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丹麦哥本哈根地质博物馆前策展人奥勒 约翰森(Ole Johnsen)基于博物馆中珍贵的矿物藏品和他的私人藏品编写的一本介绍矿物的图鉴。全书以结晶学基础知识的系统介绍作为开篇,共收录产自世界各地的500余种矿物(包括较多珍贵宝石及同类著作中较少提到的不常见矿物)。图鉴部分以600余幅极具代表性的矿物标本及其晶体结构高清彩图搭配对矿物性质的文字描述,综合介绍了每种矿物的名称和品种、结晶学特征、物理和化学性质、鉴定特征及产地等关键信息。本书排版清晰,检索便捷,开本适中,便于携带,是一本适合应用于野外矿物观察与识别的地质图鉴,可作为矿物宝石收藏家、矿物学和宝石学等相关专业师生,以及对矿物和宝石感兴趣的大众读者的野外使用指南。
热带雨林是迄今为止地球上多样性最丰富的生物栖息地。在雨林残酷的环境中,为了适应和生存,生物进化出了前所未有、多姿多彩的形态。这种丰富是生命对严苛生存环境的回应,同时带来惊人的美丽。 18世纪以来,人类逐渐开始大片砍伐和焚烧热带雨林。现代过度发展的畜牧业和油棕种植业已对雨林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出于经济目的而大面积破坏雨林的行为已成为雨林消亡的主要原因。 大自然的多样性和美丽被破坏后往往是难以恢复的。森林的消失将通过降水的变化影响全球气候,而雨林物种多样性的消亡将使我们丧失认知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机会。 保护热带雨林,关乎整个星球的未来。 约瑟夫 H. 赖希霍尔夫近年来的一系列作品,每一部都让人大开眼界。在一个知识点较为杂乱的主题领域,他通过冷静的思考力脱颖而出,没有一味强
水对地球生命的起源和进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历史上各种文明的崛起和衰落也与之息息相关。可以说,人类的家园本质上就是一个蓝色水星球,人类在其中进行生活、生产、创作、迁徙、经济活动、地缘交往等,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不同的经济、文化体系和社会系统。 但在全球化的今天,随着人类对生态的无节制侵蚀,地球的水循环系统正面临巨大的危机。洪灾的强度大幅增加,干旱、热浪和大规模野火正在全球各大洲频发,摧毁着世界各地的生态系统和基础设施。到2050年,可能有35亿人面临与水相关的粮食安全威胁,可能有47亿人生活在面临巨大或极端生态威胁的国家中,这将导致人口大规模流离失所和被迫迁徙的情况。而由此将进一步加剧全球的地缘政治问题,引发诸多纷争。 《蓝色水星球》预判了气候灾难下的人类社会新形态 气候大迁徙时代、
近年来,肆虐的森林大火已经摧毁了世界各地的大片地区,预计由于气候变化,我们将在未来看到更多这样的情况。但这不是什么新鲜事,野火在地球上存在了数亿年,大规模的火灾在塑造地球生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安德鲁 斯科特讲述了火对我们星球的大气、气候、植被、生态以及植物和动物生命进化的影响。它导致了大规模的物种灭绝,也推动了开花植物的传播。作者通过对化石的研究,揭示地球历史深处的气候,让我们了解早期人类是如何驯服火并使用它的。
森林康养作为林业与健康养生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有效路径,在助力乡村振兴和美丽中国建设过程中也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重庆森林康养资源利用》结合近年来研究成果,对重庆市森林康养资源进行系统总结,形成森林康养资源经营利用技术和森林康养中医学利用技术,并针对森林康养疗效进行中医学实证研究;根据重庆森林康养资源禀赋,构建重庆森林康养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综合评价,对全市森林康养资源进行区划,形成重庆市森林康养资源分布图集。同时,对重庆森林康养产业发展进行中长期规划,以期为全国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提供模式借鉴。
本书旨在作连接历史与现实的美术观察,总结近现代长三角地区美术教育的成功经验,以及区域内资源共享,错位竞争的协同发展模式。同时,对目前长三角地区美术教育资源保护再利用过程中涌现的 案例和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对未来长三角地区美术教育与文化艺术资源保护再利用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本书分上、中、下三篇,共九章。上篇简要回顾近现代长三角地区美术教育发展历史;中篇对近现代长三角地区美术教育资源进行分类梳理;下篇对近现代长三角地区美术教育资源保护再利用过程中涌现的 案例与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 案例的成功经验,并对存在问题的案例给出调整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