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协定》期望集合全球各国之力,把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工业革命前水平以上2℃之内。这是一个不可实现的目标吗?气候灾难是不可避免的吗? 不平等、民族主义情绪高涨、极端天气频发 在这个碳排放不断增加的世界里,未来的前景似乎有些暗淡。然而, 生态现代主义者 依然对未来抱持着乐观的态度。他们认为,技术创新和人类的普遍发展是一个生态充满活力的未来的关键,主张用所有可用的技术 包括核能、生物合成乃至其他尚未被发明的技术 来对抗气候变化。他们也认为, 田园牧歌 式的环保观念并不符合人类追求生活质量提升的现实需求,而通过集体乃至国际合作力量实现光伏等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才更有益于人类的共同繁荣。 这一观点引起了很大争议,因为它与绿色运动主张的传统环保理念相左。乔纳森 西蒙斯解释说,这是因为绿色运动
一位浮夸的文艺復兴义大利人,发现空气出乎意料地沉重:好比卡内基音乐厅内所含空气,重达三万两千公斤。 一位独眼特技飞行家,发现空中有一股颶风般强劲的空气洪流,在八公里高空汹涌奔腾。 一位贫困美国农夫,用乾草叉在穀仓门板上刻写方程式,构思出暴风迴旋绕行的原因。 一位用意良善却命运多舛的发明家,製造出奇妙的化学物质,结果险些把臭氧层给毁掉(他还构思出一个点子,把铅摆进汽油)。 一位隐居乡间,偏爱把脚趾甲涂成樱桃红色的数学奇才,设想出一项科技成果,让铁达尼号的乘客获救生还。 《大气:万物的起源》是颂扬地球大气的精彩著述,也是读来不忍释手的科普力作。
这是一本中国青年追风者、摄影师苏镝坷的原创图书作品,作者通过用图片及文字讲解多年的追风故事和风暴相关的科普知识, 带领读者深入了解追风者的世界及强对流风暴的气象知识。作者用精彩的故事叙述和震撼人心的摄影作品,将风暴的力量与美丽展现得淋漓尽致。无论是亲历风暴、深入台风眼的惊险故事,还是在风暴中拍摄的精彩摄影作品,都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风暴的中心,感受到自然的威力与魅力。作者也通过此书表达了公民参与灾害防御的重要意义和紧迫性。
《云彩收集者手册》介绍了46种云彩和大气光学现象,并且收录了全世界云彩爱好者拍摄的百余幅精彩摄影作品。从太空边缘的神秘夜光云,到我们周围的重重雾霭,都在这本手册之中。即使没有任何自然观察经验,读者也可以了解云彩的名称、特征、形成原因,鉴别云的种类,并利用书中的趣味记分系统与亲朋好友展开观云竞赛。
从赤道到两极地区,从雨雪到飓风,从彩虹到闪电,从海洋到陆地再到天空,不同的天气会给你带来不同的景象。这本书带你走进你想知道的有关天气的一切真相。风是怎样形成的?云层为什么能决定天气?什么导致了急流?是否存在两片一样的雪花?球状闪电是什么?为什么沙漠如此干燥,热带雨林如此潮湿?植物和动物是怎样预报天气的?这本书带你了解闪电,理解雷雨,告诉你彩虹并没有尽头,用超过3000个关于天气的知识,为你揭开种种天气现象的神秘面纱。
为什么地球表面变暖的程度在不同的半球有所不同? 为什么尽管全球降雨总量增加,干旱地区的干旱却变得更加频繁? 为什么大气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会导致对流层温度上升而平流层温度下降? 真锅淑郎和布罗科利讲述了科学界是如何理解气候变化的人为原因的,以及气候模式如何对这些重要发现起到了重要作用。两位作者详细展示了大气科学家如何使用气候模型开展虚拟实验,研究大气、海洋和陆地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他们将这些研究作为基础,更广泛地讨论了人类导致的全球变暖,以及全球变暖的未来可能发展方向。
本书是上世纪美国重要的地理学家亨廷顿的代表作,也是一本环境历史先锋著作,主要解释区域性的气候对人种体质和文明发展的影响与制约,以充实的实地考察、调查数据为基础。他以宏大的视野探索环境与人类文明的互动,论证了世界上气候带的分布与文明中心的分布二者之间的联系。地理位置、土壤、植被、气候等环境要素对人类文化和基因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这种观点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占据地理学的主流,该书正是在当时学术环境下写成的。这种学术取向至今仍有较大影响,只不过发生了量化研究的转向。人地关系是地理学永恒的主题,这一点并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淡化,亨廷顿的这一著作正是以大胆创新的思路研讨大尺度地理空间上人地关系的经典之作。
