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手记一个单片机工作者的实践与思考(第2版)》是作者在从事单片机开发与应用的过程中,将实际经验教训和心得感悟加以总结、整理而成的工作手记。每篇手记论述一个专题,独立成篇,同时又相互关联。全书内容包含入门基础、经验技巧、设计案例及网络杂文四个部分。第2版仍旧保留了第1版中的一些经典篇章,增补了一些新的手记内容,并增加了配套光盘。 《匠人手记一个单片机工作者的实践与思考(第2版)》将网络中自由的语言艺术与现实中严谨的科学技术相结合。全书的风格以轻松诙谐的笔调为主。作者力图摆脱传统技术类书籍说教式的表述形式,让读者耳目一新,在轻松的交流过程中获得共鸣。 《匠人手记一个单片机工作者的实践与思考(第2版)》的读者对象为单片机领域的开发工作者以及有志于学习、钻研单片机技术的所有人员。
针对目前介绍飞思卡尔MC9S12(X)系列单片机的教材不多、初学者入门困难的现状,作者撰写了此书,旨在将初学者领入飞思卡尔的殿堂。本书在内容组织上循序渐进、从原理到实践、从简单到复杂,主要讲解了MC9S12(X)系列单片机各模块的工作原理和寄存器定义,并通过实例讲解使读者掌握模块的使用方法,尤其针对“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进行了大量实例讲解。 本书的*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实用性强,为读者提供全部实例的测试代码。这些代码可以在飞翔科技系列开发板上进行调试。读者可以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例的调试,迅速入门飞思卡尔单片机。 本书可作为本科及研究生阶段的单片机教材,也适用于该系列单片机的自学者和开发人员。
《非线性信息处理技术》系统地反映了有关基于混沌及分形理论的非线性信息处理技术。《非线性信息处理技术》在吸收国外著名大学同类课程先进教学体系的基础上,结合作者多年的研究生及本科生高年级课程教学与实践体会,以非线性系统观测数据处理方法为主线,构建了内容新颖且理论联系实际的非线性信息处理技术教材体系。 《非线性信息处理技术》共分9章,前4章主要介绍了传统的混沌及分形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第5章介绍了相空间吸引子形态特征提取方法,第6章从多尺度角度介绍了非线性系统微观及宏观结构特征提取方法,第7章介绍了复杂性测度分析方法,第8章介绍了非线性时间序列复杂网络分析方法,第9章介绍了混沌吸引子不稳定周期轨道探寻方法。 《非线性信息处理技术》为研究生及本科高年级学生进入非线性信息处理技术领域、
本书以Cortex-A8系列的S5PV210处理器为基础,从ARM的基础理论知识入手,以不同的外设为基准点讲解了Cortex-A系列的强大功能,主要内容涵盖ARM处理器概述、ARM汇编语言基础、ARM中的C语言和汇编混合编程、GPIO接口、存储器接口设计与应用、中断系统原理与应用、串口通信原理与应用、ADC和触摸屏接口与应用、I2C接口与应用、系统时钟与定时器、LCD接口设计与应用、IIS接口控制与应用、DMA接口与应用、NAND Flash控制接口与应用。
本书系统介绍了基于ARM Cortex-M0内核的LPC1114/48 ARM处理器的使用方法。本书内容包括三个部分:部分为入门篇,主要介绍ARM Cortex-M0处理器,LPC11××小系统设计,MDK编译环境的建立与使用等内容;第二部分为基础篇,对LPC1114/48 ARM处理器的内核及各个外设进行了讲解,并且针对每一部分都有详尽的实例分析;第三部分为综合篇,从应用开发的角度出发,详尽介绍了利用LPC1114/48 ARM处理器对当今许多热门技术予以实现的方法。
本书为 十二五 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本书以当前主流微型计算机技术为背景,以建立系统级的整机概念为目的,深入介绍计算机各功能子系统的逻辑组成和工作机制。全书共7章。第1章概述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系统的硬件、软件组织及计算机相关的性能指标;第2章介绍数据信息的表示、运算和校验方法;第3章介绍CPU子系统的工作原理、设计实例和多核等前沿技术;第4章介绍存储子系统的存储原理、主存设计和性能改进措施;第5章介绍I/O子系统,包括接口、总线以及中断、DMA和通道等I/O传输控制方式;第6章介绍显示器等常见输入/输出设备;第7章以一个硬件系统模型的设计作为全书总结。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 计算机组成原理 及相关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事计算机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主要介绍了开放自动化系统级建模语言 IEC 61499 的核心机制、 定 义与设计范式, 是作者团队十多年研究成果的总结。 全书以 IEC 61499 标准 内容为框架, 讲解各基本概念、 设计范式、 工具演示、 设计实例。 同时, 以若干从简单到复杂的工程项目的开发为主要流程, 穿插着介绍 IEC 61499 的各知识点。 本书适合从事工业自动化相关领域科研工作或工程设计及开发的专业 人士作为参考书, 也可作为在校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的学习用书。 本书 还是上海交通大学、 施耐德电气、 固高科技、 立德机器人的 IEC 61499 指 定培训教材。
