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以ArcGIS 10.7 版本为讲解依托,90%左右的内容适合ArcGIS 10.0 以上的用户。内容共分16 章,包括ArcGIS 入门、数据库管理、坐标系统、数据转换、数据处理、数据建模、地图打印到DEM 制作、三维制作和分析等。书中提供了大量的实际应用案例,并把很多案例做成了模型。书中附带了作者自己开发的接幅表生成和标准分幅打印工具软件,以及配套的数据资源和视频。 本书注重实用性,深入浅出,既适合ArcGIS 初学者,也适合具有一定基础的ArcGIS 专业人员,同时还可以作为高等院校的地理信息系统、测绘等相关专业的教材,并对ArcGIS 二次开发的用户也有一定帮助。
本书以服务于ArcGIS初学者自学为基本目标,在系统分析了其他相关教材在内容构成、形式表达以及在教学、科研及行业应用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结合多年教学工作经验编写而成。全书分为ArcGIS软件的基础编辑、高级编辑、数据制图和空间分析四大篇,每篇通过丰富的基础实验操作案例来讲述GIS功能与软件实现。主要内容包括空间数据的采集、编辑、转换与处理、空间数据的可视化表达、符号化制图、矢量数据的空间分析、栅格数据的空间分析、三维分析等。本书强调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与易读性的结合,通过100个经典的基础实验案例,由浅入深、由专题到综合,涵盖了ArcGIS软件应用多方面的知识与操作技巧。全书以文字及图解详细介绍软件操作的具体步骤与方法,并配备典型的实验练习数据,留给学生充分的自我发挥与开拓空间。
本教程面向大多数GIS专业及其相关专业读者群体,突出“开源”和“应用分析”特色,以具体案例形式,介绍QGIS软件的基本数据操作和空间分析功能,包括QGIS数据加载、浏览、专题地图制作、打印输出;QGIS空间配准、栅格矢量化、实体生成、GPS连接等数据采集和编辑操作;QGIS空间缓冲区和泰森多边形分析;QGIS热力图表达和核密度分析;“PostGIS+QGIS”关系数据库建库及空间SQL分析;PostGIS空间网络拓扑处理与可达性分析;PostGIS综合空间分析应用。
本书是一本全面系统论述遥感原理及其应用分析方法的基础理论著作。全书共16章,包括三大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第1至第5章为遥感基础。重点阐述遥感系统的基本理论、物理概念、遥感数据源的获取、传输机理、成像规律及各类遥感信息的特征;并分别介绍可见光-红外、热红外、微波遥感的特点及其研究进展等。第二部分:第6至第10章为遥感分析方法。主要阐述遥感图像的解译、数字图像处理、遥感综合分析方法、数据融合与同化、遥感变化检测;并着重介绍遥感定量分析的方法及其模型等。第三部分:第11至第16章为遥感应用专题。这一部分以理论、方法、实例相结合,择用国内外典型实例,从土地、植被、水体和海洋、地表能量与辐射平衡、土壤水分、地质等方面进行总结,反映遥感信息科学的广阔应用前景。
本书从应用开发角度,根据作者多年的工作经验,介绍Python语言在开源GIS中的应用。希望能够借此机会,使得开源GIS得到应用,并进一步推广开源GIS的理念与技术。本书主要以空间数据的处理、分析以及地图制图为主线。在选择内容时,本书以目前最为经典、常用的类库为主,目的是给初学者系统地讲解基本的概念。书中用到一些数据,并有代码,这些资源都可以从网站上下载,并且网站上的内容也会有相应的更新。书中代码经过了测试,可以在Linux操作系统中运行,大部分也可以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运行。
空间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GIS)的重要功能之一,也是评价一个GIS功能的主要指标之一。建立有效的空间分析模型,为GIS提供更多更强大的功能,已成为当前GIS研究和应用中十分重要的任务。《BR》 本书是作者在从事空间分析基本理论、模型和方法的研究和教学基础上撰写完成的。书中对空间分析建模和原理进行了讨论,内容包括空间分析基本概念、数学基础、空间叠置分析模型、缓冲区分析模型、统计分析模型、网络分析模型、数字高程模型建模及其精度分析模型、三维地形分析模型、小波分析应用模型等。在模型论述中,特别着重建模的思想、原理的阐述,方法的推导,同时充分应用了数学的思想和观点去建立空间分析的模型和方法。
地理信息系统是指输入、显示和分析空间数据,进而求解空间问题的系统,广泛用于网络分析、环境调查、土地利用、交通规划、地形可视化、海平面上升预测、商务定位等领域。本书是GIS科学专业学生的教材,内容涉及GIS简介、地理坐标参考、GIS数据获取、数据质量、空间数据模型与数据库、矢量和栅格数据的空间分析、网络分析、统计与空间数据测度、三维数据的空间分析、GIS制图、GIS硬/软件和程序设计、未来展望等。
