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论述了为什么世界是语言的、知识是语言,物也是语言,智能存在于语言之中,人类的语言尤其是科学语言是世界的模型和地图。论证了语言本身的计算功能,提出了物语和媒语的概念、用计算机建构语言模型从而间接建构世界模型、实现意识型的人工智能尤其是类脑计算的原理和方法,以及人类语言的整体性的拓扑词语网络。
本书根据*制定的《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2009年版)的要求而编写。编者针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结合当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本着“案例驱动、重在实践、方便自学”的原则编写了这本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和操作能力为目的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本教材共7部分,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 XP操作系统、应用因特网(Internet)、文字处理软件的应用(Word 2003)、制作电子表格(Excel 2003)、多媒体软件应用和制作演示文稿(PowerPoint 2003)。 本书配套的教学资源光盘包括课程标准、教学方案、多媒体演示课件、PPT课件和案例素材等教学资源,搭建了一个提供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教学指导的平台。本书还配有电子教学参考资料包,详见前言。 本书可作为国家规划的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
本书重点研究解决经典控制方法受系统内部和外部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导致的两个问题(统称为“控制器参数在线优化整定问题”):一是对多路结构相同但内部、外部略有差异的被控对象,工程师需要使用相同的方法进行重复参数调试整定的问题,特别是对大惯性、有滞后的系统进行调试,会消耗大量时间和人力的问题;二是当系统运行环境发生变化后,控制器无法自动优化调整控制参数,系统无法达到控制性能要求的问题。本书研究模糊智能复合经典(确定性)控制方法,结合不确定控制方法和人工智能优化、搜索方法的优点,参考了模糊自适应PID控制方法,设计出三种基于专家经验通过模糊控制器实现的自适应PID控制算法,通过理论推导、Matlab计算机仿真和实际项目实施验证的途径对以上三种方法的稳定性、动态性能、静态性能进行了分析和验证,并根据需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中小学生为主要的读者对象,以传播安全防范理念、提示安全防范常识、传授自我安全防护的技巧、方法为宗旨,根据中小学生的特点,主要通过总结和归纳他们在网络使用中可能发生的危险、损害或者犯罪,选取生活中的典型案例,分析其行为方式和特征,并提出识别和防范这些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指导(windows 7 office 2010)》是与《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windows 7 office 2010)章序保持一致的配套学习指导书,书稿精心安排和组织了以案例驱动的实验内容。内容涵盖了相应各章的知识与技能,对疑难点进行了重点的讲解与充实,并对解题思路的进行评点。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程(Windows7+Office2010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作者羊四清)根据*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晟新制定的教学大纲、2013年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调整后的考试大纲.并紧密结合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培养目标和*的计算机技术编写而成。本书作为《大学计算机基础(Windows7+Office 2010版)》一书的实验配套教材,是编者多年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程(Windows7+Office2010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共分7章,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系统实验、Windows7操作系统实验、Word 2010文字处理软件实验、Excel 2010电子表格处理软件实验、PowerPoint2010演示文稿制作软件实验、计算机网络实验、常用工具软件实验,各章均配有习题。 本书内容新颖、结构合理、语言流畅、图文并茂;实验内容丰富、可操作性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教程》是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材配套的实践教程。内容组织与教材一致,分为10章,包括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办公自动化软件以及C语言程序设计等的练习题和实验题,通过练习题可以更好地掌握教材的内容,通过实验题可以更好地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并提高C语言程序设计能力。 本书从读者的角度和实际应用出发,力求叙述简洁、通俗易懂和技术实用。本书既可与主教材配套使用,也可以作为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 B、二级C的参考用书。 大学计算机基础(21世纪普通高校计算机公共课程规划教材)
本书是诺依曼在1955—1956年为西里曼讲座而准备的未完成讲稿,是作者对过去十几年在计算机领域所做研究的一个总结性梳理。诺依曼在书中首先概述了模拟计算机和数字计算机的一些基本设计思想和理论基础,然后从数学的角度,主要是逻辑和统计数学的角度,探讨了人脑的神经系统的控制和逻辑结构,对计算机的数学运算和人脑思维的过程进行了比较研究。本书是计算机和人工智能领域的一篇重要的原始文献,具有高度的前瞻性,为计算机的创新与发展以及机器人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系列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上机指导》分为六大模块,包括22个实验和4套模拟题。六大模块分别为:计算机基础知识应用实验、计算机操作入门实验、WindowsXP操作应用实验、Word文字处理应用实验、Excel电子表格应用实验、PowerPoint幻灯片应用实验。希望通过对这六大模块的学习,读者的计算机水平有一个质的飞跃。
本书根据 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20年版)》进行编写。本书讲解信息技术的拓展知识,包括3个模块:模块一为计算机与移动终端维护,主要讲解组装与维护计算机及移动终端的方法;模块二为小型网络系统搭建,主要讲解计算机网络的配置,物联网模块的搭建,以及云文件共享服务、OA系统的配置等;模块三为信息安全保护,主要讲解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及设计信息系统安全防护方案的方法。 本书适合作为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的教材,也可供职场中需要学习计算机与移动终端维护、小型网络系统搭建和信息安全保护的人员参考。
