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将由浅入深,带领读者学习STM32F103的各个功能,开启STM32的学习之旅。 本书分为3篇: 第1篇为基础篇,主要介绍STM32F103的基础知识,包括STM32简介、开发环境搭建、STM32时钟配置、SYSTEM 文件夹等;第2篇为入门篇,主要介绍STM32F103常用外设的使用,包括跑马灯、定时器、DMA等;第3篇为提高篇,主要介绍STM32F103较难一点外设的使用及一些高级例程,包括SD卡、内存管理、串口IAP等。 本书配套资料包含详细原理图以及所有实例的完整代码,这些代码都有详细的注释。另外,源码 有生成好的hex文件,读者只需要通过仿真器下载到开发板即可看到实验现象,亲自体验实验过程。
本书是英文第4版的中文翻译,大约有五分之一的内容更新。主要更新的内容包括:增加了一些*的算法,增加了习题部分,重写了部分内容。更为具体的内容更新请参考作者序。 本书是在第3版中文翻译的基础上,按照直译的原则进行翻译的,与英文版形成完全的对照。对于英文版中明显存在的排印或疏忽类的错误,都进行了更正。由于这些错误一般都很明显,因此译文中没有专门声明,读者如果对照英文版,不难看出其出处。
本书采用趣味性的对话来引导课程内容的走向, 并通过丰富的实例、 大量的配图、 直观的操作步骤, 向读者形象地讲解了 PPT 入门基础、PPT 文字排版技巧、PPT 图文的灵活应用、PPT 表格设计、PPT 动画设计及视频等知识点。 本书读者对象为想要提高办公效率的职场新人、 日常与 PPT 为伴的行政人员、 经常使用 PPT 的职场达人, 以及相关培训机构和各大院校相关专业师生。
本教材共分为6章:第1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第2章 Windows 7操作系统。第3章 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 应用。第4章 Office 2013办公软件应用。第5章 多媒体技术应用。第6章 数据库应用基础。
本书是国际著名算法专家李德财教授主编的系列丛书“Lecture Notes Series onComputing”中的一本。本书涵盖了绝大多数算法设计中的一般技术,在表达每一种技术时,阐述它的应用背景,注意用与其他技术比较的方法说明它的特征,并提供大量相应实际问题的例子。全书分七部分19章,从算法设计和算法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入手,先后介绍了递归技术、分治、动态规划、贪心算法、图的遍历等技术,并且对NP完全问题进行了基本但清楚的讨论。
从1999年开始,作者在普林斯顿大学开设了一门名叫“我们世界中的计算机”的课程(COS109:ComputersinOurWorld),这门课是向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介绍计算机基本常识的,多年来大受学生追捧。除了向学生讲解计算机理论知识,这门课还有相应的实验课——学生可以试着用流行的编程语言写几行代码,大家一起讨论苹果、谷歌和微软的技术如何渗入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本书就是以这门课程的讲义为主要内容重新编写而成,它解释了计算机和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并讨论了新技术带来的隐私和安全问题。
《世界著名计算机教材精选:图像处理基础(第2版)》以问答形式,对图像处理中许多技术的原理、算法、相关的理论和应用方法进行了全面的介绍,主要内容包括图像变换、图像的统计描述、图像增强、图像恢复、图像分割和边缘检测,以及多光谱(包括彩色)图像处理技术。《世界著名计算机教材精选:图像处理基础(第2版)》的介绍方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并配有大量详细的示例,非常适合自主学习。 《世界著名计算机教材精选:图像处理基础(第2版)》可作为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与信息系统、电子与通信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计算机科学以及视觉生理学、视觉心理学和视觉认知学等学科大学高年级本科生或研究生专业课教材和教学参考书,还可供涉及图像技术应用行业(如生物医学、电视广播、工业自动化、文档识别、机器人、电
本书由具有近20年 Photoshop工作经验的资深业者精心编撰,通篇采用情景对话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引出相应的知识点,全面介绍了 Photoshop脚本的各项关键技术。目前讲解 Photoshop脚本的书籍国内鲜有! 本书共分12章,第1~10章主要讲解 Photoshop脚本的重要功能,包括 Photoshop脚本基本语法、如何快速上手 Photoshop脚本、如何使用 Photoshop脚本操作文档、图像、画布、图层、选区、通道、滤镜等。第11章讲解 CommonExtensibilityPlatform 通用扩展平台技术,描述如何使用 CEP技术创建 Photoshop插件,从而给 Photoshop添加各种各样实用的扩展功能。第12章讲解 Adobe最新的插件开发技术 UnifiedExtensibilityPlatform 统一扩展平台,描述如何使用 UXP技术创建 Photoshop插件、如何打包插件、如何将开发的插件发布到 Adobe插件市场。 本书采用趣味十足的对话来引导课程内容的走向,并通过丰富的实例、大量的配图、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