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重要的全球性挑战之一,也是世界上每个城市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城市安置了现今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 应对气候变化是一项深刻的挑战。参与城市气候管理的各类人员,城市国际组织和机构都把城市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场所。本书是对这些挑战的第一次重要介绍,概述了全球气候变化科学、环境政策以及气候变化作为一个城市政策问题出现的历史背景,研究了在城市政治、经济、社会和基础设施不断变化的背景下,城市如何治理以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着重分析如何看待城市中已经出现的减缓和适应措施,以及气候变化对社会和环境公平的影响。 本书提供详细的案例说明,有利于读者了解在城市尺度解决气候变化的潜力和局限性,从而探索我们城市的未来发展道路。本书将
此前我们只能在遥远的度假胜地感受到的热浪、暴雨和毁灭性的风暴,是否意味着气候变化,抑或它们只是正常的天气现象?物理学家弗丽德里克 奥托女士参与了归因科学的建立。借助这种革命性的方法,她可以准确计算出气候变化何时会发挥作用。像 哈维 飓风这样的灾难是人为的吗?干旱是全球变暖的结果,还是像往常一样,只是一段难耐的酷暑?数据显示,由于气候变化,2018 年在德国出现的热浪再次出现的概率至少是以前的两倍。在澳大利亚, 2019 2020 年摧毁整个大陆的丛林大火再次发生的概率至少增加了30%。好消息是,借助归因科学的数据,人们可以追溯导致天气现象的具体原因。一家企业,甚至一个国家都可能被告上法庭。而且,气候变化不再被滥用为借口:政客不能再用它来掩盖管理不善和自身的失败。这本书让那些激烈的辩论变得清晰明了。
针对中国城市地下空间规模开发的现状,在国内城市化快速发展与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跟踪国内外城市规划及城市问题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及交叉学科发展前沿 城市规划、建筑科学以及城市气候学的研究成果,将城市热环境问题引入到地下空间学科领域,提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对城市微气候影响的研究课题,以城市热环境指标作为量化指标和突破点,完成地下空间开发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机制、影响因素以及量化评价的系统研究,进而指导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指标和策略的制定,促进地下空间建设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对城市微气候的影响》可作为相关专业人员参考用书。
从地质学到地理学、从赤道到极地、从植物到动物、从海洋到陆地再到天空,我们的地球充满了各种迷人景象。这本书会告诉所有对地球好奇的人:世界上*长的河在哪里?*深的海有多深?*大的热带雨林在哪里?*高的树是什么?*早出现的植物是什么?*古老的岩石是什么?有多少种昆虫?飓风是怎样形成的?从地球的诞生到*新的进化奇迹,这本书包含了超过2000个关于我们这颗星球*不可思议的知识,为你解答关于我们所居住的星球的所有问题。
天气影响着我们的日常决策,包括穿什么、如何旅行以及什么时候洗衣服。我们知道蓝天是个好兆头,但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每朵云都有一线下雨的希望吗?气候变化是自然的行为还是人为的影响? 在本书中,专业的气候和大气科学家介绍了晴好的天气和恶劣的气候,从平静的日子到飓风肆虐的时候,从彩虹到寒霜,从太阳黑子到超级单体飓风。本书共50个主题,以引人入胜的图片和对七个杰出气象专家的简介为例,为读者提供了快速了解躁动不安的大气层所需的知识。
两千多年前的祖先通过观察自然的变化,对一年做了细致的划分,将一年四季划分为“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气大概15天,6个节气就是一个季节。又把每个节气细分为“三候”,5天为“一候”,这样一年就有七十二候了。在四季的奇妙韵律中,好像有什么东西在不由分说地呼唤着每一个人,引领他们回到古老的乡村中,寻找隐藏在那里的时间智慧。本书的小主人公是一对住在乡村的小兄妹,就让我们一起跟随他们的脚步,好好体会质朴的乡村古风,感受二十四节气的神秘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