本书以89C51单片机为典型机,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单片机原理、接口及应用技术。主要内容 包括:微机基础知识、 89C51单片机硬件结构、指令系统、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知识、中断与定时器、 89C51串行接口及串行通信、 89C51小系统及片外扩展、应用系统配置及接口技术和系统应用程序 实例,并配有Ke i l Vi s i on2、 Pr o t eus控制系统模拟调试实训指导。 该书为普通高等教育 十一五 *规划教材,* 2008年度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第5版)》精简更新而成,此高职高专版更注重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对知识 实际接受能力和就业技能的实际要求。书中增加了一些通过串行口方式扩展外围芯片的内容,包 括SPI、串行A/D、串行D/A、 E 2PROM、键盘和显示器等实例;同时增加了8个实训内容。 本书可以用作高职高专院校微机原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教材,也可供从
《 TMS320F2833x DSP 应用开发与实践》主要介绍 TI 公司的 TMS320F2833x 系列 DSP 在电机控制系统中的开发与应用。基础篇,简要介绍目前常用的电机控制用 DSP ,然后描述 F2833x DSPCPU+FPU 的架构特点;基于 CCStudiov3.3 软件,描述了开发、编程的思想与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对数值的处理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 F2833xDSP 具有众多功能强大的外设的特点,重点分析时钟与中断控制的流程,并依次描述电机控制中常用的片上外设与接口,如通用输入 / 输出端口 GPIO 、模 / 数转换模块 ADC 、增强型脉宽调制模块 ePWM 、增强型正交编码模块 eQEP 、增强型捕获模块 eCAP 、串行通信接口 SCI 、串行外设接口 SPI 、直接存储器访问模块 DMA 及外部接口模块 XINTF 等的使用方法,并给出具体的例程。应用篇,描述如何自己动手打造一个小系统板;给出交流调速中常用算法的 DSP 实现方法;以永磁同
《手把手教你学 51 单片机( C 语言版)》旨在培养和锻炼单片机系统实用开发技能,全书以实践为主线,让读者在一个个实践案例中逐步掌握单片机电路设计与程序代码编写能力。书中的内容从初点亮一个小灯的简单实验,逐步扩展知识面,到后多功能电子钟的实际项目开发指导,不仅讲解了大量原理性知识,更重要的是给读者提供了实际项目开发的思路和经验,可以让读者从实践过程中提高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书的参编人员都是拥有多年实际项目研发经验的资深工程师,因此书中的内容涵盖了大量的实际项目中所采用的技术和技巧,具有极强的实时性和先进性,为读者铺就一条从单片机初学者晋级为工程师的康庄大道。本书适合刚刚接触单片机的初学者自学阅读,又可以作为各类院校电子技术相关专业的单片机教材,同时对电子行
本理实一体化教程是一部以日本三菱公司FX2NPLC为样机、基于“任务引领型课程”开发方法而编写的又一新作。它凸现工学结合、学用一致,理实并重、“教、学、做”一体化的现代教学特色,从注重对职教学生进行高素质和高技能培养与提高的实用角度出发,将课程教学目标分解为11个学习(工作)任务(项目):即用PLC实现对电动机的启动控制;用PLC实现对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用PLC实现对电动机/△减压启动控制;自动轧钢机的PLC控制;小车自动往返运行的PLC控制;城市路口交通指挥灯的PLC控制;PLC控制的八组抢答器设计;搬运机械手的PLC控制系统设计;PLC在恒温控制过程中的应用设计;典型机床成套设备的PLC控制改造设计;PLC实现通信功能应用。每一个任务又科学地构建了“任务引入、任务分析、知识链接、任务实施、知识扩展、技能拓展(做一做)、
