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号:9787519790776 书名:公司法评注 定价:248 注:预售品种请单独下单,与预售品种一起拍的品种默认和预售品种一起发货!
《鸣沙习学集》,徐俊撰,收录论文、札记、书评三十余篇,其主体都与敦煌吐鲁番文学相关。全书按照论文、劄记、书评及附录编排,大致分为先唐诗、唐五代诗、歌辞、学术史等四类,各类基本按写作时间或发表先后为序,个别略具综合性质者置于类末。作者自述其近三十年学术经历云:“1986年前后,因为承担责编陈尚君先生《全唐诗补编》(包括王重民先生等《全唐诗外编》修订本)的缘故,我开始接触敦煌写本文献,并尝试对有关敦煌诗歌进行查考和辑录。到1991年,基本完成敦煌诗歌写本的普查、校录;1995年完成《敦煌诗集残卷辑考》初稿,并列入中华书局发稿计划,2000年6月正式出版。……我曾取王重民先生《敦煌曲子词集》、任半塘先生《敦煌曲校录》和《敦煌歌辞总编》、饶宗颐先生《敦煌曲》等校读对勘,因而对敦煌歌辞类写本有所关注和了解
《文选学》介绍了骆鸿凯先生以纂集、义例、源流、体式、撰人、征故、评骘、读选导言、余论等为主要编目,揭示《文选》的成书经过及其具有文学史、文体学意义,是《文选》学及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上的重要著作。
《文选学》介绍了骆鸿凯先生以纂集、义例、源流、体式、撰人、征故、评骘、读选导言、余论等为主要编目,揭示《文选》的成书经过及其具有文学史、文体学意义,是《文选》学及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上的重要著作。
不过相对而言,《中古文学的地理意象》特别关注一些类型化的地理意象。这些意象之所以能类型化,显然是可以反映一些特定的文化观念,具有特别丰富的文化地理价值。现在略陈《中古文学的地理意象》的学术构想。一、“唐人心目中的文化区域”,属于感觉文化区的研究。之前笔者做过一项湖北的工作,已见于上述。湖北那项研究在空间上是一个区域,时代则从先秦一直通下来。这一章在时间上只包括唐,属于断代性质;空间上就没有再截取,覆盖了全国。这是参考谭其骧先生生前的理路,做两个相互对称的样本,以期对于感觉文化区在中国历史上的表现建立纵横两方面的参照。以往学界对于文化区的探讨,主要是基于形式文化区。那种研究看起来很客观,因为每个区都是根据某项具体指标而划出来的,不是主观认同出来的。但选取指标本身是一项不免主观
金庸之所以被推举为"武林",正因为他是出乎其类而拔乎其萃。也就是说,金庸的小说也讲武、讲侠、讲情、讲奇,但在这一切的背后,却存在着一个大大的"人"字。本书就是"大陆金学家"、学者陈墨,从人性角度切入,分析、品评金庸的武侠小说中的种种。《陈墨评金庸:人论金庸》分为七卷,分别从:人格论、人性论(上、下)、人生论、情爱论、人才论、人种论等多个角度进行论述。
《诗性想象:百年散文理论体系与文化话语建构》是一部系统性散文专著。作者针对散文研究的落后状况,立足学科前沿,以现代的批评立场和视野,从诗性散文与散文文体两个方面,对散文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性的深入研究。首先是建立“诗性散文”范畴,在“诗性散文”这一核心范畴下,又分衍出“主体诗性”、“文化诗性”、“形式诗性”三个子概念。“主体诗性”包括“精神诗性”、“生命诗性”、“诗性智慧”和“诗性想象”四个层面;“文化诗性”是从诗、思、史三者融合的高度来要求散文;“形式诗性”主要包括“诗性叙述”、“诗性意象”、“诗性意境”和“诗性修辞”四个层面。本书的创新处在于以较为宏阔的现代批评视野来构建新的散文理论话语,有支撑这一理论建构的核心范畴和子概念,这些范畴和概念不是孤立的、零碎的,而是有历史的依
本书以古代中国与域外文化交流为主题,将古代中国置于整个欧亚大陆的历史画卷中,利用文献、考古和图像资料,由近而远进行讲述:前两个讲题以中国和北方草原游牧社会的交流为主,后两个讲题则涉及整个欧亚大陆的两端,以具体艺术表现或物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文化交流的双向性和复杂性。
《汉魏六朝杂传研究》对汉魏六朝杂传的研究,实际上包含三个层面:一是对汉魏六朝杂传的存佚、著录、作者等进行详细考索,力求厘清每一种杂传的基本情况;二是对汉魏六朝杂传进行细致的文本研究,对每一种杂传的人物传写、叙事建构、风格取向等各方面进行系统解析;三是在对每一种杂传微观研究的基础上,对整个汉魏六朝时期的杂传创作进行宏观审视,分析总结汉魏六朝杂传的人文品格,并对其历史地位与价值特别是其中国古代小说史意义作出判断。
本书是作者的诗歌代表作品集,是从20多年来创作的千余首诗歌中精心挑选的百首。内容包括即景抒情、思古怀想、爱情亲情等;体裁包括古体诗和现代诗,其中古体诗词严格遵从韵律,又体现出作者的古文修养,现代新诗意象丰富,又充满魔幻浪漫主义。整体而言,比较符合现代人的阅读审美,发人内心所想,将会引起很多人的共鸣。书名“自由而无用的灵魂”即出自其中某首作品,此句流传多年,被誉为复旦的民间校训。
《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罗宗强所著,是一本研究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的专著,上起建安,下迄隋朝建立前夕,探讨三百八十余年间文学思想发展的脉络、各个发展阶段的特点、发展过程中提出来的种种理论问题等,探讨其历史发展面貌的同时也对其在中国文学思想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本书是“陈墨评金庸系列”13部中的第二部,名《初探金庸》,本书共分三卷,“绪论卷”“人论卷”“文论卷”,篇章上又分为雅俗篇、武侠篇、情孽篇、史诗篇、寓言篇、正邪篇等等。从不同的角度阐述金庸武侠。趣味无穷。
《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罗宗强所著,是一本研究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的专著,上起建安,下迄隋朝建立前夕,探讨三百八十余年间文学思想发展的脉络、各个发展阶段的特点、发展过程中提出来的种种理论问题等,探讨其历史发展面貌的同时也对其在中国文学思想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本书是作者的诗歌代表作品集,是从20多年来创作的千余首诗歌中精心挑选的百首。内容包括即景抒情、思古怀想、爱情亲情等;体裁包括古体诗和现代诗,其中古体诗词严格遵从韵律,又体现出作者的古文修养,现代新诗意象丰富,又充满魔幻浪漫主义。整体而言,比较符合现代人的阅读审美,发人内心所想,将会引起很多人的共鸣。 书名“自由而无用的灵魂”即出自其中某首作品,此句流传多年,被誉为复旦大学的民间校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