“ArcGIS Engine组件式开发及应用”是西安科技大学为地理信息系统本科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课。本书在积累作者近年来讲授这门课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具体GIS软件项目开发实践,采用C#语言编写应用实例,并以ArcGIS Engine 10.1为开发平台编写而成,系统讲述了ArcGIS Engine组件式开发的方法和具体应用。 全书共12章,内容涉及ArcGIS Engine基础、使用ArcGISEngine控件编程、插件式工具集的实现、几何形体对象Geometry、地图组成、空间数据符号化、空间数据管理、空间分析、空间数据编辑、地图输出、三维可视化及三维分析和基于ArcGIS Server的Web GIS开发。对每部分所涉及的接口,实现接口的类,以及对应的属性和方法均进行了详细介绍。为便于读者理解和练习,在各部分还结合实际GIS项目开发实践,列举了大量采用C#语言编程实现的工程实例,突出编程实践和具体应用,以使读
本书针对当前“数字城市”建设中城市三维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所面临的三维数据获取、三维建模、海量数据三维可视化、三维空间分析、行业应用等瓶颈问题,经过长期研究试验,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当前数字城市三维空间框架建设需求的技术路线,经过在山东、浙江、河北等省份十几座城市的应用,验证了其实用性与高效性.
本书介绍了美军导航战和现代化计划实施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从原理上研究了接收机要面临的各种干扰。为了使干扰和抗干扰双方有一个共同语言,本书作者首次采用信息论对各种可能的干扰作了理论分析。卫星导航采用直接序列扩频体制,本书作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分析了直扩体制对各种干扰的容限,介绍了通用抗干扰技术和卫星导航接收机可以采用的独特的抗干扰方法。
本书主要以ArcGIS 10.5版本为讲解依托,95%的内容适合ArcGIS 10.0以上的用户。内容共分16章,包括ArcGIS入门、数据库管理、坐标系统、数据转换、数据处理、数据建模、地图打印到DEM制作、三维制作和分析等。书中提供了大量的实际应用案例和Python源码,并把很多案例做成了模型。书中附带了作者自己开发的接幅表生成和标准分幅打印工具软件,以及配套数据资源和视频。 本书注重实用性,既深入浅出适合ArcGIS初学者,也适合具有一定基础的ArcGIS专业人员。同时也可以作为高等院校的地理信息系统、测绘等相关专业的教材,并对ArcGIS二次开发的用户也有一定的帮助。
本书共 18 章,涵盖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操作和分析。第 1 章~第 4 章解释 GIS 概念、矢量数据模型和栅格数据模型;第 5 章~第 8 章涵盖数据获取、编辑和管理;第 9 章和第 10 章包括数据显示和探查;第 11 章和第 12 章关于核心数据分析的概览;第 13 章~第 15 章重点阐述曲面制图和分析;第 16 章和第 17 章关于线状要素和移动;第 18 章介绍 GIS 模型和建模。本书内容设计旨在满足地理信息系统入门的教学需求, 可作为高等学校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材,也可供地理信息系统应用领域的专业人员参考。
展示了遥感与GIS集成技术的**进展《BR》 研究了相关的理论和原理,探讨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解决方案《BR》 资料**,重点叙述了一系列城市和环境应用。每个应用实例包括对**方法和详细实例的研究和分析《BR》 应用实例涉及城市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分类、城市景观描述与分析、城市特征提取、基于激光雷达数据的建筑物提取、城市地表温度分析、地表径流建摸与分析、城市大气污染模式评估、人口估计、生活质量评估、城市和区域发展、公共健康应用《BR》 附详细的遥感和GIS常用词汇中英文对照索引,方便读者阅读,提高读者专业英语水平《BR》 书中附16面彩色插图,便于读者理解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C++底层开发与实践(上册)》主要讲授如何通过C#底层程序设计并实现一套完整的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功能,包括空间数据的存储结构、数据10、可视化展现以及分析与计算等。