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家族传》(修订版) 《摩根家族传》(修订版)以美国金融财团 摩根家族的发展历程为主线,生动、详实而严谨、客观地叙述了这一家族所经历的传奇故事。从默默无闻来到北美的初代移民,到筚路蓝缕苦心经营的J.S.摩根;成就家族高峰影响一个时代的金融巨头J.P.摩根;继承父业开创家族财团新局面的杰克 摩根;他们的生平事迹、历史功过、个人性格,都一一展现于书中。本书后半部分内容,描述从财团分裂后直到当代,摩根大通公司和摩根斯坦利公司在各自行业领域起伏发展的商业历史,一窥摩根家族传承百年的财富传奇。 《洛克菲勒家族传》 洛克菲勒是20世纪早期世界首富、石油大王及著名的慈善家,洛克菲勒家族是影响全球百年商业史的大财团。本书以洛克菲勒家族的发展历程为主线,以全球金融史、经济史为暗线,讲述了洛克菲勒家族
《发展型政策的实践与反思:中国的经验》是复旦大学发展与政策研究中心的年会论文集。主要是从公共政策实施的角度讨论中国的发展问题,内容包括:家庭变迁背景下的中国家庭政策,农业人口大国的工业化之路,老龄化、城市化与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等。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文献丛刊·中国家谱资料选编(套装共3册)》在家谱中占有的分量虽然不很大,但特点很鲜明,其价值也很独特,往往有文字记载所不及之处。所以《中国家谱资料选编》的编者独具慧眼,将图录单列一卷,予以辑录。全编分住宅图、祠堂图、坟墓图和其他图四类,每图并辑录相应的文字说明。对了解古代家族生活的细节和相关事物的形制,都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历代传世家训编例 一、本书共选五十名作者的有关家训的文章,在考虑思想内容积极向上的同时,照顾到上自春秋下讫明清的各个朝代,选取作者的标准,本着其具有立德、立功、立言的 三不朽 原则,尽量回避有历史争议的人物。 二、本书所选文章,出自历代典籍,参照《论语》、《孟子》、《汉书》、《后汉书》、《三国志》、《齐书》、《中国历代散文选》、《中华家训》、《今古通鉴》、《历代家训》、《人才鉴要》、《梁启超家书》等,做了大量校订工作,对有异议处,综合各家之说,查找佐证。定稿后,又请专家审定。 三、文章顺序以作者的生年先后为据,未考虑卒年。每个作者,均给予一百余字的介绍。所述内容以《辞海》的《文学分册》《历史分册》《哲学分册》为主要参照,再根据掌握的资料,归纳概括,力求用简洁通俗的文字,反映作者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文献丛刊·中国家谱资料选编:漳州移民卷(套装上下册)》据统计,至二十世纪末,国外及台湾地区的漳州移民后裔超过两千万,其中台湾地区祖籍漳州人口约千万。这些移民活动,除了家谱,很少有专门资料予以记录。漳州本地及台湾、海外漳州移民后裔的旧谱不足千部,但其中对漳州移民的记录很详细,是难得的移民史料。
教育是传统家族事务中的核心内容,作为家族百科全书的家谱对教育资料的保存和记录可谓不厌其详。诸如私塾制度、学校章程、读书规范、学戒、塾师传记等多方面的情况,家谱中都能找到详细的记载,是其他史料不能等量齐观的。此编辑录的资料非常丰富,辑录者还分门别类按照图表类、条规类、契据类、记文类四类进行了编排,方便读者的查找和使用。
《西夏番姓大族研究/西夏学文库》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西夏学文库》辑其中一本,绪论讨论西夏的族群结构与族群认同,分析党项人的他称和自称,考察党项人在复杂的族群结构中如何形成族群认同。章主要讨论西夏番姓大族的身份认同,考察唐代党项拓跋氏从猕猴种到西羌、从西羌到北魏拓跋氏后裔的身份认同转变,唐代党项窦氏自居为西羌和扶风窦氏的双重身份认同,并分析产生这些身份认同的原因及影响。第二章主要讨论西夏番姓大族的权力构建,考察党项拓跋氏、窦氏与唐中央及夏州藩镇之间政治关系的演进,分析唐末五代宋初定难军节度使官爵制度之变迁及其政治内涵。第三章主要讨论西夏番姓大族的信仰与西夏政治之间的互动。最后对上述研究进行概括性总结,指出西夏番姓大族的身份认同与信仰始终与他们的政治权力演进具有密切的互动关系,西
家谱中的人物传记很早就为学者所重视,不仅因为它是家族中的真实资料,而且颇有正史传记材料所缺乏的内容,因而史料价值极高。举例说,比如南宋葛洪,《宋史》有传,但仅数百字,基本是一个简历,连生年都不能确知。而《吴宁葛氏宗谱》中却保存了宋代名臣杜范所作的葛洪行状,凡万余字,记述了葛洪的一生事迹,十分详赡。此类多有,堪称史料宝库。
家谱凡例是谱前关于《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文献丛刊·中国家谱资料选编:凡例卷》宗旨、体裁、结构、书法和内容的规定或说明文字,是家谱纂修体例,可以说是家谱修纂的指南。比如,很多家谱在凡例中鲜明地表示,“谱有六不书”,“谱有六详”,善恶的观念泾渭分明,不容逾越。“信以传信,疑以传疑”,也是多数家谱遵循的重要原则。等等,诸如此类,体现了家谱修纂的内在价值观。考察这些家谱,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古代家谱修纂的历史发展脉络,也有助于了解各个时期家谱修纂背后所体现的时代信息。
