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已出版了不少介绍罗杰斯学术理论和思想的书籍以及罗杰斯本人的几乎所有主要著作,但仍然没有一本罗杰斯的传记。《卡尔·罗杰斯传记》是第1本比较全面地介绍罗杰斯个人生活、职业生涯、学术思想的传记。罗杰斯认为每个人都能依靠自己的能力实现良性发展,最终达到自我完善,他坚信关爱、理解、个体尊严的价值。卡尔·罗杰斯的所有理论,无论是他的“当事人中心疗法”、“自由学习”,还是“全功能的人”的概念都具有鲜明的人本主义特色。在《卡尔·罗杰斯传记》中,罗杰斯的个人生活和他的学术思想是紧密相连的。《卡尔·罗杰斯传记》让人们对罗杰斯的理论及其人本主义心理学,甚至是人本主义理论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本卷全面地收罗了严复所撰写的有关政论、文化评论与介绍西学等之文章,每一部分以时间先后排序,以显示严复思想的发展。本卷中不但包含了《严复集》、《严复合集》、《〈严复集〉补编》所收录的部分重要作品,也有近年发现的一些未刊之作。编者对各篇文字之出处、文本之来源均作了仔细的考证,亦更改了以往的一些错误,是一部有助于学者研究严复生平与思想的、实用的之作。
方以智(1611-1671),字密之,安徽桐城人。崇祯进士,明末清初思想家、科学家。《方密之先生年谱》为方以智十世孙方叔文编纂。其内容包括方密之先生的传记、世系表、家学,年谱和著作表。其中方密之先生传由17世纪有名思想家王夫之所作。方叔文生前勤于搜集其先祖事迹,著成《方密之先生年谱》,未及刊行。现根据桐城市档案馆所藏手抄本整理出版,名为《方以智先生年谱》。方以智是明末清初一位大学者、大思想家,生平著述数百万言,影响深远。而其生当明末,“天地遂崩裂”,个人遭际极为惨酷。年谱作者从家族的角度叙述其先祖生平事迹,较之一般年谱更具真实性。近年方以智研究渐成显学,出版方以智年谱,对于推动方学研究意义尤为重大
辜鸿铭一生著述不下100万字,主要以英文写作,并被译成德、法、日等多种语文。本卷收录和翻译了他1883年至1927年间的各类论著40余万字。除海南出版社《辜鸿铭文集》所收论著之外,又新翻译并收录了其《中国人的家庭生活》、《在华外国人》和《未开化的美国人》等多篇论文,以期能较为全面地反映辜氏文化保守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
方以智(1611-1671),字密之,安徽桐城人。崇祯进士,明末清初思想家、科学家。《方密之先生年谱》为方以智十世孙方叔文编纂。其内容包括方密之先生的传记、世系表、家学,年谱和著作表。其中方密之先生传由17世纪有名思想家王夫之所作。方叔文生前勤于搜集其先祖事迹,著成《方密之先生年谱》,未及刊行。现根据桐城市档案馆所藏手抄本整理出版,名为《方以智先生年谱》。方以智是明末清初一位大学者、大思想家,生平著述数百万言,影响深远。而其生当明末,“天地遂崩裂”,个人遭际极为惨酷。年谱作者从家族的角度叙述其先祖生平事迹,较之一般年谱更具真实性。近年方以智研究渐成显学,出版方以智年谱,对于推动方学研究意义尤为重大
本书是明末清初思想家、学者顾炎武的文学传记。顾炎武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学者。他青年时期即有报国之志,因明亡而一腔抱负落空,但他一生不与清廷合作,在坚持一段时间的秘密抗清最终无果之后,他走上了学术救国之路。他“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几乎整个后半生都在远离故乡的北中国漫游、旅居,所到之处,无论山水地理还是经济社会,都在他的考察范畴内,同时著书立说,通过有实证依据的“实学”,试图揭示明朝衰亡的深层原因并找到拯救道路、开出药方。顾炎武一生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以天下为己任,他的学术开启了一代学风,他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思想,更影响了后世无数志士。本书作者陈益系顾炎武故乡江苏昆山人,对顾炎武有过多年研究经历,本书从顾炎武次入狱开始写起,写到明亡之际苏州、昆山一代军民英勇抗清的一段惨
刘新园先生是我国古陶瓷专家和学者,其研究成果曾解决陶瓷考古方面的诸多疑问。其于2013年10月去世。《纪念刘新园先生文稿》收录纪念文章30余篇,按内容分为纪念篇和学术篇两部分,以此怀念刘新园先生的人品以及学术贡献。
作为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卡尔·罗杰斯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贡献无论怎样强调都是不为过的。罗杰斯不仅是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也是该学派的主要创始人之一。目前,国内已出版了不少介绍罗杰斯学术理论和思想的书籍以及罗杰斯本人的几乎所有主要著作,但仍然没有一本罗杰斯的传记。这是国内*一本比较*面地介绍罗杰斯个人生活、职业生涯、学术思想的传记。罗杰斯认为每个人都能依靠自己的能力实现良性发展,*终达到自我完善,他坚信关爱、理解、个体尊严的价值。卡尔·罗杰斯的所有理论,无论是他的“当事人中心疗法”、“自由学习”,还是“*功能的人”的概念都具有鲜明的人本主义特色。在本书中,罗杰斯的个人生活和他的学术思想是紧密相连的。《罗杰斯传记》让人们对罗杰斯的理论及其人本主义心理学,甚至
本书是明末清初思想家、学者顾炎武的文学传记。顾炎武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学者。他青年时期即有报国之志,因明亡而一腔抱负落空,但他一生不与清廷合作,在坚持一段时间的秘密抗清最终无果之后,他走上了学术救国之路。他“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几乎整个后半生都在远离故乡的北中国漫游、旅居,所到之处,无论山水地理还是经济社会,都在他的考察范畴内,同时著书立说,通过有实证依据的“实学”,试图揭示明朝衰亡的深层原因并找到拯救道路、开出药方。顾炎武一生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以天下为己任,他的学术开启了一代学风,他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思想,更影响了后世无数志士。本书作者陈益系顾炎武故乡江苏昆山人,对顾炎武有过多年研究经历,本书从顾炎武第一次入狱开始写起,写到明亡之际苏州、昆山一代军民英勇抗清的一
《思考的艺术:东尼·博赞传》是由棋圣雷蒙德?基恩与世界大脑先生、思维导图之父东尼?博赞合作完成。雷蒙德?基恩在他与博赞先生相识20多年以来的合作的基础上,特别记录了成千上万小时的对话以及大量的录音访谈,其中既有对博赞先生多位家庭成员、朋友、同事的采访记录,又有博赞先生的自述,展现了东尼?博赞传奇而瑰丽的人生历程——他的成长经历、“大脑瑞士军刀”思维导图的发明过程以及他对全球思维开发事业孜孜不倦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