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政治从何而来?” “人类政治在哪里?” “人类政治向何处去?” 对于政治领域的关键三问,本书从演化论视角给出了回应。聚焦人类政治演化的基本脉络,本书将不同政体与政治模式视为一个个“政治物种”,分析早期国家诞生的社会条件,从国家分化与演化的维度阐述城邦国家、一般国家、帝国的兴起与衰落,从政体分化与演化的维度讨论君主政体、封建政体、立宪政体、民主政体的差异与转换,以及人类不同群体在塑造有效国家与有效约束国家上的一系列差异如何形塑了不同时空的政治模式。 如果将人类政治演化比喻为一条大河,那么理解这条大河过去的基本流向后,或许就会更加明了今天我们所处的位置以及未来要抵达的方向。
我们失去了与大自然的联系,这是相当愚蠢的,因为我们是它的一部分,而不是置身其外。疫情迟早会结束,然后呢?我们从中学到了什么呢?……生活中专享真实的东西就是食物和爱,就是按照这个顺序的,就跟我们的小狗鲁比一样……艺术的源泉是爱。我热爱生活。——大卫·霍克尼年届八十之际,大卫·霍克尼第一次寻求宁静的村居生活,寻求一处可以观看日出和季节变换之地,一处可以抵挡世界的疯狂之地。因此当新冠病毒和封锁袭来时,“大花园”里的生活变化甚微。一年以前,霍克尼在诺曼底历史悠久的农舍中建起了自己的工作室,以便描绘春至之景。事实上,他从强制性的隔离中获得了乐趣,视其为让自己加倍投身于艺术的良机。《春天终将来临》是一篇令人振奋的宣言,它证实了艺术转移注意力与鼓舞人心的能力。本书基于霍克尼和艺术批评家马丁
本书帮助读者系统学西门子SCL编程语言,书中案例的硬件基于西门子S7-1200/1500系列PLC,软件基于博途开发环境。本书分三分:入门篇、进篇和高级篇。入门篇介绍了S7-1200/1500的硬件环境、PLC工作原理及SCL编程的基本概念;进篇介绍了SCL编程的复杂数据类型、扩展指令、工艺对象等,含大量实用案例讲解;高级篇介绍如何使用C#语言编写TCP及UDP通信的控制台程序,并实现与PLC的通信。本书从基础到进再到高级,带领读者循序渐进地学西门子SCL编程方法和技巧。 书中附有视频讲解,读者扫描二维码可观看学。 本书适合电气自动化的编程和调试工程师使用,也可作为大院校相关业的教材。
了解过去的中国社会,对我们今天的普通人来说,重要吗? 当然重要。 我们今天的文化、传统、习俗、审美等诸多方面,仍然深受过去长期形成的社会行为和文化传统影响。了解过去,我们才能更自在地活好当下。 而通常,我们了解的历史,多是王侯将相、知识精英、英雄豪杰,少了普通人的生活。本书则聚焦微历史,以微观和宏观相结合的方法,从一个个普通人和家庭的故事,逐步延伸至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从而展现人口的变迁、衣食住行、农村和城市的形成、秘密社会、风俗习惯、文人与教育、宗教信仰、法律与社会、宗族与家庭等等,让大家看到更细节的中国。 本书分为上、下两卷。 上卷“人、日常和文化”聚焦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与文化。人们为什么会“以貌取人”,服饰是如何反映阶层和社会变迁的?厨房里的必需品与人们的环境和生活习惯有什么
《源泉》是安·兰德颇负盛名的长篇小说之一,通过对天才建筑师洛克在学校、公司及社会中曲折经历的描述,创造了坚持理想、勇于创造的青年形象,在面对校长、同行、客户和评论家的干扰时,洛克永远有坚持自我的勇气,不依赖别人的意见而活,一直做自己想做的事,正如他在最后替自己辩护的演讲中所说:除了独立之外,不存在衡量个人尊严的其他标准。本书是对青年志气的认可,同时它歌颂了人类的荣光,显示了人类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
本书从网络基础知识讲起,介绍了网络传输介质、网卡、模拟器等网络设备,接着通过项目实战案例,详细介绍了网络运维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将用到的知识点在项目中进行讲解,做到突出实战,理论够用为度。 本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多方面知识,注重应用实践,可作为网络从业人员的业学和参考用书,也可供高校计算机、通信、网络等业的师生阅读参考。
《中国文化中的饮食》是第一部系统研究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人类学著作,由考古学家、人类学家张光直主编,初版于1977年,是从考古学和人类学角度研究中国饮食文化的先驱著作,既不乏学术深度,又有兼具可读性。全书以朝代顺序为划分,各章由海外汉学重镇负责撰写,考察了中国从古至今的饮食文化大观。从中国各历史时期的饮食习惯与风格、饮食结构、进餐礼仪与观念象征,到不同地区偏爱的食材、烹饪技法、厨具……全景展示中国饮食的诞生、沿革、流变,传统与创新并存,博采众长与对外传播交织,讲述一段关于“饮食”的精彩历史。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历表中必不可少的项目,中华儿女古往今来已习惯于根据节气安排生产和生活。本书介绍了二十四节气的由来和发展概况,详细讲解了节气与干支、阴阳五行、卦气、奇门节元、九星、二十四方位、五运六气、七十二候等历法知识,分别阐述了二十四个节气的基本含义、民俗活动、饮食起居注意事项,特别编排了2019—2030年二十四节气历,其中既包括公历、农历、星期、节气等常见历项,也包括与节气密切相关的日建、星宿、五行、奇门节元、九星、八卦、黄道等重要历项,节气历法知识丰富,历项准确实用,可作为易学预测、起名策划、中医养生等领域研究者与爱好者的常备工具书,也适合大众日常生活参考。
