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作者杨经文是国际知名的马来西亚华裔建筑师,是生态建筑的倡导者和生态建筑理论的创立者。本书中,作者通过讲述他早年在寄宿学校的建筑启蒙及在建筑联盟学院学习时的时代背景和专业训练,将他如何成为一名生态建筑设计大师的过程向读者娓娓道来。通过介绍这个过程中各种思想和设计理论的碰撞和启发,让读者了解了生态建筑的设计原则和迫切性。书中介绍了生态系统整合,绿色基础设施,生物气候设计等设计理论,提出了生态设计的主张,解答了生态建筑应该怎么做,即通过设计让建筑环境成为一个有生命的体系,要做到物理生物整合与系统生物整合 对水资源、生态、工程、社会进行统一整合,形成一套完整的生态基础设施。
这是一本围绕英国灯塔的非虚构读物。英国临海,海洋帝国时代 重要的标志之一就是灯塔,可以说,古老的灯塔是了解英国历史的重要意象之一。本书作者走访了分布在英国不同海岸 八座知名的岩石灯塔,从岩石灯塔的建造谈起,讲到每座灯塔在其所处时期的历史、发挥的作用,以及延续至今的守塔的人。作者的寻访过程就一次抒情地探索:探索岩石灯塔这一壮观、孤立的哨兵,探索构想它们的人的聪明才智,探索那些冒着生命危险建造和重建它们的人,探索居住在它们中的圆形房间里的人,探索我们在一个变动不居的世界中珍视历史象征的方式。
本书分门别类地讲述了岭南地区各种建筑发展演变的历史分期,岭南建筑文化的发展途径、文化积累及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成就。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岭南建筑文化的建筑风格、技术工艺特色、文化内涵充分体现出广东人民在长期实践中的勤劳与智慧相结合的无穷创造力。
日本建筑类型多样,取中西建筑之长,又独树一帜,是日本传统文化、精神气质的重要载体。书中收录了遍布日本逾70处名胜古迹,全方位解读被列为日本国宝和世界遗产的知名建筑。从神社、佛像、茶室、庭园,到民居、学校、教堂、港口,为你勾勒出日本的生动轮廓。
南社,一个曾经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产生过重要影 响的资产阶级革命文化团体, 1909年成立于苏州。 南社受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的影响,取“操 南音,不忘本也”之意,鼓吹资 产阶级民主革命,提倡民族气节,反对清王朝的腐朽 统治,为辛亥革命做了非常重要 的舆论准备,被称为同盟会的宣传部,有“武有黄埔 ,文有南社”的赞誉。南社社员 总数1180余人,其中有不少辛亥革命风云人物。1923 年,南社解体,以后又有新南 社和南社湘集、闽集等组织,前后延续三十余年。 《天下南社》以纪实文学的笔法,以历史发展为 经,以人物活动、命运为纬,从全国范围 内,全面介绍南社的兴起、发展,在辛亥革命与反袁 、“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 战争、新文化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 等历次重大历史事件中,南社社 员发挥的重要作用。
这是一本内容丰富的“简史”,介绍了建筑和建筑艺术的起源、文明前建筑、古代建筑和现代建筑,包括美索不达米亚、埃及、波斯、欧洲、、南亚、东亚、印第安等各种古代和现代建筑风格,从艺术的角度,通过500张经典建筑照片和图例,介绍了各种建筑风格的背景、特征和来龙去脉。文字凝练易懂,知识性强,体现了作者广博的阅读和大量实地考察下的创见性和深入思考。
