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介绍离散系统仿真建模与分析的理论基础,采用仿真软件Flexsim以及大量案例,介绍仿真理论方法的实际应用。全书的组织基本上按照仿真项目研究的步骤展开。本书可供高等院校物流、制造等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阅读,也可供各行各业的仿真工作者参考。
彭民德、彭浩等编著的这本《计算机操作系统(第3版)》系统地阐述了现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功能、结构和主要技术,包括进程与CPU管理、内存管理、设备管理和文件系统,讨论了操作系统的安全性。 本版增加了关于云操作系统发展背景及其功能特性和结构的内容。书中详细地介绍了UNIX、Linux和Windows实例,每章都有重点演示和交互练习以及小结和习题。与本书配套的建立操作系统教学网站的电子文件可从出版社网站(http://www.tup.com.cn)下载,其中有动画讲解、交互练习、题目测试和问题讨论等内容。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3版)》是计算机专业本科教材,但对各个层次的读者学习计算机操作系统也有一定的帮助。
1张好的图表能够节省1000句话,但我们见到的95%以上的图表都非常糟糕。为什么我们拥有具备各种先进功能的制图软件,却还是做不出一目了然的图表? 日本资深设计师告诉你,你不缺写作技巧,也不缺艺术性或创新,缺的只是一点点制图的基本知识!本书提供了制作清晰图表的3大步骤、5大制图要点、49组失败案例vs改善示例、100+制图小诀窍,手把手教你做出连专业人士都相形见绌的图表。无论是工作汇报、网站宣传,还是平面设计、数据分析,任何工作都适用! 翻开本书,成为会做图表的大牛人!
通常Arduino LabVIEW嵌入式设计过程经过两次编译实现。本书介绍的编译器是将LabVIEW图形化编程语言编译成Arduino IDE平台识别的文本语言,然后再经IDE编译成机器码下载到硬件中,整个过程一键操作完成。因传统嵌入式设计开发要经历长久的C和C++语言的学习实践,还要花费太多心思熟悉某款单片机各寄存器的细节内容,很难响应快速多变的市场需求。 本书介绍的是世界首款LabVIEW针对8位、32位单片机嵌入设计软件包,使读者在图形化编程环境实现项目功能需求。书中的VIs全部在总目录下,条理清晰,拖拽方便,有些跟PC主机相类似的原生VIs没重复介绍,一笔带过,其他硬件类VIs均加以详述,并附上25个范例供操练验证,是初学者案头书。基于廉价丰富的Arduino硬件主板和扩展板,读者可开箱即用,享受图形化嵌入编程设计带来的乐趣。
本书以树莓派的应用为主,介绍了使用树莓派完成主流服务器软件的方法,以及通过硬件开发对树莓派进行扩展以完成更多的任务。本书的前三章介绍了如何获得树莓派、如何选择它的周边设备,以及树莓派运行Linux所需要的知识;第4章介绍了如何将树莓派作为一个媒体中心与游戏机来使用;第5章是全书较为重要的一章,介绍了通过树莓派所使用的Linux系统来完成多个迷你服务器,如:SSH、WEB、论坛、数据库等功能;第6章则介绍了通过树莓派的扩展接口来连接的各种硬件。 本书适用于想通过树莓派来学习Linux系统、编程语言以及想通过树莓派来完成各种网络服务器功能的用户,也适用于那些想通过树莓派来学习硬件扩展或是硬件开发的用户。
许可、汤峰主编的《大型主机操作系统基础教程》是大型主机系列课程的主干教材之一。全书共7章,以IBH z10大型主机为实践平台,主要介绍了IBM大型主机、z/OS操作系统基础知识以及基本的操作技能。 书中各章节依次介绍了IBM大型主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和技术特点,z/OS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z/OS的交互工具TSO和ISPF;数据集的概念、分类及使用;JCL基础及SDSF的使用;实用程序及过程等基础知识。全书配备大量例子,第3~7章围绕关键知识点设计了操作案例,并对各个案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期望读者能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本书适合作为大专院校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学习大型主机知识的教材,亦可作为计算机专业人士或者对主机感兴趣的人士的参考及科普用书。
μC\OS-Ⅱ是一个源码开放的嵌入式实时操作系 统的内核。《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Ⅱ原理及 应用(第3版)》详细地介绍了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 μC\OS-Ⅱ内核的任务的管理和调度、系统时钟和节 拍服务、时间管理、中断、任务的通信和同步、内存 的简单管理原理。为帮助读者理解书中的内容,本书 给出了大量的实例。后,还介绍了μC\OS-Ⅱ的移 植方法。为了学习上的方便,第3版还增加了使用集 成开发环境BC45和VC6.0编译μC\OS-Ⅱ的相关内容 。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Ⅱ原理及应用( 第3版)》适合高等院校计算机、电子技术、自动化技 术、仪器仪表等信息类专业教学使用,也适合对嵌入 式操作系统感兴趣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参考。本书由 任哲等编著。
本书介绍了网络教育资源概述,网络开发技术与网络教育资源开发技术简介,基于ASP.NET的学习登录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教学留言版的设计与开发、教学论坛的设计与开发、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网络课程开发,网络教学资源库系统的开发、网络教学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开发、网络课程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APP设计与开发等等。
