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耕地地力评价的资料收集工作在领导小组和相关协助单位的大力支持下,进展迅速,资料收集较为完整。主要收集的有:(1)《洛阳市志》(1987-1992年、1991-2000年,洛阳市志编纂委员会编制),该资料由洛阳市县志编篡委员会提供。(2)《洛阳市综合农业区划》(1984年3月,洛阳市农业区划办公室编制),该资料由洛阳市农业局提供。(3)《洛阳市土地利用现状》(2008年10月,洛阳市土地规划管理局编制),该资料由洛阳市国土局提供。(4)《洛阳市农业气候资源调查和区划报告》(1983年7月,河南省洛阳市农业区划办公室编制),该资料由洛阳市农业局提供。(5)《洛阳市土壤》(1986年11月,洛阳市农业局、洛阳市土壤普查办公室编制),该资料由洛阳市农技站提供。(6)《洛阳市2006年、2007年、2008年国民经济统计资料》(洛阳市统计局),该资料由洛
洛阳市耕地地力评价的资料收集工作在领导小组和相关协助单位的大力支持下,进展迅速,资料收集较为完整。主要收集的有:(1)《洛阳市志》(1987-1992年、1991-2000年,洛阳市志编纂委员会编制),该资料由洛阳市县志编篡委员会提供。(2)《洛阳市综合农业区划》(1984年3月,洛阳市农业区划办公室编制),该资料由洛阳市农业局提供。(3)《洛阳市土地利用现状》(2008年10月,洛阳市土地规划管理局编制),该资料由洛阳市国土局提供。(4)《洛阳市农业气候资源调查和区划报告》(1983年7月,河南省洛阳市农业区划办公室编制),该资料由洛阳市农业局提供。(5)《洛阳市土壤》(1986年11月,洛阳市农业局、洛阳市土壤普查办公室编制),该资料由洛阳市农技站提供。(6)《洛阳市2006年、2007年、2008年国民经济统计资料》(洛阳市统计局),该资料由洛
本书是一部以图谱形式体现内蒙古樟子松林内丰富多彩的大型真菌资源及其分类地位的专著。全书共记载大型真菌3门5纲14目41科(其中1科为未定科)77属153种,涵盖菌物界及原生动物界,其中菌物界包括子囊菌门4科5属6种与担子菌门36科(其中1科为未定科)71属146种,原生动物界包含变形虫门1科1属1种。本书详细介绍了每种菌物的名称、拉丁学名、采集地点、经纬度(指采集地点经纬度)、生境、特征、价值、评估等级(指濒危评估等级)、分布等相关信息,书末附有参考文献、中文名索引及拉丁名索引。 本书可作为从事菌物学、食用菌、药用菌的研究者及高等院校森林保护、林学、生命科学类等相关专业师生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为樟子松林内人工引种驯化等方面的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课题实施期间作者团队对江浙皖区域草地牧草资源进行了大量野外调查等艰苦工作,调查工作历时5年,选取了2000多个样点,收集了1500多份资源,并对其进行了饲草品质分析,明确了区域内草地的牧草资源状况。该书使专业部门和读者能够清楚了解江浙皖草地牧草资源的状况,对推动华东地区及我国南方牧草资源利用、种质创新和新品种培育,推动南方草地畜牧业的发展及美丽国土建设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本书吸收了植物学研究的 成果,将原豆科按蝶形花科、云实科和含羞草科进行编排;将原鹅观草属牧草按披碱草属种处理,其他如植物学名等都依新出版《江苏植物志》(2017版)和植物智——植物物种信息系统进行规范;书中收录了江浙皖三省草地常见植物220种,其中少数几种家畜不采食,但草地频见或具有饲料添加功能的,也择要收录,如青蒿等。
课题实施期间作者团队对江浙皖区域草地牧草资源进行了大量野外调查等艰苦工作,调查工作历时5年,选取了2000多个样点,收集了1500多份资源,并对其进行了饲草品质分析,明确了区域内草地的牧草资源状况。该书使专业部门和读者能够清楚了解江浙皖草地牧草资源的状况,对推动华东地区及我国南方牧草资源利用、种质创新和新品种培育,推动南方草地畜牧业的发展及美丽国土建设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本书吸收了植物学研究的 成果,将原豆科按蝶形花科、云实科和含羞草科进行编排;将原鹅观草属牧草按披碱草属种处理,其他如植物学名等都依新出版《江苏植物志》(2017版)和植物智——植物物种信息系统进行规范;书中收录了江浙皖三省草地常见植物220种,其中少数几种家畜不采食,但草地频见或具有饲料添加功能的,也择要收录,如青蒿等。
课题实施期间作者团队对江浙皖区域草地牧草资源进行了大量野外调查等艰苦工作,调查工作历时5年,选取了2000多个样点,收集了1500多份资源,并对其进行了饲草品质分析,明确了区域内草地的牧草资源状况。该书使专业部门和读者能够清楚了解江浙皖草地牧草资源的状况,对推动华东地区及我国南方牧草资源利用、种质创新和新品种培育,推动南方草地畜牧业的发展及美丽国土建设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本书吸收了植物学研究的 成果,将原豆科按蝶形花科、云实科和含羞草科进行编排;将原鹅观草属牧草按披碱草属种处理,其他如植物学名等都依新出版《江苏植物志》(2017版)和植物智——植物物种信息系统进行规范;书中收录了江浙皖三省草地常见植物220种,其中少数几种家畜不采食,但草地频见或具有饲料添加功能的,也择要收录,如青蒿等。
课题实施期间作者团队对江浙皖区域草地牧草资源进行了大量野外调查等艰苦工作,调查工作历时5年,选取了2000多个样点,收集了1500多份资源,并对其进行了饲草品质分析,明确了区域内草地的牧草资源状况。该书使专业部门和读者能够清楚了解江浙皖草地牧草资源的状况,对推动华东地区及我国南方牧草资源利用、种质创新和新品种培育,推动南方草地畜牧业的发展及美丽国土建设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本书吸收了植物学研究的 成果,将原豆科按蝶形花科、云实科和含羞草科进行编排;将原鹅观草属牧草按披碱草属种处理,其他如植物学名等都依新出版《江苏植物志》(2017版)和植物智——植物物种信息系统进行规范;书中收录了江浙皖三省草地常见植物220种,其中少数几种家畜不采食,但草地频见或具有饲料添加功能的,也择要收录,如青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