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岛由纪夫不仅是优秀的小说家,他的戏剧创作成就也极高。其一生共留下五十余篇戏剧佳作。 本书收录三岛由纪夫三部戏剧珠玉之作 《萨德侯爵夫人》《鹿鸣馆》《早晨的杜鹃花》,其中后两部皆为国内新译作品。 《萨德侯爵夫人》获誉 战后戏剧史上的至高戏剧杰作 。主角为六位女性,分别代表贞淑、道德、神、肉欲、天真和民众。作品以描绘萨德侯爵夫人对入狱的萨德侯爵的等待与思念,以及萨德侯爵出狱后萨德侯爵夫人突然与之分手营造谜团,使萨德侯爵的多面立体形象浮出水面,意在探寻幽深的人性之本。
本书是现代政治学家萧公权的回忆录。在书中,作者对自己一生的求学经历、教学生涯做了详尽的回顾和总结,涵盖家庭婚姻、治学门径、政治理念、民族情感和人格修养等诸多方面,向我们展示了一位学者不平凡的人生历程。全书内容,无论是抒发人生感悟,还是阐述民主宪政,都言之凿凿,情致绵绵,充分体现了一代学人的思想情怀。
本书是以梁实秋、林语堂为代表的众多亲历者,对中国近现代史上四位极具争议性的文人 徐志摩、郁达夫、闻一多、林语堂生平片段的追忆。在众人多角度的回顾中,四位文人的人生轨迹、思想流变、人际交往等细节,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作者均为与这四位大家有过直接接触和生活的人,因此读起来真实可信,读者宛如进入历史现场一般。 本书的众多史料均为大陆所鲜见,如徐志摩与陆小曼、王庚、翁瑞午等人之间的情感纠葛,郁达夫被日本宪兵杀害的真相,闻一多早年在美国留学的传奇经历,林语堂如何在中西方文化之间游刃有余等等。
我学会了思考,信仰渐渐失去了最初的天真,变成了一种似是而非的妥协。很多人都接受了这种状态,人云亦云,而我太过诚实,不肯将就。 那些艰难而激动人心的一切,最终把我变成了现在的我。 我决定从此只忠于自己,某些禁忌对我不复存在。 女性追求的不是成为女人 而是成为完整的人
叶卡捷琳娜二世是俄国历史上除彼昨大帝一世外第二个拥有 大帝 称号的人,如果说彼得一世曾为俄国打开了面向欧洲的窗口的话,那么叶卡捷琳娜二世则绝对是打开了一扇大门。在其统治期间,俄国的领土无论在南方或西方,都达到了它的天然边界。本书为叶卡捷琳娜二世的传记,展现了其成为帝皇的一生。
李光耀先生从曾祖父母和自己的童年时代开始回忆,上私塾、小学、中学,出国留学,回国后当律师,终于踏上政治道路,自己组建人民行动党,提出符合人民实际意愿的行动纲领,经过曲折的过程取得政权。他作为天才的领导人,率领新加坡人民勇往直前,化危机为转机,从而创造了新加坡今日辉煌的成就。在里程碑一样的历史事件中(1954—1959反殖民统治;1960—1961人民行动党党内斗争与分裂;1963—1965新、马合并与分裂;1965独立建国;1965—1971经济蓬勃发展;1980至今领导权转移并继续发挥强势的影响力)作者不自觉地透露出成功领导者迥异于失败领导者的特质:智慧、支配力、自信、知识及活动力。该回忆录充分展示了李光耀先生的治国理念——精英主义、贤能制度、实用主义和亚洲价值,生动表现了他的一些治国之道,例如建立廉洁、高效的政府,维护种族
美国当红脱口秀《小崔每日秀》主持人特雷弗·诺亚,一出生就犯了罪:因为他的父亲是白人,母亲是黑人,而在当时种族隔离的南非,这样的结合属于犯罪,他父母会面临五年有期徒刑的惩罚,诺亚自己也会被送到孤儿院。为了保护诺亚,他那位勇敢、反叛、幽默、坚强、虔诚信教的母亲,想出了各种特别甚至荒唐的办法,在歧视、贫困、暴力的怪圈中,竭力为他创造了一种正常的生活。而自幼便遗传了母亲性格的诺亚,除了像大多数青少年那样成长外,还需要学会如何 “尴尬”地在一个他本不该存在的世界上生活。这本回忆录中收集的故事,时而幽默,时而惊险,时而感人,但无一例外都彰显了诺亚惊人的喜剧天赋,以及一位母亲无条件的、无止境的、无与伦比的爱。
饶平如著的《平如美棠(我俩的故事)》是饶平如一生的故事。他不是一个想打仗的人,但他还是义无反顾去打仗了。又因为和美棠在一起,他最终厌倦了战争,想要回家。六十年的相守历尽坎坷,命运让他们长久分离。好容易最后又在一起了,美棠却身患重病且渐渐失去记忆。这是普通人自己的故事。只有如此平凡而美好的东西才能拥有长久的感动力量!