本书原版由Apress出版社出版。 本书简体字中文版由Apress出版社授权机械工业出版社独家出版。未经出版者预先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或抄袭本书的任何部分。 此版本仅限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包括中国香港、台湾、澳门地区)销售发行,未经授权的本书出口将被视为违反版权法的行为。 单片机(MCU)是各种电子制作的“大脑”。如果你已经听过Arduin0或者使用它做过小项目,你就知道AVR单片机是Arduin0的大脑。在这本书里,你会学到如何使用AVR单片机进行电子制作。本书部分比较基础:介绍如何搭建开发环境,讲述AVR和Arduin0之间的区别。通过完成一些简单的小制作,你就会掌握AVR的使用技巧。本书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如何使用AVR单片机做项目。每个项目都会清晰地告诉你需要什么硬件,什么软件,并且会提供详细的制作步骤。
本书内容在前两版的基础上做了适度增删。删去了第2版中有关16位单片机的介绍,而对8位单片机的内容进行了扩充,特别是扩充了有关串行扩展的知识。本书着重讲述8位单片机的典型代表80C51系列,介绍其基本原理和应用。主要包括:80C51单片机的硬件结构及串并行扩展、指令系统和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以及单片机的发展和应用等。 本书内容系统全面,通俗易懂,适于初学者。可作为本科、专科、函授或培训班的教材,同样也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或业余智能产品开发爱好者的自学用书。 本书配套教学课件。
蒋晓宁、王粤、甘志刚编著的这本《ARM嵌入式 系统基础》以当前主流嵌入式系统技术为背景,以嵌 入式系统原理为基础,较为全面地介绍了 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概念,软硬件的基本体系结构,软 硬件开发方法,相关开发工具,应用领域 以及当前的一些前沿动态,引领读者进入嵌入式系统 领域。 《ARM嵌入式系统基础》以ARM系统为主要侧重点 ,首先重点介绍了ARM的体系结构和相关指令,然后 又以基于ARM9的S3C2410芯片为例,详细介绍了其芯 片结构,并在此基础上提供了 ARM指令相关的基础实验,与S3C2410芯片对应的各种 基本实验,以及综合实验,由此做 到了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ARM嵌入式系统基础》内容先进,体系合理, 概念清楚,讲解详尽,实验内容丰富,深入浅出,文 字流畅,通 俗易懂,不仅可作为高等学校嵌入式应用技术课程的 教材,也可
本书通过实例展现单片机多种通信模式的实现方法,以单片机的串口和SPI接口为主线,详细讲解STC15W系列单片机在串口通信和网络通信中的应用,以及在蓝牙、WiFi、GPRS等通信技术中的应用。参考本书的实例,能比较容易地入手单片机通信类产品的设计和开发。 本书由工控开发人员编写,每章的实例都有详细的电路原理图和C程序源代码,实例来源于实际应用项目和技术储备测试,其中与上位机通信的实例提供了VB6程序源代码,与手机通信的实例提供了Android程序源代码,使读者能系统理解单片机的通信过程。
本书以NXP公司的LPC2100系列ARM处理器为原型、IAREWARM为软件平台,阐述了基于Proteus虚拟仿真技术的ARM嵌入式应用开发技术。分析了与ARM处理器架构相关的技术要点,详细介绍了LPC2138ARM处理器片内功能资源和外部扩展应用技术,给出了大量Proteus虚拟仿真实例,并配有包含ProteusDEM0版软件包和书中全部实例的光盘。 本书适合于从事ARM嵌入式系统开发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嵌入式系统课程的教学用书。
本书以培养学生利用DSP硬件平台实现数字图像处理算法的编程技能为核心,采用DSP原理与图像处理算法相融合的方式,详细地介绍了DSP数字图像处理基础知识、TMS320C6000硬件结构、存储结构、视频接口、中断、EDMA控制器、CCS软件、图像处理算法原理、编程步骤与DSP程序等内容。 本书的前7章讲解DSP硬件结构与编程方法,后面13章详细地剖析了13个DSP图像处理试验,每个试验来源于数字图像处理的经典算法,其中主要包括图像灰度化、图像的噪声产生与平滑、图像直方图、图像增强、边缘检测、阈值二值化、图像取反与DCT变换等。每个试验分别组织成完整的一章,由算法引入、基本原理、算法步骤、流程图、DSP代码分析与仿真试验等主体部分组成。通过理论学习和试验,学生不仅能够掌握DSP和图像处理的理论知识,而且能够掌握DSP的编程方法,达到理论与实践