《同治壬申年重修庞氏族谱》十二卷,大致可分为两个部分,即世系图和其他内容。卷一开载《序文》、《凡例》、《诰敕》、《墓志》、《列传》、《里宅图》、《山图》、《总图》、《始祖至各房祖世系表》各节;卷二至卷十二为世系图,采用“苏式谱法”,五世一提,开列庞氏“翼冲房”、“大墟房”、“潘涌房”、“弼头房”、“海口房”、“紫洞房”、“滘边房”、“上街房”、“石房”、“田心房”等十房世系,每房世系之后又有世表,记载谱主字号、功名事业、生卒葬址等事。此谱展示了南海西樵地区庞氏的发展脉络,为研究我国近现代南海西樵的历史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材料。
家谱在民间的作用不仅局限于记载谱系和子孙情况,还承担着规范民间秩序的社会功能。这主要表现在家谱中以极其重要的位置和篇幅,刊登各族姓的礼仪规范。相对于礼仪的登载,民间风俗在家谱中的记载则逊色很多,只有民国时期新风尚倡导后,风俗的内容方才有所增加。这两方面的内容对于今天的学术研究来说,都极为有价值。《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文献丛刊·中国家谱资料选编:礼仪风俗卷(套装上下共2册)》录内容超过百万字,足见其内容的丰富。
本书的研究对象是将相家族琅琊诸葛氏,全文以三国间诸葛亮兄弟为中心,介绍了诸葛氏家族的渊源发展、家族繁盛、家学家风与诸葛亮兄弟人的政治成就、姻亲关系,以及诸葛氏的文化遗存,是对三国间诸葛氏研究的总结介绍之作。
成山文化的核心为:忠义爱国,光宗耀祖。崇祯十七年( 1644),唐氏始祖象明公和长奶夫人因避战乱,从四川涪州迁居播州 后来的遵义府。因其家风淳良、子孙成器,家声渐旺,人称 湘川唐氏 。一百七十八年后 公元1822年,这个家族的一支因葬坟守孝而迁居贵阳。于是,位于省城东北的水田坝多了一个自称 成山唐氏 的家族。在这前前后后四百多年的时间里,唐氏忠义爱国的孝廉家风代代相传,代代不乏惊天动地、事迹感人的忠臣孝子。 成山唐氏四百年家史世系明了,脉络清晰,忠孝可鉴,在诸多历史文献中,关于成山唐氏的史事均有记载。客观来说,这些历史文献是*能接近成山文化实质的窗户、依据或曰载体。它们的价值,远远高于市井间口口相传、绘声绘色却又难以佐证的民间传说。本书从各类典籍中选编三十余万字的历史文献,主要包括信札、墓志
曾氏在传统文人立德、立功、立言三方面均有突出成就,被誉为“晚清四大名臣”之首。曾国藩生前编纂的《经史百家杂钞》影响巨大,而在他逝世后流行的“家书”更因其贴近当时人日常生活和精神需求而大受欢迎。《曾国藩家书》收录了曾国藩道光二十年(1840)至同治十年(1871)前后写给祖父母、父母、叔父母、诸弟、妻子及子侄辈的家信,并适当补充了部分他写给朋友同僚的信,以展现曾氏人生全貌。其内容上至经邦纬国、济世救民之道的阐发,中及进德修业、读书求学方法的指导,下至人际琐事处理和家庭经济生计的经验建议,可谓事无巨细,纤悉无遗,生动地反映了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及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蕴含了其处世应变的哲学体悟和思想精髓。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文献丛刊·中国家谱资料选编:序跋卷(套装上下册)》是古代文人著述的传统,文字虽然都不长,而且多为应景和吹嘘之词,但从历史研究的角度看,它又往往记录了一些真实客观的信息,是其他史料所不具备的,因而具有独特的史料价值。家谱序跋一般为当时的社会名流或身预其役的修撰者所作,文字中透露的信息涉及社会、经济、文化以及文人交往等多方面,值得研究者关注。从万余篇家谱中采撷而成的此编,相信可以成为学者的案头常备的书籍。
此谱是南海西樵梁氏著名族谱之一,曾多次重修。从始迁一世祖梁肇开始录入,以世系表的形式序录南海西樵梁氏一族的谱牒,如始迁一世祖梁肇宋徽宗时授同知清海军事,罢任後侨居广东南海丹灶,生四子:明远、明翰、明达、明韩,为四房。下则细分各房分支世系,如长房丹灶西村、东村、西村北分支世系,二房沙棠角房世系,等等。该谱共四卷加外集三卷。正谱四卷皆世表,外集有恩荣谱、节孝谱、耆寿谱、祠宇谱、茔墓谱、艺文谱及家规、谱辩、谱纪、世系源流等。此谱展示了南海西樵梁氏一宗的发展脉络,为研究我国近现代南海西樵的历史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材料。
程千帆沈祖棻夫妇均为现当代著名文史专家、诗词大家,曾先后担任武汉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大学等著名高校的教授,为改革开放后古典文学研究领域人才的培养和古典文学研究、古籍整理与研究基地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程千帆沈祖棻年谱长编》以程千帆日记、回忆录及程门弟子的记述和史料为基石,钩沉述往,将程、沈二人的生平事迹以其生活的年月为顺序,用年谱的形式详细记述,全面系统地展现了程、沈二人的人生轨迹和学术、工作成就。本书由徐有富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