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包括四个部分:新世纪、新治理,自己讲、讲自己,尚和合、求实践,新儒学、新人格。部分为面对新世纪的挑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开启了中国的世纪、人类的新世纪,为世界奉上中国的方案。第二部分为构建具有中华民族特色、风格、气魄、神韵的和合学理论思维体系,以及自己讲、讲自己的中国理论思维话语体系,包括和实力的意蕴和建构、和实力与一带一路等。第三部分为尚和合的民族精神、时代价值,以及和合学的思维特性、文化内涵与实践。第四部分为文化创新与文化强国,以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具有世界视野、人类意识的理想人格和追求真理的理想人才。
Chinese Furniture is an outstanding representative of the Chinese arts. It has the bright feature of oriental arts and is honored as a pearl in oriental arts. As for the uniquefeature of Chinese furniture, some say it can completely give full play to the inborn nature of wood and display the beauty of the texture of wood. Some say it has perfect artistic shape. Its lines are delicate, easy and smooth and its structure reasonable and elegant. Some say its producing technique is superb, tenon and mortise precise and decorations elegant. Some say it has long historical grace, elegant artistic style and colorful charm...
继祖宗一脉真传,克勤克俭;教子孙两行正路,惟仁惟德。处世求知多益训,敦品厚德传万代!家训既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家庭这个社会细胞的特殊体现,又承担着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任;它是古今人生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人们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教育思想的精华所在,起到了自觉在社会普及道德教育的脊梁作用。传承和弘扬家训文化,对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文明新风,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家训的目的就是希望培养一代又一代能挑起家族与社会重任的人才,使得宗族香火不断。《智:唯美家训济世长/家风家教系列》从历代各朝林林总总的家训里,摘取一些能够表现中国文化特点并且对于今天颇有启发意义的格言家训,试作现代解释,与读者共同品味,陶冶性情。
社会发展到今天,对国民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在升学、就业、务工、竞选、任职等一系列重大事情上,对知识和素质要求的门槛越来越高。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节奏加快,本领恐慌处处显现。据统计,改革开放以来,新增加的词汇近万个。显然,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现代化的新世纪、新阶段,一个人如果不学新知识就跟不上新形势,思想就要落后蜕化,现实社会中存在的为数不少的科盲、法盲、电脑盲、外语盲“四盲”就是好的例证。同时,还要认识到不学新知识、不探索,精神就要窒息。在我们前进的征途上,还存在许多未知领域。未知,是一种诱惑,一种智慧的挑战、人格的挑战。只有学习新知,探索未知,才能提高人的现代化素质和能力,成为与时俱进的现代人。 《学:学海无涯苦作舟/家风家教系列》
夫家之有规,犹国之有经也;治国不可无经,刑家不可无规!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都是如此。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如果没有良好的家规家风,肯定是儿女不才,家庭不睦,道德滑坡,风气低俗。没有良好的“家规”的约束,甚至还会触犯“国法”。所以我们要遵规守矩,良言善行,以良好的家规家风,形成全社会和谐良好的风气。希望读者能从《礼:倡导文明树新风/家风家教系列》中得到启发和借鉴,对家规有一个新的认识,用理性的态度看待家规,学习家规,实践家规,让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带着它的精华部分回归到我们当下繁忙的生活中来,从而使孝道精华得以发扬光大,为建设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夫家之有规,犹国之有经也;治国不可无经,刑家不可无规!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都是如此。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如果没有良好的家规家风,肯定是儿女不才,家庭不睦,道德滑坡,风气低俗。没有良好的“家规”的约束,甚至还会触犯“国法”。所以我们要遵规守矩,良言善行,以良好的家规家风,形成全社会和谐良好的风气。希望读者能《恭:传承家规成方圆/家风家教系列》中得到启发和借鉴,对家规有一个新的认识,用理性的态度看待家规,学习家规,实践家规,让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带着它的精华部分回归到我们当下繁忙的生活中来,从而使孝道精华得以发扬光大,为建设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本书利用文献学的方法,在全面把握宋代本草学巨著《证类本草》之前的本草学史的基础上,深入考察《证类本草》成书的历史背景、主要体例和重要传本,系统梳理《证类本草》征引的宋代文献,多角度、多层次地将其与宋代方剂学、训诂学、道教、史学、文学相关著作进行对比研究,揭示《证类本草》的本草学价值、文献辑佚价值及其体现的宋代本草学的特征及隐患,有助于深化宋代医药史、文化史的研究。
本书为梁涛讲《孟子》系列之一。 作者对《万章》的讲解通俗、富有新意,使读者对儒家尤其是孟子的思想有了新的理解。 《孟子?万章》主要记录孟子与万章的对话,内容涉及孝道、亲情、友情、出仕为官等。万章是孟子的弟子,参与编著《孟子》一书,擅长提问,对《孟子》成书有重要作用。
本书主要内容为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花丝镶嵌传承人程淑美的口述内容整理。主要包括三部分:个人学艺经历;花丝镶嵌技术详情;传承情况。程淑美的作品以花丝镶嵌为主,与玉雕等多种工艺嫁接,把立体造型与传统花丝技艺结合,使自己的产品区别于以首饰、器皿、建筑为主的传统花丝产品,而以人物见长,这在花丝镶嵌产品中属创新工艺。
叶嘉莹先生担纲主编,携弟子精心编制了《中华诗词日历》(2018)。本日历涵盖自《诗经》以来的古典诗歌传统(包括唐五代以来的历代词作),跟随四季变化精选近190首诗词佳作,并选配意境切合的传世名画170余幅。诗词画相互生发,读者每一天都可以在诗情画意中度过。二十四节气和一些重要节日也选配了相关的诗词与画作,如除夕、春节选配宋代词人韩疁的《高阳台·除夜》与明代的《丰年家庆图》,端午节选配南宋词人刘克庄的《贺新郎·端午》与清院本《十二月令图册·龙舟竞渡》,六一儿童节选配北宋王安石的《赠外孙》与宋代《小庭婴戏图》……我们还特别选取了一些“历史上的今天”之作,如韦庄的《女冠子》(四月十七)放在农历四月十七,苏轼的《六月二十日夜渡海》放在农历六月二十,希望能给读者带来“思接千载”的美好体验。入选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