本书是20世纪著名诗人伊丽莎白·毕肖普的近期新传记。伊丽莎白·毕肖普的朋友詹姆斯·梅里尔曾经说过:“伊丽莎白在生活和诗歌方面比我认识的任何人都有天赋。”这本新的传记揭示了她是如何将自己的生活天赋与写作天赋结合起来,创作出一系列辉煌的诗歌、散文和信件——这些非凡的作品使她成为美国乃至世界上广受欢迎的诗人。本书作者为伊丽莎白·毕肖普协会的创始主席托马斯·特拉维萨诺。毕肖普在20世纪中期的不同世界中穿梭,与国际文人、视觉艺术家、音乐家、学者和政治家建立了广泛的联系。根据近期新的采访和新发现的手稿材料,特拉维萨诺阐明了毕肖普在她的诗“一种艺术”中以何种尖锐的讽刺来庆祝“失去的艺术”,在同等程度上与“发现的艺术”联系在一起,细腻地描绘了这位女诗人的一生。
《每条弯路都通向自我》是奥利弗 萨克斯自传,也是其生前出版的最后一本书,叙述的时间跨度从作者在牛津大学求学的青年时期,一直到罹患癌症的暮年时期。 在奥利弗 萨克斯异常丰富的一生中,他是受人尊敬的医者、科学家,是获奖无数的天之骄子,但也因同性恋取向被母亲斥为 令人憎恶 而困扰自卑大半生。他和卡车司机打成一片,和好莱坞巨星谈笑风生,和诗人奥登互为挚友,和诺奖获得者克里克、埃德尔曼情谊深厚。他曾对爱情感到无望,大半生过着独居生活,却在七十五岁高龄遇到一生挚爱 这是罕有人能及的生命深广度。
k837.125传记 黄仁勋的故事是关于梦想、决 与 新 的典范。他出生于 ,后随家人移民到美国。在经历了文化冲击和语言障碍后,黄仁勋凭借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对技术的 狂热爱,在商业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本书讲述了黄仁勋从出生 今六十余年的人生历程:初到美国,他如何适应环境,突破自我,考入俄勒冈州立大学; 业之初,举步维艰,他如何解决 括资金短缺、市场竞争与技术挑战等 系列困难;他如何激励团队,推动 新,并且与商业对手进行智慧的较量:历时三十余年,他如何将英伟达从 个小型的图形处理器公司发展成为人工智能、虚拟现实、自动驾驶等前沿科技领域的领军企业 本书不仅是 科技企业家的传记,更是 关于如何在全球科技舞台上取得成功的指南。通过黄仁勋的故事,读者可以了解到科技行业的复杂性,以及如何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 持
《魏尔伦传:一个身体的历史》由法国学者阿兰 比于齐纳撰写,讲述了法国诗人保罗 魏尔伦的一生,包括他的性格、思想、情感以及创作生涯。 魏尔伦是法国象征派诗歌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马拉美、兰波齐名,生前被奉为 诗人之王 ,象征派、颓废派都将他视为大师和同道。他的诗歌以表达内心深处的情感和体验著称,其创作与帕尔纳斯等诗歌流派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流派对法国现代诗歌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魏尔伦生活放荡不羁,极端的性格导致了他悲剧性的一生:他做过阶下囚,当过教书匠,晚年生活在社会的边缘,形同乞丐。他的暴力倾向源于内心的绝望,而这绝望的土壤产生了他生命中最敏感、宝贵的歌唱。在撰写《魏尔伦传》时,作者采用了批判性的视角,不断引用魏尔伦晚年的自传,但保持怀疑的态度。他在书中详细记录了魏尔伦的生活细节
于成龙1638 年出生于辽东盖州,后举家定居直隶京南固安县,康熙三十九年(1700 年)二月二十七日卒于淮安河道总督署,享年六十三岁。于成龙任乐亭县令、署理滦州,后历任通州知州、江宁知府、安徽按察使,两任直隶巡抚,两任河道总督,此外还担任过左都御史、镶红旗汉军都统、兵部尚书等官职。在长达三十三年的宦海生涯中几度沉浮,他心怀黎民,利益百姓始终不渝,世有 廉能天下 本朝贤抚 赞誉。于成龙刚直不阿、疾恶如仇,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深得康熙皇帝叹赏和百姓爱戴。直隶曾经流传着很多与他有关的民间故事,还有一些地方曲艺也以于成龙事略为素材,形成了侠义公案如《于公案》等作品。 《于成龙全传》利用《如山于公年谱》《清实录》和康熙朝人物奏稿、日记、诗集、古地图、各类地方志等上百种史料,务求传主于成龙及相关人物
