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红珊、牟许琴主编的《英语听说教程(学术听说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系列教材)》是一本在新的高等教育发展背景下编写的,供高校英语专业本科生、非英语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使用的教材。本教程分为四个部分,共十一个单元,重点对学生的学术英语听力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进行训练,并配以学术英语听说方面的学习策略和学习要点,辅之以大量的学术主题听说演练,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学术听说技能。各单元编写体例新颖、内容丰富、练习设置合理,对学习者学术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诗是文学之魂,是很凝练、很精微的文学样式,是真善美的“标本”。中国自古就有诗教传统,当今各界专家重申:小学生课外阅读优选应是——诗歌。为了编选供小学生诵读的童诗集,我们特聘有名儿童诗诗人、童诗教育专家王宜振先生担纲主编,组织了包括有名阅读推广专家、小学语文教育专家、诗教名师、特级教师等在内数十人的编选队伍,倾心推出《中国经典童诗诵读100首》和《外国经典童诗诵读100首》。其中,这册外国童诗选本收录了世界有名诗人金子美铃、希尔弗斯坦、洛尔迦、弗罗斯特、罗大里、托克玛科娃、马尔夏克、米尔恩、斯蒂文森、巴尔托等近百人的作品,集中体现了选家眼光,体现了童诗的思想美、意境美、音乐美、建筑美、语言美和哲理美。这是一本适合师生共读、亲子共读的书,每首诗邀约教学名师撰写“赏析”和“诵与思”,期望
本书稿共包括两部分:一是清代藏文历史文献,书中按体裁类别研究了藏文历史文献的编纂旨趣、方法、形式与内容等,并对其史料价值予以论述;二是清代汉文藏学历史文献,清代内地人士对西藏了解经过了由浅入深的过程,故而本书稿对之分阶段研究,分析了不同时期清代汉文藏学历史文献发展的原因、特点,梳理了清代汉文藏学历史文献发展的脉络,从而反映出有清一代人们对西藏认识不断加深的过程。书稿虽分为藏文与汉文两部分,但从文献学角度整体上注意比较汉藏文献编纂的异同,总结汉藏文献发展的共性,并从中透视汉藏文化交流及其时代意义。
本书收录了国际 平面设计师、书籍设计家杉浦康平,与来自中国、韩国、印度六位 设计师——吕敬人、黄永松、安尚秀、郑炳圭、R.K.乔希(R.K.Joshi)、柯蒂 特里维迪(Kirti Trivedi),就亚洲的书籍、文字、设计所进行的对谈。所讲述的不是书籍装祯设计中的具体技术问题,而是以东方文化为基础,通过对各国文化与书籍、设计的关系的探讨,阐释他们对东方文化的理解与运用。
WebRTC 是一个支持网络浏览器进行实时语音对话或视频对话的软件架构。本书使用形象的案例介绍,逐步深入地阐述了 WebRTC 的幕后工作原理。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快速、有效地掌握创建一个 WebRTC 应用所必需的知识,包括获取用户设备信息、创建 WebRTC 应用的客户端和服务器、连接用户并发送数据、文件共享、数据信息安全和性能优化。本书适合有 HTML 和 JavaScript 经验,希望了解 WebRTC ,并想学习实时通信工作原理的开发者参考阅读。
“食育”,乃指饮食教育或食品教育。本书旨在通过幼儿园日常活动以及家园互动,使接受食育的儿童获得有关“食”的知识和选择“食”的能力,培育有关“食”的思维方式,以实现健全的饮食生活。因为食育乃生存之本,也是德育、智育和体育的基础。 作为践行陈鹤琴先生“活教育”思想的实际探索之作,本书从当今现实出发,以大自然教育为特色,将食育与生命教育和感恩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并渗透在健康、社会、语言、科学及艺术领域中,以此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全书分为 “渗透五大领域的食育”“24节气中的食育”“舌尖上的中国之食育”部分,实施路径为通过幼儿园一日活动以及家庭中的亲子活动来进行。
《大学生军事理论课教程》在修订的过程中,编者王金锋按照《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内容进行了增删,特别是补充了近几年国际军事形势变化和我国新一届领导集体在十八大以来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等相关内容,体现了这门课程与时俱进的特点。
本书对于西方影视美学有整体性的、清晰而确切的提供,将诸种理论放置于更广阔的现当代思想潮流范畴中予以呈现,亦将关于电视的美学观念及相关的社会、文化与公共理论纳入梳理读解,从而使阐述体系得以完整。非常适合于影视理论和实践的爱好者、研究者、影视的从业者阅读,也适合于用作“影视美学”或“西方影视美学”课程的教程。修订本对重要章节都有适当的内容调整和理论表述上的补充与修正,应该是目前这一领域相对最为完善与合适的一本教材了。
本书从历史的视野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际私法学的发展,运用比较法的视野分析了中国国际私法的立法成就与不足,从实践的视野审视了中国涉外审判中国际私法的适用。本书高屋建瓴,资料翔实,论证方法多元,视角独特,充分论证了中国国际私法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提出了许多新颖而又深刻的观点。
本教材全面地介绍了古今中外各个时期的文学面貌,使学生对全球文学的发展有一个全景式、概貌式的认识和把握。本教材的十五讲内容基本按照文学史线索和文体状况展开,每一讲又分为两大板块:先提纲挈领地讲述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史知识,使学生对中国各阶段文学、欧美文学、亚非文学的发展脉络有一个梗概性的认识,形成一个总体印象;再选讲部分作品,使学生既能加深对所学文学史知识的印象,又能从具体作品中获得切实的审美感受,并从名家名作中得到艺术的陶冶、方法的借鉴、情感的升华和思想的启迪。本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经济学管理学重点规划教材”“高等院校经济管理核心课程精品教材”之一,适合作高校继续教育、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材,也可作为不同层次的人文培训教材或语文学习者的参考用书。
《中国图书在世界的传播与影响》一书,分别以“中医药图书在世界的传播与影响”、“新中国图书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21世纪中国图书在世界的传播与影响”三篇,梳理了中国在海外产生巨大影响的典型图书、典型传播事例,探讨了这些中国文化、思想获得世界影响的原因与时代背景。其中大量生动鲜活的案例与珍贵的一手史料,都是作者倾注多年心血整理、挖掘而成。迄今为止仍对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具有启示与借鉴作用。书中大部分文字曾发表在《光明日报》、《中华读书报》、《中国图书商报》、《出版广角》等报刊杂志上,并获得广泛的关注。
本书在分析论述公共政策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的基础上,以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及实效为主线,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集中围绕公共政策学概述、公共政策本质与功能、公共政策构成、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公共政策的评估与监控、公共政策过程的理论模型等进行论述。
本书对于西方影视美学有整体性的、清晰而确切的提供,将诸种理论放置于更广阔的现当代思想潮流范畴中予以呈现,亦将关于电视的美学观念及相关的社会、文化与公共理论纳入梳理读解,从而使阐述体系得以完整。非常适合于影视理论和实践的爱好者、研究者、影视的从业者阅读,也适合于用作“影视美学”或“西方影视美学”课程的教程。修订本对重要章节都有适当的内容调整和理论表述上的补充与修正,应该是目前这一领域相对最为完善与合适的一本教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