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以陈寅恪和赫尔德两人为重点关注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外思想与学术发展,特别注重中国近代人文学术的世界背景。在很大程度上,本书的内容重点讨论了寅恪先生早期学术生涯及其学术成就中的一些议题,特别是寅恪与欧美近代思想学术传统的关联,同时也以寅恪和赫尔德的思想联系为基点,讨论了德国近代思想家赫尔德对中国近代人文学之影响。如以史料而言,本书旨在探讨西文文献中所见陈寅恪与中文文献中所见赫尔德;以主题而言,则试图重建二十世纪上半叶波澜壮阔的世界学术史上一些中外学者相互有所关联的链条。
本书是笔工李兆志先生向启功先生求教书法而结缘 25 年的回忆录,极具传奇色彩。文章详细记述了每次求教的主 题和启老的讲解,内容涉及启老专用毛笔的特性、 启体 书法艺术、书画鉴赏等诸多知识,颂扬了启老有教无类、提 携晚辈的高山景行。又记述了李先生由于与启老结缘而得以 向启老挚友华君武、王世襄、黄苗子、冯其庸、傅熹年等名 家求教的往事。本书文风纯朴,内容详实,并附启老和各位 名家的多件墨宝、信件、大作等珍贵资料,是学习 启体 书法艺术、欣赏名家墨宝、纪念启老和各位名家的极具珍藏 价值的好书。
《院士的中学时代》共分3辑,由《中国青年报》湖北记者站站长雷宇编著。本书通过对杨乐、王元、李德仁、张丽娜、朱英国、欧阳自远等30余位中科院院士面对面的采访,记述了他们中学时代的学习经历、成长过程,着重表现他们的学习态度,总结他们的学习方法,颂扬他们的人生志向。《院士的中学时代》既为学生提供一份独特的精神食粮,也是一本值得家长和学生共读的成长之书,为家长展现多元的教育观 还原院士青葱岁月,追慕往昔教育图景,破解英才成长密码,滋养未来栋梁之心 。
丛书简介: 大家精要 丛书以近300位对人类文明有卓越贡献的大师为对象,浓缩其生平与思想精粹,涉及文学、史学、哲学、军事学等领域,旨在 启迪生活智慧,开悟人生哲学 。 丛书作者都是相关领域的研究专家,以浅显易懂的语言,清晰、简练、严密地阐述 大家 生平与思想,让读者能快速读懂 大家 。 内容简介 : 西塞罗,罗马政治家、哲学家、演说家和法学家。本书从西塞罗所出生的时代与家族背景入手,以人物成长的时间为顺序,生动讲述西塞罗是怎样从罗马*律师转变为首屈一指的罗马执政官;又是如何遭到报复,失去所有而回归教学与研究;*后被杀害。他一生几度沉浮,但都没有阻止他坚持追求真理和正义。
本书作者杰西 诺曼是英国国会议员,作为一个具有政治经济实践经历和学术训练背景的政治家,本书的内容超越了一般性的学术讨论,基于对亚当 斯密生平细节和思想脉络的剖解与发掘,在一个更广阔的范围内讨论了现代经济学之父的思想。 亚当 斯密荣誉等身,思想体系磅礴且影响力深广,从达尔文、马克思、凯恩斯到哈耶克,在所有今天我们所熟知的、重要的政治、经济理论家的观点中,几乎都能够找到他的印记。但在今天,斯密也饱受争议,不少人抨击他为资本主义和个人自由的倡导者,是 市场原教旨主义 的原动力,是不平等和人类自私的辩护人。围绕现代对亚当 斯密的信仰、偏见与重重迷思,作者从18世纪苏格兰的启蒙运动着笔,追溯了斯密思想的源头和思想体系的构成与发展。如作者所述,斯密并非一个教条式的自由主义思想家,也远非一名经济学家
本卷收录作者社会思潮研究及一些文化大师的专题研究,主要从思想史的角度展现了百年前近代中国由传统走向现代的历程中知识分子思想的变化与革新,再现了那一代人追求真理、燃烧理想的不朽岁月。本书重点梳理了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对儒学的看法、戊戌维新以来的 国民国家 思想、文艺思想变化等,涉及黄遵宪、鲁迅、钱玄同、章太炎、张继等数十位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深刻揭示了近代思想变化的内核、缘由、过程、成就、不足等。 最后附录了作者杨天石先生这一横跨文史哲三界大家的研究历程和研究心得。
本书是半个世纪以来少见的、全面的约翰 洛克传记。洛克好友众多,其中一位形容洛克 多才多艺,多能善用 ,确为的见。本书作者罗杰 乌尔豪斯以诸多激动人心的历史事件为背景,举凡英国内战、宗教不宽容与偏见、反政府的斗争与阴谋,以及1688年光荣革命,均与洛克丰富多彩的一生行迹交织在一起,同时作者详细论述了洛克在诸多领域的思想发展,包括医学、知识论、科学哲学、政治哲学、宗教哲学和经济学。本书以历史系年为序,描述并解释了洛克的思想及其接受情况,同时旁征博引,涉及洛克与朋友的亲密友谊和热诚交往的私人生活细节,以及他在越来越引发关注的公共生活中参与的角色,包括牛津大学的导师、沙夫茨伯里伯爵的合作者、尽职尽责的公务员。洛克这位多才多艺之士,本以长居牛津大学的宁静居所、从事医学和自然哲学的研究与实践为夙