本书是关于阿尔贝 加缪的传记,也是公认的经典,被誉为 加缪传记中极受欢迎的一部 (《纽约时报》)。法语原著初版于1978年,近四十年来多次再版,已被译成十几种文字。长期旅居巴黎的美国传记作家赫伯特 R. 洛特曼采用英美人撰写传记的严谨方法,努力贴近加缪的生活,向读者揭示了一个在阿尔及利亚贫民区长大,经历长期的贫穷、无尽的苦难,却通过不懈的努力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法国作家的成长历程、创作历程、生活历程和心路历程。
他得到过,他也失去过, 但他就是从未放弃过 要认识一个成功的人,不仅要看他有多么光彩、多么辉煌,这些我们眼睛都可以看到,而他那背后的心酸、坚持和努力,所有那些我们眼睛看不到的东西,才是我们真正要学习的。
全面讲述加缪记者生涯的传记 本书按时间顺序介绍了阿尔贝·加缪从阿尔及利亚的贫民区走向巴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享誉世界的一生,其中着重讲述了加缪在《阿尔及利亚共和报》《巴黎晚报》《战斗报》这几家报纸工作的记者生涯。作者分析了加缪在这些报刊上发表的文字,指出加缪的记者经历为其文学创作提供了极深厚的养分,尤其是奥登案——堪称加缪版本的《我控诉》——与《局外人》的故事极为相似。 《记者加缪》也是diyi本分析加缪的新闻作品的专著,加缪在评论分析时事时体现出的对弱者的关注和对公平的追求,对现如今的新闻报道也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卡尔 拉格斐,一直以低马尾、黑墨镜、白衬衣、黑西装的形象示人;他的生活与他的外表一样,令人着迷,引发了无数人的好奇心。作为艺术总监,他复活了沉睡中的香奈儿,将芬迪推到了高级时装的一线地位,被誉为时装界的 恺撒大帝 ,时尚产业当之无愧的教父。而他本人的真实面貌一直掩盖在无数面具之下。他自己也坦承: 我只想做一个存在。出现,然后消失。 然而,在标志性的黑色墨镜之后到底隐藏着什么?这位只活在当下的设计师究竟有着怎样的过去?这个曾将巴黎视作梦想与野心之地的德国孩子,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作者采访了卡尔 拉格斐本人及其身边的37位亲友,查阅了无数文字及影像资料,书写了这位传奇设计师精彩绝伦的一生。
这是日本著名音乐大师坂本龙一专享自传。从坂本龙一幼时接触音乐与作曲,一直讲述至他近年的音乐思想。幼时的坂本龙一,因幼儿园作业所作的一曲《小兔之歌》,使他第一次强烈地体会到音乐带来的强烈冲击。小学时,他随波逐流的学起了钢琴与作曲,最终成了朋友中专享坚持下来的人。中学时,他是一名彻头彻尾的“愤青”,罢课抗议、游行示威。期间,他曾一度拒绝学习音乐。但却正是这次“拒绝”带来的空虚,使坂本龙一察觉到“自己原来是如此喜爱音乐啊”。他从来没有想过,将音乐当成自己人生的使命,但音乐伴随了他的一生。参与YMO乐队,取得国际性成功;凭借《末代皇帝》的配乐,他获得电影配乐领域优选荣誉的奥斯卡金像奖……在本书中,坂本龙一不断回望自己的成长与音乐创作,以期看清现在的自我。书中还穿插着他不同时期的照片30余
《成为香奈儿》是著名传记作家C.W.加特纳撰写的香奈儿传记,该书讲述了著名时装设计师的一生。香奈儿是一个用于打破保守禁忌的女性,她是一个从小被抛弃的女孩,也曾做过贵族的情妇,但她一直坚信自己的眼光与才华,打破当时人们对于女人不能经商,女性不能成为*设计师的固有印象,成为20世纪初*影响力的时装设计师。 作者不但描写了香奈儿一生的波折,传奇的际遇与情感纠葛,同时也塑造了一个积极向上,用于突破自己的女性形象。《成为香奈儿》*版上市后受到很多读者的喜欢,但由于*版的封面设计不符合传统传记的设计风格,封面上没有人物,不能*时间抓住读者,特申请重新设计制作第二版,希望第二版能获得更多读者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