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被人们称为 教育思想泰斗 。他的书被称为 活的教育学 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他所领导的帕夫雷什中学被列为世界上著名的实验学校之一。在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体系中, 人 的问题始终居于核心地位,是他的全部思想和实践的出发点和归宿,贯穿于他的全部工作的方方面面。《苏霍姆林斯基育人系列名著》共10卷,聚焦他的 育人 思想和实践,包括《做人的故事》《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公民的诞生》《给儿子的信》《关于人的思考》《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问题》《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要相信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帕夫雷什中学》。
本书是 苏霍姆林斯基育人系列名著 中的一种,为苏霍姆林斯基的代表作之一。它阐述人在小学儿童阶段的乐学生活,与苏霍姆林斯基的另外两部代表作《公民的诞生》(阐述人在中学少年阶段的和谐发展)、《给儿子的信》(阐述人在大学青年阶段的成才修养)共同构成 育人三部曲 ,综合地、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发展教育思想。本书力图阐明:如何把孩子带进认识现实环境世界中去,如何帮助他学习,减轻他的脑力劳动,如何在他心灵中激发并确立高尚情操,如何培养人的尊严感、对人的善良本质的信念、对祖国土地的无限热爱,如何在幼童聪慧的头脑和敏感的心灵中播下忠于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的第一批种子。
本书是 苏霍姆林斯基育人系列名著 中的一种,为苏霍姆林斯基的代表作之一。它阐述人在中学少年阶段的和谐发展,与苏霍姆林斯基的另外两部代表作《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阐述人在小学儿童阶段的乐学生活)、《给儿子的信》(阐述人在大学青年阶段的成才修养)共同构成 育人三部曲 ,综合地、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发展教育思想。本书从思想品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两方面,系统地阐发了 公民教育 的理论与实践,对我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素质教育,从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极具借鉴参考价值。
教师要做好教育之事,需要懂得教育的道理和知识。有无此道理和知识作为根底的教育,其结果大为迥异。那么,哪些是教育者不能不知的有关教育的道理和知识,就成为一个需要告知与明确的任务。本书就是为此而生的,是为 教师 而写的 教育常识 。 教育常识 ,就是 有关教育的最基本且简单的事实性的知识与道理 。做事,需要掌握做事的基本道理,做人,则必须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如此才能成事成人。无论教育之人(如教师),还是教育之事(如教学活动),都要从懂得 最基本且简单的知识和道理 开始。通常所言的教师的基本功,来自于最基本的教育常识,这也应该是判定教师是否合格的标准。 此次修订再版,不仅在表述性的细节上做了大量再润色、再完善,而且也增加了一些 新常识 ,成为新老常识的坐标交汇之书。
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教师?如何做一名有影响力的教师?如何做一名有威信的教师?如何成为学生心目中的重要他人?如何理解学生,如何有效影响学生?学生管理的 七种武器 是什么?学生管理中有哪些认知策略、情绪策略、人际策略与行为策略?在什么时机采用什么样的方式管理?如何理解班级发展的动态过程?学生在从班级组建到班级高效运作过程中心理状态有哪些重要变化,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做哪些工作? 本书从心理学角度给出了答案,并帮助一线老师处理学生常见心理与行为问题。作者在第三版中增加了方法背后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研究的阐述,满足部分教师进一步学习和思考的需要;第三版增加了 3 章,分别涉及 做理解学生的教师 策略整合 和 班级管理的情境领导 ,并针近几年涌现的众多教师关注的新问题、新现象(如手机问题、教师管理心态等
【新华书店总店旗舰店】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苏霍姆林斯基育人系列名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 佚名 原价 ¥77.00 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01-01
本书章溯源直觉的历史,重点梳理了古代直至十九世纪的直觉认识。第二章综述20世纪的直觉研究,对几位知名心理学家和哲学家的直觉观点做了介绍。该章阐述的直觉与女性的话题也十分有趣。第三章继续对直觉进行分析与论证,考察了直觉和表象、即时性直觉、直觉和意志、直觉的领域、直觉与熟悉的关系。第四章论证了直觉模式。相对前三章而言, 从该章开始, 所述内容更加具体,易于理解。第五章讨论了如何强化直觉模式。本章阐释的接受、接受性、理解等词语在诺丁斯的后续著作中都是核心术语。第六章主要阐述在课程与教学中,学习主题应当以能够强化直觉的方式进行编排。第七章是诺丁斯认为的重点章节。依据教育博爱的定义,诺丁斯指出,直觉和爱在学习环境中以三种特定的方式互动。第八章主要讨论了直觉研究的进展,包括研究成果、重要的研究机
王钢著的《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在系统分析 外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进展基础上,以积极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相关思想为指导,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原则,综合运用文献分析、访谈、问卷调查、教育实验等多种研究方法,深入探讨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科学测量、现实特点、影响机制、效果变量及促进提升等核心内容,旨在推进处境不利教师心理研究,增进学前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学前教育质量提升。 本书可作为学前师资职前培养、职后培训的重要资料,也可供从事教师心理健康、教师专业发展相关人员教学与研究使用,还可供积极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爱好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