何谓“三书六礼”?为什么未出嫁的女子称为“待字闺中”?为什么称富有或高居要位的夫婿为“金龟婿”?本书以探本溯源为旨趣,追溯中国古代婚礼习俗的来由及起源,婚俗条目的阐述言简意赅,并附设典籍出处作为解说依据,让读者在饶有兴味的故事中,了解中国婚事习俗的起源。同时附可研读的古代典籍,是一部中国传统婚俗文化的趣味小品。
本书全面而详细地介绍了我国传统的历法岁时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礼俗文化、信仰风俗等,其中既系统梳理了各种传统民俗文化的历史和现状,又重点展示了若干具有代表性的民俗风情,还以小百科的形式补充介绍了各种与民俗文化相关的知识,并配有择吉历表,语言生动,信息量大,是一本极为实用的中华传统民俗文化全书。
本书由近二十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关于拉铁摩尔的代表性研究论文汇集而成,作者涵盖唐晓峰、姚大力、罗威廉等国内外、老中青三代学者,内容涉及社会学、民族学、历史学、地理学等领域。 欧文 拉铁摩尔(OwenLattimore,1900-1989)是美国著名的中国边疆研究学家、蒙古学家与汉学家,曾长期生活在中国,多次踏访中国的北部边疆,抗战时期,还曾到访延安,受到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的接见。其名著《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在中国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20世纪的国内国际形势,在拉铁摩尔的个人经历与学术成就上得到了充分地体现,本书对于深入研究拉铁摩尔及其边疆理论、内亚史研究视角一定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校邠庐抗议·汇校》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思想著作和历史文献,也是近代思想家冯桂芬的代表作。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军事各个方面。书中提倡向西方学习,体现了作者的开放思想。其中采西学、制洋器、改科举等多项建议被洋务派所采纳,进而成为洋务政策。其处理中西学关系的原则成为变法图强的理论根据,对清末政治的影响甚大,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独特的价值。此书作为重要的近代史文献,历来受到不同学者的重视,但成书过程却鲜为人知。此次汇校现存各版本,不仅梳理了该书文本的演变历史,全面收录了冯桂芬本人对该书的增删补录,且通过各版本的嬗变,从一个侧面清晰地折射出晚清那段动荡的历史。
本书从春秋四季的起居行止、时令佳节的传统习俗,到饮茶、下棋、旅行、运动乃至动物保护、娱乐八卦等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描绘出一幅趣意盎然的唐人生活画卷,让严肃枯燥的历史变得亲切可感,伴随读者重返盛唐,拾摭一千年前的光影与红叶。
作者夙有改良风俗之志,认为要理解并改良当时的风俗,不可不先述古俗。书中将黄帝以前至明朝的历史,分为浑朴、驳杂、浮靡、由浮靡而趋敦朴四个时代,希望通过分析总结古俗,“正风俗以正人心,或亦保存国粹者之所许也”。本书初版于1911年,是中国风俗研究领域的经典之作。
《民国风尚志》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清末至民国时期发生在民国茶楼、妓院、戏院、电影院等娱乐场所的民俗风尚、传闻逸事,内容采自民国时多家画报上的文章。根据详细的档案资料及珍贵的史实照片,对当时的娱乐消遣发展以及独特的民俗文化进行了一次详细的记叙,恩怨风云,一网打尽;人间世相,尽收眼底,展现了民国时期的风土人情、人文风貌和芸芸众生的酸甜苦辣。 民国风尚,是风情、风物,更是风范、风骨;既有风云、风雨,也有风雅、风月,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精神维度,既是对传统精华的守护,也是对现代文明的拥抱。在那个时代,人们那样想着,那样活着,让人艳羡,让人惭愧。民国风尚,随着一个时代的结束而远去,徒留后人神往。然而,他们从未烟消云散,甚至并不遥远,清晰可辨—— 相片虽泛黄,当年风骨依旧! 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