨利 马什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前沿现代医学。在从医的生涯中,他曾有手术成功后的振奋,也曾因失败身处毁灭性的低谷,但在内心深处,他从未动摇过对神经外科学的热爱。 在畅销书《医生的抉择》出版后不久,马什就从任职的伦敦圣乔治医院退休了,转而致力于国际人道主义医学援助,在乌克兰和尼泊尔继续做无偿的医学工作。这本书描述了他在这些国家的工作经历和遇到的困难,进一步表达了他对医学实践的见解。 这本书也谈到了马什为减少人类痛苦而肩负的责任。通过对医学生时期的回忆,他在书中塑造了一个外科医生的形象,并且探讨了医生这一职业中存在的种种困难,如医生处理可能性而非确定性时的艰难抉择,以及延长寿命的愿望可能给病人带来的悲剧性代价。 这本书是马什对自己30多年脑外科手术经历的回顾,在即将退休之时,他发现人生有
本书以纳粹大屠杀为背景,以贪婪和谋杀为主题,借助解密文件讲述了一个真实故事。战前的卡佩休斯是罗马尼亚拜耳公司药品推销员,与犹太人频繁往来;战时的他摇身一变成为奥斯维辛集中营的主任药剂师:为人体实验分配药品、在火车站挑选老弱病残者处死 甚至盗窃死人的物品和口中的金牙;战后的他则在去纳粹化调查中极力掩盖自己的罪行。 本书围绕卡佩休斯的经历揭露了I.G.法本及其子公司拜耳与纳粹签订的魔鬼契约,复原了纳粹猎人、集中营幸存者和正义检察官对奥斯维辛凶犯的追捕与审判。追究个人责任的呼声与 服从命令不算谋杀 的辩词在法庭上激烈交锋,个体的平庸之恶与当时联邦德国民众的自私冷漠也在庭审中一览无余。 本书读起来就像多线并行、多人口述的侦探小说。作者丝丝入扣地推导出卡佩休斯的内心活动和堕落过程,令你感觉
本书呈现了中国器官移植学的主要开拓者、创始人之一 夏穗生的人生历程。 夏穗生(1924年4月 2019年4月16日),浙江余姚人,1949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曾任武汉同济医院器官移植教授、主任医师。从事肝外科与器官移植学术研究60多年,是中国器官移植学的主要开拓者、创始人之一。 夏穗生在生命的最后阶段里也登记成为一名器官捐献志愿者,他去世后所捐献的眼角膜极大地帮助了两位病友复明。 夏穗生用生命的全部诠释了器官移植的意义。 本书参考大量夏穗生的日记、手稿、文章、口述资料以及夏穗生的亲友、同人的相关回忆资料、采访实录等,展现了夏穗生的家世、童年生活、青年求学之路、走上医学道路的历程以及60多年如一日从事器官移植科学研究所进行的开拓性工作及取得的一系列创造性成果,展现了一位科学家纯粹的科学精神与人道主
孙思邈,是京兆东原人(今陕西省耀县孙家塬)人,出生于隋开皇元年,卒于唐永淳元年。活了102岁(也有说他活了141岁),他是我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历史上,被人们尊为“药王”。信史所载孙思邈事迹虽少,各种奇传却多。本传作者从“孙思邈是人不是神”这一基本观点出发,努力还原先贤真实面貌,既不取野史的荒诞之说,亦剔除“信史”中夸张之辞。只将孙思邈两部巨著视作记传手资料,透过字里行间,探寻著者行踪。再剔出书里透露的点滴行踪,反复甄别,形成缜密完整的一部传记
胡大一医生是我国导管射频消融技术和循证医学的先锋,积极推动和推广冠心病溶栓治疗、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也是双心医学观念的发起者,心血管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的推动者,戒烟、有氧代谢运动和健康教育的倡导者,构建心血管疾病全面防线的践行者。他从医数十年时刻坚持 以患者为中心 以人为本 的临床理念,致力在我国建立心血管疾病抢救的绿色通道,重视患者的身心康复和生存质量,进行综合心脏康复计划以改善患者预后,关注女性和青少年的心血管健康和疾病预防。
史轶蘩院士是我国临床内分泌学界的第一位院士,有人形容她是协和垂体协作组之 魂 。1954年,史轶蘩院士从北京协和医学院毕业后就留在了北京协和医院工作,从医近60年里,她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内分泌学事业,由她总结开创的许多内分泌疾病诊疗方法为国内医院广泛采用,并造福广大患者。史轶蘩院士不仅是国内外著名的临床医学家、医学教育家,还在推进转化医学研究、医学教育、医院发展等多方面贡献卓著、建树颇丰,她的治学精神与学术品格深得学界敬仰,高尚的医德深受同事、患者爱戴。本书从内分泌学等视角出发,概述了史轶蘩院士的一生,较为全面地展现了她的学问、精神、品格、境界,亦是对 协和人 协和精神 的生动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