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有10 章,主要讲述了钢结构工程的有关基础知识、材料与构件的加工、制图与识图、连接、制作与安装、防护与检测、常用数据等内容。另外,还介绍了网架结构、网壳结构、悬索结构3 大钢结构种类的知识与应用,以供读者学习、工作时参考。本书在编写过程中,考虑到图书内容的实践操作性很强的特点,在讲述的过程中,对关键知识点直接在图上用颜色区分表达,内容实用清晰。同时,对重点难点内容配上视频讲解,更有拓展本书外的实战实操技能等相关视频,具有很强的直观指导价值。 本书可以作为钢结构安装人员、焊接人员、技术人员、工程施工人员、工程管理人员等职业培训用书或者工作参考用书,也可以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辅导用书、参考用书,还可以作为想灵活就业、快速掌握一门技能和手艺的人员自学用书。
本书包括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梁、极限水平承载力、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柱、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楼板和墙、裂缝、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钢材、连接、焊接、钢结构的连接处、板、钢结构的柱和梁、背诵数字共15章267个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的知识点。每个知识点都以问答和图解的形式做出详细解释。每页一问一答,3分钟轻松完成。活泼的语言、简练的公式、生动的插图,让复杂的理论变得简单易懂,传达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的有趣性。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是土木工程及相关专业本科生课程 混凝土结构 课程前半部分的教材,是该课程后半部分 混凝土结构设计 的先修内容。本书内容包括:绪论,钢筋与混凝土材料的基本性能,钢筋与混凝土间的黏结性能,轴心受力构件、受弯构件正截面、偏心受力构件正截面、构件斜截面、构件扭曲截面、构件的冲切及局部受压的性能与计算,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性能与计算,混凝土构件的使用性能与计算,混凝土构件的时变性能与计算以及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教学试验及基本要求。本书适合高等学校土木工程及相关专业师生使用,也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包括结构概要、力和重量、力的基本说明、内力、力与变形、应力、挠度、静不定结构(框架结构)、倾角变位法、建筑中的其他外力、结构计算共11章314个建筑结构的知识点。每个知识点都以问答和图解的形式作出详细解释。活泼的语言、简练的公式、生动的插图,让复杂的理论变得简单易懂,传达建筑结构的有趣性。
本书某于手绘图解实例,提出了解析城市开放空间设计模式的框架,包括基本景观要素、基本功能空间、复合功能空间与空间体系四个层面。梳理了设计中常用的基本形态,包括圆形、椭圆形、曲线形、有机形等。基于空间句法理论与数据分析,尝试在定量层面,量化场地的空间设计特征与游憩设施布局。本书也介绍了环境心理学、环境行为学、视觉景观、生态设计等理论,例如自然偏好理论、理解 探索模型等,并讨论了城市开放空间的特色塑造方法。本书可为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学习者提供帮助,也可为相关教学提供一定参考。
本专著的编写来源于系列重大桥梁工程,研究内容属土木工程结构风工程及防灾减灾研究领域,主要针对大跨桥梁结构涡致振动现象、效应、机理和控制等基础和工程技术应用研究。提出了适用多种桥梁主梁的涡振气动控制对策。本专著涉及研究内容获得科技部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科研经费资助。相关研究成果被评价为 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体现了当代桥梁工程研究的前沿进展 对于现代大型桥梁工程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已开展的系列工作面对国家发展亟需,为国内建设的规模大跨桥梁工程提供了直接技术支撑,锻炼并培养具有国际学术界的科研队伍,努力实现了桥梁结构风工程科研、设计、建造多个环节的跨越式和可持续发展。
《空间与社会评论》由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城市与社会研究中心, 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中国社会学会社会地理学专业委员会主编,同济大学出版社发行。集刊的创办建立在多年举办同济大学 城市与社会 国际学术会议和研究工作积累的基础上,旨在推进空间与社会的跨学科研究,结合中国的国土空间规划、新型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社会治理等研究与成果实践经验,以空间探讨为载体,为规划、社会、地理、建筑等相关领域的学者搭建交流平台,助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建设。本期主题 包容性空间生产 ,包含 包容性 和 空间生产 两个关键词。本期涉及文化遗产、大城市和小城镇更新以及乡村发展各个层面,从包容性的视角展示各位作者的观点和实践。
目前我国是全球超高层建筑发展的中心,不仅在建或已建超高层建筑的数量和高度均名列前茅,而且其建设规模和设计复杂程度也属世界罕见。许多超高层建筑突破了我国现行相关技术标准与规范的规定。如何保证这些超高层建筑抗震和抗风的安全性、经济性和施工可建性,引起了我国以及工程技术人员的关注。 周建龙著的《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工程实践(精)》基于大量的超高层建筑工程实践,针对当前建筑高度大于300 m的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面临的主要关键技术问题,从结构抗侧力体系选型、抗风技术、抗震技术、消能减震(振)技术、非荷载效应、巨型构件及节点构造、地基基础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阐述和系统总结。同时,本书以华东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完成的9个超高层建筑项目为工程实例,对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关键技术及
