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20世纪生活了八十多年了。再过7年,这一世纪,这一千纪就要结束了。这是一个 复杂、变化多端的世纪。我心里这一面镜子照见的东西当然也是富于变化的,五花八门的,但又多姿多彩的。它既照见了阳关大道,也照见了独木小桥;它既照见了山重水复,也照见了柳暗花明。我不敢保证我这一面心镜 通明锃亮,但是我却相信,它是可靠的,其中反映的倒影是符合实际的。 我揣着这一面镜子,一揣揣了八十多年。我现在怎样来评价镜子里照出来的20世纪呢?我现在怎样来评价镜子里照出来的我的一生呢?呜呼,慨难言矣!慨难言矣!“却道天凉好个秋。”我效法这一句词,说上一句:天凉好个冬!(季羡林)
。。。
这是孟非对过往四十年岁月的动情回顾、从容讲述。童年重庆、少年南京,不同的文化对他影响深远。中学时代严重偏科,黑暗得让他看不到未来。临时工的日子辛酸艰苦,却奠定了他往后的不平凡。他从摄像、记者、编导、制片人、主持人的不同角色上一一走过。四十年,人生坎坷,从平凡到精彩,命运总在不经意间转折。顺应本心,淡定从容,坦然面对每一次改变。随遇而安,是很多人问起他的心路历程时,他给出的答案。
23岁时,Ash Dykes 成为了 个独自穿越蒙古国的人。这个行程花了78天,他独自穿过了阿勒泰山脉、Gobi沙漠和蒙古大草原。一年之后,他又花了5个月,在马达加斯加攀登了8座险峰。 在这本书中,作者向读者揭示了这两项破世界纪录壮举下所体现的探险精神、计划、训练和坚定不移的决心。跟随他的脚步,我们发现一个来自威尔士的年轻人把自己变成了世界上 和 激动人心的年轻冒险家之一。这是一个励志故事。
本书是中国现代“棋圣”聂卫平的自传,他用坦率而犀利的语言道出了与棋结缘的生活经历,中、日围棋擂台赛中的累累战果,更有对弟子们的尊尊教诲,读者可以在其朴实、细腻的文笔中感受棋圣的黑白分明的人生,幸运与坎坷,荣耀和遗憾掺杂其中。并附有人生精彩棋局供围棋爱好者和专业棋手欣赏和研究。
“颠覆”不是对个人或者行业的毁灭,而是一种创新的途径,一种成长的方式。颠覆观念比颠覆行为更重要。 如果有一天我变腐朽了,对现实妥协、不思进取,那些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可以来打败我。
。。。
思往事,忆旧友,品读哲学史学家汪子嵩先生九十余载人生的追思与感悟。
老舍和胡金铨都是老北京人,都爱好书画曲艺、民俗文化。作为同乡,胡金铨喜欢读老舍的小说,创作电影时也曾受其影响。1973年到1975年,胡金铨在《明报月刊》上发表了研究老舍的系列文章,而后集结成书,即为《老舍和他的作品》。 本书是胡金铨对老舍生平、作品和文艺活动的梳理,从老舍的出生起笔,详述其求学、写作、异国辗转、回国教书及至抗战时主持“文协”的经历。胡金铨认为老舍具有北京小市民的特点——“安于现状,不做过激的事情”,他称之为“北京(骨泉)人”。这种个性影响了老舍的为人处世,也在其笔下人物的身上得到展现。书中所引资料包括老舍的自述、友人的回忆和其他发表于世界各地报刊上的文章等等,由胡金铨走访英美大学图书馆调查整理而成。 擅拍武侠电影的胡金铨,银幕内外都处于行走的旅途中,老舍在其笔下也
。。。
内容简介 就像传说中的普罗米修斯,一位令人肃然起敬的“盗火者”。李大钊从欧洲“盗取”了马克思主义火种,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火种,并为此献出了自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