本书是软件工程需求设计开发一体化系列丛书之一,内容涵盖了需求建模全过程,主要包括需求建模准备、业务建模和系统建模三大部分。通过案例与理论的结合,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引导读者逐步进行项目目标分析、涉众人员获取,然后针对业务现状通过业务场景建模和业务情景分析形成需求分析报告,接着站在计算机执行角度通过系统场景分析、系统情景建模等形成需求规格说明书,完成需求建模总体过程。本书的一大特点是把实际案例(薪酬管理系统)融入到需求工程方法论的讲解过程中,把实际项目作为例子,通过频繁提问的方式引发读者思考,一方面可以引发读者对方法论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得方法论得到有力支撑。
本书的适用对象为高等院校控制类专业本科高年级学生,是其进行控制系统仿真与实现的入门级实践性教材。全书共两篇:*篇为控制系统建模与仿真,通过阐述系统模型,应用控制理论中常用的控制方法进行设计与仿真;第二篇为测控系统设计与实现,以单片机作为处理元件,通过电路设计及软件编程完成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本教材综合考虑上位机应用开发的主要技术能力,结合企业实际项目案例,传授上位机应用开发工程中所涉及的主要专业技术知识。 本教材共5个项目。项目1是系统设计基础训练;项目2是环境监测模拟系统训练;项目3是需求分析和编写;项目4是数据库原理和操作;项目5是上位机系统开发。项目安排以上位机应用开发工作应具备的专业知识为出发点,重点讲解系统设计、需求制定、数据库开发、应用类软件开发等知识。每个任务从引导任务出发,进而简述支撑知识,再以任务同步训练的方式强化所学知识,后以自主学习任务巩固所学知识,并预习下一个任务。 本教材适用于高职高专院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生,亦可供自学者及软件开发人员参考使用。
《网络操作系统/高等学校应用型特色规划教材》基于先进的网络操作系统平台进行理论和应用的讲解,能够充分反映*的技术动态,具有新颖性和前瞻性。针对*颁布的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目标,按照网络管理员对网络操作系统实施管理的具体要求规范教学内容,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学生技术分析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应用素质,并提高其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针对所涉及的操作系统管理功能和网络服务的相关概念、原理,力求提供较为完整的解释,并通过图形化的方式,对操作流程做出详细的讲解和说明。全书共14章,分为三大部分:网络操作系统概述;网络操作系统管理基础;网络管理与服务。 《网络操作系统/高等学校应用型特色规划教材》可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的本科教材,也可作为其他对于计算机网络理论和应用方法
本书根据作者多年的实际教学经验,在内容选择、理论深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讨,使学生易于理解,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力求做到准确性、系统性、通俗性、实用性,结构清晰,注重基础理论的阐述,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每一章的内容从一个问题开始,让学生带着问题开始知识的学习,促进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全书共分为9章,主要内容包括: 操作系统引论、进程与线程、进程并发控制、内存管理、页式和段式内存管理、I/O管理、文件管理、死锁、多处理机系统介绍。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从事计算机工作的科技人员进行参考,对报考研究生的学生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决策支持系统在于实现科学决策。它是在计算机上利用决策资源(模型、知识、数据)制订方案,为决策者提供有效决策的技术手段。随着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出现,网络上的决策资源更为丰富,这为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和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也为个人决策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因此,本书在第2版的基础上增加了这方面的内容。本书系统叙述决策支持系统发展过程中的基本决策支持系统、智能决策支持系统、数据仓库型决策支持系统、综合决策支持系统和网络型决策支持系统的原理、技术和实例,并介绍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决策支持以及决策支持系统开发的计算思维。书中展现了决策支持系统结构和运行方式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便于读者掌握决策支持系统原理和应用。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计算机专业、管理类专业本科生和研究
《嵌入式应用系统开发实践》教材是以ARM为开发平台,基于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以案例项目为载体,衔接Linux操作系统原理、ARM结构与应用、Linux驱动开发等课程,将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基本理论、嵌入式应用系统开发基本原理融入其中,使学生通过学习可以掌握嵌入式应用系统开发的技能。本教材的内容共分为八章,以当今嵌入式系统设计的热点产品——智能家庭网关作为项目实践内容进行编写。从第1章智能家居系统开发前的分析及准备,到第8章基于QT的家庭网关远程控制的项目设计,包含了嵌入式串口通信编程、字符驱动应用程序编程、基于QT界面应用的程序设计及基于BOA服务器程序远程控制等内容,力图在培养学生嵌入式系统职业开发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团队协作的职业素质。 本教材虽然是嵌入式技术专业教材,但也能为电子信息类相关专业,如应