《地下结构设计理论与方法及工程实践》为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上海科技专著出版资金、同济大学学术专著(自然科学类)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地下结构设计理论与方法及工程实践》系统总结了孙钧院士学术团队近十年来主持承担各类重大地下工程结构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的若干创意性成果,包括:海底隧道制定*小埋深及其衬砌结构设计、软基盾构法越江隧道纵向三维数值计算、水工输水隧洞预应力混凝土复合衬砌相互作用及其深大竖井基坑围护结构静动力分析、地下工程施工变形预测与控制的人工智能方法、地下水封油库围岩块体稳定分析与渗流控制等方面所作的较深入细致的探讨;在一些地下结构设计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方面,也体现了多项学术上新的突破,如:桥梁桩基础的群桩效应和工后沉降、桩基三维非线性抗震动力分析与试
《建筑构造(第2版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新理念教材)》从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实际出发,以民用建筑构造为主,重点突出,并注重实用性。本书由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编写,内容体现了新标准、新工艺及新材料在工程中的应用,所用资料力求新颖、正确且具有代表性,并结合高职学生特点增加了图、表的比例。 本书具有编写精炼、深入浅出、适应面广的特点,包括民用建筑构造绪论、地基与基础、墙体、楼板和地面、屋顶、楼梯与电梯、门窗、变形缝、工业建筑概述、单层工业厂房的构造、轻型钢结构厂房构造11个单元的内容。推荐学时数为60~70学时,各院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内容的取舍。 《建筑构造(第2版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新理念教材)》为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材
本书根据国家*批准试行的《高等工业学校结构力学教学基本要求》和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教材规划,并综合考虑2004年第二版出版后使用至今的教学实践经验以及当前建设实际需要而修订的。 本书分上、下两册出版。上册共8章,主要内容为静定结构的内力及位移计算,静定结构的影响线及其应用,计算超静定结构内力的力法和超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等。周竞欧、朱伯钦、许哲明编著的《结构力学(下第3版)》共7章,主要内容为结构内力分析的位移法和矩阵位移法等,超静定结构的影响线,结构动力学,结构弹性稳定,结构的极限荷载等,并附有平面刚架静力分析的源程序及说明。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土木、交通、水利和力学等各专业的结构力学教材,也可作为上述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及其他非结构类专业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在*版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现行的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 107 2016)、《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8 2012)、《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标准》(JGJ/T 27 2014)《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应用技术规程》(JGJ 355 2015)等进行编写,内容围绕着钢筋连接技术而展开,主要分为七章:钢筋材料、混凝土结构对钢筋连接的要求、钢筋连接机具、钢筋绑扎搭接、钢筋机械连接、钢筋焊接连接与钢筋连接施工安全技术。本书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可供广大施工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技工学校、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本书从平法的基本概念入手,依据《16G11-1》《16G11-2》《16G11-3》三本*图集以及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6 21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15年版)》(GB 51 2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11 21)及216年局部修订等规范进行编写,主要内容包括:平法基础知识,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等基础构件的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梁、柱、板以及剪力墙构件等主体构件,以及板式楼梯的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本书内容系统,实用性强,便于理解,方便读者理解掌握,可供设计人员、施工技术人员、工程造价人员以及相关专业大中专的师生学习参考。
本书介绍了我国传统工艺榫卯的发展历程、特点、所用材料等,以“经典小木作”和“经典大木作”为例,分别介绍了榫卯结构的应用。书中以图文结合的形式,使晦涩枯燥的学术知识变得清晰易懂。为传统文化爱好者和相关领域从业者,提供了参考。
上官子昌主编的《16G101平法钢筋识图与算量》从平法的基本概念入手,依据《16G101-1》《16G101-2》《16G101-3》三本 图集以及 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5年版)》(GB50010-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及2016年局部修订等规范进行编写,主要内容包括:平法基础知识,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等基础构件的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梁、柱、板以及剪力墙构件等主体构件,以及板式楼梯的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 本书内容系统,实用性强,便于理解,方便读者理解掌握,可供设计人员、施工技术人员、工程造价人员以及相关专业大中专的师生学习参考。
《建筑结构CAD绘图快速入门》第二版以AutoCAD新简体中文版本(AutoCAD 2017版本)作为设计软件平台,以建筑结构设计实际工程图形为案例,紧密结合建筑结构设计及施工管理工作的特点与要求,详细介绍AutoCAD在建筑结构设计及施工管理工作中的操作应用方法与绘图技巧,包括CAD基本使用功能与高级操作技巧以及各种图形的绘制与编辑修改方法。通过本书学习,可以快速掌握使用AutoCAD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总说明及目录、建筑基础结构图、建筑楼板和梁结构图、剪力墙和框架柱配筋图、钢结构等建筑结构施工图、结构轴测图等建筑结构施工图及其节点详图相关图纸的绘制。同时还详细讲述如何从CAD软件中将图形转换输出JPG/BMP格式图片或PDF格式文件的方法,如何将CAD绘制的图形快速应用到Word文档中。由于AutoCAD大部分基本绘图功能命令是基本一致或完全一样的,因此本书也
