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教育机器人潮流的,VEX机器人的产品、培训和竞赛在过去的十多年为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数以百万计的青少年带来了STEAM教育的极为有效的工具和手段。目前全世界参加VEX机器人比赛的队伍达到了16000多支,人数达到上百万,我国目前有上千支队伍参加各级比赛。本书系统介绍了VEXIQ机器人的搭建、机器人编程等内容,每个主题从核心问题入手,通过对目标概要、动手体验、成果评估、思维训练和学习活动的详细介绍告诉读者如何设计机器人以及如何将机器人与学科课程相结合。本书可以作为VEX机器人初学者的学习用书,也可以作为机器人教师与学生准备机器人比赛的参考用书,学校开展机器人教学的教材,比赛举办方培训教练员、裁判员的教材和中国创客教育认证教材。
本书对微纳机电生物传感器中涉及的传感技术进行了介绍。不同于其他同类书,本书内容并不涉及具体的封装技术,而是分三章对小型化生物传感器中的信号转换技术、生物识别元件及其固化技术,以及用于微机电系统生物功能化的图形化技术进行了简要介绍。最后,作者对微机电系统(MEMS)向纳机电系统(NEMS)过渡过程中存在的挑战以及生物传感器的性能评价进行了论述。本书针对性强、内容精练,非常适合对微纳机电生物传感器这一特定话题感兴趣的读者参考,同时也适合相关专业高校师生、研发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和参考。
人工智能作为一个崭新的交流对象正在逐渐进入人类的日常生活。伴随着人工智能的崛起,随之而来的是对传播模型的革新。人工智能的独特性所带来的对人际交流默认假设的冲击很有可能会引发对交流观点的颠覆。人—人工智能交流对时间维度的改变,对交流对象可控性的放大,以及对信息的无意识无批判等,这些都会如同大坝上打开的细微小孔,最终引来整个大坝的决堤,进而如河流改道一样,将人类的交流引上不同的道路。几千年来,人类传播的历史一直在提供语言失败的证据;通过语言,我们很难实现思想的无障碍交流。在这次人工智能革命中,我们能否跨越语言的局限,直达交流的#目标——有效的思想交换?本书将对这一问题展开全面深入的讨论。本书首先从媒体技术发展的角度探讨人工智能这个正在崛起的交流对象所代表的趋势。继而第二章从使用的
仿真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拓展了人类对自然界以及人类自身思维规律认识的手段。先进分布仿真(AdvancedDistributedSimulation,ADS)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后,迅速成为系统仿真研究与应用的活跃领域,特别是在国防与军事领域获得广泛的重视。《基于HLA的分布仿真环境设计》在综述仿真需求与发展的基础上,讨论了复杂系统仿真建模的思路,以简明、通俗的语言较系统地介绍先进分布仿真的一般原理、方法及标准,对HLA(HighLevelArchitecture)为代表的先进分布仿真技术标准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对基于HLA的仿真环境设计方法进行了全面的阐述,使读者对先进分布仿真有全面的了解,并掌握其中蕴藏的科学方法。《基于HLA的分布仿真环境设计》总结了作者在科研中的创新工作,内容丰富全面,结构完整有序,可作为高等院校系统仿真有关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供相应专业
库克、赵春晖、潘泉、杨峰、靳珍璐编写的《移动机器人导航控制与遥感》全面介绍了移动机器人在导航、控制与遥感过程中涉及的相关技术,包括移动机器人建模、传感器模型、坐标变换、导航、状态估计、随机性决策等。通过理论推导、仿真验证、工程实践等环节,展示了具有很高教学价值和工程指导意义的各项技术内容。本书适合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书使用,也可作为大专院校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学习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