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 2030 年商用的6G 将是支撑“数字孪生、智慧泛在”社会发展愿景的基础设施,6G 除了对传统的通信能力进行进一步增强, 需要构建新的能力维度,实现通信与感知、计算、人工智能(AI)、大数据、安全等能力的一体融合设计,通过按需服务的方式,实现多能力服务质量(QoS)的端到端保障, 好地满足6G 差异化和碎片化业务场景的需求。本书首先回顾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史,从5G发展的经验和面临的挑战出发,概述6G 发展和演进的驱动力,归纳和汇总了 从事6G 研究的主要机构、组织、项目和企业的相关研究进展和成果,并且从愿景、需求、频率、网络架构等角度展望了如何定义6G;然后围绕传统通信网络的容量、效率、覆盖等的优化,介绍了6G 无线领域 有代表性的几个技术方向,包括分布式多输入多输出(MIMO)、智能超表面(RIS)、AI 使能的空口、 的全双
本书从移动场景下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与优化需求出发,深入揭示了移动场景下无线信道的基本特征、测量方法、与建模理论。内容涵盖电波传播与非平稳信道基本理论、时变信道测试理论与方法、测试案例分析、无线信道建模理论与参数萃取方法、公路交通信道测量与建模、轨道交通信道测量与建模、时变信道动态建模与仿真方法等。本书是电波传播与无线信道研究人员、移动通信系统研发与设计人员、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读物,也可供具有移动通信技术基础的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阅读。
本书系统、全面地阐述了通信对抗侦察信息处理相关概念及技术。全书共分为8章,章概述,第2章通信对抗侦察信息模型、处理架构与流程,第3章通信侦察辐射源参数处理技术,第4章通信目标识别分析技术,第5章通信侦察态势处理技术,第6章基于数据挖掘的通信对抗侦察信息处理技术,第7章基于数据挖掘的通信对抗侦察信息处理特色应用,第8章通信对抗侦察态势可视化展示。 本书主要面向通信对抗侦察信息处理系统设计人员,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学习材料或参考资料,还可供从事电子对抗、信息处理系统总体设计及有关专业的科技人员参考。
《基于自适应控制的认知无线网络的建模与优化研究》致力于基于自适应控制的认知无线网络的相关研究,面向不同的网络需求与应用,分别从接纳控制、反馈控制、传输控制出发,进行适应于认知无线网络的自适应控制机制设计研究,基于理论进行认知无线网络频谱分配策略的数学建模与系统优化研究。 《基于自适应控制的认知无线网络的建模与优化研究》的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认知无线网络的性能分析与优化设计中。《基于自适应控制的认知无线网络的建模与优化研究》所研究的基于自适应控制机制的频谱分配策略可以较好地适应认知无线网络的异构性与时变性,应用前景广泛。《基于自适应控制的认知无线网络的建模与优化研究》将离散时间排队理论引入对频谱分配策略的建模分析中,建立了顺应当代通信数字化特点的离散时间权排队模型,为客观评价
本书包括约1000条术语, 涵盖了移动通信、移动互联网、ICT、云计算、物联网、多媒体通信、网络安全、数据通信、接入网、承载网、核心网、通信电源、通信线路、集成电路、卫星通信在内的信息通信技术的15个主要领域。
本书包括约1000条术语, 涵盖了移动通信、移动互联网、ICT、云计算、物联网、多媒体通信、网络安全、数据通信、接入网、承载网、核心网、通信电源、通信线路、集成电路、卫星通信在内的信息通信技术的15个主要领域。
《天线技术手册》全面介绍天线理论、技术及应用的技术类著作,覆盖了天线工程领域相关的各方面内容,主要包括:一、天线相关的电磁理论基础概述,并挑选了 规天线中的一些 理论主题,如纳米天线和超材料天线等;二、天线单元与阵列设计,介绍了传统天线设计技术的 进展,尤其是特殊用途的高性能天线设计,还包含了天线测量的系统和方法;三、天线应用及系统,介绍了在各种无线系统中天线设计的具体考虑并给出了实例。 各章内容如下:1天线工程中的优化方法 ,2天线工程中基于超材料的传输线,3 天线设计中的变换光学理论,4. 频率选择性表面,5光学纳米天线,6 局域波理论、技术与应用,7 太赫兹天线及其测量,8 3D打印增材制造天线。
本书为“物联网工程实战丛书”第2卷。书中从物联网工程的实际需求出发,阐述了传感器件与通信芯片的设计理念,从设计源头告诉读者我要设计什么样的芯片。集成电路设计是一门专业的技术,其设计方法和流程有专门著作介绍,不在本书讲述范围之内。本书适合作为高等院校物联网工程、通信工程、网络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微电子和集成电路等相关专业的,也适合传感器和芯片研发人员阅读,另外也适合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等政府管理部门相关人员的参考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