《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技术/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系列规划教材》共分8章,第1章简述建筑结构鉴定加固的必要性及发展情况;第2章讲述钢筋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及钢结构损伤的原因分析;第3章讲述钢筋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及钢结构的现场检测技术;第4章讲述建筑结构的可靠性鉴定技术及实例;第5~7章分别讲述钢筋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的加固技术及实例;第8章讲述建筑纠偏与平移技术及实例。 《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技术/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系列规划教材》根据建筑结构检测鉴定和加固行业的发展情况,基于建筑结构损伤的原因分析,以建筑结构和材料的现场检测技术为分析手段,以建筑结构的可靠性鉴定为分析依据,比较全面地阐述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及钢结构的
本书编写组深入研究了BIM 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应用的技术特点,总结了国内外相关BIM 标准、技术指南、论文、试验成果,本着消化、吸收、创新的原则,经广泛征求设计、施工、监理、建设单位意见的基础上编写而成。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BIM执行策略、BIM 应用流程、BIM 协同设计交互操作、模型拆分(工作集和连接)、文件夹结构与模型命名规范。本书除包含建筑物三维几何模型的创建,还包括建筑物全寿命周期中,从项目评估、规划设计、工程招投标、施工管理、竣工交付、运营维护一直到报废拆除为止,所有与建筑物相关的人、事、物所涉及的过程信息的管理、编辑、记录、查询、增删、修改、分析、模拟等。 本书可作为工程建设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了解学习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的参考书,也可作为高等院校、行业协会与学会
11G101及12G901图集综合应用丛书——平法钢筋翻样依据《11G101—1》、《11G101—2》、《11G101—3》《12G901—1》、《12G901—2》、《12G901—3》六本*图集及《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编写,主要内容包括钢筋翻样基础知识、柱构件钢筋翻样、梁构件钢筋翻样、剪力墙构件钢筋翻样、板构件钢筋翻样、基础钢筋翻样,本书内容丰富、通俗易懂、实用性强、方便查阅。 一个合格的钢筋翻样师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经验,首先是结构理论方面的知识。人们总是错误地认为结构理论是结构师的事,其实不然,钢筋翻样师不仅要了解结构理论,而且要能够利用结构理论解决工程实际翻样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一个真正的钢筋翻样师应该是个结构设计师,尽管他不一定从事结构设计,但他必须系统掌握结构理论和设计方法,才能对优化设
本书根据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划要求,并紧密结合*的规范、标准编写而成。《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新理念教材:建筑结构(第2版)》共分10个单元,包括绪论、建筑结构设计基本原则、钢筋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预应力混凝土基本知识、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钢筋混凝土单层厂房结构、钢筋混凝土多层与高层结构、砌体结构和钢结构。 本书突出应用性、针对性和时代性,图文并茂,易于读者学习和理解。 本书为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材,也可用供土建类其他相关专业选择使用,同时,可作为成人教育、相关职业岗位培训教材以及有关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或自学用书。
《建筑结构各种体系抗震设计》主要内容包括:地震与结构震害,场地与地基的选择和区别,结构抗震设计概念,多层砌体房屋结构、多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和框支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核心筒结构、高层及超高层基础等的抗震设计。书中特别提出了高层及超高层基础筏板的基本微分方程和边界条件、筏板基础应变能理论的应用及桩筏(箱)结构的基础计算。 《建筑结构各种体系抗震设计》系统梳理了建筑结构各种体系抗震设计的内力计算、技术措施和构造,主要反映了作者50年来参加各种结构体系设计的经验总结,并吸收各文献的精华,上升到理论高度的成果。 《建筑结构各种体系抗震设计》适合土木工程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供大专院校土木工程相关专业师生参考使用。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二维码版)/高等职业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十三五 规划教材》从混凝土装配式建筑的历史沿革、发展现状、技术特点入手,结合国际先进技术和国内的新发展状况,全面系统详细地介绍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基本知识、连接节点及构造、预制构件的制作、施工工艺、质量控制、造价控制等方面,是当前我国从事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管理、设计、施工人员的案头工具用书。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二维码版)/高等职业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十三五 规划教材》适用于从事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的管理、设计、制作、施工及科研技术人员,可作为高等院校土木工程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事建筑产业化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书。