操作系统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只看书上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实践和应用中加以深刻的体会。作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操作系统教学大纲、研究生入学考试要求和软考考试大纲编写了本书。作者力求通过大量典型的例题解析和实验实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并能灵活运用操作系统知识。本书前8章为习题,每一章的内容分为例题解析、课后自测题、自测题答案及分析三部分。通过例题解析启发学生的思考,通过课后自测题学生可以进行自我检验,教师也可以对学生进行测试。第9章通过8个典型的实验,帮助学生对理论知识加深理解,促进学生进行创新的思考和应用。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学习 操作系统 课程的配套习题集和实验指导,也可作为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复习资料,对从事计算机工作的科技人员也具
本书围绕票务网站大觅网项目的业务场景,对当下流行的Spring Cloud微服务架构进行实战式讲解。 全书共8章。主要内容包括微服务架构与项目设计、Spring Cloud初体验、虚拟化技术Docker+Jenkins、分布式日志处理、分布式业务实现、分布式部署实现、分布式数据存储和集成测试。 本书内容紧密结合实际应用,融入大量案例进行说明和实践,使用Spring Cloud微服务架构相关技术进行分布式开发,并配以完善的学习资源和支持服务,包括参考教案、案例素材、学习交流社区等,力求为读者提供全方位的学习体验。
本书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就业岗位所需的职业技能和知识为依据,根据典型电子产品的设计过程编排内容,具体内容包括:嵌入式系统及平台概述,设计简易计算器、电子点菜系统、智能车位管理系统以及数码相框共计5部分。本书将ARM以及Linux等与嵌入式开发密切相关的知识融入项目开发过程中,内容系统、全面、深入浅出,重点突出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项目化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其将来踏上工作岗位打下扎实的基础。 本书既可作为高职高专和其他高等院校通信类、电子信息类专业教材,也可作为通信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教材。
作为一种32位高性能、低成本的嵌入式RISC微处理器,ARM目前已经成为应用广泛的嵌入式处理器。目前Cortex-A系列处理器已经占据了大部分中高端产品市场。刘洪涛、邹南编写的《ARM处理器开发详解:基于ARM Cortex-A8处理器的开发设计》在全面介绍Cortex-A8处理器的体系结构、编程模型、指令系统及开发环境的同时,以基于Cortex-A8的应用处理器——S5PC100为核心,详细介绍了系统的设计及相关接口技术。接口技术中涵盖了I/O、中断、串口、存储器、PWM、A/D、DMA、IIC、SPI、Camera、LCD等,并提供了大量的实验例程。《ARM处理器开发详解:基于ARM Cortex-A8处理器的开发设计》可以作为高等院校电子、通信、自动化、计算机等专业的ARM体系结构、接口技术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嵌入式开发人员的参考书。
《Web应用开发技术(第2版)/高等院校信息技术规划教材》以一个完整的应用实例“畅想网络学院”为背景,系统地介绍采用ASP.NET 4进行Web应用开发的相关内容,包括Web应用基础、ASP.NET控件、构建网站、应用ADO.NET编程和Web数据访问等。 通过本书,读者能够快速掌握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开发环境下*的Web应用程序开 发技术,掌握实际、有效的编程技巧,为实用系统的开发打下良好基础。 《Web应用开发技术(第2版)/高等院校信息技术规划教材》作者长期从事计算机应用系统,特别是基于Web的应用系统的开发工作,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本书的特点是理论与实践并重,既适合作为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本、专科教材使用,也可供广大ASP. NET开发人员和计算机软件爱好者学习参考。
丁善镜编著的《计算机操作系统原理分析(第2 版)》以单处理器计算机系统的并发执行工作方式为管理、控制对象,介绍计算机操作系统基本原理和方法,主要内容包括操作系统引论、操作系统提供用户的接口、处理器管理及调度、存储器管理、文件系统和设备管理等。 在参考了国内外新近出版的操作系统教材和相关技术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大学本科学生的实际学习特点,本书对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原理和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力求内容完整、结构清晰、重点突出。 本书可作为计算机类各专业的操作系统课程的教材。
本书介绍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原理、方法、技术、工具和应用,全书分 4 个部分, 第 1 部分(第 1 章)从信息系统的设计模型、应用环境开始,介绍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定义、过程与流行的技术方法;第 2 部分(第 2 ~ 8 章)是本书的重点内容,其中第 2 ~ 4 章分别从静态、动态和数据的角度讨论建模的方法和技术, 第 5 ~ 8 章则分别从系统整体架构设计、类和包设计、人机界面设计及数据模式设计的角度讨论系统设计的方法和技术;第 3 部分(第 9 章)给出系统生存周期中,设计阶段的后续衔接阶段内容,介绍系统的构造、实施以及运行和支持阶段的主要工作;第 4 部分(第 10 章)以一个简化的教学管理系统作为示例, 介绍本书前面章节的原则和技术在软件项目的分析设计过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