《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C++底层开发与实践(上册)》的全部内容均为底层开发,不依赖于任何商业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组件或模块,自底层进行了较好的模块化设计与模块化开发实现,并对算法及数据处理分析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较好地展现了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本书介绍开源WebGIS的基本原理与技术方法,选择了重要且技术成熟的开源GIS工具,包括MapServer、MapProxy、Leaflet等,并在第13章以自主开发的GISLite作为应用案例。作为应用方面的著作,本书对WebGIS技术体系进行了相对全面的介绍。书中内容侧重WebGIS地图发布与服务,从服务器的配置、发布到应用进行系统说明。并将技术与标准、规范进行融会贯通,在介绍技术的过程中与OGC、OSGeo等开放标准体系进行对应。原理与实例结合是本书特点,书中会用到一些数据与代码,这些资源都可以从配套网站中下载,并且网站上的内容也会有相应更新。
《位置服务--理论、技术与实践》是国家863计划“十二五”重大项目“导航与位置服务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示范”相关课题的成果总结,《位置服务--理论、技术与实践》归纳、梳理了目前国内**水平的位置服务研究及其应用状况、原理、模式、实例和前景。其中第1章和第2章为基础理论部分,阐述位置服务方面的系统理论,结合中国位置服务的实际情况,构建位置云理论并进一步探讨位置服务在中国的经营模式。第3章至第8章为关键技术部分,阐述基于位置云理论的位置服务各项前沿技术,涵盖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移动通信定位技术、空间分析、智能搜索和位置服务终端等位置服务方面的前沿技术及其应用示范。第9章至第11章为应用实践部分,着重介绍我国导航与位置服务,生动通俗地勾勒出位置服务在城市智能交通出行、公共安全、大众生活和互联网社交网络
本书以美国Esri公司的主打产品ArcGIS系列为技术支持,在介绍GIS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分篇章介绍了GIS在各行业的应用,旨在推动GIS的普及和与各行业的融合。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是GIS理论篇,下篇为GIS行业应用篇。其中,上篇分为GIS概论、GIS的地理基础、空间数据的表达、空间数据的获取与处理、GIS数据组织与管理、GIS空间分析、GIS制图输出共7章; 下篇分为国内外常用GIS软件介绍,GIS在地理学、农业、林业、环境科学、交通领域、物流管理、电力行业、水文与水务及公共安全中的应用共10章。可操作性强是本书的突出特点,下篇的各章都配有案例,读者可以利用配套的案例数据,按书中步骤进行操作,直至专业目标实现。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地理、农林和环境科学等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也可供从事国土资源管理、城市规划、生态监
本书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地理空间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原理与方法,涉及地理空间数据库各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全书共分11章,内容包括:地理空间数据管理的发展过程和趋势、地理空间实体的计算机表示方法、基本数据结构、地理空间数据的物理组织、空间索引方法、空间数据模型、数据库体系结构、关系数据库接口技术、空间数据库引擎(SDE)、地理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空间查询语言、地理空间数据库设计方法、地理空间数据库工程建立方法、资料收集和处理、空间数据获取及质量评价、地理空间数据仓库、元数据和空间数据互操作等。本书内容丰富、组织严谨,原理和方法结合密切,丰富的图表和应用实例便于读者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