周国治是中国乃至世界著名的冶金物理化学家。他在熔体物理化学性质、冶金热力学理论和过程动力学模型研究等方面取得重要成就。他提出的新一代几何模型被国际学术界称为 周模型 (Chou Model);他系统研究了氧离子迁移的规律,并提出了 无污染脱氧 无污染提取 等冶金新概念和新工艺;他建立了基于真实物理图像的气?固相反应动力学模型(RPP模型),全面描述了各种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等; 周模型 周方法 被广泛应用于合金、熔盐、炉渣、半导体材料等多种体系,用来处理热力学和动力学问题,同时也被编入多部教材,引领并推动了冶金物理化学学科的发展。周国治还是一位冶金教育家,培养了一大批活跃在冶金基础理论研究和高校教育领域的杰出人才。《周国治传》以周国治院士的学术成长经历为主线,真实记录了其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
本书选取我校一级学科中师德高尚、造诣深厚的学术领军大家,如 人民教育家 荣誉称号的获得者高铭暄先生,我国人口学、老年学学科开拓者百岁老人邬沧萍先生,新中国 大金融 学科体系的主要设计者黄达先生,清史编撰工程的主要负责人戴逸先生等,以期以大师为榜样,胸怀 国之大者 ,心存民族大义,树立远大理想,存蓄浩然正气,师生共计,教学相长,努力做精于 传道授业解惑 的 经师 和 人师 的统一者,在 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 中奋楫起航。
本书是上世纪美国重要的地理学家亨廷顿的代表作,也是一本环境历史先锋著作,主要解释区域性的气候对人种体质和文明发展的影响与制约,以充实的实地考察、调查数据为基础。他以宏大的视野探索环境与人类文明的互动,论证了世界上气候带的分布与文明中心的分布二者之间的联系。地理位置、土壤、植被、气候等环境要素对人类文化和基因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这种观点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占据地理学的主流,该书正是在当时学术环境下写成的。这种学术取向至今仍有较大影响,只不过发生了量化研究的转向。人地关系是地理学永恒的主题,这一点并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淡化,亨廷顿的这一著作正是以大胆创新的思路研讨大尺度地理空间上人地关系的经典之作。
民国时期,百业凋敝,唯独教育不曾腐败,还算成功,其根源就在于:那个时代是一个人才辈出、大师云集的时代。王开林编著的《大师(精)》讲述了北大校长蔡元培、清华校长梅贻琦,以及蒋梦麟、马寅初、傅斯年 、罗家伦等六位民国教育大家的精神所在。蔡元培主张“兼容并包”,提倡“学术自由”,以其雅量、远志成就了北大之“大”。蒋梦麟、马寅初、罗家伦、傅斯年,这四位大学校长虽然不能与蔡元培、梅贻琦并驾齐驱,但他们对北大、清华、中央大学、台湾大学的贡献均有目共睹,我们称赞蔡校长、梅校长为中国教育的功臣,称赞蒋校长、马校长、罗校长、傅校长为中国教育的功狗,肯定不会有错。
本书是文史大家杨天石先生的散文集,收集了作者写作长文、大书之余短小却精炼的随笔。作者杨天石出自人才辈出的北大中文系1955级,最早研究文学,又研究中国思想史,后又跨入历史学研究领域,成为著名的历史学家。他自称 钩挂三方来闯荡 ,本来学文出身,却横跨文史哲,可谓 横生斜长 。本书包含杨天石先生多年来的随笔文字,众多未出版、未刊登杨天石先生的小品文与随笔收录于本书。在极其有限的篇幅中,要言不烦,信笔写来,挥洒自如。可使读者读来有长知识、启心智、娱性情之效。集中展示了杨天石先生横跨文史哲的学术功底及能力。
他貌不惊人、衣着朴素,常常光脚漫步在雅典的大街上;他教导人们独立思考,他充满智慧,却声称自己一无所知;他生于雅典、深爱雅典,曾为雅典而战,却遭到雅典人的不公正审判, 终以一杯毒酒结束生命。他是“哲学的化身”苏格拉底。 这是一部短小精悍又精彩纷呈的传记,它记叙了苏格拉底充满传奇色彩的生命历程,探讨苏格拉底的主要思想,同时 描绘了与苏格拉底交往的人们以及雅典的城市生活图景,展现雅典这座苏格拉底挚爱之城的纷争与衰落。书中叙事简洁清晰,跳出了柏拉图的叙事围城,还原历 真实的苏格拉底,描绘出我们这一代人的苏格拉底、每个人心中的苏格拉底。
对当下多数年轻人来说,“顾准”或许是一个陌生冷僻的名字。上世纪90年代波顾准热时,他们不过是10来岁的学童。如今,这个名字在他们的生活中渐行渐远。很多人不知道,这位被称为“指出中国改革市场化方向的人”的思想巨人已辞世40多年了。本书作者为我们勾勒了一幅顾准先生的素描。 顾准同志在建国以后,长期身处逆境,“三反”中被错误撤去上海市首任财政局局长之职,后来又两次错划为“右派”分子。但他不顾横逆,究竟探索,充满睿知,对中外政治、哲学、历史、经济等作了深入的研究和比较,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他对真理不懈追求的那种“普罗米修斯”精神,令人敬仰。 罗银胜、赵涛编著的《顾准的后半生(顾准先生百岁华诞纪念版)(精)/百年顾准丛书》通过介绍顾准的后半生经历,用全面的资料和珍贵的图片将那个时代和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