郭剑聪主编的《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根据此课程的教学要求精心编写,通过在packet tracer模拟器中设计了十几个项目,涵盖了二层交换机、三层交 换机、路由器的基础配置、安全配置和稳定性配置, 适合作为中职学校相关专业教材,也适合网络初学者参考学习。
张斌、张长胜、刘婷婷、张岳松编写的《基于服务关联模式的组合服务选取方法研究》研究了一种基于服务关联模式的组合服务选取方法。该方法利用数据挖掘等相关技术,基于web服务以往的执行、调用信息,分析出具有QoS关联关系的服务以及建立组合服务业务模型的知识,作为组合服务业务建模与选取的基础,以提高单SLA与多SLA的选取质量。
王刚主编的这本《Web前端开发技术实践指导教程》为《Web前端开发技术――HTML、CSS、JavaScript》(ISBN978-7-115-31926-5)的配套实践指导教程。同时,本书每个实验都配有内容简洁而体系完整的知识点介绍,也可以单独使用。本书从初学者角度出发,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丰富多彩的实例,详细介绍了使用HTML、CSS和JavaScript进行静态网站开发的全部技术。 《Web前端开发技术实践指导教程》共分为4部分。第一部分为Web基础技术实践,主要讲解HTML知识的实践应用,内容包括HTML头部标记及主体标记的使用,文字、段落、列表及图片标记的使用,超链接与多媒体标记的应用,表格页面以及表单页面的制作,Dreamweaver创建和管理站点的实现,实现文本与图像网页的制作以及超链接及多媒体的应用。第二部分为Web排版技术实践,主要讲解CSS级联样式表的具体应用,内容包括CSS样式表
本书按照福建省中等职业教育计算应用基础学业水平考试大纲编写,内容包括微机基础,WIN7基础,Word 2010应用,Excel 2010应用,PowerPoint 2010应用,因特网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7个部分。本书三个用途:主要用于福建中职学业水平考试,也可以用于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和高新技术考试。 本书为面向独立学院的计算机公共课教材,主要是配合教程的实验指导和习题解答,有丰富的操作范例和操作任务,并精选了一批 一级考试的习题。 本书是面向独立学院学生的计算机公共课教材,突出应用和应试两个特点,侧重于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并帮助学生 好地准备 一级考试。 本书与我社已有的计算机公共课教材呈地域和层次的互补性,有利于丰富我社计算机公共课教材的产品线。
本书紧密结合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联系计算机教学的实际情况,突出技能和动手能力训练,重视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符合中职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要求。本书对应《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拓展模块1、拓展模块2和拓展模块9,与《信息技术(基础模块)(上册)》和《信息技术(基础模块)(下册)》配套使用。本书可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各类专业的公共课教材,也可作为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教材。
张海兵、徐茜茜编著的《机器人特工训练营(课程指南上)》循序渐进地讲解了乐高9686套装中各个零部件的名称、特点及使用方法,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机器人机械结构的参考指南。 本书的课程设计以小特工参加野外集训为主线,让学生在情境中通过建构结构模型来解决碰到的生活实际问题。课程内容的安排以阶梯式呈现,相对独立又不失衔接,从简单的基础结构开始(如:三角形结构、桁架结构),逐步延伸到杠杆、齿轮等简单机械,对于相关的重要知识点有明确的解释,其涉及的活动也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本书涉及的机械知识点以供教师参考为主,教师宜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机械结构的欲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创新的品质。
教程根据职业标准与培训大纲编写,充分体现行业特色,是对初、中、高不同专业等级人员实施培训的内容载体,是培训考核命题的基础素材,也将作为专业水平考核评价的重要参考。根据《虚拟现实工程技术人员国家职业标准》要求,按照模块的方式,分为虚拟现实初级工程师、中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的三个级别编写。每一级别包括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能力实践。本书要求初级、中级、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均需要掌握对应章节的内容。本书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理论研究和行业应用经验,将虚拟现实工程技术理论知识分为虚拟现实概述、信息系统管理、项目管理、策划、计算机图形学等五个部分。
本教材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研发,教材基于本学科核心素养来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支持学生职业能力成长 和终身发展。教材内容选取包含信息技术 研究成果及发展趋势的内容,开阔学生眼界,激发学生好奇心;选择生产、生活中具有典型性的应用案例,以及与应用场景相关联的业务知识内容,帮助学生 全面地了解信息技术应用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在实践体验过程中,积累知识技能、提升综合应用能力;内容体现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的关联,引导学生 将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所学的知识技能融合运用。 本书主要内容包含数据处理、程序设计入门、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信息安全基础、人工智能5个专题。本书适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作为公共基础课教材使用。
\"本书是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 规划教材《信息技术(基础模块)下册》的配套用书,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20年版)》编写。本书包括活用数据处理、程序设计入门、制作数字媒体作品、信息安全基础、人工智能初步5个专题。本书作为教材的延申,通过“专题目标”“任务梳理”“知识进阶”“例题分析”“练习巩固”等栏目的设计,系统地对教材内容进行梳理,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到检测学生学习效果,再到拓展学生学习视野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力等方面,均提供了 的指导和练习。本书有助于学生增强信息意识、发展计算思维、提高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树立正确的信息社会价值观和责任感,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信息素养与适应职业发展需要的信息能力。 本书除了可作为练习册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使用外,还可作为综合辅助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