《日本后现代派建筑巡礼》一本介绍1975年至1995年期间建成并于日本的50个建筑的现状的书籍,《日本后现代派建筑巡礼》中有详尽的介绍以及通俗易懂、风趣幽默的插图解析。《日本后现代派建筑巡礼》以时期为顺序,分为摸索期(1975-1982年)、隆盛期(1983-1989年)、成熟期(1990-1995年)三部分来介绍。《日本后现代派建筑巡礼》末还特别企划并刊载了建筑学家隈研吾和作者矶达雄对谈日本十大后现代建筑的内容。《日本后现代派建筑巡礼》是以日经BP杂志从2008年开始的3年间,连载的“建筑巡礼后现代篇”的新闻为基础。《日本后现代派建筑巡礼》挑选的取材对象是1975年到1995年的20年间在日本完成的建筑。即使是在“后现代”的建筑非常活跃的时期,“后现代建筑”也被进行了严格的定义。这样一来,具有时代象征性的建筑被广泛采用。因此,一般不被称为“后现代建
《长安街与中国建筑的现代化》是一本跨学科写作的读物,写作内容介于建筑史和城市建筑史之间,又以后现代和解构主义艺术理论为参照,解读长安街风貌的演变。作者于水山,为美国密歇根州奥克兰大学艺术史副教授,本书为英文写作,出版简体中文版的话,需另觅译者。
《安藤忠雄建筑讲座》根据建筑师安藤忠雄在东京大学建筑学院的演讲整理而成。是建筑大师的授课记录。作品秉承了安藤一贯的低调真诚,不是深奥晦涩的建筑知识堆砌,而是从作者的经历入手,悉数对自己影响极深的建筑师、艺术家,小建筑、大事件,将自己30多年的所见所闻倾情分享。“建筑”对于安藤来说,不仅仅是一份工作,一份事业,更是不断催生希望的梦想。安藤口中的“建筑讲座”也并非艰深晦涩的理论,更多的是他青年时代的所感所闻,是一段思考与寻觅的人生经历。
一头奶牛建造的房子会是什么样? 摩天大楼能否一日建成? 我们能够在月球上居住吗? 真的有建筑可以吸收雾霾吗? 浮在水上的办公室能想象吗? 这些并不是异想天开。人类对建筑的体验,正在被信息革命所颠覆,一个崭新的未来正在到来。未来建筑将突破传统的物理概念,将人、环境、社交需求等因素巧妙融合,给人以全新的多维体验。 由马克·库什纳著的《未来建筑的100种可能(精)/TED思想的力量系列》堪称一个建筑百宝箱,有名建筑设计师马克-库什纳从地球的七大洲(暂不涉及其他星球),搜集了当今和未来很富创意、拥有突破性的100余座建筑――排污管道改造成的餐厅,能里外翻转的办公楼,可以充气的演奏大厅,3D打印的住宅……这本书将突破你的思维边界,为你呈现人类生存空间的无限可能。
传统建筑装饰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铸就了我国传统建筑富有特征的外观,让传统建筑更富有思想内涵和艺术性。 传统建筑装饰包括建筑物的表面装饰、建筑周围的环境布置和建筑室内装饰。编者刘许鹏编写的《中国传统建筑装饰百问百答》以问答形式,分门别类进行解读。
中国传统民居中值得学习与借鉴的经验很多,《中国传统民居》以分解的手法全面而直观地介绍了分布在中国各地的传统民居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书中以简洁的文字,配以各种解说性手绘插图,分析、展示了众多具有代表性民
修武峰会是乡村复兴论坛第十次在村里开的大会,作为一个以实践为导向的会议组织平台,是乡村复兴论坛与传统的学术会议和行业会议优选的不同之处,也是我们一直坚持要在村里开大会的原因。因为在村里开会,就一定要跟
本书是建筑大师写给普通人的小书,收录了梁思成先生1943年至1961年关于中国建筑艺术的代表性文章,此一时期,正是梁思成学术生涯的第二阶段。本书从“建筑是什么”讲起,从类型、体系、特征、艺术,甚至文化遗产的角度对中国建筑做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阶段”等文则以时间为轴,简单梳理了中国建筑史,并重点讲了佛教建筑在中国落地、生根、发芽的脉络。纵观梁思成先生的一生,其写作一向兼顾学术性与普及性,文笔优美,深入浅出,在平实的叙述中表达学术观点,若干篇什甚至可作散文读。因此,对于专业读者来说,阅读本书,可重温梁思成的学术观点,而对于普通读者来说,本书则可说是一本了解中国建筑艺术的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