本书系统介绍MCS-51单片机的组成原理、基本结构、指令系统和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中断系统、各类接口技术及其单片机应用系统的抗干扰设计,在此基础上讨论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设计方法并给出一些应用实例。本书内容包括微型计算机基础、MCS-51单片机工作原理、MCS-51单片机指令系统、汇编语言程序设计、MCS-51中断系统、并行接口技术、串行接口技术、AID与D/A接口技术、单片机应用系统抗干扰设计、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实例。每章后均附有一定量的习题,方便学生复习、提高。书中适时引入了当今流行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开发和仿真软件——Keil与Proteus,并贯穿于全书的重要章节;单片机应用系统的抗干扰设计也作为一个重要章节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面向21世纪高校教材》以MCS-51单片微机为中心介绍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内容包括:微型计算机的基础知识、MCS-51单片微机的硬件结构、指令系统、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中断系统、定时器/计数器与串行接口等,同时还介绍了输入/输出口的扩展、键盘接口技术、显示接口技术和D/A与A/D接口技术,后介绍MCS-51兼容单片机。 《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面向21世纪高校教材》可作为高等院校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的教材。全书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特别是介绍了一些较新的单片微机接口技术。内容通俗易懂、由浅人深、循序渐进,每章都配有习题,特别适合于没有学过微机原理课程的人员学习。《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面向21世纪高校教材》也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参考用书。
本书根据作者学习单片机的经验和笔记整理而成,从实战出发,以制作简易信号发生器为主线,以学习51单片机为目的。从点亮一个发光二极管开始,到显示、输出一个完整的波形,逐步引导读者进行思考、尝试、犯错、修正以及优化,终不仅学会51单片机,更掌握学习的方法,在使用其他单片机时快速入门。本书共分3个部分。第1部分是对单片机的初步介绍和学习前的准备工作; 第2部分是学习单片机,并制作简易信号发生器的过程,同时在里面添加了关于电源的内容; 第3部分注重能力的提升,讲解了一些常用器件的使用方法,以及在遇到问题时该如何求助,向谁求助。本书可作为自动化、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智能仪器、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和物联网等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学习单片机时的入门教材,也可作为单片机爱好者的学习手册。
《MSP430系列单片机原理与工程设计实践》以MSP430F261x系列单片机为平台,详细阐述了MSP430单片机的内、外部结构组成以及常用片上外设模块的基本工作原理。本书在对基本指令、寻址方式和汇编语言等底层控制原理讲解的基础上,使用C语言作为各个片上模块的程序设计语言,既能使读者体会汇编语言的高效,也能感觉到高级语言的方便快捷;内容组织上不贪大求全,而是尽量做到把常用、能反映单片机精髓的知识讲细、讲精、讲透,以达到让读者触类旁通的目的;力求做到内容组织独具匠心、理论讲解深入浅出、实例设计简单易懂、习题训练丰富有趣。 本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通信工程专业、自动化专业、物联网专业以及其他相关专业本科生的单片机课程教材,也可供广大从事单片机应用系统开发相关的工程技术人
本书以ST公司STM8S系列单片机原理与应用为主线,系统介绍了STM8内核MCU芯片的指令系统,简要描述了其常用内嵌外设结构、功能以及基本的使用方法,详细介绍了基于STM8S系列MCU芯片应用系统的硬件组成、开发手段与设备等。在编写过程中,尽量避免过多地介绍程序设计方法和技巧,着重介绍硬件资源及使用方法、系统构成及连接;注重典型性和代表性,以期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在内容安排上,力求兼顾基础性、实用性。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课程的本科教材,亦可供从事单片机技术开发、应用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