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人际调节功能——系统功能语言学对汉语的适用性研究》是杨才英博士后的关于系统功能语言学对汉语的适用性研究之论文。本书先是采用演绎法,把系统功能理论运用于汉语语法研究,从理论到实践,通过汉语研究这一实践来验证并修正系统功能理论的正确性。而在具体的语言项目研究时,本书又运用了归纳法,借助语料库,以自然语言为语料,从实际语言实践中归纳规律。本书的研究目的就是通过探讨汉语的人际语法来阐释语言的角色构建功能,以此构建一个和谐的人际社会,并进一步挖掘汉民族的交际文化特点。
本书以众多的汉英语料为基础,对汉英语衔接进行了对比研究。从语音、语法、语义和语用等方面对汉英语的衔接现象进行了对比研究,探讨了汉英语衔接的异同,这不仅有助于语言类型学的研究,而且还能为汉英语衔接性的翻译和教学提供重要的帮助。
吴宓作为文化保守主义者,其翻译实践长期被学界忽视,穆旦作为卓有成就的翻译家,对其翻译实践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两者分别使用浅近文言和现代白话文进行翻译,将两者并置研究并将其置于现当代历史文化语境中的探讨尚未出现。该书以吴宓和穆旦两位翻译家的翻译理论和实践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不同翻译语言选择的历史文化语境和个人因素。具体选取吴宓的英美诗歌和小说翻译、穆旦翻译的《唐·璜》为文本细读的对象,从翻译理论的视角进行解读,探究两者形成其翻译风格的内外因。
李立民编著的《怎样做好办公厅 的调查研究》总结了办公厅(室)调查研究的基本特点,有针对性地探讨了此类调查研究的作用、优势、特点、原则和方法,对调查报告的类型、选定调查研究题目的思路、撰写调查报告应注意、把握的问题提出了实用见解,并结合有关的调查报告从不同侧面进行了评析,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操作性。
全书共18章,涵盖商务理论、广告、商标、说明书、函电、标书、合同、管理、金融、影视、导游、公示语、谚语、成语、典故等许多商务翻译内容。附录部分以英汉对照方式编排,便于对照参考,有针对性地锻炼和提高读者商务英汉互译的能力。
学术英语写作不仅是语言认知技能的习得, 是一种社会文化适应能力,一种涉及思维、学科文化、意义建构、身份、权力等的学术实践能力。本书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SFL)和书面话语的互动理论,对英语 工科研究生和中国工科研究生英语学术论文中的互动进行了对比研究。从两组论文的组织结构、学术观点的提出、读者介入三个方面,考察作者的学术背景、语言策略、语言特点,以及对特定学科话语建构及知识交流的认识和理解,从中发现我国研究生英语学术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提升学术论文写作水平的内容与途径。 本书可供从事研究生学术英语写作教学与学习的广大师生参考使用。
本书对英语语调研究历史进行了概括梳理,在总结英语语调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的情况下,分析英语语调研究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经过实验证明,音步层级自身轻重特征与语调高低起伏的内在联系成为英语语调格局研究的交汇点,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单调群、双调群和三调群语句的分析,提出了音步划分的具体原则。
《如何教专门用途英语:英文》由(英)琼·帕金森著
《人口论》(1798)是有史以来拥有影响力的经济学著作之一,其引发的争议也是巨大的。马尔萨斯认为,不加抑制的人口增长最终会超过食物的供应能力,从而带来饥荒和疾病。这一观点启发了当时的博物学家查尔斯·达
本书运用对比语言学的方法对汉英两种语言中不同形式的模糊量进行结构形式、语义特征、语用文化方面的对比研究。通过汉英数值形式模糊量、复数模糊量、非数值形式模糊量、程度副词模糊表量和形容词的模糊表量五类模糊量的对比,找出模糊量的规律性特征和影响语义模糊性的各种因素。参照量的确定性、参照对象的主观性、边界的确定性、语义的变异性是导致不同形式模糊量的模糊度不同的重要因素。而程度副词和形容词的模糊表量除了受主观性、变异性因素的影响还要受所修饰对象的影响其语义可向准确转化。语用方面,文化因素对模糊量的使用场合有很大影响,在不同交际场合,人们会使用不同程度的模糊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